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化多糖自聚集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1
作者 李红 唐新 +3 位作者 汪小刚 王勇德 赵博 吴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4,共9页
天然多糖作为一种安全、无毒和有效的递送载体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但两亲性和聚集能力缺乏、空间结构难控及易失稳等缺点制约了其应用,而适度疏水化处理能使多糖分子在高级结构上发生巨变,赋予其更多的结构调控性和应用可能性。... 天然多糖作为一种安全、无毒和有效的递送载体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但两亲性和聚集能力缺乏、空间结构难控及易失稳等缺点制约了其应用,而适度疏水化处理能使多糖分子在高级结构上发生巨变,赋予其更多的结构调控性和应用可能性。该文系统梳理了近5年疏水化多糖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通过疏水化多糖制备各种自聚集系统(主要包括胶束、反胶束、聚合物囊泡和水凝胶等)的方法路径,分析了其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可通过选择疏水化多糖种类及其制备方法定制其自聚集系统的结构、粒径大小和形貌等特性,以期实现特定场所应用,为疏水化多糖自聚集体及其递送系统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化多糖 聚集系统 制备方法 分子结构及构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煤系气聚集系统与开发地质研究战略思考 被引量:40
2
作者 秦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87-2399,共13页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关战略方向,提出了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我国煤系气成藏与开发地质研究近期核心进展体现在3个方面:揭示了煤系气六大基本地质特点,发现了煤系气成藏作用“深度效应”,初步建立了煤系气勘查-开发工程一体化地质技术系列。同时,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展示出正反2方面典型实例:煤系气合采井产气量并非随产(储)层组的层数增多、累计厚度增大而增高,“1+n”<n乃至<1的产气效果较为普遍;某些深部煤层气井长期稳定在较高产气水平,颠覆了深部煤储层产能低、产气量衰减快的传统认知;薄互层煤系具有更高的产气潜力,而我国业界长期对此关注甚少。分析认为,我国煤系气目前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地质原因在于4个方面:①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认识尚待深化;②业界多年来陷入煤系气的非常规属性思维定势,忽略了其常规地质属性,导致新领域新层系探索力度不足;③可形成超大型聚集及大规模生产的薄互层煤系气总体上属于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巨大;④对非常规煤系气地质属性了解相对较多,但对常规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仍知之甚少。建议围绕“煤系天然气共生聚集系统与有序开发地质原理”这一主题开展研究:①揭示深煤层天然气赋存态与解吸机制,形成深部煤层气优质储层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②阐明煤系气聚集过程与成藏效应,形成煤系气开发地质条件预测理论体系,完善煤系气甜点区段优选方法;③研究薄互层煤系气成藏特点与优质开发层段地质控制,建立薄互层煤系气聚集与配分理论体系,发展薄互层煤系气甜点区段预测方法;④探索煤系气有序开发地质原理与技术基础,形成煤系气高效有序合采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聚集系统 开发地质 战略方向 科学问题
下载PDF
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组织化与劣质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朝永 牛冲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复杂环境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组织创新实现的基本途径。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分别界定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及其组织化与劣质化概念,探讨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熵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借鉴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科技... 复杂环境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组织创新实现的基本途径。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分别界定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及其组织化与劣质化概念,探讨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熵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借鉴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熵值模型与人才聚集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边际熵值与边际负熵概念,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组织化和劣质化实现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 系统组织化 系统劣质化 机理 管理熵理论
下载PDF
基于综合集成思想的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林 刘兵 李嫄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应用分析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设计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趋势预测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型构建、定性结合定量确定模型参数和定量结合定性仿真运行四个阶段,并以曹妃甸新兴工业区为案例,预测了该地区人才聚集的未来... 应用分析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思想,设计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趋势预测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型构建、定性结合定量确定模型参数和定量结合定性仿真运行四个阶段,并以曹妃甸新兴工业区为案例,预测了该地区人才聚集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 人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的人才聚集系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向来生 孙磊 张冬梅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X期276-276,共1页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人才聚集系统既具有系统的一般属性,也表征出其自身的特殊性。文中从一般系统观点和系统科学“新三论”的角度对人才聚集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人才聚集系统 系统分析
下载PDF
烃类聚集系统的层次性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区油气系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立祥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81-90,共10页
