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特征与人地关系研究
1
作者 朱玲 王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5-71,共7页
岭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分类,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天体等方面。岭南区域内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的数量特征、命名方式受到了自然实体... 岭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分类,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天体等方面。岭南区域内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的数量特征、命名方式受到了自然实体与人文因素的交织影响。旨在从人类聚落与地理环境关系视角出发,探讨岭南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特征及其反映的人地关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聚落地名 自然要素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基于聚落地名的盐池县人地关系状况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荣 吴宏岐 何彤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对盐池县聚落地名要素进行处理,提取主要地名类型,分析各地名类型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盐池县自然类聚落地名反映了聚落的选址与地形、水文密切相关;人文聚落地名方面,移民、经济、军事、政治地名综合反映人们生产、生... 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对盐池县聚落地名要素进行处理,提取主要地名类型,分析各地名类型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盐池县自然类聚落地名反映了聚落的选址与地形、水文密切相关;人文聚落地名方面,移民、经济、军事、政治地名综合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所处的人文环境。盐池县聚落地名是动态发展的,与人、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环境-人-聚落地名系统,通过定性分析,这一地名系统揭示了盐池人地关系以稳定为主,但也存在人地关系紧张现象,北部风沙区人地矛盾还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人地关系 盐池县
下载PDF
明清时期广东西江走廊聚落地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秀莲 王彬 司徒尚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除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和古越语聚落地名外,社会类型聚落地名大量涌现,充分反映明清时期西江走廊地带在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并奠定了以后本地区聚落地名在和自然特征和经济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空间格局和命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地名特征 西江走廊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明清时期广东西江走廊聚落地名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莲 王彬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 聚落地名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从平原、河谷到低山、丘陵等地区都有人口的分布。但受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的作用,聚落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聚落地名方面,除保留原有自然特征和古越语聚落地名外,民族和方言类型地名大量涌现,充分反映出明清时期西江走廊地带民族变迁和方言播衍方面的状况,并且奠定了以后本地区聚落地名在民族和方言等方面的分布空间格局和命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地名特征 西江走廊 明清时期
下载PDF
微观个体认知视角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汉化进程--从文化符号向空间指位符号的衰变
5
作者 陈晨 汪丽 程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176,共7页
地名的生命历程包括命名和用名两个环节。地名的符号意义通过命名者得以构建,而在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又不断被重构。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通过大量微观个体的深度访谈,从地方民众认知的视角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文化... 地名的生命历程包括命名和用名两个环节。地名的符号意义通过命名者得以构建,而在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又不断被重构。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通过大量微观个体的深度访谈,从地方民众认知的视角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文化符号意义的变迁及成因。结果显示:案例地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汉化趋势明显,其大致经历了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少数民族语和汉语地名共存分立阶段、汉语地名与汉译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随着语言文字环境和用名群体结构的剧烈变迁,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符号意义在新的用名环境中不断被弱化,地方民众对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认知越来越有限,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逐渐从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衰变为简单的空间指位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文化符号 少数民族 认知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浅议江苏农村聚落地名
6
作者 徐雪仁 王文惠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60-63,共4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聚落地名典型区域的调查和分析,主要依据丰县、兴化、大丰、江宁、无锡五县共15533个自然村名的调查统计资料,说明江苏农村聚落地名的命名方法、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 农村聚落地名 调查与分析 命名方法 区域差异 原因
下载PDF
古航道视角下聚落地名文化景观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湖南沅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4 位作者 金晓玲 杜心宇 汤佳 张俊颖 洪咏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35,共22页
