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1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6种成分的含量
2
作者 金林 周祖英 +4 位作者 周家华 迟明艳 郑林 黄勇 黄闻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槲皮苷、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槲皮苷、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成分。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2),平均加样回收率98.76%~101.88%,RSD 1.0%~2.5%。透骨香根、地上部分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白珠树苷、表儿茶素、原儿茶酸是质量标志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透骨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骨香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产业综合分析的平潭岛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青生 黄金良 +5 位作者 王翠 王炳坤 吴耀建 张继伟 林河山 罗汉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平潭岛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海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平潭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分区,将平... 基于平潭岛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海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平潭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分区,将平潭岛分为不适宜开发区域、限制性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面积分别为61.87、107.48和112.19 km^2,分别占全岛面积的21.98%、38.17%和39.85%。而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产业发展分析进行了产业适宜性分析,将11个乡镇分成产业一类和产业二类两大类:其中产业一类主要包括芦洋乡、中楼乡和岚城乡,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区域,适宜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二类主要包括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流水镇、北厝镇、敖东镇、平原乡和白青乡,主要分布于沿海丘陵区域,适宜发展渔业、旅游业。本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平潭岛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产业综合分析 开发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层次分析法(AHP)-层次聚类分析(hca)方法 平潭岛
下载PDF
不同氧化程度下白茶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4
作者 吴冬梅 郭杰 +2 位作者 贺海善 孙鸣鸣 张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122,共2页
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采集不同氧化程度下白茶的原始光谱数据。其次利用原始光谱数据计算吸收系数、折射率。不同氧化程度下白茶吸收系数谱图平行排列,依次为正常氧化,弱氧化,过氧化,都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1.5 THz时达到18 cm... 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采集不同氧化程度下白茶的原始光谱数据。其次利用原始光谱数据计算吸收系数、折射率。不同氧化程度下白茶吸收系数谱图平行排列,依次为正常氧化,弱氧化,过氧化,都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1.5 THz时达到18 cm^(-1)。折射率在1.42~1.44之间交叉排列,随着频率的增加缓慢下降。最后对吸收系数进行PCA分析和HCA分析,均只可将过氧化样本区分出来。未来有望作为判别茶叶氧化程度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 白茶 主成分分析(PCA) 系统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特征图谱、一测多评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分析
5
作者 曹桂云 庄雪松 +8 位作者 宁波 刘羽康 王全军 刘兴村 林永强 崔伟亮 张风超 刘子夜 孟兆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704,共16页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claimTMRSLC 120 C18(100 mm×2.1 mm,2.2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指标成分从饮片到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转移率。结果: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0.85,共确定了8个共有峰。HCA、PCA的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成分一致性较好。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分别为1.87~5.23、7.44~15.26、2.85~8.18、3.05~6.14、0.99~3.93、3.23~10.38 mg·g^(-1),饮片到标准汤剂的转移率分别为23.85%~37.28%、19.57%~31.93%、28.15%~45.88%、22.34%~36.59%、16.64%~28.36%、21.81%~39.19%。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与标准汤剂接近。结论:所建立所建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可用于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及工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茵陈蒿(绵茵陈)】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一测多评(QAMS) 聚类分析(hca) 主成分分析(PCA)
原文传递
FTIR结合DWT鉴别研究六种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被引量:6
6
作者 任静 刘刚 +2 位作者 欧全宏 赵帅群 徐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277-1280,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甘薯、马铃薯、薯蓣、莲藕、豌豆、玉米淀粉进行鉴别研究,测试淀粉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6种淀粉样品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 700~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甘薯、马铃薯、薯蓣、莲藕、豌豆、玉米淀粉进行鉴别研究,测试淀粉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6种淀粉样品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 700~8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离散小波变换的第五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4.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鉴别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来源 鉴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离散小波变换(DWT)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鉴别降香及其伪品 被引量:2
7
