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5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臭氧处理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表面化学镀镍 被引量:3
1
作者 匙芳廷 李波 +2 位作者 刘一杨 陈素芬 江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紫外臭氧的处理,改善了镍层在微球表面的沉积性,经紫外臭氧处理的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图谱和红外图像表征,用扫描电镜测量处理前后的镀镍微球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紫外臭氧联合处理后,微球表面被氧化,同... 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紫外臭氧的处理,改善了镍层在微球表面的沉积性,经紫外臭氧处理的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图谱和红外图像表征,用扫描电镜测量处理前后的镀镍微球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过紫外臭氧联合处理后,微球表面被氧化,同时接入了氨基,且处理过的微球镀镍后的结合力和表面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得出用紫外臭氧表面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塑料微球和金属壳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聚-α-甲基苯乙烯球 紫外臭氧处理 红外图像
下载PDF
毫米级单分散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制备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素芬 刘一杨 +5 位作者 魏胜 苏琳 李波 漆小波 张占文 黄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47-2650,共4页
采用汇聚式双重乳液发生器通过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得到了毫米级单分散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初步研究了各相流速对乳液形成过程、乳液直径及其分散度的影响。基于获得的单分散双重乳液,采用旋转蒸发方式固化得到了分散度小于3%... 采用汇聚式双重乳液发生器通过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得到了毫米级单分散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初步研究了各相流速对乳液形成过程、乳液直径及其分散度的影响。基于获得的单分散双重乳液,采用旋转蒸发方式固化得到了分散度小于3%、直径800~1200μm的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乙烯 空心微 乳粒发生器 单分散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微球固化过程中的密度匹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素芬 苏琳 +4 位作者 刘一杨 李波 漆小波 张占文 刘梅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61-1565,共5页
在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双重乳液固化过程中,为研究油包水(W1/O)复合液滴与外水相(W2)之间的密度匹配度对最终PAMS空心微球球形度的影响,理论研究了不同初始外径和油层厚度的复合液滴在不同固化时刻... 在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双重乳液固化过程中,为研究油包水(W1/O)复合液滴与外水相(W2)之间的密度匹配度对最终PAMS空心微球球形度的影响,理论研究了不同初始外径和油层厚度的复合液滴在不同固化时刻的平均密度;实验测量了W1/O复合液滴在固化过程中的油相质量分数及复合液滴的平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双重液滴固化过程的关键阶段为油相质量分数从20%增加至60%的过程。在双重乳液固化的关键阶段,当复合液滴与外水相的密度不匹配度由0.004 95g/cm3降低至0.000 02g/cm3时,微球球形偏离度值低于10μm的PAMS微球粒子分数从14.3%提高至93.3%;调节外水相的组分来降低双重乳液与外水相在固化关键阶段的密度不匹配度,可显著提高最终PAMS微球的球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封装 双重乳液 密度匹配 -甲基苯乙烯 固化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缺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素芬 李波 +2 位作者 刘一杨 张占文 漆小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基于二次乳化技术产生W1/O/W2双重乳液,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PAMS微球缺损形态和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壁微球的低强度导致了微球表面缺损。当微球壁厚一定时,有3个因素影... 基于二次乳化技术产生W1/O/W2双重乳液,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PAMS微球缺损形态和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壁微球的低强度导致了微球表面缺损。当微球壁厚一定时,有3个因素影响缺损微球比例:W2相中聚乙烯醇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和O/W2的相比,当它们分别为1.0%,1.5%,0.01时,薄壁(≤2μm)微球的缺损比例低于40%,球壳内也无气泡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乙烯 空心微 缺损 乳液微封装
下载PDF
窄分布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鲁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9,共3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 ,研究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聚合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 ,通过控制工艺条件 ,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共聚物微球。
关键词 窄分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制备 分散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固相萃取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申书昌 马柏凤 徐雅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通过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填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以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4种三嗪类除草剂为目标化合物,通过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样品溶液的酸度、过柱流量及洗脱剂的体积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测定了制备的固相萃取填料的吸附容量和小柱的穿透体积。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63,0.42,0.31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合物微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嗪除草剂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微球的制备及表面化学镀镍磁性化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华丽 朱世明 +1 位作者 张蕾 董桃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 采用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为分散剂,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以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2种单体,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3~4μm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交联微球,并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成功获得了磁性微球。采用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化学镀镍前后微球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最佳化学镀镍工艺条件为:胶体钯活化液活化,酸性镀液配方B、pH=6.0,镀液注入速率0.5 mL/min,此时获得的镀球表面平整度好,包覆完全,且Ni与基材结合力强,在离心和超声条件下镀层不易脱落或开裂。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镀球N-iP(St-MMA)的平均密度为2.3~2.5 g/cm3,同时具有高分子微球质量轻和镍的磁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分散合法 化学镀镍 饥饿式加料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SiO_2空心微球可控性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石莉萍 刘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制备了不同粒径及壁厚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粒径在69~405 nm之间,壁厚在11~27 nm之间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液模板、核壳复合材料及二氧化硅空心球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粒径调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空心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模板 硅酸钠 核壳复合材料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在高固体羟基丙烯酸树脂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郑家青 龙丹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73-75,共3页