古航道作为军事、漕政和商贸的主要通道,孕育了沿线的聚落,其地名是解读流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等动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对重新审视和发掘流域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名层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 古航道作为军事、漕政和商贸的主要通道,孕育了沿线的聚落,其地名是解读流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等动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对重新审视和发掘流域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名层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湖南沅水流域233个聚落地名语源的产生、嬗变和存续划分地名层,探讨其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沅水233个聚落地名以自然景观型为主,沿航道呈“串珠式条带状”分布,具有“名称化的水文”特征;以人文景观型为辅,沿航道、古道呈“西密东疏团块状”分布格局。②以聚落地名产生时序为轴,其演进揭示沅水流域开发过程,总体上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变化路径。③沅水聚落地名景观类型变更方式主要有4种,地名呈现层积性、功能性,航道、驿道沿线地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④沅水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和演变是自然环境、航道辐射和社会发展3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距码头0~13000 m、高程100~400 m、气温18~19℃、降水量1400~1600 mm、人口集聚、经济较为发达、通航河道密布的地区稳定性较高。航道辐射因素对聚落地名产生、变更和存续影响深远。基于沅水航道的自然属性和人文轨迹,系统开展多层次时空序列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期深化和提升地名普查成果,为今后跨区域聚落地名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航道 聚落地名文化景观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地名 湖南沅水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聚落地名记录的过去300年吉林省土地开垦过程 被引量:41
8
作者 曾早早 方修琦 叶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5-993,共9页
聚落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新开垦区的聚落建立与农业土地开垦相辅相成,聚落格局演变可反映出土地开垦的过程。聚落地名,记录人类移居到新开垦区域时的直观状况,对于认识土地开发过程和恢... 聚落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新开垦区的聚落建立与农业土地开垦相辅相成,聚落格局演变可反映出土地开垦的过程。聚落地名,记录人类移居到新开垦区域时的直观状况,对于认识土地开发过程和恢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根据地名志资料,将聚落地名依据不同的土地开垦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了土地开垦—聚落地名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辨识出土地开垦—聚落类型,即官垦聚落和民垦聚落,其中民垦聚落又可分为自发移民聚落和政府招垦聚落,并得到各类型聚落近300年来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为认识吉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提供依据,也为利用聚落地名进行土地开垦格局重建提供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记录 土地开垦 300年 吉林省
原文传递
盐池县聚落地名自然要素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荣 吴宏岐 何彤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158,共7页
宁夏盐池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这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盐池县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可将之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等类型。自然要素的分布受自然地理实体的制约,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宁夏盐池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这对聚落地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盐池县聚落地名的自然要素进行统计,可将之归纳为地貌、水文、动植物、土壤、气候等类型。自然要素的分布受自然地理实体的制约,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盐池县聚落地名各自然要素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文中就其分布及成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县 聚落地名 自然要素 空间特征
原文传递
吉林省地名的语源渊源与乡村聚落分布研究
10
作者 王爱嘉 赵明阳 《安徽建筑》 2021年第12期8-9,32,共3页
吉林省历史沧桑与社会变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典型性,文章通过分析乡村聚落地名的语源渊源为基础技术路线,以吉林近现代史迹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征象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吉林省乡村聚落地名的产生和演变,研究乡村聚落发展与其... 吉林省历史沧桑与社会变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典型性,文章通过分析乡村聚落地名的语源渊源为基础技术路线,以吉林近现代史迹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征象为切入点,通过探究吉林省乡村聚落地名的产生和演变,研究乡村聚落发展与其所处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揭示吉林省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过程与演变特征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语源渊源 地理环境 聚居文化
下载PDF
景观更替与聚落区片地名——以南汇里三灶为例
11
作者 吕园园 李彦彦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第2X期130-131,共2页
本文以南汇里三灶村地名为个案,通过研究其演变过程,探讨郊区聚落地名由实体地名转变为区片地名过程中的演变机制及其背后的驱动力。结论认为:城乡规划中大量乡村聚落地名消失,其中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聚落地名在民间与政府的共同运作下... 本文以南汇里三灶村地名为个案,通过研究其演变过程,探讨郊区聚落地名由实体地名转变为区片地名过程中的演变机制及其背后的驱动力。结论认为:城乡规划中大量乡村聚落地名消失,其中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聚落地名在民间与政府的共同运作下由实体地理地名向区片名转变得以延续,见证了地域开发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区片地名 城市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武昌地名中的文化蕴涵
12
作者 郭家翔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145-146,150,共3页
