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L-赖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5
1
作者 屈建莹 朱莉莉 +2 位作者 康世平 娄童芳 霍佳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6-1168,1173,共4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然后将该电极置于pH 6.7的0.01 mol·L^(-1)L-赖氨酸溶液中,于电位1.0~2.5 V范围内进行电聚合,制备了聚L-赖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LL/MWCNT's/GCE)。... 将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然后将该电极置于pH 6.7的0.01 mol·L^(-1)L-赖氨酸溶液中,于电位1.0~2.5 V范围内进行电聚合,制备了聚L-赖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LL/MWCN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明显的电催化还原作用,据此提出了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过氧化氢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3×10^(-4)~1.3×10^(-2)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5×10^(-4)mol·L^(-1)。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方法的回收率在92.4%~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赖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 过氧化氢
下载PDF
聚L-赖氨酸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艳霞 马心英 +1 位作者 王琦 张国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4,共4页
研究了L 赖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聚合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电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中,恒电位-0.2V富集2.0min后,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对NE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为1.0×... 研究了L 赖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聚合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电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中,恒电位-0.2V富集2.0min后,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对NE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8~5.0×10-4mol L,检出限(信噪比=3)为8 2×10-10mol L。对1.0×10-7mol LNE平行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去甲肾上腺素 聚l-赖氨酸 化学修饰电极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海梅 潘仕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合成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用IR1、H-NMR、GPC、DSC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MPEG-PLL-1、MPEG-PLL-2、MPEG-PLL-3、MPEG-PLL-4中PL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53、0.795、0.848、0.861,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3×104、6.1×104、8.6×104、9.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N'-苄氧羰基-l- 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 开环 生物降 合物
下载PDF
新型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的纳米光敏剂的合成及离体光动力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冬冬 林萍萍 +6 位作者 陈莉莉 王瑜华 贺丹丹 陈婉玲 张甜甜 陈奎治 彭亦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6-1461,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S-AlPc),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ESI-MS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AlPc中带负电荷的磺酸基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带正电荷的PLL嵌段通过...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S-AlPc),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ESI-MS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AlPc中带负电荷的磺酸基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带正电荷的PLL嵌段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合成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直径约为10~20 nm.采用UV-Vis和稳态及瞬态荧光光谱法比较了S-AlPc和S-AlPc/PbP的光物理性质,并研究了它们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摄取量.与S-AlPc相比,包裹S-AlPc的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的HUVEC摄取量有所提高,且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采用MTT法评价了S-AlPc和S-AlPc/PbP对HUVEC的光动力活性,S-AlPc/PbP的细胞抑制率大于S-AlPc.因此,S-AlPc/PbP是一类很有前景的第三代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铝 合物纳米粒子 光动力活性 乙二醇-聚l-赖氨酸 光敏剂
下载PDF
天然食品防腐剂ε-聚L-赖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琼 唐华 宋光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92,96,共4页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通过选择性培养方法定向筛选ε-聚L-赖氨酸的产生菌,利用分批发酵,确定了适合白色链霉菌发酵产生聚赖氨酸的培养基,比较了分离到的几株菌的赖氨酸、聚赖氨酸合成能力,确定了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突变株的赖氨酸、聚...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通过选择性培养方法定向筛选ε-聚L-赖氨酸的产生菌,利用分批发酵,确定了适合白色链霉菌发酵产生聚赖氨酸的培养基,比较了分离到的几株菌的赖氨酸、聚赖氨酸合成能力,确定了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突变株的赖氨酸、聚赖氨酸的产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正向突变率较高;抑菌实验结果显示突变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食品防腐剂 ε-聚l-赖氨酸 高产菌株 筛选
