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油气聚集量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大伟 李明诚 王晓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新构造层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应用自主开发的“油气聚集量模拟系统”,对歧口凹陷的埋藏史、有机质演化史、生烃史、排烃史以及油、气的二次运移史(包括残留量、渗漏量和聚集量)进行了动态和全面的模拟,特别是应用...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新构造层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应用自主开发的“油气聚集量模拟系统”,对歧口凹陷的埋藏史、有机质演化史、生烃史、排烃史以及油、气的二次运移史(包括残留量、渗漏量和聚集量)进行了动态和全面的模拟,特别是应用“有效运移通道空间系数”、“动力分配系数”、“距离分配系数”和“面积分配系数”等概念和思路,模拟计算了各区带油、气的聚集量和聚集强度,对各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油气 聚集量 模拟 区带资源
下载PDF
油气聚集量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明诚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39,共4页
聚集量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和依据。聚集量模拟需要在生烃量和排烃量模拟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油气生成、运移、散失和聚集的自然发展过程,作者提出一种全新的聚集量模拟系统。通过在渤海湾盆地某区应用,获得满意的结果,... 聚集量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中最重要的参数和依据。聚集量模拟需要在生烃量和排烃量模拟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油气生成、运移、散失和聚集的自然发展过程,作者提出一种全新的聚集量模拟系统。通过在渤海湾盆地某区应用,获得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模拟系统是聚集量模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聚集量 模拟 油气聚集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山洞油库地下管沟油气泄漏聚集量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毅 赵晓刚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在分析山洞油库具体空间结构和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灰色GM(1,1)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山洞油库地下管沟中的油气聚集量进行了预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预测模型进行编程以简化数学运算,通过对比分析两... 在分析山洞油库具体空间结构和狭长受限空间内油气蔓延规律与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灰色GM(1,1)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山洞油库地下管沟中的油气聚集量进行了预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预测模型进行编程以简化数学运算,通过对比分析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预测误差可以得出:对山洞油库油气聚集量这种近似呈线性增长的预测对象而言,采用灰色GM(1,1)模型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且可确定油气达到爆炸下限的时间以及反映油气浓度变化的规律,以为山洞油库安全状态评估与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洞油库 油气泄漏 油气聚集量 灰色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灰色GM(1 1)模型
下载PDF
自聚集、吸引核与聚集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嗣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4期84-92,共9页
研究复杂系统的自聚集演化过程和聚集量。文中给出两个类似生长网络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比较简单,每一时间步长只有一条新边进入网中,但概括面较广,例如可描写选举、科学论文引用、食物源对蚁群蜂群的吸引、某种商品或股票、堤坝渗漏处,... 研究复杂系统的自聚集演化过程和聚集量。文中给出两个类似生长网络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比较简单,每一时间步长只有一条新边进入网中,但概括面较广,例如可描写选举、科学论文引用、食物源对蚁群蜂群的吸引、某种商品或股票、堤坝渗漏处,等等。第二个模型比较一般,每次可有m条新边进入网络。文中引用BA网络模型给出的“优先连接”的概念,研究上面两个网络中各点的聚集量。结果表明:对于这两个模型,各点可能的聚集量均可用一个数学期望的简单公式描述,即Est=ks/t0t。其中,s表示网中某点,t0是初始时间,ks是t0。时点s的顶点度,t是任何时间,t也是此时网的总度数,或总聚集量。ks/t0表征点s的初始优势或初始吸引能力,点可称为吸引核,ks/t0可称为吸引系数。文中解释了对于不同情况下Est=k/tt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聚集 生长网络 优先连接 聚集量
下载PDF
油气运移与聚集量模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复式油气田》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油气在地下生成、排出、运移、散失和聚集的自然过程和原理,研制了一种与目前常规方法不同的聚集量模拟系统(GEMDASS)。该模拟系统不需要乘上任何类比系数就可以直接获得聚集量(资源量),因此较传统的模拟方法晚为科学... 根据油气在地下生成、排出、运移、散失和聚集的自然过程和原理,研制了一种与目前常规方法不同的聚集量模拟系统(GEMDASS)。该模拟系统不需要乘上任何类比系数就可以直接获得聚集量(资源量),因此较传统的模拟方法晚为科学,特别是解决深层资源量的问题上更具先进性,实际应用中也获得较为合理的结果。区带资源量是资源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也就是盆地中油气运移量的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聚集量 资源 模拟系统 深层 区带
下载PDF