根据武昌聚落地名中反映的文化内涵,可以将其分为八大类。这种文化内涵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片区扎堆的特点。武昌地名的命名特点折射出鲜明的滨江滨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地名变更过程中则反映出政治力量强大的冲击力,而新兴地名的... 根据武昌聚落地名中反映的文化内涵,可以将其分为八大类。这种文化内涵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片区扎堆的特点。武昌地名的命名特点折射出鲜明的滨江滨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地名变更过程中则反映出政治力量强大的冲击力,而新兴地名的命名方式表现出了三种明显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 聚落地名 文化蕴涵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农村地名发展趋势
13
作者 张亚杰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 2003年第4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农村 地名 发展趋势 聚落地名 自然地名
下载PDF
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群系特征——以湖南沅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3 位作者 汤佳 郑霞 金晓玲 韦宝婧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20-3042,共23页
聚落地名是历史时期村镇等地名的延续与嬗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信息,是挖掘聚落景观文化内涵和地方性特征的重要切入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而较少系统性地从景观基因图谱视角探索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 聚落地名是历史时期村镇等地名的延续与嬗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信息,是挖掘聚落景观文化内涵和地方性特征的重要切入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而较少系统性地从景观基因图谱视角探索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群系特征。对此,本文首先根据景观基因图谱相关理论提出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概念,并选取聚落地名中的古城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阐述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分类和构成。其次,从语源特征、环境特征、载体特征、层级特征四个方面,构建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挖掘指标体系。以湖南沅水流域233个古城镇地名为例,识别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类型特征有军权型、经济型和民生型3种,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发现其具有县域集聚式、条带状和组团式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前述类型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而总结并提炼了各类型分别具有县域收缩式、多向扩张式和向心收缩式的演变规律。最后,选取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群系分类指标,采用谱聚类方法,划分为沅水汉族水文景观群、驿路汉族人文景观群、武水苗族人文景观群、酉水土家族自然景观群和渠水侗族自然景观群五大景观群系,并分析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群系特征。本研究是加强地名文化遗产发掘和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保护工作的创新实践,旨在丰富和推动传统聚落和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探索地名文化景观分区等基因图谱和地学信息图谱拓展到更多领域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文化景观 古城镇地名 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 群系特征 谱聚类 湖南沅水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近古以来的乡村地名 被引量:8
15
作者 蓝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203,208,共17页
中国近古以来乡村聚落地名群风貌的时空差异一直存在。宋代乡村聚落地名群风貌存在东南、华北两种类型。东南类型以鄞县、琴川为代表,乡村地名中以“村”“庄”为通名者均占一定比例,通名中水文地名较多,“姓氏+家+通名”式地名所占比... 中国近古以来乡村聚落地名群风貌的时空差异一直存在。宋代乡村聚落地名群风貌存在东南、华北两种类型。东南类型以鄞县、琴川为代表,乡村地名中以“村”“庄”为通名者均占一定比例,通名中水文地名较多,“姓氏+家+通名”式地名所占比例较大。从宋至清,该类型乡村地名群的风貌和地名变化较少,乡村地名最为稳定。华北类型以安阳、泸州为代表,其乡村地名中以“村”为通名者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姓氏+村”式地名所占比例最大。安阳的乡村地名中“方位+同名”式搭配使用较多且一直相沿,以“村”为名的特色长期不变;而泸州的乡村地名风貌变化较大,特别是以“村”为通名者比例大大下降,清代出现大量“姓氏+家+自然通名”式地名。地名群风貌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代差异,往往是特定地域、特定时代人群的共同诉求驱动形成的。乡村聚落地名群的空间差异和时代变迁背后,隐藏着真实的乡土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名 乡村聚落地名 空间差异 时代差异
原文传递
天津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路娜 曾佩枫 +2 位作者 张海平 李修明 常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以天津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史学地图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揭示天津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充分挖掘天津地区地名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城市历史信息,为保护地方文化多样性等工作提供科... 以天津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史学地图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揭示天津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充分挖掘天津地区地名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城市历史信息,为保护地方文化多样性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1)以社会要素为主、自然要素为辅的命名体系是天津聚落地名命名的基本范式。2)自然景观类地名受地形起伏度、河距以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总体呈现北密南疏的空间分布模式。3)人文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其中,姓氏类地名受移民融合与军屯制度的影响,集中分布于北部与西北部地区,军事活动类地名主要分布在战役频发的北部、西北以及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与运河的辐射带动,成为经济、建筑、交通类地名密集区,表征统治阶级和群众各自价值和愿望的意愿祈福类地名空间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 空间分布 核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天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