目前在石油系统理论的认识上还存在没看法,尤其是对系统的整体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时空性和结构性等方面未给予充分重视,提出了烃类聚集系统的层次分析概念,将沉积盆地视为由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及成藏系统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 目前在石油系统理论的认识上还存在没看法,尤其是对系统的整体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时空性和结构性等方面未给予充分重视,提出了烃类聚集系统的层次分析概念,将沉积盆地视为由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及成藏系统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烃类聚集系统,这三个层次的系统依次包容,且均具有生油层,上覆层,封闭层,流体和圈闭等系统结构,它们不完全与不同级虽的构造单相对应,给出 类聚集系统层凝划分的依据,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边界封闭条件,油源的确定是基础,系统的封闭性研究是关键,烃类聚集类系统的层次分析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今系统到古系统的渐次分析过程,尝试性地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区的油气系统,划分出C(S)-C-P1(RT)(!)和∈-O+C(S)-0+C-P1(RT0(!)两个油气系统,它们自喜马拉雅期起至今一直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烃类聚集系统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中政府与组织的演化博弈分析
7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王忠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28,F0003,共4页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往往是地方政府与组织的演化博弈系统。通过研究组织和组织之间、地方政府和组织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人才聚集系统的演化博弈过程。
关键词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 政府组织 演化博弈
下载PDF
RGB彩色图像自动聚集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贤 姜威 《计量技术》 2005年第10期21-23,共3页
根据RGB图像与灰度图像转化关系和各分量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局部最大梯度分量评价函数。与灰度图像梯度评价函数相比,局部最大梯度分量评价函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尖锐性。经区域定位爬山算法实验表明,局部最大梯度分量法具有很好的聚焦... 根据RGB图像与灰度图像转化关系和各分量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局部最大梯度分量评价函数。与灰度图像梯度评价函数相比,局部最大梯度分量评价函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尖锐性。经区域定位爬山算法实验表明,局部最大梯度分量法具有很好的聚焦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 彩色图像自动聚集系统 灰度图像 梯度能量评价函数 清晰度
下载PDF
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牛冲槐 樊燕萍 张敏 《系统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99-103,共5页
人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之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能出现1+1>2的正效应(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1+1<2负效应(消极效... 人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之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能出现1+1>2的正效应(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1+1<2负效应(消极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首先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特征。其次研究了人才聚集系统特性。最后提出了优化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聚集 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聚集系统优化模型集成
下载PDF
人才聚集系统劣质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朝永 牛冲槐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
在人才聚集系统劣质化概念界定和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人才聚集系统劣质化形成机理。
关键词 人才聚集系统 劣质化 社会燃烧理论 机理
原文传递
法国陆军地空作战聚集系统
11
作者 王开启 《国外坦克》 2008年第12期26-26,31-33,共4页
地空作战聚集系统(BOA)是一项创新性计划,也是一种接触式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是法军总装备部为未来作战所作的准备。
关键词 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聚集系统 陆军 法国 总装备部 BOA 接触式
原文传递
辽东湾地区油气运移聚集评价系统通过验收
12
作者 尚世杰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6期426-426,共1页
由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研究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辽东湾地区实用的油气运移聚集评价系统”研究,历时三年,于1994年8月25日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著名专家黄第藩、陈发景、郝石生等参加了评审会。
关键词 辽东湾地区 油气运移聚集评价系统 通过验收 海洋石油渤海公司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下载PDF
埕岛复杂油气田的油气运聚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凤丽 周祖翼 廖永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38-844,共7页
利用油气藏地球化学参数和指标 ,对埕岛复杂油气田的油气聚集、运移系统进行了研究 .按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埕北断裂及主体带、斜坡带和CB30潜山带三大类油气聚集系统 ;按油气源、运移途径等的不同将其划分... 利用油气藏地球化学参数和指标 ,对埕岛复杂油气田的油气聚集、运移系统进行了研究 .按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埕北断裂及主体带、斜坡带和CB30潜山带三大类油气聚集系统 ;按油气源、运移途径等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油气运移系统 ,即埕北凹陷 -埕北断裂及主体带、沙南 (渤中 )凹陷 -斜坡带和渤中、桩东凹陷 -GB30构造带 ;最终归纳出单凹陷 -它源 -断裂带式、单凹陷 -它源 (自源 ) -斜坡带式和双凹陷 -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聚集系统 运移系统 运聚系统 复杂油气田 埕岛 油气勘探 油气地球化学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人才聚集良性演化路径探究——以曹妃甸新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林 刘兵 李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53,共9页