揭示了高固体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大小受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的影响规律。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丙烯酸树脂进行交联固化反应,制备了交联固化涂膜,并对树脂及其交联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对降... 揭示了高固体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大小受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的影响规律。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丙烯酸树脂进行交联固化反应,制备了交联固化涂膜,并对树脂及其交联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对降低丙烯酸树脂黏度和分子量有积极影响,在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合成中的用量应为0.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高固体 羟基丙烯酸树脂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的开裂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大伟 杨璨 +4 位作者 李洁 陈强 李波 黄卫星 刘梅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1,共5页
干燥过程是制备高表面质量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关键过程之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5℃、75℃、95℃)和不同干燥温度(室温、45℃、65℃、85℃、100℃)对PAMS空心微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 干燥过程是制备高表面质量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关键过程之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5℃、75℃、95℃)和不同干燥温度(室温、45℃、65℃、85℃、100℃)对PAMS空心微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对PAMS空心微球进行热处理后,具有严重初始微缺陷的空心微球所占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因为最高热处理温度(95℃)远远低于PA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80℃)而不能使PAMS分子链段运动以消除残余内应力。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干燥后的空心微球表面出现裂纹的比例相应增加。干燥温度的升高将会导致空心微球球壳所受应力不断增大。而球壳所受应力是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表面 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 乙醇交换 裂纹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固载β-环糊精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槐东 程德书 +1 位作者 王坚 罗菊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8-2046,共9页
以α-甲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为共聚物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PAMSM);用对甲苯磺酰氯对β-环糊精(β-CD)进行单磺酰化得到单-6-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mono-6-OTs-β-CD),... 以α-甲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为共聚物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PAMSM);用对甲苯磺酰氯对β-环糊精(β-CD)进行单磺酰化得到单-6-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mono-6-OTs-β-CD),其与过量的1,2-丙二氨反应制备得到1,2-丙二胺基-β-环糊精(PDM-β-CD);通过PDM-β-CD的伯氨与PAMSM的酸酐开环酰胺化反应,将β-CD固载在PAMSM上制备微球β-CD-PDM-PAMS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分析对β-CD-PDM-PAMSM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CD-PDM-PAMSM具有良好的球形度,平均粒径在1.08μm;β-CD固载率高,通过元素分析计算得β-CD固载率为53.1%。将PAMSM、β-CD-PDM-PAMSM、水解PAMSM(H-PAMSM)和水解β-CDPDM-PAMSM(H-β-CD-PDM-PAMSM)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MB)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PAMSM对MB的吸附能力为25.3mg/g,β-CD-PDM-PAMSM对MB的吸附能力比PAMSM提高了615.8%,水解后的H-β-CD-PDM-PAMSM和H-PAMSM对MB的吸附能力较PAMSM分别提高了1043.5%和8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PAMSM微 1 2-丙二胺基-β-环糊精 甲基 吸附
下载PDF
分子化合物4-甲氧基苄基-N-甲基-4-苯乙烯酮-2-苯乙酰胺抑制肺癌细胞NCI-H1299转移的研究
12
作者 陆俊鸿 邹青容 +4 位作者 熊传伟 覃梅 吴甲媛 李映新 曹思思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探讨以转录因子叉头框C1(Forkhead box C1,FOXC1)蛋白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的标题化合物对肺癌细胞NCI-H1299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FOXC1与标题化合物的结合能力;MTT检测标题化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5、10μmol/L标... 探讨以转录因子叉头框C1(Forkhead box C1,FOXC1)蛋白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的标题化合物对肺癌细胞NCI-H1299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估FOXC1与标题化合物的结合能力;MTT检测标题化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5、10μmol/L标题化合物作用肺癌细胞NCI-H129912 h,Transwell实验检测标题化合物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肺癌细胞LUC-NCI-H1299,左心室注入小鼠体内构建转移瘤模型,分为对照组、低剂量(4 mg/kg)和高剂量(8 mg/kg)组,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化合物对肿瘤在体内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FOXC1与标题化合物对接结合能为-6.9 kcal/mol,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其中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有抑制效果,且高剂量组抑制效果更显著,体内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标题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肺癌在体内的转移。综上,标题化合物与FOXC1能有效对接,在体外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体内可减少肺癌细胞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4-甲氧基苄基-N-甲基-4-苯乙烯-2-苯乙酰胺 转移 FOXC1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3
作者 吴帆 梁凤玉 +3 位作者 肖奕葶 杨智博 王文婷 樊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 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万能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纺丝液和凝固浴中导电填料对纤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凝固浴掺杂法易将导电填料附着于纤维表面,所制备复合纤维的电导率为(421.19±75.14)S/cm,相较于纯PEDOT:PSS纤维提高了22.4%;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强,静态接触角为62.9°;PU封装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稳定性和耐水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3 4-乙撑二氧噻吩):苯乙烯磺酸 石墨烯 银纳米线 湿法纺丝 导电性能
下载PDF
聚(4-苯乙烯磺酸钠)对活化石英的浮选性能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吴康 杨丙桥 +3 位作者 葛瑞奇 邵辉 罗惠华 邓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0期115-123,132,共10页
