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二乙醇胺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俞善信 平伟军 +1 位作者 张鲁西 张尚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聚苯乙烯 二乙醇胺树脂,并利用元素分析、溶胀性能和 I R 对其进行表 征,研 究了该树脂的可能结构及某些性质。
关键词 苯乙二乙醇胺 树脂 合成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其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牛国琴 潘弘 +2 位作者 张静 徐雯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1-503,共3页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在冻干 -再水化过程中的荧光泄漏程度及其与人血浆蛋白的吸附指标 ,评价 MPEG2 0 0 0 - EPE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试验前后 SL s的粒径及浊度变化不大 ,荧光泄漏程度和人血浆蛋白吸附量也远小于 CL s,提示其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制备 脂质体 稳定作用 药物传释载体
下载PDF
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龙 卫延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先将其氧化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羧基衍生物,再制备成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与磷脂反应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MPEG2000-SPE)。产物结构经1HNMR和IR进行了表征。质量比为m...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先将其氧化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羧基衍生物,再制备成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与磷脂反应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MPEG2000-SPE)。产物结构经1HNMR和IR进行了表征。质量比为m(大豆粉末磷脂)∶m(羧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3∶1,产物收率为85.2%;通过TEM观察了产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大小,通过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用以表征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通过乳化力来表征产物的动力学稳定性,试验表明,产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胶束粒径为30~80 nm,临界胶束浓度为2×10^-6mol/L,形成胶束的热力学稳定性优于小分子胶束,产物的动力学稳定性优于大豆粉末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乙二醇单甲醚 大豆粉末磷脂 大豆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单甲醚2000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改性聚三乙醇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浮选性能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唐青青 罗梦娟 +2 位作者 王皓霁 方申文 段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以三乙醇胺为单体,经高温脱水缩合得到聚三乙醇胺(PTEA),采用溴代烷烃改性PTEA得到系列阳离子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Rn-PTEA。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Rn-PTEA的结构,考察了烷烃链长度、季铵化程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评价了Rn-PTEA的浮选性... 以三乙醇胺为单体,经高温脱水缩合得到聚三乙醇胺(PTEA),采用溴代烷烃改性PTEA得到系列阳离子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Rn-PTEA。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Rn-PTEA的结构,考察了烷烃链长度、季铵化程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评价了Rn-PTEA的浮选性能并探讨了浮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烷烃链长度的增加,Rn-PTEA的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季铵化程度的增加,Rn-PTEA的表面张力减小;当溴代十八烷与PTEA摩尔比为1.1∶1.0时,Rn-PTEA的浮选性能最佳,且当用量为100 mg/L时,对某油田稠油采出水的浊度降低率为96.32%。推测浮选机理为:Rn-PTEA浮选剂加入污水中后,优先吸附至气泡表面,通过改变气泡的带电性和润湿性,增强油滴与气泡的黏附性,从而增强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表面活性剂 含油污水 浮选性能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崔莹冰 纪克红 +3 位作者 赵海霞 赵秀丽 陈大为 乔明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0-767,共8页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glyco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G-PE)载药胶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载药胶束,分别利用透射电镜、粒径仪和zeta电...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嵌段共聚物(polyethyleneglyco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G-PE)载药胶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载药胶束,分别利用透射电镜、粒径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表征。分别采用超速离心法、透析法和吸收光谱法考察载药胶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及AmB在胶束内的聚集状态,并通过溶血试验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AmB胶束的溶血性及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胶束粒子外观圆整且分散良好,粒径在48.28~62.02 nm内,载药量质量分数在16.7%~41.2%内,包封率质量分数在94.4%~99.8%内。胶束的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释药速率随载药量增加而降低。载药量质量分数低于16.7%时,AmB主要以单体形式在胶束内存在;载药量质量分数高于16.7%时,AmB在胶束内的聚集程度随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AmB溶液剂相比,AmB胶束的溶血性明显降低,抗真菌活性略有提高。结论 AmB胶束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体外缓释特征明显,并可显著降低AmB的溶血性,有望开发成为AmB的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合物胶束 溶血毒性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聚(柠檬酸-三乙醇胺)的缓蚀阻垢性能
6
作者 刘快迎 赵玉增 +1 位作者 陈曈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146,共6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柠檬酸-三乙醇胺),并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对其重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在模拟冷却水中,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聚合物对碳钢Q235缓蚀性能,并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聚合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柠檬酸-三乙醇胺),并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对其重均分子量进行了测定;在模拟冷却水中,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聚合物对碳钢Q235缓蚀性能,并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聚合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聚(柠檬酸-三乙醇胺)重均分子量越大,对碳钢Q235的缓蚀率和对硫酸钙的阻垢率越大。当聚(柠檬酸-三乙醇胺)用量为100mg/L时,缓蚀率可达93.8%;聚(柠檬酸-三乙醇胺)用量为10mg/L时阻垢率可达9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三乙醇胺) 缓蚀 阻垢
