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的氨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萍云 张长瑞 +1 位作者 冯坚 马占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52-1957,共6页
利用原位聚合结合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层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沉积膜,以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用场发射扫描透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合成的纳米膜进行了形貌表征.以自制的气体测试装置研究该膜... 利用原位聚合结合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层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沉积膜,以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用场发射扫描透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合成的纳米膜进行了形貌表征.以自制的气体测试装置研究该膜对氨气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敏感膜具有很好的响应性能,对浓度低至0.1mg/m3氨气,相对灵敏度可达63.47%,响应时间仅为3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 聚苯胺复合膜 层层自组装 原位聚合 NH3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成膜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萍云 张长瑞 +1 位作者 冯坚 陈斌全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2-748,共7页
从苯胺单体出发,通过原位聚合、现场掺杂以及基于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膜。通过苯胺活性溶液的温度及颜色变化跟踪聚合反应进程,同时考察不同聚合反应阶段所得聚苯胺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并进一步探讨聚苯胺复合膜的成... 从苯胺单体出发,通过原位聚合、现场掺杂以及基于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膜。通过苯胺活性溶液的温度及颜色变化跟踪聚合反应进程,同时考察不同聚合反应阶段所得聚苯胺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并进一步探讨聚苯胺复合膜的成膜机理。研究表明,成膜机制是由聚合反应初始阶段的苯胺阳离子或苯胺阳离子自由基通过静电作用快速吸附到负电性的基片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中心,链增长生成聚苯胺:该聚苯胺在酸性条件下经现场掺杂显电正性,可吸附电负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以此循环层层组装得到多层聚苯胺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复合膜 层层自组装 原位聚合 机理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膜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3
作者 刘克亭 周东辉 +1 位作者 施丹昭 张丽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7-219,共3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以不锈钢片为基底,制备了聚苯胺苯乙烯磺酸盐复合膜电极·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电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证实其为具有n型掺杂特性的复合膜电极·
关键词 聚苯胺复合膜 N型掺杂 电极 制备 掺杂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青豪 钟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6-68,共3页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 在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以成膜剂聚乙烯醇(PVA),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及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电致变色的聚苯胺PAn/PVA乳液.并以玻片为载体,采用提拉法制备了(PAn)/PVA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3%,n(DBSA)∶n(An)∶n(APs)=1.25∶1∶0.42、反应温度为25℃时,所制得的PAn/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和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膜 制备 电致变色
下载PDF
导电聚乳酸/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涛 张青松 +1 位作者 闫玉华 李世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17,共4页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乳酸/聚苯胺复合膜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对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四点探针法测定各种不同苯胺质量含量复合膜的电导率,体外细胞实验...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乳酸/聚苯胺复合膜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对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四点探针法测定各种不同苯胺质量含量复合膜的电导率,体外细胞实验测试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聚苯胺分散在聚乳酸膜中,形成了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红外光谱检测有聚乳酸和聚苯胺的特征峰;复合膜的导电率随聚苯胺质量含量上升而增加,当聚苯胺的质量含量为15%时,电导率达到2.31×10-3S/cm;体外细胞实验证明,复合膜有比纯聚乳酸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显著促进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苯胺复合膜 电导率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聚苯胺/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惠 王新颖 刘小育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3,共3页
为了研究聚苯胺(PANI)/银复合薄膜对不锈钢的防腐蚀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Ag后,再通过对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制备了PANI膜。利用阳极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PANI/Ag复合膜的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 mol/L ... 为了研究聚苯胺(PANI)/银复合薄膜对不锈钢的防腐蚀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Ag后,再通过对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制备了PANI膜。