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和关键点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成 郭婧婷 +1 位作者 李强 陈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4-169,共6页
为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基于人群在开放性公共场所的路径选择行为调查,综合考虑人群在日常聚集状态下的空间占用特征,以及应急疏散状态下可利用的道路网结构特征,建立定量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中高风险关... 为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基于人群在开放性公共场所的路径选择行为调查,综合考虑人群在日常聚集状态下的空间占用特征,以及应急疏散状态下可利用的道路网结构特征,建立定量评估开放性公共场所中高风险关键节点的方法:节点访问频率法(NAFM)和组合临界簇模型(CCCM)。在北京什刹海景区应用2种方法,分别得到该区域常态下和应急疏散状态下的人群风险关键点。结果表明:相对于NAFM,CCCM得到的人群风险关键点不仅包含人群聚集程度,还考虑了开放性公共场所道路结构,能够综合反映人群聚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公共场所 人群聚集风险 节点访问频率法(NAFM) 组合临界簇模型(CCCM) 风险关键点
下载PDF
城市重点公共区域人群聚集风险的实时定量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燕 李秋菊 李剑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153,共7页
城市公共区域人群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紧急状态时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负面影响。在FIS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人员密度(D)、人员特性(C)、人与人的相互作用(I)以及人群聚集环境(E)作为表征公共场所人群... 城市公共区域人群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紧急状态时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负面影响。在FIS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人员密度(D)、人员特性(C)、人与人的相互作用(I)以及人群聚集环境(E)作为表征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的基本参数,接下来对四个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第一,利用人群监控技术估计人群密度;第二,通过现场监测网络得到的人群压力值来表征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强度;第三,忽略了个体差异对人群整体的影响;第四,把公共场所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因子归结为综合扰动强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表征了这种强度的大小。最终建立了描述人群聚集风险的DICE模型。同时,给出了人群密度阈值、人群压力阈值以及人群聚集风险的总阈值及其判断标准,整个工作将人群聚集风险实时定量及管理技术推向了实用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区域 人群聚集风险 安全管理 定量风险分析 实时人群监测
下载PDF
事故类型因子对人群聚集风险影响的综合度量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剑峰 刘茂 隋晓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公共场所事故以人群聚集为条件,人群风险的控制和减缓不同于一般工业危险源风险,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大,风险触发因子较多,难以控制。将人群聚集风险影响因子归结为心理扰动因素和物理扰动因素两大类,并用综合扰动强度表示两者之和。通过... 公共场所事故以人群聚集为条件,人群风险的控制和减缓不同于一般工业危险源风险,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大,风险触发因子较多,难以控制。将人群聚集风险影响因子归结为心理扰动因素和物理扰动因素两大类,并用综合扰动强度表示两者之和。通过对公共场所内火灾、爆炸、中毒、结构失效以及人群拥挤踩踏5类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5个影响因子满足林德伯格条件,依据中心极限定理,综合扰动强度可以近似用1个正态分布加以描述。以火灾事故发生的研究作为基础,推广到其余4个因子,通过李雅普诺夫定理得出公共场所中综合扰动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通过傅立叶级数将其表征为多个余弦函数的线性组合,并根据统计资料进行了实例分析。最终该方法可以通过某一类型公共场所的事故发生次数,得到统计平均意义下,该场所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扰动因素对聚集人群影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工程 人群聚集风险 中心极限定理 李雅普诺夫定理
下载PDF
基于Agen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群聚集风险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铭 金华 +1 位作者 徐汇川 程文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2,共6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群密集程度高的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人群聚集风险。以深圳地铁老街站为例,根据站内的建筑布局、设备数量及客流分布数据,使用Agent模型仿真老街站乘客的运动轨迹和密度分布。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老街站在乘客流线...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群密集程度高的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人群聚集风险。以深圳地铁老街站为例,根据站内的建筑布局、设备数量及客流分布数据,使用Agent模型仿真老街站乘客的运动轨迹和密度分布。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老街站在乘客流线、售票排队、区域人群聚集等3个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应对人群聚集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人群聚集风险 风险分析 AGENT模型
下载PDF
人员密集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宁利君 《安全》 2013年第11期59-60,共2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城市的综合性商业区、著名的旅游景点等区域往往会出现人群的“井喷”现象,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人员逗留时间长,活动类型多,尤其是当存在多种步行交通设施的情况下,空间结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城市的综合性商业区、著名的旅游景点等区域往往会出现人群的“井喷”现象,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人员逗留时间长,活动类型多,尤其是当存在多种步行交通设施的情况下,空间结构的复杂又会使得潜在事故地点增多,诱发事故因素增加,导致人群聚集风险进一步提升,人群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聚集风险 人员密集场所 预警系统 风险监测 大型城市 旅游景点 逗留时间 活动类型
下载PDF
武陵山区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聚集风险的城乡差异
6
作者 徐涛 余静 +2 位作者 雷丽 张天成 张子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7,共7页