下载PDF
新型结构聚芳亚胺的合成与热性能分析
7
作者 罗炫 常冠军 +3 位作者 王庆富 焦文秀 张林 林润雄 《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90-92,95,共4页
通过傅-克酰化反应得到1,4-双(4′-溴苯酰基)苯,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α,α′-双(4′-氨基苯基)-1,4-二异丙基苯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含异丙基的聚亚胺酮(pr-PIK).再以pr-PIK和苯基锂为底物,通过亲核加成反应... 通过傅-克酰化反应得到1,4-双(4′-溴苯酰基)苯,以1,4-双(4′-溴苯酰基)苯和α,α′-双(4′-氨基苯基)-1,4-二异丙基苯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胺基化反应缩聚合成了含异丙基的聚亚胺酮(pr-PIK).再以pr-PIK和苯基锂为底物,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得到新型结构聚合物——含异丙基的聚醇胺(pr-PAI).聚合物结构通过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表征结果与目标产物吻合良好.pr-PIK和pr-PAI的热性能由DSC和TG测定,结果表明pr-PIK和pr-PA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玻璃化温度大于150℃,热分解温度大于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酮 聚醇胺 钯催化 傅-克反应
下载PDF
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颜淑蓉 辛建娟 +4 位作者 黄隽韬 黄颖琦 蔡泽府 李洁珍 朱亮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将化学键合在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EG-PE)的氟尿嘧啶(5-FU),与物理包裹于聚合物纳米胶束(PEG-PE)疏水核中的阿霉素(DOX)制备形成联合给药系统,并进行评价。方法以5-FU-PEG-PE聚合物胶束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D... 目的将化学键合在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EG-PE)的氟尿嘧啶(5-FU),与物理包裹于聚合物纳米胶束(PEG-PE)疏水核中的阿霉素(DOX)制备形成联合给药系统,并进行评价。方法以5-FU-PEG-PE聚合物胶束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DOX)胶束;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测定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阿霉素(DOX)高聚物胶束载药量为1.08%,平均粒径为161.5 nm,聚合物胶束化学键合的5-FU释药速度稳定,无突释现象;物理包裹的DOX释放过程包括突释和缓释,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 PEG-PE载药胶束是一种缓释性能良好、有应用前景的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阿霉素 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合物胶束 体外释放
下载PDF
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燕红 张春燕 陈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7-2464,共8页
目的制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脂药比、DSPE-mPEG2000用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处... 目的制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脂药比、DSPE-mPEG2000用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荷叶碱原料药、不含DSPE-mPEG2000荷叶碱脂质体、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的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1.5、2、3、4、6、8、12 h采血,HPLC-MS/MS法测定荷叶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荷叶碱用量20 mg,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5∶1,脂药比12∶1,DSPE-mPEG2000用量30 mg,水化温度40℃,超声时间15 min,平均包封率为71.69%,载药量为4.59%,粒径为161.84 nm,PDI为0.163,Zeta电位为-7.17 mV。DSPE-mPEG2000修饰后,荷叶碱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48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66.17%、53.90%。与原料药比较,脂质体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6.14倍。结论DSPE-mPEG2000修饰脂质体可促进荷叶碱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脂质体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 制备 体内药动学 薄膜超声法 HPLC-MS/MS
下载PDF
mPEG-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自强 覃斌 +1 位作者 李战 姚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修饰紫杉醇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合成两亲线型聚合物mPEG-DSPE;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并用HPLC测定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目的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修饰紫杉醇脂质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合成两亲线型聚合物mPEG-DSPE;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并用HPLC测定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得到的紫杉醇脂质体粒径为(411.8±31.9)nm,包封率为(82.47±2.15)%。紫杉醇注射液和修饰后脂质体的t1/2β分别为1.48和10.48h,后者AUC约为前者的3.13倍。结论mPEG-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显著的长循环特性,并可提高其体内的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脂质体 药动学 紫杉醇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琳 陆丹玉 方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80-2684,共5页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并研究其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观察所制纳米胶束形态,考察其载药率、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MTT法考察...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并研究其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观察所制纳米胶束形态,考察其载药率、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MTT法考察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载体组(空白纳米胶束)、阳性对照组(去甲斑蝥素原料药,5~320μg/m L)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以去甲斑蝥素计,5~320μg/m L)人肺癌A549细胞在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生存率。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甲斑蝥素注射液组(1 mg/kg)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低、高剂量组(0.5、1 mg/kg),每组6只,每天尾iv相应药物1次,连续8周;每周测量肿瘤的大小,给药结束后第2天检测瘤质量。结果: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呈圆球状,载药率为(2.82±0.05)%,包封率为(83.67±1.78)%,粒径为(138.6±45.8)nm,Zeta电位为-(12.75±0.34)m V(n=6);载体组A549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变化,阳性对照组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A549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且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细胞生存率降低程度较阳性对照组更明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个给药组裸鼠的瘤质量均减小(P<0.05),其中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高剂量组减小程度较去甲斑蝥素注射液组更明显(P<0.05)。