关于油气聚集量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盛志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本文提出油气聚集量的含义是指聚集在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内的油气总量;聚集系数为聚集工占排烃量的百分比:排烃系数为生油层排烃有效厚度内的排烃量与有效厚度内已生油量的百分比.讨论了聚集系数与排烃系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指出... 本文提出油气聚集量的含义是指聚集在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内的油气总量;聚集系数为聚集工占排烃量的百分比:排烃系数为生油层排烃有效厚度内的排烃量与有效厚度内已生油量的百分比.讨论了聚集系数与排烃系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指出在勘探早期作资源量预测时,应借用已知区每个生、储油层配置体系为单元的聚集系数,求出其分区聚集量,累加而得到全区总资源量是目前能够相对准确地估算油气聚集量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量 油气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华南陆块成矿元素巨量聚集与分布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学求 徐善法 +2 位作者 迟清华 刘雪敏 王玮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成矿元素的聚集各有特色,高温成矿元素W、Sn主要分布于华夏地块,与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矿系统密切相关,两元素有很好的套合关系,异常的核心部分包含全球最主要的南岭W、Sn金属成矿省;巨量Au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周边,有6处大规模聚集区,分别位于西秦岭、松潘、长江中下游、滇黔桂交界区、湘东-湘西、粤桂交界区;巨量Cu聚集区共5处,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西秦岭、三江、扬子陆块西南缘(以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区域为主体)和湘粤桂交界区;巨量Pb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华夏地块中东部(粤桂湘交界区和东南沿海成矿带);巨量Zn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粤桂湘交界区。这些成矿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元素的空间分布对于了解地质作用过程产生的巨量成矿物质聚集和就位机制,厘定分布范围和边界,聚焦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 聚集与分布 地质背景 华南陆块
下载PDF
计算港口客运站“设计旅客聚集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振熙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7-84,共8页
本文在对国內近40个港口客运站的客运情况与客运设施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探讨了1978年试行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中有关“客运站”设计旅客聚集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並结合国内港口客运站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更为实... 本文在对国內近40个港口客运站的客运情况与客运设施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探讨了1978年试行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中有关“客运站”设计旅客聚集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並结合国内港口客运站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更为实用的确定与计算港口客运站设计旅客聚集量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並举实例予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 聚集量 港口 旅客运输
原文传递
伊通地堑油气资源的定量评价
9
作者 李伟 李明诚 李广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1-77,共7页
伊通地堑自1987年以来钻井百余口,但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资源量与实际勘探结果相差太大。作者利用自己所建立的模拟方法,对本区重新进行了生、排烃和最大聚集量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本区已发现的资源量与最大聚集量之比仅为10%... 伊通地堑自1987年以来钻井百余口,但用传统方法计算出的资源量与实际勘探结果相差太大。作者利用自己所建立的模拟方法,对本区重新进行了生、排烃和最大聚集量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本区已发现的资源量与最大聚集量之比仅为10%。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区沉积物近物源、分选差,使得聚集层与泥岩之间的物性差很小,导致区域性盖层或直接盖层缺乏以及二次运移空间太大,大量油气被吸附或散失在地层之中而难以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地堑 聚集量 资源 评价 储盖层 石油地质
下载PDF
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定量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共7页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富生烃凹陷,但对其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气的勘探进展。以油气成藏体系为评价单元,应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对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富生烃凹陷,但对其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气的勘探进展。以油气成藏体系为评价单元,应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对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环渤中凹陷上、下油气成藏组合各划分为6个成藏体系,环凹陷总可供聚集油量为60.265×108t,上、下成藏组合分别为43.185×108t和17.080×108t,总可供聚集气量为27.03×1011m3,上、下成藏组合分别为17.76×1011m3和9.27×1011m3。其中,石臼坨油气成藏体系(Ⅰ)和渤东油气成藏体系(Ⅱ)可供聚集烃量最大,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油气成藏体系 油气成藏门限 聚集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福杰 姜振学 +1 位作者 田丰华 王显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t和6.17×108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t和2.72×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油气成藏门限 油气成藏体系 可供聚集 评价
下载PDF
我国油气资源量概念未与国际接轨
12
作者 卡泊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32-32,共1页
按照国际通用的资源量(resoures)概念,它是指在近、中期(如30年)内可能探明的地下可采资源.这意味着:(1)按预计的科技水平和油价条件,这个资淅是具有经济价值的;(2)这个资源虽可被采到地表的部分.
