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南中央隆起带聚热机制及对青山口组地热资源开采影响
1
作者 徐小红 肖杭州 +2 位作者 李迎九 贾雪峰 赵容生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63-270,共8页
通过岩心热物性测试、地热井生产数据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聚热机制、地热井温度恢复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埋深的地热储层及生产井的共性与差异,笔者总结了盆地型地热资源聚热机制及其... 通过岩心热物性测试、地热井生产数据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聚热机制、地热井温度恢复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对比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埋深的地热储层及生产井的共性与差异,笔者总结了盆地型地热资源聚热机制及其对生产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中部温度在45~165℃之间,凸起部位温度明显高于凹陷部位,温度最大相差达100℃;同时地热井开采模拟显示,持续开采30 a凸起部位较凹陷部位井的流体温度降低更为缓慢,降幅相差约7℃。综合地质结构、断裂系统、构造格局分析,认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是松南中央隆起带青山口组储层主要聚热机制,并且在相似条件下,构造凸起部位在地热井开采过程中,温度降低幅度较构造凹陷部位缓慢,可持续开采的时间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热机制 地热资源开采 数值模拟 青山口组 松南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电热膜启动特性和局部聚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志钢 张伟光 刘龙 《暖通空调》 2018年第2期113-116,101,共5页
随着电热膜辐射供暖技术的应用,其容易发生聚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选取了不具有高温自动保护功能和具有高温保护功能的2种电热膜进行模拟通电加热实验,研究了其在正常工况和局部聚热工况下的升温时间、功率变化、最高温度等参数... 随着电热膜辐射供暖技术的应用,其容易发生聚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选取了不具有高温自动保护功能和具有高温保护功能的2种电热膜进行模拟通电加热实验,研究了其在正常工况和局部聚热工况下的升温时间、功率变化、最高温度等参数,分析了两者的启动特性与安全性,并给出了实际施工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膜 辐射供暖 局部聚热 启动特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太阳能聚热发电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严刚峰 方红 +1 位作者 程浩 李红连 《应用能源技术》 2012年第11期41-45,共5页
叙述了太阳能聚热发电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现有太阳能聚热发电方式的特点与不足,通过比较得出了塔式太阳能聚热发电是目前较好的太阳能聚热发电方式。
关键词 太阳能 聚热发电 塔式
下载PDF
平板式钢管混凝土太阳能聚热器的水温曲线
4
作者 李宝骏 杨世龙 +2 位作者 刘晓晰 徐辉 赵德华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首先介绍了平板式钢管混凝土太阳能聚热器的构造,然后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测试结果绘出了水温曲线.此种聚热器夏季可提供淋浴用水,冬季可对室内进行供暖.
关键词 太阳能 聚热 钢管混凝土 水温
下载PDF
动物实验用聚热灸疗器的设计及使用
5
作者 吴伋用 阳仁达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动物实验 艾灸 聚热灸疗器 灸距
下载PDF
聚热针灸治疗器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6
作者 吴伋用 阳仁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5-56,共2页
设计一种聚热针灸治疗器,它由隔热板、螺旋形支架及粘胶3部分组成。隔热板中央有一圆孔,此圆孔能把灸热作用聚集在穴位范围,圆孔上方有一螺旋形支架,此支架可固定灸距及防止掉落下的灰烬烫伤皮肤。隔热板底部有一层粘胶,可使本治疗器固... 设计一种聚热针灸治疗器,它由隔热板、螺旋形支架及粘胶3部分组成。隔热板中央有一圆孔,此圆孔能把灸热作用聚集在穴位范围,圆孔上方有一螺旋形支架,此支架可固定灸距及防止掉落下的灰烬烫伤皮肤。隔热板底部有一层粘胶,可使本治疗器固定于体表而不滑落。本治疗器既可运用于单纯穴位艾灸,亦可运用于温针灸,无论是直刺、斜刺,还是平刺,都可进行温针治疗。本治疗器构造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器械 温针疗法 聚热针灸治疗器
下载PDF
太阳能聚热发电的技术路线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7
作者 孙志翱 魏利岩 毛军华 《江苏锅炉》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聚热发电(CSP)技术的几种主要技术路线,以及CSP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应用前景。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欧美国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我国也在进行相关研究,真正实现碳减排目标。
关键词 CSP技术 槽式聚热 塔式聚热 碟式聚热
下载PDF
多功能聚热性织物初探
8
作者 朱平 孙铠 《染整科技》 1998年第6期3-5,14,共4页
本文利用自制的聚醚化合物开发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聚热性纯涤纶织物,对该类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整理剂,添加剂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弹性和抗静电性等多种工能,且具有贮存... 本文利用自制的聚醚化合物开发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聚热性纯涤纶织物,对该类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整理剂,添加剂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弹性和抗静电性等多种工能,且具有贮存和释放热量的特性,织物的其它物理机械性能基本无变化,手感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多功能整理 聚热 涤纶织物 整理剂