目的 了解武陵山区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聚集风险的城乡差异。方法 于2023年3—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武陵山区抽取8个县(区)32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年级7901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14.82±1.50)... 目的 了解武陵山区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聚集风险的城乡差异。方法 于2023年3—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武陵山区抽取8个县(区)32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年级7901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14.82±1.50)岁;男生4047人(51.22%),女生3854人(48.78%);初中5126人(64.88%),高中2775人(35.12%);农村2513人(31.81%),城市5388人(68.19%)。采用《武陵山区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青少年的偏食、吸烟、饮酒等9种危害健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城乡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多元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和实际预期比(O/E值)。结果 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二元至五元聚集发生率农村均低于城市(χ^(2)值分别为60.73、34.97、16.89和9.14,P<0.05);农村青少年饮酒行为RR值最大(18.02),城市青少年失眠行为RR值最大(15.05)。二元聚集模式农村与城市青少年“吸烟+饮酒”O/E值均最大(农村为8.18,城市为6.14);三元聚集模式农村与城市青少年“吸烟+饮酒+打架”O/E值均最大(农村为28.41,城市为18.15);四元聚集模式农村青少年“吸烟+饮酒+失眠+遭受校园欺凌”O/E值最大(95.10),城市青少年“吸烟+饮酒+打架+遭受校园欺凌”O/E值最大(42.97);五元聚集模式农村与城市青少年“吸烟+饮酒+打架+失眠+遭受校园欺凌”O/E值均最大(农村为309.57,城市为129.28)。结论 武陵山区城市青少年比农村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更易聚集,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多元聚集模式的聚集风险存在城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健康行为 青少年 聚集风险 城乡
原文传递
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社会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剑峰 刘茂 隋晓琳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6期88-93,共6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事故时有发生,试图用泊松分布来描述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及其对应的概率,进而推导出事故灾害频率的定量模型;同时通过统计不同严重程度(死亡人数)事故的发生次数,用其发生频率表征其发生的条件...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事故时有发生,试图用泊松分布来描述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及其对应的概率,进而推导出事故灾害频率的定量模型;同时通过统计不同严重程度(死亡人数)事故的发生次数,用其发生频率表征其发生的条件概率,根据计算得到的死亡事故发生概率,即可得到不同死亡人数事故的发生概率,最终得到F-N图。运用F-N图就可以分析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社会风险。以公共场所部分事故统计为参考数据,描述使用该模型的步骤,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聚集风险 社会风险 F—N图 定量风险分析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出血风险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姗姗 徐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4期263-265,共3页
近年来,卒中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是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疾病[1,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目前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的一线用药。出血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其中超过50%为消... 近年来,卒中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是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疾病[1,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目前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的一线用药。出血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其中超过50%为消化道出血。既往在不稳定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人群中进行GPⅡb/Ⅲa拮抗剂奥波非班的研究(OPUS-TIMI-16 trial)发现,奥波非班不但没有降低缺血性卒中事件,反而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鹏 《劳动保护》 2015年第3期94-96,共3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城市商业街、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周期性的庙会、宗教活动等导致城市人员密集的场所愈发增多,加之社会矛盾问题的不断积累,密集人群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 人群聚集风险 预警系统 城市化水平 应用 城市公共安全 旅游景区 交通枢纽 宗教活动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聚集性传染风险智能监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春雨童 韩飞腾 何明珂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52,61,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聚集性人群密度及口罩佩戴情况的监管是控制病毒扩散的重要途经。公共场所具有人流密集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工监测易增加感染风险,而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口罩检测算法存在功能及场景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聚集性人群密度及口罩佩戴情况的监管是控制病毒扩散的重要途经。公共场所具有人流密集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工监测易增加感染风险,而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口罩检测算法存在功能及场景单一的问题,不能在多场景下实现多类别检测,同时精度也有待提升。提出Cascade-Attention R-CNN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聚集区域、行人和口罩佩戴情况的自动检测。针对任务中目标尺度变化过大的问题,选取高精度两阶段Cascade R-CNN目标检测算法作为基础检测框架。通过设计多个级联的候选分类-回归网络并加入空间注意力机制,突出候选区域特征中的重要特征并抑制噪声特征,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聚集性传染风险智能监测模型,结合Cascade-Attention R-CNN算法的输出结果确定传染风险等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不同场景和视角的多类别目标图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Cascade-Attention R-CNN算法平均精度均值达到89.4%,较原始Cascade RCNN算法提升2.6个百分点,较经典的两阶段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和单阶段目标检测框架RetinaNet分别提升10.1和8.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聚集性传染风险 智能监测模型 目标检测 Cascade R-CNN算法