下载PDF
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延岭 邓林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发酵液中的ε-聚L-赖氨酸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发酵液预处理、离子交换和脱色三个关键单元操作技术。采用先调pH至8.5再使用5kD聚砜超滤膜过滤处理发酵液,除去其中大量杂蛋白。选择弱酸型HD-2树脂对滤液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 对发酵液中的ε-聚L-赖氨酸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发酵液预处理、离子交换和脱色三个关键单元操作技术。采用先调pH至8.5再使用5kD聚砜超滤膜过滤处理发酵液,除去其中大量杂蛋白。选择弱酸型HD-2树脂对滤液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解吸性能良好。使用活性炭LT-720作为脱色剂对离子交换液进行脱色处理,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为4%(w/v),脱色时间90min,脱色温度80℃的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9.6%。通过乙醇和乙醚沉淀及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的ε-聚L-赖氨酸浅黄色粉末产品纯度为81.30%,回收率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l-赖氨酸 提取 离子交换 脱色
下载PDF
ε-聚L-赖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延岭 周昌豹 +2 位作者 李峰 赵萍 陈丽清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通过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170mg/LK2Cr2O7,0.002%亚甲基蓝可快速从土壤中富集产碱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产碱菌株中筛选生物碱产生株,对产生物碱的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确定ε-聚L-赖氨酸产生菌株。
关键词 ε-聚l-赖氨酸 选育 白色链霉菌 亚甲基蓝
下载PDF
ε-聚L-赖氨酸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8
作者 汪彬彬 车振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ε-聚L-赖氨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营养防腐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高安全性、抑菌谱广,高效杀菌性和应用范围广等特性,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具体从其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产方法、检测方法和在食品工业中的... ε-聚L-赖氨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营养防腐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高安全性、抑菌谱广,高效杀菌性和应用范围广等特性,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具体从其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产方法、检测方法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l-赖氨酸 性质 发酵生产 检测 应用
下载PDF
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刷状共聚物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向中 孙志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刷状共聚物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水润滑添加剂在Si3N4陶瓷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在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润滑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椭圆偏光仪研究其吸附特性。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不同速度、不同应用... 研究了刷状共聚物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水润滑添加剂在Si3N4陶瓷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在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润滑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椭圆偏光仪研究其吸附特性。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析其润滑特性。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Si3N4陶瓷表面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添加剂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刷状吸附膜,在高速、低速和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都能明显减小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氮化硅 聚l-赖氨酸接枝乙二醇
下载PDF
ε-聚L-赖氨酸高产菌株诱变选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南臻 王刚 +3 位作者 万玉军 庹有朋 罗丽娟 岳晓敏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8年第6期1-4,共4页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广谱抗菌的多肽ε-聚L-赖氨酸(ε-PL),易被生物分解,对人体无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作为保鲜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本研究立足ε-PL菌株的诱变选育,以白色链霉菌H为出发菌株,利用钴60和ARTP对菌株进行复合诱...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广谱抗菌的多肽ε-聚L-赖氨酸(ε-PL),易被生物分解,对人体无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作为保鲜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本研究立足ε-PL菌株的诱变选育,以白色链霉菌H为出发菌株,利用钴60和ARTP对菌株进行复合诱变,最终选育出ε-PL高产菌株H1-2,突变菌株在10L发酵罐规模,ε-聚L-赖氨酸产量达到24.5g/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链霉菌 诱变选育 ε-聚l-赖氨酸
下载PDF
天然食品防腐剂-ζ聚L-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琼 田文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6,共4页
对在日本广泛应用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聚L-赖氨酸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内容涉及-聚L-赖氨酸的生产菌种特性、抑菌机制、测定方法、毒性研究、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方面。
关键词 食品防腐剂 ζ-聚l-赖氨酸 进展
原文传递
ε-聚L-赖氨酸发酵液脱色工艺条件的优化
12