下载PDF
多碟太阳能聚热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波 郭烈锦 +1 位作者 吕友军 张西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0-755,共6页
搭建了一套连续式多碟太阳能聚热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系统,以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为原料在该装置上进行了气化制氢实验,研究了太阳能直接辐照度(DNI)、物料成分、物料浓度、停留时间对气化效果的影响。... 搭建了一套连续式多碟太阳能聚热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系统,以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为原料在该装置上进行了气化制氢实验,研究了太阳能直接辐照度(DNI)、物料成分、物料浓度、停留时间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直接辐照度对太阳能吸收器腔内及反应器壁温的影响较大,进而能影响气化效果,在实验流量、压力范围内当DNI为363~656W/m2时,反应器出口流体温度达520~676℃,可以满足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温度及能量需要。0.1mol/L葡萄糖气化H2体积分数均值超过50%,H2产量为27.2mol/kg,气化率达109.7%。低物料浓度和长停留时间有利于气化效果的提高。实验验证了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聚热 生物质模型化合物 超临界水 气化 制氢
下载PDF
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东北部深部古潜山聚热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思琪 张保建 +5 位作者 李燕燕 邢一飞 袁文真 李郡 高俊 赵甜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为查明雄安新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赋存特征与聚热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近两年组织实施的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工作,综合地温场背景、深部地质结构、凹凸相间构造格局、深浅断裂系统控热导热、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水动力场、水... 为查明雄安新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赋存特征与聚热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近两年组织实施的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工作,综合地温场背景、深部地质结构、凹凸相间构造格局、深浅断裂系统控热导热、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与温度场的多场耦合指示等综合探测手段,分析总结了高阳地热田东北部深部古潜山地热资源的最新勘查成果,阐述了雄安新区深部高温古潜山热田的聚热机制:①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影响,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明显,岩石圈、地壳厚度大嵋减薄,有利于幔源热向浅部的传导;②区域马西断层等深大走滑断裂切穿了岩石圈,有利于深部的幔源热物质和深部岩浆上侵入地壳;③热流由低热导率的凹陷区向高热导率的凸起区聚集,地下水沿断裂的深循环对流加热,区域岩溶地下水的汇流区等也有一定的聚热效应。在雄安新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聚热机制理论指导下,在高阳地热田东北部古潜山布设施工了两眼高温、高产地热井,井口水温分别达到109.2℃,123.4℃,揭示验证了雄安新区深部存在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深部碳酸盐岩地热水温度高、流量大、开发潜力巨大。研究成果对雄安新区乃至华北盆地高温、高产地热井位的布设与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开发利用的科学部署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深部古潜山 高温 高产能 聚热机制 第二空间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热流分流聚热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猛 康凤新 +2 位作者 张杰 高松 于晓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4-1605,共12页
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地壳剧烈运动将胶东半岛划分为胶北隆起、胶莱凹陷、胶南-威海隆起三大构造单元,其中隆起山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变质岩,凹陷盆地区主要分布砂岩沉积地层,胶北隆起区与威海隆起区相对于胶莱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 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地壳剧烈运动将胶东半岛划分为胶北隆起、胶莱凹陷、胶南-威海隆起三大构造单元,其中隆起山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变质岩,凹陷盆地区主要分布砂岩沉积地层,胶北隆起区与威海隆起区相对于胶莱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为系统分析胶东半岛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本文在分析胶东半岛构造-热发展史、地热地质背景、地温场分布、岩石热导率、钻孔岩性与测温数据、地热流体化学成分等基础上,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均为断裂构造控制类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其热源主要为三元聚热:导热断裂带水热对流、大地热流传导、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构造分布、岩石热物性、地热热储分布、地下水活动等是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胶东半岛地温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式与概念模型,即隆起山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高的侵入岩、变质岩为主,凹陷盆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岩为主,低导热率、低渗透率的凹陷区底部更像是一个相对隔热、隔水的顶板,使得来自地壳深部的大地热流及携带热量的流体、气体等在上涌的过程中在凹陷区的底部发生折射与再分配,从而导致热流在隆起山地区的底部形成一个温度相对更高的聚热区,反映在地表即是隆起山地区相对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特别隆起山地区轴部位置为热流值最高的区域,高热流值区域分布形态呈NE、NNE向分布,基本与胶东半岛NE、NNE向的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该模式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为胶东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山地 凹陷盆地 热导率 三元聚热 分流聚热 折射与再分配