关键词 中国 地下聚集量 生烃 排烃 油气资源
下载PDF
成烃成藏理论新思维 被引量:19
13
作者 关德范 王国力 +1 位作者 张金功 王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5-432,共8页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是在盆地形成、发展直至萎缩的石油地质演化过程中,各种沉积物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共同作用后的产物。烃源岩的初次运移过程,应当是在卸载减压物理场条件的诱发作用下,先产生烃源岩“破裂排烃”,...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是在盆地形成、发展直至萎缩的石油地质演化过程中,各种沉积物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共同作用后的产物。烃源岩的初次运移过程,应当是在卸载减压物理场条件的诱发作用下,先产生烃源岩“破裂排烃”,然后是“排烃压实”,最终才导致“压实排烃”。区域概念上就可以把石油聚集量理解为石油排出量。盆地全面萎缩发展阶段是盆地油气藏的最终完善定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上升 破裂排烃 排烃压实 石油聚集量 成烃成藏
下载PDF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预测预报参数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王爱英 《山地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泥石流数据库预测预报系统的各种参数,提出了泥石流沟谷是否具备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的判别式:比值=碎屑物聚集总量/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当比值≥1时,具备了暴发泥石流的碎... 在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泥石流数据库预测预报系统的各种参数,提出了泥石流沟谷是否具备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的判别式:比值=碎屑物聚集总量/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当比值≥1时,具备了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条件,应作出可能暴发泥石流的预测。同时还根据泥石流暴发的降水资料,确定了暴发泥石流的降水量标准为日雨量≥50毫米。根据暴雨信息可作出泥石流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测预报参数 积累 聚集量 铁路
下载PDF
奶牛前后盘吸虫病药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华东 廖党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前后盘吸虫病 药物筛选 奶牛 硫双二氯酚 西南地区 饲料转化 感染率 聚集量
下载PDF
海口港新海港区客运站功能与规模浅析
16
作者 高松 胡向雷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236-237,共2页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口港新海港区成为海南与内地连接的重要口岸,新海客运站是口岸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本文结合新海港区生产特点,分析客运站主要功能和规模需求,为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港口客运站 设计旅客聚集量
下载PDF
Study on Antithrombotic and Antiplatelet Activitie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被引量:4
17
作者 CHEN Anjin ZHANG Fang +1 位作者 SHI Jie ZHAO Xu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The antithrombotic and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two fucoidan fraction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different sulfate content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were compar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haract... The antithrombotic and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two fucoidan fraction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different sulfate content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were compar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haracter on their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Both LMW fucoidan fractions exhibited favorable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in an Fecl3-induced arterial thrombosis. The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of LMW fucoidan was related with decrease of TXB2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hematocrit. LMW fucoidan show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coagulant, antiaggregant and antithrombotic effects in vivo. For LMW fucoidan,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required high dose of 5-10 nmol kg-1, concomitantly with increase in anticoagulant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dministration of LMW fucoidan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6-keto-PGF1α content and decreased the TXB2 content, indicating its inhibit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and regulation of metabolism of arachidonic acid. By comparison, highly sulfated fucoidan LF2 with Mw 3900 seemed to be a more suitable choice for antithrombotic drug for its antithrombotic activity accompanied with specific inhibitory activity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low anticoagulant activity and low hemorrhagic risk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OIDAN ANTITHROMBOTIC COAGULATION ANTIPLATELET HEMORHEOLOGY
下载PDF
A Method for Directly Counting and Quantitatively Comparing Aggregated Structures during Cluster Formation
18
作者 Xi Yang Zhong-yuan L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37-148,I0001,共13页
Assembling of a few particles into a cluster commonly occurs in many systems.However,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precisely control particle assembling,due to the various amorphous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rmal fluctuat... Assembling of a few particles into a cluster commonly occurs in many systems.However,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precisely control particle assembling,due to the various amorphous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rmal fluctuations during cluster formation.Although these structures may have very different degrees of aggregation,a quantitative method is lacking to describe them,and how these structures evolve remains unclear.Therefore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precise control of particle self-assembly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various aggregation structures during cluster formation quantitatively.In this work,we are motivated to propose a method to directly count and quantitatively compare different aggregated structures.We also present several case studies to evaluate how the aggregated structures during cluster formation are affected by external controlling factors,e.g.,different interaction ranges,interaction strengths,or anisotropy of at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SSEMBLY Cluster formation Aggregated structur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下载PDF