下载PDF
基于风险分析的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成 姚晓晖 +1 位作者 李伟 陈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158,共7页
为满足目前公共场所安全容量定额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确定方法,具体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现流程。首先从影响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风险源出发,分析活动类型、场所类型、参加人员和灾害事故这4个方面的人群风险... 为满足目前公共场所安全容量定额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确定方法,具体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现流程。首先从影响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风险源出发,分析活动类型、场所类型、参加人员和灾害事故这4个方面的人群风险源影响,而后从运动阈值、心理阈值、心理阈值和服务资源阈值4个承受力角度重点阐述了运动安全容量、生理安全容量、生理安全容量和服务安全容量。通过风险分析方法得到的安全容量,考虑了公共场所的风险特点,并且这个安全容量将随着风险因素的变化而不同。这个方法可用于指导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定额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活动 公共场所 人员安全容量 风险分析 聚集风险
下载PDF
城市商业区的客流量聚集等级及时间分布形态判别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成 于溪 +1 位作者 李强 陈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150,共6页
城市开放性商业区客流密集,人群聚集风险高,为有效评估开放性商业区的人群聚集风险,提出客流量聚集等级及时间分布形态判别方法。针对商业区小时客流量聚集规律,借鉴既有的自然灾害防御标准,提出客流量聚集等级判定方法,定义低流量、中... 城市开放性商业区客流密集,人群聚集风险高,为有效评估开放性商业区的人群聚集风险,提出客流量聚集等级及时间分布形态判别方法。针对商业区小时客流量聚集规律,借鉴既有的自然灾害防御标准,提出客流量聚集等级判定方法,定义低流量、中流量、高流量和超高流量4等级,并通过定义小时客流量的系列指标,提出客流量聚集时间分布形态判别方法,划分出无峰、单峰、突峰、多峰和全峰5种典型形态。以北京大栅栏商业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客流量聚集程度的总体特征,及其随月份、节假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运用客流量聚集等级及其时间分布形态判别方法,能为控制聚集风险提供基于概率的预警等级标准,实现对客流量聚集特征的定量化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区 人群聚集风险 客流量 聚集等级 时间分布形态
下载PDF
石油和汇率间风险溢出效应分析——基于MV-CAViaR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叶五一 张浩 缪柏其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石油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一直是国际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MV-CAViaR模型,从风险(分位数)的角度同时研究了石油市场和美元外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通过对数据分段应用MV-CAViaR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石油市场和美... 石油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一直是国际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MV-CAViaR模型,从风险(分位数)的角度同时研究了石油市场和美元外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通过对数据分段应用MV-CAViaR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石油市场和美元外汇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危机期间石油市场和美元指数、美元兑日元、美元兑加元之间存在很强的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而危机前、危机后均不存在;金融危机没有显著改变石油市场和美元兑欧元、美元兑英镑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MV-CAViaR模型 风险溢出效应 风险聚集效应
下载PDF
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品种风险分级与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立雄 王长之 +5 位作者 陈超 杨悦 陈健刚 郭慧 马雪皎 刘超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3期169-175,180,共8页
目的在初步探索药品质量风险与药品不良反应(ADR)关联的基础上,通过ADR信号挖掘,为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风险提示。方法建立聚集性风险识别模型,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利用河南中心提供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目的在初步探索药品质量风险与药品不良反应(ADR)关联的基础上,通过ADR信号挖掘,为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风险提示。方法建立聚集性风险识别模型,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利用河南中心提供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聚集性风险信号识别模型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4月4日国家中心反馈的4 785份河南企业ADR数据,以及2014年3月20日至2014年4月9日的河南中心接收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7天为一个周期的检测,在第一个时间段第4、5周期均检测到YSZY企业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4102421批号的风险信号,第二个时间段第2周期检测到AHLYYY公司的胞磷胆碱注射液130727批号的风险信号,模型分析结果与质量抽检情况较为符合。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聚集性信号检测识别方法可行,可用于企业品种特定批号风险的初步筛查。考虑到仅采用河南省ADR监测数据,以及对少量案例进行回顾性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此外,本研究采用可视化处理使模型输出结果更加直观,满足了监管的实际需求,为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提供参考,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质量风险 监管建议 可视化处理 ADR数据挖掘 聚集风险信号
下载PDF
汇率和成本不确定时跨国供应链的风险对冲策略
15
作者 王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9-106,共8页