下载PDF
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性能研究
12
作者 廖超 季旭 +2 位作者 浦绍选 陈雪娇 韩景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提高汽化温度,获得较高产蒸汽效率,根据聚热集能及局域加热的原则,设计并搭建无需复杂聚光元件,经济可靠的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中,顶部热损远高于底部和侧面热损的总和,采用双层玻璃盖板,可减少41%的... 为提高汽化温度,获得较高产蒸汽效率,根据聚热集能及局域加热的原则,设计并搭建无需复杂聚光元件,经济可靠的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中,顶部热损远高于底部和侧面热损的总和,采用双层玻璃盖板,可减少41%的顶部热损。实验表明:采用聚热集能及双层玻璃盖板减少热损可使水汽化温度达到沸点(94℃)。典型晴天下,8 m^(2)聚热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的日产蒸汽量4.03 kg,工作温度120~140℃时,太阳能转换效率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产蒸汽量 热损失 聚热集能
下载PDF
外部反射镜增强聚热式太阳能产蒸汽研究
13
作者 韩景阳 季旭 +3 位作者 徐海洋 衡圆圆 王岳 邓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为研究外部反射镜对太阳能聚热集能产蒸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季节、方位角、反射镜倾角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实验研究了反射聚热产蒸汽装置性能特性。结果表明:反射镜最佳方位角,春冬季为-90°;夏秋季以全段实验时间考虑为180°;... 为研究外部反射镜对太阳能聚热集能产蒸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季节、方位角、反射镜倾角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实验研究了反射聚热产蒸汽装置性能特性。结果表明:反射镜最佳方位角,春冬季为-90°;夏秋季以全段实验时间考虑为180°;反射镜最佳倾角,春冬季应小于25°;夏秋季应大于25°。典型晴天条件下(太阳辐照平均850 W×m^-2),在日有效工作时间(10:00~16:00)内,镜面增强聚热后装置单位面积有用能增加28.5%。单位时间内蒸汽发生速率由15.68提高至27.79 mL×min^-1,平均蒸汽产率提升77.23%。当太阳辐照度达到1000 W×m^-2以上时,增设外部反射镜时装置最高产蒸汽速率是未增设时的2.5倍,日产蒸汽量从8.18提高到12.6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反射镜 聚热 蒸发 太阳能蒸汽
下载PDF
基于菲涅尔透镜聚热器的太阳追踪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广田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太阳光线经过聚焦菲涅尔透镜折射汇聚到焦点处,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加以利用,为确保焦点温度恒定且位置相对固定,现设计了一种南北方向倾斜布置,东西方向自动追踪的太阳追踪系统,主要设计包括:支架安装位置及结构设计、追踪传感单元设计... 太阳光线经过聚焦菲涅尔透镜折射汇聚到焦点处,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加以利用,为确保焦点温度恒定且位置相对固定,现设计了一种南北方向倾斜布置,东西方向自动追踪的太阳追踪系统,主要设计包括:支架安装位置及结构设计、追踪传感单元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和控制策略设计,该太阳追踪系统可保证平面点聚焦菲涅尔透镜能较好地进行太阳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涅尔透镜聚热 太阳追踪系统 设计
下载PDF
含硫化矿物岩层氧化聚热火灾
15
作者 冯杰 《煤炭工程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
含硫化矿物岩层氧化聚热火灾通化矿务局通风处冯杰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二井井下发生两次火灾事故,经现场考察和化学分析,均是因含硫化矿物的岩层在氧化过程中,热量积聚引燃可燃物造成的。这种火灾事故在通化矿务局还是首次。本文介... 含硫化矿物岩层氧化聚热火灾通化矿务局通风处冯杰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二井井下发生两次火灾事故,经现场考察和化学分析,均是因含硫化矿物的岩层在氧化过程中,热量积聚引燃可燃物造成的。这种火灾事故在通化矿务局还是首次。本文介绍了这种特殊火灾事故的情况、产生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含硫矿化 岩层 氧化聚热 火灾
下载PDF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热器调焦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维 刘晓光 《发电与空调》 2015年第2期17-20,共4页
