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d,l-乳酸及其对20毫米断缺神经诱导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身国 侯建伟 +1 位作者 贝建中 张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5-18,共4页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 ,l 乳酸管形态的变化 ,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用聚d ,l 乳酸管可成功地诱导 2 0mm断缺神经得到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神经诱导修复 生物降解 组织工程 神经系统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石淑先 夏宇正 +2 位作者 郭祖鹏 李效玉 焦书科 《弹性体》 CAS 2002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D,L-乳酸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乳酸先缩聚后解聚制备了D,L-丙交酯,并以丙交酯为单体开环本体聚合制备了聚乳酸。用IR、1H NMR对丙交酯及聚乳酸的结构加以证实;用TG、DSC测定了聚乳酸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测试结果表明,环... 以D,L-乳酸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乳酸先缩聚后解聚制备了D,L-丙交酯,并以丙交酯为单体开环本体聚合制备了聚乳酸。用IR、1H NMR对丙交酯及聚乳酸的结构加以证实;用TG、DSC测定了聚乳酸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温度。测试结果表明,环状丙交酯在辛酸亚锡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了开环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33.9℃,玻璃化温度为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合成 表征 乳酸 d L-丙交酯 乳酸 辛酸亚锡
下载PDF
连续微波辐射法合成聚D,L-乳酸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1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连续发射微波的改装微波炉为反应器,在Sn(Oct)2催化剂用量0.56%(以DLLA单体质量计)、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10min的条件下,合成的PDLL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2kg/mol,收率为81.8%。改装的微波炉可连续发射微波,体系升温迅速,温升过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波辐射 开环 d L-丙交酯 聚d L-乳酸 乳酸
下载PDF
聚D,L乳酸螺钉复合骨形成蛋白行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恩 周立伟 +2 位作者 魏世成 郑谦 宁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 观察聚D ,L乳酸螺钉复合骨形成蛋白 (rhBMP_2 )植入骨组织后对钉道骨缺损及周围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 ,将聚D ,L乳酸与rhBMP_2复合后附着于聚D ,L乳酸螺钉凹槽内 ,植入固定 4只犬的下颌颏部骨折 ,并与聚D ,L乳... 目的 观察聚D ,L乳酸螺钉复合骨形成蛋白 (rhBMP_2 )植入骨组织后对钉道骨缺损及周围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 ,将聚D ,L乳酸与rhBMP_2复合后附着于聚D ,L乳酸螺钉凹槽内 ,植入固定 4只犬的下颌颏部骨折 ,并与聚D ,L乳酸螺钉对照。术后 4、8、12、16周取标本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复合螺钉钉道骨缺损及周围骨折处的成骨程度明显比对照侧强 ;骨折断端固定愈合良好。结论 聚D ,L乳酸复合rhBMP_2螺钉对钉道骨缺损及周围骨折愈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骨折愈合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螺钉 复合骨形成蛋白 骨折内固定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型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永光 彭勇 +7 位作者 魏世成 郑谦 李伯友 陈垂史 洪煜锐 林继光 熊成东 杨德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愈合、骨折段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31例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除4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疗效相似(X2检验,p>0.05)。结论:在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可选择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优点是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 下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体外可降解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舒静 任丽丽 +2 位作者 王鹏 王鉴 王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中等分子量(-Mη=1.10×105)的聚D,L-乳酸在体外不同环境中的可降解性能,包括不同pH值溶液(37℃)和自然土壤。降解性能采用失重率、分子量变化、溶液pH值变化等来进行评价,并对试样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结... 研究了中等分子量(-Mη=1.10×105)的聚D,L-乳酸在体外不同环境中的可降解性能,包括不同pH值溶液(37℃)和自然土壤。降解性能采用失重率、分子量变化、溶液pH值变化等来进行评价,并对试样表面形貌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聚D,L-乳酸在体外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受降解环境的影响较大;失重和分子量的减小并不平行;在不同pH值溶液和土壤中的分子量变化在一定时间内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随溶液pH值的增大,降解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体外可降解性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聚D,L-乳酸/β-磷酸三钙微管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振宇 万涛 +1 位作者 付涛 刘世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聚D,L-乳酸/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微管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采用细菌植入法制造慢性骨髓炎模型。2周后对动物病灶取病检,同时对动物进行X光片和螺旋CT检测。在造模成功的... 目的:初步观察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聚D,L-乳酸/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微管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采用细菌植入法制造慢性骨髓炎模型。2周后对动物病灶取病检,同时对动物进行X光片和螺旋CT检测。在造模成功的慢性骨髓炎模型中,用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PDLLA/β-TCP微管填充于缺损处。2周后,对动物进行X光、CT以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5只动物慢性骨髓炎造模成功,仅12只存活,经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PDLLA/β-TCP微管治疗后,有11只治愈。结论:PDLLA/β-TCP复合材料制成的储存式药物载体,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β-磷酸三钙 多孔微管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使用聚D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国常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295,共2页
使用国产聚D乳酸(PDLLA)螺钉治疗内踝骨折48例,皆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以可吸收螺钉/棒固定。术中检查关节面的光整及骨折的稳定性;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36例(钉52枚,棒10枚)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无位移,愈合良好... 使用国产聚D乳酸(PDLLA)螺钉治疗内踝骨折48例,皆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以可吸收螺钉/棒固定。术中检查关节面的光整及骨折的稳定性;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36例(钉52枚,棒10枚)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无位移,愈合良好,无感染;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20个月),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良率达97.2%。认为使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要求,效果明确,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骨折 治疗 聚d乳酸 可吸收螺钉
下载PDF
聚D,L-丙交酯选用增塑剂对外增塑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史晓林 谢怀勤 +1 位作者 张艳红 张贞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9-790,795,共3页