磷矿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中脉石矿物主要以白云石、硅酸盐矿物为主。前期的研究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新型白云石抑制剂在正浮选短流程脱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石英易被金属离子活化是浮选中常见的问题,目前... 磷矿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中脉石矿物主要以白云石、硅酸盐矿物为主。前期的研究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作为新型白云石抑制剂在正浮选短流程脱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石英易被金属离子活化是浮选中常见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也忽略了PSS对于石英的影响。因此,拟进一步探究PSS对于活化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探究活化剂浓度、捕收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矿浆pH值等因素对石英浮选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FTIR分析、XPS分析等表征手段探究了PSS在浮选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SS在pH值为8~12内能够有效地抑制活化石英的浮选。在钙离子浓度为80 mg/L,PSS浓度仅为50 mg/L或镁离子浓度为20 mg/L,PSS浓度为120 mg/L时,石英的上浮率均降至20%以下;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PSS可有效抑制钙镁离子对石英的活化。Zeta电位、SEM-EDS、FTIR和XPS分析结果综合表明,PSS能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在活化石英表面,并阻碍NaOL在活化石英表面的吸附,从而实现对于活化石英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石英 (4-苯乙烯磺酸钠) 浮选 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_2的催化作用Ⅲ.α-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海 徐柏庆 +1 位作者 王建武 邱显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原位溶胶 -凝胶技术 ,将全氟磺酸树脂NafionNR5 0 (简称NR5 0 )颗粒分散组装到多孔性SiO2 中 ,制得中孔孔道、NR5 0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增加NR5 0的有效比表面积和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原位溶胶 -凝胶技术 ,将全氟磺酸树脂NafionNR5 0 (简称NR5 0 )颗粒分散组装到多孔性SiO2 中 ,制得中孔孔道、NR5 0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增加NR5 0的有效比表面积和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提高其酸性中心的可接近程度。在非极性溶剂异丙苯中 ,催化剂Nafion/SiO2 对α -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其单位酸性中心的催化活性比NR5 0高 2~ 3个数量级 ;α -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Nafion/SiO2 催化作用 α-甲基苯乙烯 反应 全氟磺酸树脂 溶胶-凝胶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交联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1 位作者 韩念凤 侯志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 以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引发下,苯乙烯(St)可在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就地进行自由基聚合,当体系中DVB的量控制在DVB/St≤2.0%(质量)范围内即可获得稳定的、具有流动性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交联聚苯乙烯(CLPS)共混物。向共混物中加入过量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可使其在室温下硫化成弹性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DMS/PS共混物的硫化材料。并且随着MTES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强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在PDMS/CLPS共混物的TEM研究中发现了特殊的微观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甲基硅氧烷 交联苯乙烯 共混 微观相分离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以1,4-二氯甲氧基丁烷为氯甲基化试剂合成线型氯甲基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20
17
作者 申艳玲 杨云峰 +1 位作者 高保娇 朱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9-565,共7页
采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使用Lewis酸催化剂,在均相反应体系中高效地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研究了反应机理,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应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法与Volhard分析法表... 采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使用Lewis酸催化剂,在均相反应体系中高效地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研究了反应机理,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应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法与Volhard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机理可能由苯环亲电取代与伴随着醚键断裂的亲核取代两类反应构成,氯甲基化试剂用量、催化剂的酸性与用量、溶剂的性质与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一,会影响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程度,其二,会导致或避免大分子链之间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而发生交联.以四氯化碳为溶剂、以SnCl4为催化剂并在较低温度(18℃)下进行反应,可制得氯甲基化程度达80%且完全线型化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1 4-二氯甲氧基丁烷 甲基化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 醚键断裂反应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文涛 李健秀 +1 位作者 邱俊 于林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8,共3页
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α甲基苯乙烯 (α MS)为原料合成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 ,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并用 IR、MS、NMR验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1 4 0℃、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 5 %、... 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α甲基苯乙烯 (α MS)为原料合成α甲基苯乙烯环二聚体 ,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并用 IR、MS、NMR验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1 4 0℃、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 5 %、反应时间为 4 h的条件下 ,产物收率为 87.1 9%。同时将产物与 DOP、ACR分别添加于硬质 PVC中 ,做塑化时间和平衡扭矩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α MS环二聚体具有减少塑化时间和降低平衡扭矩的作用 ,其改善硬质 PVC加工性能的效果优于 ACR,低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1 1 3-甲基-3-苯基茚满 α-甲基乙苯烯环二 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合成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下载PDF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江贵长 官文超 郑启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8-100,共3页
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微球 ,通过TEM ,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 .它在室温下可分散于石蜡油中 ,但不分散于水中 .结果表明 ,复合纳... 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微球 ,通过TEM ,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 .它在室温下可分散于石蜡油中 ,但不分散于水中 .结果表明 ,复合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 ,平均粒径约 5 0nm ,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 ,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对其磨斑表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表明 ,磨痕变浅 ,磨斑减小 ,有效降低了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钛纳米微 合物纳米微 核壳结构 抗磨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