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壶关县旱地秸秆沟埋加地膜覆盖聚肥蓄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1
作者 平全荣 秦雪娥 +4 位作者 马惠波 李丽玲 魏双兵 张柯 张锋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0-71,共2页
通过重点围绕旱地抗旱保墒、肥田改土、提高产量、对旱地生物化学覆盖等五种不同覆盖形式、覆盖技术及覆盖后对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和应用情况进行的介绍和探讨。提出了旱地当前推广的最佳推广模式为秸秆沟埋加地膜聚肥... 通过重点围绕旱地抗旱保墒、肥田改土、提高产量、对旱地生物化学覆盖等五种不同覆盖形式、覆盖技术及覆盖后对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和应用情况进行的介绍和探讨。提出了旱地当前推广的最佳推广模式为秸秆沟埋加地膜聚肥蓄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秸秆沟埋 聚肥蓄水 研究
下载PDF
南方山丘旱地土壤蓄水聚肥技术效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胜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2-56,共5页
旱土蓄水聚肥技术研究是针对山丘区坡耕地面积大、耕层浅、养分贫乏,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提出利用山区丰富的山青、杂草、作物秸杆等有机肥源优势,采取等高带状开沟压绿施肥改土措施,达到增厚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 旱土蓄水聚肥技术研究是针对山丘区坡耕地面积大、耕层浅、养分贫乏,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提出利用山区丰富的山青、杂草、作物秸杆等有机肥源优势,采取等高带状开沟压绿施肥改土措施,达到增厚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肥和抗旱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有效途径。为旱作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是用地养地、增强土壤造血功能,改造低产旱土探索最有效措施。经3年试验研究和596.2hm2生产示范验证,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增加,抗旱能力增强,土壤结构改善,作物产量提高,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良 蓄水 抗旱 山丘旱地
下载PDF
聚肥集流蓄水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有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9,共3页
2003~2005年,在山西省吕梁市5个县(区)的早地玉米进行了聚肥集流蓄水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与机械起垄覆膜播种、人工起垄种植、常规地种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使作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2%,全氮... 2003~2005年,在山西省吕梁市5个县(区)的早地玉米进行了聚肥集流蓄水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与机械起垄覆膜播种、人工起垄种植、常规地种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使作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2%,全氮、全磷提高58.6%、53.7%,速效氮、速效磷提高66.1%、50.4%。4~9月.0~80cm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高33.35%;0~40cm根层地温比对照高13.99%,年终作物总生物量比对照高59.26%.产量高62.03%。显示了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蓄水改土 耕作技术 旱地玉米
下载PDF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德平 李有华 +3 位作者 许国平 刘润栓 秦旭峰 李金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 ,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 :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 ,土壤有机质、全氮、...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 ,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 :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提高0 45、0 022、0 011个百分点 ,天然降水基本全部拦蓄 ,大大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 ;大旱之年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11 38倍 ,显示了该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蓄水改土耕作技术 应用 旱地 玉米 胡公沟流域
下载PDF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示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志纯 史晓峰 《吉林水利》 1992年第10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蓄水 水土保持 治理
下载PDF
小麦应用蓄水聚肥耕作法的效益
6
作者 李景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9,共2页
蓄水聚肥耕作法,也称“丰产沟”种植法,是在旱薄地上,开沟深翻,集中表土,集中肥料于种植沟内,将深层生土挖出培埂熟化。此法可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迅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丘旱薄... 蓄水聚肥耕作法,也称“丰产沟”种植法,是在旱薄地上,开沟深翻,集中表土,集中肥料于种植沟内,将深层生土挖出培埂熟化。此法可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迅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丘旱薄地区改变“旱、薄、粗、穷”和致富的一项有效方法。 增产效果 从1982年试验、示范、推广蓄水聚肥耕作法至今,增产效果均十分明显,一般亩增小麦80公斤左右,增产50%以上。例如1985年东盘乡东丁庄丁立森,在岭坡地上开挖1.4亩“丰产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蓄水耕作 耕作法
下载PDF
西部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一项突破性措施——微集流改土蓄水聚肥耕作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史观义 陈玉仓 刘强 《大众标准化》 2001年第8期9-14,共6页
1 问题的提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一项规模宏大、历史性的系统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切人点。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最突出的生态问题,而干旱缺水则是该区生态... 1 问题的提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一项规模宏大、历史性的系统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切人点。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最突出的生态问题,而干旱缺水则是该区生态建设和农业开发的主要障碍。退耕还林还草是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蓄水 西部农业开发 丰产沟 退耕还林还草 耕作法 水土流失 微集流 改善生态环境 年降水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坡耕地上营造生物埂防风固沙、蓄水聚肥经济效益高
8
作者 牛西午 《农业技术经济》 1983年第7期34-36,共3页
据西北水保所1973年观测,在降雨346mm条件下,林地冲刷量每亩4公斤,草地6.2公斤,而农耕地则为238公斤,分别为林地的59.5倍、草地的38.4倍,农闲地为450公斤,分别为林地的112.5倍、草地的72.4倍。由此看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应该主要着眼于... 据西北水保所1973年观测,在降雨346mm条件下,林地冲刷量每亩4公斤,草地6.2公斤,而农耕地则为238公斤,分别为林地的59.5倍、草地的38.4倍,农闲地为450公斤,分别为林地的112.5倍、草地的72.4倍。由此看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应该主要着眼于现有耕地,特别是坡耕地的保护。根据山西省水保所1981年在中阳县胡家岑大队的观测:当年在降雨267mm的情况下,坡度16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防风固沙 水土流失 生物埂 中阳县 经济效益 生物地埂 降雨 坡度 农田基本建设