作者 危先文 陈兰英 +6 位作者 孟晓伟 朱清 俞洪华 郑启万 任佳慧 林丽华 刘荣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3-179,共7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获得降香及其伪品的^(1)H-NMR图谱,建立全成分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检测条件为以含0.03%四甲基硅烷(TMS)的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恒温2...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获得降香及其伪品的^(1)H-NMR图谱,建立全成分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检测条件为以含0.03%四甲基硅烷(TMS)的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恒温298 K(1 K=-272.15℃),脉冲间隔1.00 s,谱宽12019.23 Hz,扫描数16次,采样时间1.08 s。对降香及其伪品数据矩阵进行相似度考察和层次聚类分析(HCA),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找出降香与其伪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建立OPLS-DA类别变量值模型,设定降香类别变量值为1,降香伪品类别变量值为0,阈值±0.3,用于市售降香的真伪鉴别;以OPLS-DA得分图确定市售降香中伪品的种类,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验证。结果相似度分析与HCA结果表明,降香与其伪品之间差异明显;OPLS-DA发现降香与其伪品显著性差异成分为反式-橙花叔醇;建立的类别变量值模型可成功对市售降香进行真伪鉴别;OPLS-DA得分图结果显示,市售降香中存在交趾黄檀心材和斜叶黄檀心材,并与TLC验证结果相吻合。结论市场上存在以交趾黄檀心材和斜叶黄檀心材代替降香出售的现象,^(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有效区分降香及其伪品,可为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相似度 层次聚类分析(hca) 真伪鉴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薄层色谱法(TLC)
原文传递
基于GC-MS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陈皮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雪燕 温光和 +5 位作者 盛光发 李友宏 段勤 田飞宇 杨屹 肯生叶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2年第1期1-6,19,共7页
制备了陈皮挥发油提取物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的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建立了具有16个共有峰的新会陈皮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 制备了陈皮挥发油提取物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的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建立了具有16个共有峰的新会陈皮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将新会陈皮和其他陈皮样品准确区分开来;不同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成分呈现规律性特征。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鉴别,并为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岭南红脚艾与传统艾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邓静 吴婷芬 +5 位作者 钟楚楚 马志国 曹晖 林泽斌 张英 吴孟华 《中国中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334-6346,共13页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 艾叶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岭南红脚艾基原南艾蒿与艾同为菊科蒿属艾组植物,为岭南民间艾叶的地方习用品。该研究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对27批岭南红脚艾及13批传统艾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二者挥发性成分种类的异同,采用内标法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6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平均含量高于红脚艾,且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更为丰富,多为沸点较低的组分,而红脚艾中多为沸点较高的组分。红脚艾和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均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艾叶中主要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红脚艾中则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同时艾叶中的含氧衍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红脚艾。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表明,HCA和OPLS-DA均能将红脚艾和艾叶区分开,二者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红脚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红脚艾作为岭南地方习用药材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脚艾 艾叶 GC-MS 层次聚类分析(h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麦冬^1H—NMR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谭小燕 罗乔奇 +3 位作者 马郑红 黄静 唐敏 钟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2-79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麦冬鉴别新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聚类分析(HCA)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氢...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麦冬鉴别新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聚类分析(HCA)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法能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的麦冬样本。结论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法是一种有效的药材分类鉴别方法,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1H-NMR 模式识别(PR)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聚类分析(hca)
原文传递
食源性致病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磊 唐颖 +4 位作者 徐凯 张之韵 赵冰 郭鲁申 赵渝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7,共6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粗提物,建立一种微生物快速筛选、鉴别的方法。分析5种(8株)典型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区段的差异,采用分级聚类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并用菌株16s rDNA的...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粗提物,建立一种微生物快速筛选、鉴别的方法。分析5种(8株)典型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区段的差异,采用分级聚类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并用菌株16s rDNA的亲缘性分析进行比对验证。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的光谱特征区间分别为1750~1500cm-1、1500~1360cm-1、1160~920cm-1和890~750cm-1。聚类结果显示,基于脂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区分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致病与非致病性食源性致病菌,而且还能将同种不同分离株的食源性致病菌归类聚合。FTIR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脂多糖 鉴别 聚类分析(hc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