以包含一个供应商、一个现货市场和一个制造商的跨国供应链为研究背景,根据制造商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且汇率风险和成本风险聚集在供应商处的情况,分析对冲策略在管理这两类风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现货市场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建立模型... 以包含一个供应商、一个现货市场和一个制造商的跨国供应链为研究背景,根据制造商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且汇率风险和成本风险聚集在供应商处的情况,分析对冲策略在管理这两类风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现货市场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建立模型分析发现:(1)购买外汇期货这种金融对冲策略来对冲部分汇率风险能稳定订购量;(2)批发价激励这种运作对冲策略使得供应商的期望风险降低和期望利润减少,制造商的利润增大,降低整条供应链面临的风险;(3)现货市场的干预不会影响制造商对供应商的汇率对冲激励程度,但是现货市场产品价格对于供应商产量的敏感性越强,则制造商对供应商的批发价激励越高,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利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供应链 汇率风险 供应链风险 风险聚集 对冲策略
下载PDF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16
作者 胡成 刘绍华 毛天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公共场所 突发事件 人员疏散 人群聚集风险 疏散行为
下载PDF
地铁单向长通道低头族引发拥堵的干预决策模型
17
作者 王美玲 胡成 马峻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193,共8页
为解决地铁等公共场所封闭性单向长通道人群移动中存在大量低头族而引发的人群拥堵问题,提出可计算干预临界值的干预模型。首先开展试验,分析封闭性单向长通道内低头族和正常行走人群行为特征;然后采用不同分布函数描述低头族和正常行... 为解决地铁等公共场所封闭性单向长通道人群移动中存在大量低头族而引发的人群拥堵问题,提出可计算干预临界值的干预模型。首先开展试验,分析封闭性单向长通道内低头族和正常行走人群行为特征;然后采用不同分布函数描述低头族和正常行走人群行为状态的方法,建立人群小尺度行为模型;最后以低头族比例和人群密度建立大尺度拥堵干预决策模型,并以北京某地铁单向长通道为例,验证计算乘客的密度值与低头族比例关系临界值。结果表明:低头族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慢速跟随,正常行走人员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有机会就提速超越;仿真计算得出乘客的密度值与低头族比例关系临界值,并绘制临界曲线,低于临界曲线的值域属低风险区,人群密度与低头族比例的值在此区域内时无需进行干预;高于临界曲线的值域为高风险区,可能产生严重的拥堵,需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长通道 低头族 拥堵 干预决策模型 人群聚集风险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人群密度监测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伟平 唐少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针对目前人群密度估计和人群统计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人群密度监测技术,将这一方法归纳为两个主要步骤,并详细阐述了其计算原理;讨论存在严重遮挡情况下,通过给定域值,如何将其实际应用于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管理中的... 针对目前人群密度估计和人群统计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人群密度监测技术,将这一方法归纳为两个主要步骤,并详细阐述了其计算原理;讨论存在严重遮挡情况下,通过给定域值,如何将其实际应用于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管理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聚集风险 人群密度监测 马尔可夫随机场
下载PDF
需求-汇率风险聚集下的汇率风险对冲与批发价激励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娟 倪得兵 唐小我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建模背景,在汇率风险和需求风险聚集(pooling)在下游零售商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有无批发价激励情形下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通过分析相应的均衡,结果表明,(1)在两种... 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建模背景,在汇率风险和需求风险聚集(pooling)在下游零售商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有无批发价激励情形下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通过分析相应的均衡,结果表明,(1)在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行为具有稳定供应链生产行为的作用,但批发价激励能够提高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比例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价格;(2)与无批发价激励的情形相比,有批发价激励时的制造商利润较高,从而制造商有使用批发价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的动机;(3)在风险聚集下,"通过较低的批发价来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这一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盈利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的权衡:需求和汇率风险增加均会使得供应链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盈利水平降低,同时也将降低风险聚集处的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管理 风险聚集 批发价激励 风险对冲
原文传递
需求-汇率风险聚集、汇率风险对冲与合作的供应链运作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娟 倪得兵 唐小我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39-1446,共8页
在汇率和需求风险聚集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建立并求解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模型,获得了如下结果: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生产水平和汇率风险对冲水平,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着整体利益的分配... 在汇率和需求风险聚集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建立并求解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模型,获得了如下结果: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生产水平和汇率风险对冲水平,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着整体利益的分配;相对讨价还价能力适中时,合作是一种更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方式;汇率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变量的影响方向不同;"风险聚集下的合作"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盈利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管理 风险聚集 合作博弈 风险对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