探究演化路径是掌握我国区域人才聚集演化机制的有效方法。阐述了我国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驱动要素的三种组织机理,即他组织、自组织和复合组织。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驱动要素协同动力学模型,模拟推演了... 探究演化路径是掌握我国区域人才聚集演化机制的有效方法。阐述了我国区域人才聚集系统演化驱动要素的三种组织机理,即他组织、自组织和复合组织。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驱动要素协同动力学模型,模拟推演了系统演化路径及实现条件。研究表明,我国区域人才聚集系统的演化路径共有11种,其中良性路径5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战略,最后以曹妃甸新区为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人才聚集系统的演化依赖于自组织和他组织驱动要素的共同作用,只有两类要素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系统向更高级的有序形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 驱动要素 演化路径 Lotka—Voterra模型
下载PDF
激光聚焦系统的设计分析
15
作者 毛小民 冯琳伟 +1 位作者 夏克文 蒋国平 《石油仪器》 2002年第1期8-10,60,共3页
激光是单色性、干涉性和聚焦性非常好的光源 ,激光器射出的光束是按高斯分布的 ,高斯光束本身存在着作用能够互换的共扼平面的性质。文章应用高斯光束的瞳平面和像平面的共扼关系 ,分析激光聚焦系统的两种总体方案的设计。即当物方高斯... 激光是单色性、干涉性和聚焦性非常好的光源 ,激光器射出的光束是按高斯分布的 ,高斯光束本身存在着作用能够互换的共扼平面的性质。文章应用高斯光束的瞳平面和像平面的共扼关系 ,分析激光聚焦系统的两种总体方案的设计。即当物方高斯光束束腰离透镜的距离l远大于透镜焦距f,f为极小值 ;或l接近于零 ,瑞利距离Z0 远大于透镜焦距时 ,能够获得较小的聚焦束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仪器 高斯光束 共扼关系 焦距设计 激光聚集系统 设计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治疗肝癌的护理
16
作者 周薇 周永健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2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高强度聚集超声系统 治疗 肝癌 护理
下载PDF
光伏发电太阳能跟踪系统设计
17
作者 李玲 侯晓磊 +2 位作者 田新 田亚宁 曹雲梦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9期17-18,共2页
通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点的跟踪系统来实现对太阳能的跟踪。太阳能跟踪系统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利用单片机进行调节控制,使太阳能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同时,通过聚集系统的辅助作用,来继续增... 通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分析,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点的跟踪系统来实现对太阳能的跟踪。太阳能跟踪系统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利用单片机进行调节控制,使太阳能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同时,通过聚集系统的辅助作用,来继续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用模块化的方法将软硬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最大功率点跟踪 单片机 聚集系统
下载PDF
波分复用器件自聚焦透镜耦合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矛 吴震 +1 位作者 曹玉琳 阮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3-55,共3页
利用光纤矩阵方法和高斯光学的耦合损耗理论 ,对波分复用器件的自聚焦透镜耦合系统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一种优化设计耦合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结合计算结果的曲线 ,分析了耦合系统中透镜长度对耦合损耗的影响 。
关键词 波分复用器件 聚集透镜耦合系统 耦合损耗 单模光纤 系统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
下载PDF
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云 刘璐瑶 +4 位作者 刘新灿 成丽 王飞 赵瑞霞 兰真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65例,其中有颈动脉斑块形成326例(斑块组),无颈动脉斑块形成139例(对照组),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计算SII、SIRI、AI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评价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组SII、SIRI、AISI分别为450.72(283.76,769.99)、71(50,110)、160.64(91.58,272.53),对照组分别为319.81(233.65,406.69)、45(35,59)、110.48(73.78,141.49),斑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因素后,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存在关联性,OR(95%CI)分别为1.004(1.003~1.006)、1.035(1.024~1.047)、1.010(1.006~1.0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和AISI预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95%CI)分别为0.685(0.637~0.733)、0.752(0.707~0.797)、0.680(0.631~0.728)。结论:SII、SIRI、AISI可能有助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形成
下载PDF
强流束传输中束晕的形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世年 方守贤 +1 位作者 关遐令 王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1-487,共7页
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的强流加速器中,绕束核外围的束晕最容易损失在机器壁上,产生超标的放射性。弄清束晕形成的机制,寻找尽量降低束损的加速器设计方法,对于建造这样的强流加速器至关重要。文章从束晕理论模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 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的强流加速器中,绕束核外围的束晕最容易损失在机器壁上,产生超标的放射性。弄清束晕形成的机制,寻找尽量降低束损的加速器设计方法,对于建造这样的强流加速器至关重要。文章从束晕理论模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在其中给出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最后,讨论了束晕研究中尚待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质子加速器 周期聚集系统 束晕 束流传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