下载PDF
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增产效益和经济效果调查
9
作者 张沁文 王文德 高处明 《农业技术经济》 1984年第11期10-14,共5页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群众称为“丰产沟”),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史观义等同志研究成功的一项旱农耕作法,在推广试验中获得显著增产。增产幅度40—100%,有的亩产千斤以上;辽宁、山东等省推广,增产都在80%左右。1982年获山西省科...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群众称为“丰产沟”),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史观义等同志研究成功的一项旱农耕作法,在推广试验中获得显著增产。增产幅度40—100%,有的亩产千斤以上;辽宁、山东等省推广,增产都在80%左右。1982年获山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山西省吕梁地区截止1983年累计推广2.6万亩,1984年达到十几万亩。山东、辽宁、甘肃等地也已推广,取得显著成绩。进一步推广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耕作法 旱作农业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经济效果 增产效益 旱农 科研成果 甘肃
下载PDF
蓄水聚肥耕作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任龙梅 妥德宝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年第6期14-16,共3页
土壤有机质的丰缺,是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我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特别是早农区,气侯干旱,土地瘠薄,养分供应不足,改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合理转化与利用,培肥地力,已成为我区发展... 土壤有机质的丰缺,是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我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特别是早农区,气侯干旱,土地瘠薄,养分供应不足,改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合理转化与利用,培肥地力,已成为我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我们在黄土丘陵旱农区进行了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耕作 土壤有机质 分析
下载PDF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对水改旱棉花的效应初报
11
作者 邱太明 冯绍武 陈齐炼 《江西棉花》 1994年第4期18-19,26,共3页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对水改旱棉花的效应初报邱太明,冯绍武,陈齐炼(都昌县棉办332600)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一项新的旱作技术,即:将表层熟上集中起来形成种植畦,相当于表层熟上厚的生土放在畦边的一种耕作方法。近年来,...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对水改旱棉花的效应初报邱太明,冯绍武,陈齐炼(都昌县棉办332600)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一项新的旱作技术,即:将表层熟上集中起来形成种植畦,相当于表层熟上厚的生土放在畦边的一种耕作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丘陵红壤旱地上应用,增产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水改旱棉田 蓄水改土 耕作法
下载PDF
隔坡水平沟玉米增产机理及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定一 阎翠萍 +1 位作者 苏年贵 郑红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在晋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选点,进行隔坡水平沟的增产机理及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径流量减少71.9%,表土流失量减少69.3%。0cm~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154.6mm~191.3m... 在晋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选点,进行隔坡水平沟的增产机理及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径流量减少71.9%,表土流失量减少69.3%。0cm~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154.6mm~191.3mm。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玉米增产196.9%~206.0%,降水利用率提高7.8kg/(mm·hm2)~8.7kg/(mm·hm2)。氮磷肥经济最佳施用量:N128.55kg/hm2~134.55kg/hm2,P2O563.30kg/hm2~74.40kg/hm2,N∶P2O5=1∶0.49~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旱地 隔坡水平沟 蓄水 玉米
下载PDF
二十类农牧机具将开发
13
《农机推广》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0,共1页
我国近期将面向农村市场开发200多项农牧机具定向产品,共20类。它们是; 内燃机及发电机组:CA 490(A485)型柴油机、SH475Q型汽油机、微型水轮发电机组、20—22千瓦小型柴油机组。耕作机械:背负注射式深施肥器、7XL—335型蓄水聚肥丰产沟... 我国近期将面向农村市场开发200多项农牧机具定向产品,共20类。它们是; 内燃机及发电机组:CA 490(A485)型柴油机、SH475Q型汽油机、微型水轮发电机组、20—22千瓦小型柴油机组。耕作机械:背负注射式深施肥器、7XL—335型蓄水聚肥丰产沟犁、CC—130型深耕单铧犁、铲墒两用犁、IPB—11型平地合墒器、LGL—70型及IGXPZ—90型施耕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柴油机 汽油机 机具 蓄水 耕作机械 合墒器 水轮发电机组 农村市场开发 丰产沟
下载PDF
丰产沟耕作技术规范图解
14
作者 荣式西 张昕艳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1995年第11期6-8,共3页
丰产沟又称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由山西省水保所史观义等同志根据我省丘陵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而摸索、总结出来的,目前省内有80余个县(市)、国内有10个省大面积推广。采取该技术可改善土壤... 丰产沟又称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由山西省水保所史观义等同志根据我省丘陵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而摸索、总结出来的,目前省内有80余个县(市)、国内有10个省大面积推广。采取该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活土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一般增产3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沟 耕作技术 耕作法 物理性状 土壤蓄水 丘陵旱地 蓄水 土垄 保墒能力 气候干旱
下载PDF
坝上示范「四深」栽培马铃薯获成功
15
作者 刘茂清 《河北农业》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坝上示范「四深」栽培马铃薯获成功坝上沽源县常年播种马铃薯1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示范推广了以脱毒薯为基础的“四深”栽培法(深耕、深种、深培、深施碳铵),不仅增强了马铃薯抗御灾害的能力,并连续3年获得较好收成,起到了... 坝上示范「四深」栽培马铃薯获成功坝上沽源县常年播种马铃薯1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示范推广了以脱毒薯为基础的“四深”栽培法(深耕、深种、深培、深施碳铵),不仅增强了马铃薯抗御灾害的能力,并连续3年获得较好收成,起到了以点带面作用。其具体栽培方法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法 示范推广 坝上 沽源县 蓄水 磷酸二铵 施用方法 脱毒薯 缺苗断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