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是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在能源变化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储量无穷的自然能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光伏及光热两大范畴,而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由... 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是能源的大量消耗。而在能源变化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储量无穷的自然能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光伏及光热两大范畴,而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由于其转换效率高、排放低、布置灵活等优势,在是整个光热发电领域中倍受青睐。本文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当前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多种调焦方法,并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每一种调焦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场合,为后期碟式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大型碟式光热电站的安装调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 斯特林 太阳能热发电 聚热 调焦 热点
下载PDF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接收器聚热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辰元 孙海英 +2 位作者 梁伟青 杨戈尔 张建敏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期270-274,277,共6页
接收器在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接收器的一般分类和结构特点,并利用12m聚光碟进行有关接收器在不同尺寸下的内部聚热量和温度分布等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接收器内聚热量的... 接收器在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接收器的一般分类和结构特点,并利用12m聚光碟进行有关接收器在不同尺寸下的内部聚热量和温度分布等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接收器内聚热量的大小取决于聚光碟的聚焦能力和接收器的结构尺寸,接收器的深度和聚热量成反比,深度越小,聚热量越大;接收器的深度和加热管的温差成反比,深度越大,温差越小。试验所得数据和聚热规律,可为后续的接收器设计和制造提供有效的改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发电系统 聚热技术 接收器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聚热发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惠 《安装》 2017年第10期62-64,共3页
本文以DUBA GREEN集成太阳能联合循环电厂项目为例,从电站建设角度对光电设备制造、运输、安装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为国内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 塔式 太阳能聚热发电站 关键技术 研究与应用
下载PDF
舰面集约化无人操控设备抗聚热设计
19
作者 安娜 张燕 +1 位作者 沈昊天 王小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7-161,共5页
舰面集约化无人操控设备受限于极有限的安置空间,经受海洋复杂环境考验,造成高密大功率发热组件热量嵌层堆积。本文对设备可靠性设计影响因素以及抗聚热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对热散耗功率预计得到热源分布,运用抗海风阻流风道设计及... 舰面集约化无人操控设备受限于极有限的安置空间,经受海洋复杂环境考验,造成高密大功率发热组件热量嵌层堆积。本文对设备可靠性设计影响因素以及抗聚热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对热散耗功率预计得到热源分布,运用抗海风阻流风道设计及抗太阳辐射温升设计原理,提供一种简单有效适用于户外环境的高效密闭集约化机箱散热方案。设备采用遮阳内腔风道设计和独特的倒T型负压风腔设计方式,结合一系列工艺措施,具有密闭、遮阳、屏蔽及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为今后相关领域抗聚热设计提供一种参考方案。通过热散耗仿真和实验热测试及用户端近2年的使用反馈,验证了设备抗聚热设计的有效性,为后续该类设备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热设计 集约化 烟囱效应 负压风腔 风道
下载PDF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成因机理:以菏泽潜凸起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凤新 史启朋 +1 位作者 马哲民 隋海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1-237,共17页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是我国主要供暖用热储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水温高、水量大等特点,是北方清洁供暖的重要可再生热源。本文以菏泽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为例,通过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温场空...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是我国主要供暖用热储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水温高、水量大等特点,是北方清洁供暖的重要可再生热源。本文以菏泽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为例,通过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温场空间分布规律、地热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揭示地热田岩溶地热水补给源、运移途径和富集机理:地热水来源于东北部梁山、东部嘉祥一带基岩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主要循环富集于层间岩溶与断裂破碎带复合处。根据地温场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的热源及其传递和聚集特征,提出了四元聚热机制,一元是大地热流毯状传导聚热、二元是凸起区高热导率分流聚热、三元是导热断裂或岩体接触带带状对流聚热、四元是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聚热。在热储富集和聚热成因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源、热源及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的地热田成因机理模型,揭示了地热能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潜凸起地热田 岩溶热储 成因机理 四元聚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