研究可体内降解材料D ,L -丙交酯选用外增塑剂以改善力学性能 ,增大降解速度 .采用聚丙交酯的熔融增塑法 ,用高分子万能测试机测试试样的拉伸应力和断裂伸长率 ,并由此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 .结果用柠檬酸三丁酯做聚丙交酯的外增塑剂 ,较... 研究可体内降解材料D ,L -丙交酯选用外增塑剂以改善力学性能 ,增大降解速度 .采用聚丙交酯的熔融增塑法 ,用高分子万能测试机测试试样的拉伸应力和断裂伸长率 ,并由此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 .结果用柠檬酸三丁酯做聚丙交酯的外增塑剂 ,较其他四种增塑剂有明显的医用降解材料的优势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柔韧性 ,增塑的聚丙交酯可做食品医用降解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丙交酯 增塑剂 降解 共混 人体手术 功能材料 医用材料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11
作者 陈君颖 游含宇 叶玉琼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52-54,64,共4页
目的 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应用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中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全部病历资料,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 目的 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应用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中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全部病历资料,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UACR)予以分组,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0,UAC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n=40,UACR在20~200μg/min之间)、大量尿蛋白组(n=40,UACR>200μg/min),每组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接受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查,分析效果与临床意义。结果 大量尿蛋白组的D二聚体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对照组,且4组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253)。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越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体水平 2型糖尿病肾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变化分析
12
作者 陈秀青 张其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D-D)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7例、存活组61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6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划分,其中轻中度伤组55例(ISS评分≤25分)、重伤组13例(ISS评分>25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轻中度伤组和重伤组急诊多发伤患者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急诊多发伤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伤组患者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伤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多发伤的r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及损伤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r SIG休克指数、初始血乳酸及D-D变化均与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急诊救治中,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rSIG休克指数 初始血乳酸 d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分析及检测作用
13
作者 袁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2-0105,共4页
观察并分析针对于患有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检测中分析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价值。方法 以2020~2023年期间,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相同时期、数量的健康人员,对其均检测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不同组别的... 观察并分析针对于患有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检测中分析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价值。方法 以2020~2023年期间,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相同时期、数量的健康人员,对其均检测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不同组别的指标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程度患者的水平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同时在治疗后进行检测,也可明显观察到相关数值水平的降低,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及时分析患者的病情时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作用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14
作者 马春红 王珂 相闽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D-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老年高血压与6...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D-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老年高血压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观察,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分为高血压脑梗死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高血压脑梗死A组)和高血压脑梗死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高血压脑梗死B组)。比较各组Hcy、D-D、ALP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Hcy、D-D、ALP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y、D-D、ALP水平存在差异,通过两两对比,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三项指标水平最高,其次为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不同严重程度下的相关指标发现,高血压脑梗死B组的Hcy、D-D、ALP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D-D、ALP水平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入院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00、0.852、0.724)。结论Hcy、D-D、ALP在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均处于较高水平,且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之下对预测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选择最佳术式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d 老年高血压 脑梗死
下载PDF
D-二聚体、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周子扬 高山 +1 位作者 倪萌 李延武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83-1086,1090,共5页
目的 探究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CRP/PA)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术后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 目的 探究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CRP/PA)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术后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D-D、CRP/P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D、CRP/PA水平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6 h者占比、脑疝形成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8、6.553,P<0.05);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D-D、CRP、CRP/PA水平更高,PA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5、5.008、7.439、13.8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6 h者占比、脑疝形成、D-D、CRP、CRP/PA高水平以及PA低水平均是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D、CRP/PA及二者联合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853、0.914。结论 入院时D-D、CRP/PA水平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d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
下载PDF
孕妈妈要关注“D二聚体”
16
作者 许晓红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96-96,共1页