Mechanism Study of Endothelial Protection and Inhibits Platelet Activ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被引量:2
19
作者 CHEN Anjin ZHANG Fang +2 位作者 SHI Jie ZHAO Xue YAN Meix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5期918-922,共5页
Sever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fucoidan fraction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different sulfate content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could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directly by reducing the platelet aggreg... Sever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fucoidan fraction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different sulfate content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could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directly by reducing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To explore the direct effect of LMW fucoidan on the platelet system furthermore and examin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e endothelial protection and inhibits platelet activation effects of two LMW fucoida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Endothelial injury model of rats was made by injection of adrenaline(0.4 mg kg-1) an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were cultured. v WF level was be investigated in vivo and in vitro as an important index of endothelial injury. LMW fucoidan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v WF level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rats and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v WF level in vitro. The number of EMPs was be detected as another important index of endothelial inju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MW fucoidan reduced EMPs stimulat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by inhibiting platelet adhesion, LMW fucoidan played a role in anti-thrombosis and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action is to inhibit the flow of extracellular Ca2+. All in a word, LMW fucoidan could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indirectly b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EMPs and v WF, at the same time; LMW fucoidan inhibited the activation of platelets directly by inhibiting the flow of extracellular 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ibit Laminaria Platelet umbilical cultured indirectly stimulated aggregation protective intracellular
下载PDF
Temperature-dependent aggregation of bio-surfac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of galactose and lactose:Volumetric and viscometric approach 被引量:1
20
作者 S.Chauhan Vivek Sharma +1 位作者 Maninder Kaur Poonam Chaudhary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19-1131,共13页
Modulation in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bio-surfactants (bile salts), sodium cholate (NaC) and sodium deoxycholate (NaDC) in aqueous solutions of carbohydrates (galactose and lactos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 Modulation in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bio-surfactants (bile salts), sodium cholate (NaC) and sodium deoxycholate (NaDC) in aqueous solutions of carbohydrates (galactose and lactos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density (ρ), speed of sound (u) and viscosity (η) of the mixtur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93.15, 298.15, 303.15, 308.15 and 313.15 K. The density and speed of sound data have been used to calculate various volumetric and compressibility parameters such as apparent molar volume (Vφ), isentropic compressibil- ity (κs), apparent molar adiabatic compression (κs,φ) to get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micellization mechanism of bile salts. Further, the viscosity data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light of relative viscosity (ηr) and viscous relaxation time (τ). Some derived parameters such as free volume (νf), internal pressure (πi) and molar cohesive energy (MCE) of NaC and NaDC in aqueous solution of saccharides have also been calculated from viscosity data in con- junction with density and speed of sound values. All the calculated and derived parameters provid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interactions i.e. solute-solute, solute-solvent and solvent-solvent in the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Speed of sound Apparent molar volumelsentropic compressibility Viscosity Relative visco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