利用阳极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PANI/Ag复合膜的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不锈钢覆盖复合膜后的自腐蚀电位比无膜时有所提高,其耐蚀性能得到增强;电化学聚合溶液浓度、扫描速率及扫描上限等因素对复合膜耐蚀性的影响情况为:电解液中苯胺和硫酸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膜的致密度,从而影响复合膜的耐蚀性;电化学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复合膜的聚合速率,使复合膜的抗腐蚀能力不同;当苯胺单体浓度为0.2 mol/L、硫酸浓度为1 mol/L、扫描电位上限为1 V、扫描次数为50次、扫描速率为50 mV/s时,采用循环伏安法聚合苯胺,可形成沉积致密度高、耐蚀性好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银复合 电化学聚合 耐蚀性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对苯二酚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晓娟 任莉君 +2 位作者 石俊 莫丽萍 胡中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9-73,78,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单组分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聚苯胺复合膜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混合体系中对苯二酚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和邻苯二酚的两... 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聚合制备了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单组分及其混合体系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聚苯胺复合膜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在混合体系中对苯二酚的一对氧化还原峰和邻苯二酚的两对氧化还原峰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单组分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电极对苯二酚的测定在定性、定量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聚砜复合电极 循环伏安 苯二酚 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铂-氧化铈/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晓娟 石彦龙 +2 位作者 王永生 敏世雄 胡中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掺杂CeO2纳米粒子的聚苯胺(PAN)/聚砜(PSF)复合膜电极,在其上电沉积铂粒子,制得了铂-氧化铈/聚苯胺/聚砜的复合膜修饰电极。复合膜的形貌和化学组分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old FE-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掺杂CeO2纳米粒子的聚苯胺(PAN)/聚砜(PSF)复合膜电极,在其上电沉积铂粒子,制得了铂-氧化铈/聚苯胺/聚砜的复合膜修饰电极。复合膜的形貌和化学组分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old FE-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考察了复合膜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双层多孔结构使铂粒子与CeO2粒子在复合膜内层的多孔聚苯胺上均匀沉积,粒子平均尺寸约为80 nm;CeO2为铂质量的7%时,铂-氧化铈/聚苯胺/聚砜复合膜修饰电极对甲醇有很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和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氧化铈/聚苯胺/聚砜复合电极 电催化氧化 甲醇
下载PDF
聚苯胺-金复合材料的成膜动力学
9
作者 仇伟 黄欢 +2 位作者 刘见祥 薛涛 曾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91,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氯金酸(HAuCl4)为氧化剂,苯胺(ANI)为还原剂,制备聚苯胺-金复合材料膜。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复合膜的形貌;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监测该复合材料的成膜过程,研究了其成膜动力学。结果表明,金粒子的平均粒径...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氯金酸(HAuCl4)为氧化剂,苯胺(ANI)为还原剂,制备聚苯胺-金复合材料膜。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复合膜的形貌;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监测该复合材料的成膜过程,研究了其成膜动力学。结果表明,金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0nm,较均匀地分布在复合膜中;复合膜的增长速率随氯金酸浓度、苯胺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到成膜反应对氧化剂为0.5级,对苯胺为1.5级,并由增长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成膜过程的活化能为(40.32±0.1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苯胺-金复合 石英晶体微天平 动力学 原位聚合
下载PDF
聚苯胺-金复合材料膜的制备和表征
10
作者 仇伟 曾舒 +1 位作者 薛涛 刘见祥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181-183,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氯金酸(HAuCl_4)为氧化剂,苯胺(ANI)为还原剂,在金和玻璃表面上制备出聚苯胺-金复合材料膜。用光学照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对复合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和导电性...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以氯金酸(HAuCl_4)为氧化剂,苯胺(ANI)为还原剂,在金和玻璃表面上制备出聚苯胺-金复合材料膜。用光学照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对复合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芯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复合膜,且更容易沉积在金表面,复合膜中金粒子的平均粒径约400nm,较均匀地分散在膜的表面和内部。当氯金酸浓度小于30mmol/L时,复合膜的电导率随氯金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原位聚合 聚苯胺-金复合材料 聚苯胺-金复合
下载PDF
铂钌/聚苯胺/聚砜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11
作者 冯晓娟 石彦龙 胡中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8,67,共4页
利用电化学聚合分别制备了铂(Pt)及其铂钌(PtRu)/聚苯胺(PAN)/聚砜(PSF)复合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对复合膜电极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PtRu/PAN/PSF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比Pt/PAN/PSF电... 利用电化学聚合分别制备了铂(Pt)及其铂钌(PtRu)/聚苯胺(PAN)/聚砜(PSF)复合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对复合膜电极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PtRu/PAN/PSF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比Pt/PAN/PSF电极的高,铂钌的沉积不仅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对氢的吸附性质,而且使氧化物还原峰电位向阴极方向移动。另外,对在不同浓度下沉积的铂钌电极对甲醇的催化效果也做了讨论,验证了RPt∶Ru=2∶1时,复合膜电极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钌/聚苯胺/聚砜复合电极 甲醇氧化 电催化活性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聚苯胺-乙烯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平 王青豪 邱承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95-596,617,共3页