结论:成功制得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其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去甲斑蝥素 纳米胶束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佟玲霞 李红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0-FA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两者共同孵育形成D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测定修饰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结果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药物的粒径(140.5±10.3)nm,多分散指数0.263±0.061,与原料药物纳米紫杉醇的粒径[(121.6±12.7)nm]和多分散指数(0.262±0.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高达97%,与原料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靶向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新剂型及制备方法。该剂型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胶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2000-叶酸 脂质体 紫杉醇 粒径 包封率
下载PDF
黄芩苷PEG-PE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与细胞毒性研究
13
作者 宁国庆 吴洁 +2 位作者 葛晨亮 周定荣 唐义信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制备黄芩苷(BAI)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BAI@PEG-PE)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和细胞毒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BAI@PEG-PE 纳米胶束,观察其外观特征,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 电位、载药量、包封率。比较B... 目的:制备黄芩苷(BAI)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BAI@PEG-PE)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和细胞毒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BAI@PEG-PE 纳米胶束,观察其外观特征,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 电位、载药量、包封率。比较BAI 原料药和BAI@PEG-PE 纳米胶束在pH 7.4 磷酸盐缓冲液中1~84 h 内的释药情况。以香豆素6 为荧光探针,观察PEG-PE纳米胶束在H9c2 心肌细胞中的分布。将H9c2 心肌细胞分为模型组、BAI原料药组和BAI@PEG-PE纳米胶束组,用不含药或含相应药物的无血清DMEM 培养液培养0.5 h 后,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比较3 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及其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制备的BAI@PEG-PE纳米胶束呈现大小比较均一的圆球形,其粒径为(16.7±0.8)nm,PDI 为0.11±0.01,Zeta 电位为(-18.4±0.6)mV,载药量为(7.84±0.65)%,包封率为(85.7±4.9)%(n=3),84 h 的累积释放度为76.5%,而BAI 原料药在24 h 内已基本释放完全。PEG-PE 纳米胶束可增强H9c2 心肌细胞对香豆素6 的摄取,且主要聚集在线粒体周围。与模型组比较,BAI 原料药组和BAI@PEG-PE纳米胶束组细胞的凋亡形态明显改善,凋亡率明显降低,Bcl-2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其中BAI@PEG-PE纳米胶束组的上述效果更明显(P<0.05 或P<0.01)。结论。成功制得BAI@PEG-PE纳米胶束,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心肌靶向性,可预防心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 纳米胶束 黄芩苷 体外释放 H9C2心肌细胞
下载PDF
HPLC-电雾式检测器(CAD)检测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庆伟 杨瑞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建立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ion,CAD)检测脂质体磷脂含量及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选用几种类脂材料制备成空白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剂,利用HPLC-CAD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反相C8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建立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ion,CAD)检测脂质体磷脂含量及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选用几种类脂材料制备成空白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剂,利用HPLC-CAD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反相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结果4种类脂材料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7%,99.5%,99.1%;RSD分别为1.1%,1.5%,0.8%,1.3%。结论实验充分证明了HPLC-电雾式检测器联合应用,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脂质体中的磷脂含量及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 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 高效 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成岩 赵金龙 +1 位作者 周志旭 孙铁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长循环靶向型脂质体中间体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maleimide,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新合成方法。方法用β-氨基丙酸和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 目的研究长循环靶向型脂质体中间体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maleimide,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新合成方法。方法用β-氨基丙酸和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以聚乙二醇2000(PEG 2000)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8;用(S)-(+)-甘油醇缩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DSPE;中间体8与DSPE对接,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 R确证。该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可以作为生产工艺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给药系统 脂质体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下载PDF
改性大豆磷脂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多艳 卫延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3,共5页
以大豆磷脂和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SPE-MPEG2000),产物结构经1H NMR和IR进行了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含SPEMPEG2000的空间稳定脂质体(SSL),同时制备不含SPE-MPEG2000的普通脂质体(... 以大豆磷脂和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SPE-MPEG2000),产物结构经1H NMR和IR进行了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含SPEMPEG2000的空间稳定脂质体(SSL),同时制备不含SPE-MPEG2000的普通脂质体(CLs)。通过TEM考察了两种脂质体的形态及粒度分布,测定了粒径及Zeta电位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脂质体加乙醇后的吸光度变化及包封钙黄绿素后的包封率。结果表明:SSL粒子呈类球形,粒径分布较CLs均一且分散性较好;放置前后SSL的粒径及吸光度变化较小,包封率高于CLs,从而说明SPE-MPEG2000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酰乙醇胺-乙二醇单甲醚2000 脂质体 稳定作用 钙黄绿素
