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薛红艳 申书昌 +1 位作者 王文波 安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固相微萃取 吸附质 应用 萃取效率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表面改性的超细颜料性质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庆豪 房宽峻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95,共4页
为提高涂料印花中织物摩擦牢度,减少黏合剂等助剂的使用,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用微乳液聚合法对颜料蓝15∶1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颜料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用扫描... 为提高涂料印花中织物摩擦牢度,减少黏合剂等助剂的使用,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用微乳液聚合法对颜料蓝15∶1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颜料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用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了改性颜料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颜料的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少;颜料分散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影响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及颜料的平均粒径;表面改性后的超细颜料在无黏合剂存在的情况下,对纯棉织物的摩擦牢度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聚合 超细颜料 性质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申书昌 王文波 安红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实验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 ,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 ,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 实验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 ,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 ,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 ,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萃取量进行了比较 ,反映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聚合物涂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固相微萃取 吸附质 萃取效率 试样预处理 分析工作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庆 陈正国 程时远 《湖北化工》 2000年第5期16-17,共2页
利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oly(St -BA -AA)聚合物溶液 ,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变化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溶液聚合 性能 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分散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星 玄泽亮 +1 位作者 程雷 郑玉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6,20,共5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20%以上时,总转化率明显降低;在60℃~75℃之间随温度上升,总转化率增大,但80℃时反而减小,并随着醇水比的降低、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稳定剂的浓度对其影响甚小;在所考察的范围内,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exp(38194/RT)[St/BA]0.7029[m(EtOH)/m(EtOH+H2O)]-4.138[AIBN]0.3845,其表观活化能Ea为38.19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大分子ATRP引发剂α-卤烷基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其引发的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群峰 何卫东 叶芳茂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能度引发剂 ,由此引发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生成梳状聚 (苯乙烯 g 丙烯酸正丁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ATRP引发剂 α-卤烷基聚苯乙烯 合成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下载PDF
核-壳有机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少晋 张臻麒 +4 位作者 丁振刚 李荣毅 董鹏 刘臻 江平开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丁酯 -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聚(苯乙烯-g-丙烯酸丁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永明 罗宁 应圣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2,86,共5页
以线型氯甲基化聚苯乙烯(PS-CH2Cl)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丁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P(S-g-BA)]。PS-CH2Cl是由PS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合成,PS链上-PhCH... 以线型氯甲基化聚苯乙烯(PS-CH2Cl)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丁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P(S-g-BA)]。PS-CH2Cl是由PS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合成,PS链上-PhCH2Cl的分布是统计均匀。建立了该接枝共聚物的纯化方法,纯化后接枝共聚物的接枝效率可达96.5%。用GPC跟踪了大分子引发剂在本体中的引发和接枝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特征,接枝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反应显示出可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物 ATRP
下载PDF
超声辐照废聚苯乙烯泡沫/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瑛 艾照全 张黎黎 《粘接》 CAS 2009年第12期55-58,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合成了聚苯乙烯(PSt)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超声波强度、环境温度、聚合物浓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透射电镜图表明,乳液粒子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呈...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合成了聚苯乙烯(PSt)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超声波强度、环境温度、聚合物浓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透射电镜图表明,乳液粒子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呈多分散型,由此可以推测该乳液的成核方式是液滴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超声波 丙烯酸丁酯 聚苯乙烯
下载PDF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可可 廖明义 +1 位作者 李扬 梁爱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可控聚合 ,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且分布较窄,从而得到了组成和性能不同的互穿聚合物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
12
作者 张国运 彭莉 +1 位作者 杨秀芳 罗福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6-228,230,共4页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插层剂对海泡石进行有机化处理,有机化的海泡石粒子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中很容易均匀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有海泡石的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插层聚合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海泡石纳米复合涂料。研究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大分子链插入到海泡石片层间,形成了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涂料,当海泡石用量达到5%时,胶膜的吸水率降低了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海泡石 纳米复合涂料 乳液插层聚合 吸水率