采用恒电位法在氧化铟导电玻璃上电聚合制备了聚苯胺(PAn),利用溶液复合法合成了掺杂态聚苯胺-乙烯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复合电致变色膜,并对其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致变色膜在稳定态时仅出现第二氧化峰,在外加电压下其... 采用恒电位法在氧化铟导电玻璃上电聚合制备了聚苯胺(PAn),利用溶液复合法合成了掺杂态聚苯胺-乙烯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复合电致变色膜,并对其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致变色膜在稳定态时仅出现第二氧化峰,在外加电压下其颜色在绿色至紫色之间可逆变化,聚合物中加入偶联剂,可提高电致变色膜与导电玻璃基底的粘结性及改善复合膜的耐溶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乙烯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复合 电致变色性能 制备
下载PDF
超疏水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文 张国立 +4 位作者 闫涵 胡兴华 李焜 王景凤 李瑞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6-854,共9页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和浸润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油包水乳液分离性能、通量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ANI/PTFE复合膜仅在重力条件就能有效分离油包水乳液;而且重复数十次过滤后,PANI/PTFE复合膜仍具有良好的抗污能力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性 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 乳液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载铂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褚道葆 吴何珍 +1 位作者 陈忠平 尹晓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9-1272,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CV)、微分脉冲伏安(DPV)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膜载Pt(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 采用循环伏安(CV)、微分脉冲伏安(DPV)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膜载Pt(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当葡萄糖浓度为1.25×10-2mol/L时,氧化峰电流密度达到32.8 mA/cm2,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当葡萄糖浓度为1.0×10-5mol/L时,其响应电流密度为13.8mA/cm2。大电流氧化时未发生振荡现象,是葡萄糖传感器的高活性催化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催化氧化 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 载铂复合电极 微分脉冲伏安法
下载PDF
Polyaniline-graphite composite film glucose oxidase electrode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海晖 陈宏 +1 位作者 陈金华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653-657,共5页
A novel polyaniline-graphite composite film glucose oxidase (PGCF GOD) electrode was developed. The PGCF was synthesized by cyclic voitammetry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containing 1 g/L graphite powder and ... A novel polyaniline-graphite composite film glucose oxidase (PGCF GOD) electrode was developed. The PGCF was synthesized by cyclic voitammetry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containing 1 g/L graphite powder and 0.2 mol/L aniline. The PGCF GOD electrode was prepared by doping GOD into the composite film. The morphology of the PGCF and the response property of the PGCF GOD electrode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GCF has a porous and netty structure and the PGCF GOD electrode has excellent response property such 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hort response time. Influences of pH value, temperature,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potential on the response current of the electrode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sensor has a maximum steady-state current density of 357.17μA/cm2 and an apparent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 of 16.57 mmol/L. The maximum current response of the enzyme electrode occu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pH 5.5, 0.8 V and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GRAPHITE composite film glucose oxidase BIOSENSOR
下载PDF
Electroanalytical studies 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aniline: Nylon-6,6 composite film
16
作者 Mohd. Khalid Atika Khatoon Faiz Mohammad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9年第10期57-64,共8页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ms ofpolyaniline and nylon-6.6 are prepared by diffusing aniline followed by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to nylon-6.6 matrix.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ms ofpolyaniline and nylon-6.6 are prepared by diffusing aniline followed by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to nylon-6.6 matrix.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chloride ion diffusion into the composite matrix electrochemically, galvanostatic pulse method is used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estimated to be -6.48× 10^-17 cm^2s^-1.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m being potential replacement materials for battery. electrodes and sensors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diffusion in conducting composites POLYANILINE charging-discharg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