下载PDF
维甲酸/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胶束的制备及优化
17
作者 吕慧敏 齐宪荣 娄晋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两亲线型聚合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胶束,通过考察胶束的电位、粒径、包封率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选择多种制备方法及不同药物/聚合物比例制备ATRA胶束。用荧光探针技术测定...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两亲线型聚合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胶束,通过考察胶束的电位、粒径、包封率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选择多种制备方法及不同药物/聚合物比例制备ATRA胶束。用荧光探针技术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动态光散射(DLS)法测定其粒径及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胶束的载药等性质进行表征,Sulforhodamine B(SRB)法考察载药聚合物胶束及游离ATRA对Balb/c脑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药物/聚合物比例对胶束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显著,在药物/聚合物的比例为1∶20时,胶束的粒径约为100nm,包封率为17.47%。mPEG-DSPE聚合物载ATRA胶束可以明显增加ATRA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约为游离ATRA的29倍。结论两亲性聚合物mPEG-DSPE的胶束对疏水药物ATRA有良好的装载能力,可以显著增加ATRA的溶解度,聚合物胶束能增强ATRA体外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全反式维甲酸 胶束 体外细胞抑制
原文传递
Facile in‐situ synthesis and deposition of monodispers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on polydop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as a heterogeneous and recyclable nanocatalyst for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被引量:1
18
作者 Hojat Veisi Ahmad Nikseresht +1 位作者 Shahin Mohammadi Saba Hemmat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50,共7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acile in‐situ synthesis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d NPs) on silica gel/polydopamine composite(SiO2/PDA) without any stabilizer or reducing agent. In this approach, palladium ions were a...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acile in‐situ synthesis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Pd NPs) on silica gel/polydopamine composite(SiO2/PDA) without any stabilizer or reducing agent. In this approach, palladium ions were adsorbed on SiO2/PDA surfaces by immersing the PDA‐coated SiO2 particles in a palladium plating bath. Then, they were reduced in situ to Pd nanoclusters by the reducing ability of PDA's N‐containing groups.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Pd NPs capped by the PDA groups had a strikingly small size(30–40 nm). SiO2/PDA/Pd NPs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s a recyclable nanocatalyst in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Furthermore, recovery and multiple reuse of the catalyst revealed no detectable activity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 POLYDOPAMINE Palladiumnanoparticle OxidationAlcohol
下载PDF
钙镁滴定应用联合掩蔽剂消除干扰的新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树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第16期15-16,共2页
氧化钙、氧化镁滴定时由于重金属离子干扰和氢氧化镁沉淀会对钙和指示剂产生吸附,导致测试数据误差较大,现在通常使用氰化钾作为掩蔽剂,但其毒性较大。该文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总结出联合掩蔽剂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全部... 氧化钙、氧化镁滴定时由于重金属离子干扰和氢氧化镁沉淀会对钙和指示剂产生吸附,导致测试数据误差较大,现在通常使用氰化钾作为掩蔽剂,但其毒性较大。该文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总结出联合掩蔽剂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全部掩蔽消除,而且环保无毒、成本低廉、流程简便。重要的是可以使钙镁滴定数据更加准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滴定 掩蔽剂 三乙醇胺-二巯基丙酮 乙酰丙酮-二巯基丙酮 重金属干扰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Iminodiace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for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Partitioning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东强 姚善泾 +1 位作者 梅乐和 朱自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4,共5页
The synthesis route was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minodiace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IDA-PEG) for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partitioning i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IDA-PEG was synt... The synthesis route was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minodiace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IDA-PEG) for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partitioning i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IDA-PEG was synthesized from PEG in two steps by the reaction of iminodiacetic acid with a monosubstituted derivative of epichlorohydrin-activated PEG. The Cu2+ content combined with IDA-PEG was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s 0.5 mol·mol^-1 (PEG). Furthermore, the affinity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polyethylene glycol/hydroxypropyl starch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was studied to clarify the affinity effect of the Cu(Ⅱ)-IDA-P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partitioning iminodiacet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