下载PDF
用阴离子Gemini 9 B-6-9 B乳化剂合成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
13
作者 陈照 贾钗 +4 位作者 毛端平 秦如浩 柴仕淦 邹其超 张金枝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201,共6页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 以壬基酚、1,6-二溴己烷、氯磺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阴离子Gemini磺酸盐表面活性剂9 B-6-9 B为乳化剂,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乳胶粒径小于100 nm且分布均匀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纳米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单体含量对乳液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子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减小,转化率与凝胶率增大;随着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凝胶率减小,转化率增大;随着软单体比例的增加,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转化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凝胶率减小;单体用量增大,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凝胶率增大,转化率降低;乳胶粒子的粒径呈单峰分布,可能是按胶束成核机理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纳米乳液 粒径 胶束成核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Gemini乳化剂对纳米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凯 赵路 +3 位作者 谢丽 柴仕淦 张金枝 邹其超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3种中间联接基团不同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12-4-12、12-6-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低2个数量级,而这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相近;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St-BA乳液具有很好的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的总固物质量分数接近30%,乳胶粒子为球形,其粒径为50~66 nm,分布较窄;随着乳化剂12-3-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不大,分布较窄,凝胶量逐渐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1.2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最小,当乳化剂用量超过1.8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随着乳化剂12-4-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也不大,乳化剂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乳化剂12-3-12相同;随着乳化剂12-6-12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凝胶量减小,固含量与单体转化率增加;含Gemini乳化剂的乳胶粒子是通过胶束成核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乳液聚合 纳米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 粒径 凝胶 转化率 胶束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15
作者 孔祥文 张静 +1 位作者 王静 黄菊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BMA总量18.5%,m(AMS)∶m(BMA)=1.0∶1.5,(NH4)2S2O80.3%,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 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5,60℃下保温120 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67 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Α-甲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丁酯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16
作者 徐慧 史铁钧 +1 位作者 孙建新 杨兆攀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先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的核壳接枝共聚物ASA;再以钛酸正四丁酯和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KH-570)为原料,经水解缩合生成KH-570-g-... 先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为壳的核壳接枝共聚物ASA;再以钛酸正四丁酯和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KH-570)为原料,经水解缩合生成KH-570-g-TiO2粒子。将ASA与KH-570-g-TiO2粒子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并超声共混,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得了ASA/TiO2复合薄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对产物和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ASA接枝共聚物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液粒子大小均匀,聚丙烯酸丁酯核的平均粒径为60 nm左右,壳的平均厚为20 nm。KH-570水解的羟基与纳米TiO2表面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与纯ASA薄膜相比,ASA/TiO2复合薄膜在紫外区的吸收更强,且最大吸收波长蓝移;复合薄膜的耐热性能要优于纯ASA薄膜,同时耐酸碱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核壳结构 表征 紫外吸收性能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申书昌 王文波 +1 位作者 赵明 安红 《化学工程师》 CAS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共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对于水中芳烃化合物的定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吸附质优良的特性。自制涂层与商品PDMS涂层比较 。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新型 吸附质 研究 应用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8
作者 吴帆 梁凤玉 +3 位作者 肖奕葶 杨智博 王文婷 樊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万能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纺丝液和凝固浴中导电填料对纤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凝固浴掺杂法易将导电填料附着于纤维表面,所制备复合纤维的电导率为(421.19±75.14)S/cm,相较于纯PEDOT:PSS纤维提高了22.4%;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强,静态接触角为62.9°;PU封装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稳定性和耐水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石墨烯 银纳米线 湿法纺丝 导电性能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艳玲 马榴强 李若慧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磁性高分子微球兼具高分子微球的表面功能性和磁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分散聚合法,以Fe3O4磁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 磁性高分子微球兼具高分子微球的表面功能性和磁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分散聚合法,以Fe3O4磁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制备复合微球。通过形貌和粒径、分子量及固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尺寸较小、粒径分布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含有丰富的功能基团,提高了磁性微球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微球 分散聚合 磁流体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聚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