在孕期,孕妈妈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到血液的凝固状态。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碎片,它的水平可以反映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的活动。因此,了解D二聚体对于孕妈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监测潜在的... 在孕期,孕妈妈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到血液的凝固状态。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碎片,它的水平可以反映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的活动。因此,了解D二聚体对于孕妈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监测潜在的健康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 纤溶系统 特殊蛋白质 健康风险 d 妈妈
下载PDF
凝血指标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丙 王雪艳 +1 位作者 冯建立 王乃全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PT、APTT、ATⅢ、FIB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获嘉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D二聚... 目的探讨PT、APTT、ATⅢ、FIB联合D二聚体诊断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获嘉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D二聚体、PT、APTT、ATⅢ、FIB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FIB高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APTT短于出血性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TⅢ、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APTT、FIB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APTT、FIB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联合D二聚体对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且D二聚体、APTT、FIB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d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白介素6、降钙素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育庭 黄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 本次探究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D dimer, 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AECOPD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希望... 目的 本次探究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D dimer, 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AECOPD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AECOPD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79名健康体检者、79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稳定期对照组。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九版《内科学》中的AECOPD的临床分级方法划分,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并对AECOPD患者予以半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观察指标:(1)观察健康对照组、稳定对照组、AECOPD组IL-6、PCT、D-D、TNF-α、IFN-γ水平差异;(2)观察不同严重程度AECOPD亚组患者五项检查指标水平差异,并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五项检查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五项指标评估严重病情的价值;(3)观察不同预后AECOPD亚组患者五项检查指标水平差异,并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五项指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五项指标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 (1)AECOPD组IL-6、PCT、D-D、TNF-α、IFN-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对照组,且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任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严重程度AECOPD亚组患者IL-6、PCT、D-D、TNF-α、IFN-γ差异均显著,任意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ECOPD病情加重,IL-6、PCT、D-D、TNF-α、IFN-γ阳性率均呈现上升趋势,Spearman分析证实各指标均与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F-α的相关性最强(r=0.637),IFN-γ的相关性最弱(r=0.370)。ROC曲线显示,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五项指标均能够用于评估AECOPD病情严重程度,AUC分别为0.655、0.716、0.749、0.783、0.613,且当IL-6、PCT、D-D、TNF-α、IFN-γ的cut-off取11.145、0.791、1.923、2.153、2.247时评估价值最高。(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Spearman分析证实各指标均与AECOPD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F-α的相关性最强(r=0.653),IFN-γ的相关性最弱(r=0.371)。ROC曲线显示,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五项指标均能够用于预测预后不良,预测AUC分别为0.633、0.705、0.752、0.794、0.605,且当IL-6、PCT、D-D、TNF-α、IFN-γ的cut-off取11.692、0.773、1.741、2.085、2.136时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AECOPD患者IL-6、PCT、D-D、TNF-α、IFN-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五项指标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d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线形聚(D,L-乳酸)和星形聚(D,L-乳酸)的合成研究
19
作者 彭小琼 宝利军 +3 位作者 谢广帆 杨龙花 刘思呈 毕韵梅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辛酸亚锡Sn(Oct)_(2)催化下,分别用丙炔醇和季戊四醇引发D,L-丙交酯(DLLA)的开环聚合(ROP),合成了具有末端炔基的线形聚(D,L-乳酸)(PDLLA)和四臂星形聚(D,L-乳酸)(S-(PDLLA)4),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 在辛酸亚锡Sn(Oct)_(2)催化下,分别用丙炔醇和季戊四醇引发D,L-丙交酯(DLLA)的开环聚合(ROP),合成了具有末端炔基的线形聚(D,L-乳酸)(PDLLA)和四臂星形聚(D,L-乳酸)(S-(PDLLA)4),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合成产物可用于后续制备基于聚乳酸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d L-乳酸) 星形(d L-乳酸) 开环
下载PDF
低血栓风险孕妇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在预测产后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玉婷 王霞红 徐先明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在低血栓风险孕妇中预测产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早孕门诊就诊且按就诊时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评分表评分,评分为低血栓风险(0~2分)的孕妇732...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在低血栓风险孕妇中预测产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早孕门诊就诊且按就诊时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评分表评分,评分为低血栓风险(0~2分)的孕妇732例,其中发生血栓46例,未发生血栓686例。比较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孕妇孕早期、孕晚期D-D聚体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及其动态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指标对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综合作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对产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孕期D二聚体、Ma值增大,孕晚期TEG中的R值、K值、Ly30数值减小为产褥期VTE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孕期Ma值结合晚孕期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中的R、K、Ma、Ly30联合诊断对于预测产褥期静脉血栓性疾病敏感性达87%,特异性达81%,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D二聚体与血栓弹力图联合作用对低血栓风险孕妇产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血栓弹力图(R值、K值、Ma值、α角、Ly30) 产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