作者 邓林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对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以脱色率和ε-聚L-赖氨酸回收率为指标,比较了活性炭LT-720、硅藻土和D309脱色树脂3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确定活性炭LT-720为最佳脱色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脱色温度、活性... 对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以脱色率和ε-聚L-赖氨酸回收率为指标,比较了活性炭LT-720、硅藻土和D309脱色树脂3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确定活性炭LT-720为最佳脱色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和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并通过正交试验,比较了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主次关系,得到最佳脱色工艺为脱色温度80℃,活性炭用量4.5g/100mL,脱色时间100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2.4%,ε-聚L-赖氨酸回收率为91.5%,获得的脱色液呈透明的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l-赖氨酸 提取 脱色 优化
原文传递
胆固醇修饰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接枝化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燕铭 张振方 +3 位作者 于琦 王连永 孔德领 俞耀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1-2014,共4页
通过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600)及其胆固醇衍生物与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PSL)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研究了这类载体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转染不同细胞的性能.... 通过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600)及其胆固醇衍生物与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PSL)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研究了这类载体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转染不同细胞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复合质量比大于5∶1时,各载体均能与DNA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物.同时转染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在侧链引入一定数目的胆固醇,可以明显提高载体对于癌细胞HepG2和Hela的转染效率.这类新型的载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较高的转染效率以及易于进行靶向修饰等特点,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中将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冬酰胺-co-l-] 胆固醇 乙烯亚胺 基因载体
下载PDF
一步电化学法制备聚L-赖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及对铅镉的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永福 刘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4,共4页
采用一步电化学聚合方法将L-赖氨酸和石墨烯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上,制备了聚L-赖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采用电化学阻抗及差示脉冲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由于电极活性面积的增加及石墨烯导电性,修饰电极对Pb^2+,Cd^2+表现出较好的测... 采用一步电化学聚合方法将L-赖氨酸和石墨烯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上,制备了聚L-赖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采用电化学阻抗及差示脉冲伏安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由于电极活性面积的增加及石墨烯导电性,修饰电极对Pb^2+,Cd^2+表现出较好的测试性能。实验表明,在pH 4. 0的乙酸缓冲溶液中,Bi^2+质量浓度为0. 6 mg/L,富集电位为-1. 0 V,富集时间为390 s的最佳测定条件下,Pb^2+,Cd^2+浓度在0. 1~5. 0 mmol/L范围内与目标离子的溶出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Pb^2+,Cd^2+的检出限分别为7. 0 nmol/L和90 nmol/L。方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Pb^2+,Cd^2+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赖氨酸 石墨烯 修饰电极 PB2+ Cd2+
原文传递
肿瘤酸度响应性聚(L-赖氨酸)-阿霉素键合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建成 丁建勋 +4 位作者 肖春生 贺超良 庄秀丽 杨亚楠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09-2815,共7页
用丁二酸酐(SA)和顺式乌头酸酐(CA)分别对阿霉素(DOX)进行修饰,得到非酸响应的SA-DOX(SAD)和酸响应的CA-DOX(CAD).通过SAD或CAD、端羧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COOH)与聚(L-赖氨酸)(PLL)的缩合反应,制得非酸响应的PLL-g-mPEG/SAD和酸... 用丁二酸酐(SA)和顺式乌头酸酐(CA)分别对阿霉素(DOX)进行修饰,得到非酸响应的SA-DOX(SAD)和酸响应的CA-DOX(CAD).通过SAD或CAD、端羧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COOH)与聚(L-赖氨酸)(PLL)的缩合反应,制得非酸响应的PLL-g-mPEG/SAD和酸响应的PLL-g-mPEG/CAD键合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键合药的化学结构,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键合量.动态激光光散射研究结果表明,两亲性的PLL-DOX键合药可以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稳定的纳米微粒.体外释放实验及噻唑蓝检测结果表明,PLL-g-mPEG/SAD在实验pH范围和时间段内只释放出少量DOX,不具有酸响应特性,且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小.而PLL-g-mPEG/CAD在生理条件(pH=7.4)下相对稳定,在弱酸性条件(pH=5.3,6.8)下,CAD中酸响应的酰胺键能快速水解并释放出DOX,表现出较强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l-) 肿瘤度响应性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
16
作者 刘延岭 邓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研究了ε-聚L-赖氨酸发酵液前处理的工艺条件。以蛋白质和ε-聚L-赖氨酸浓度为指标,分别使用5mol/L氢氧化钠于p H8.5沉淀蛋白质和5ku的聚砜超滤膜进行超滤,达到了良好的去除杂蛋白的效果。同时探讨了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ε-聚L-赖氨... 研究了ε-聚L-赖氨酸发酵液前处理的工艺条件。以蛋白质和ε-聚L-赖氨酸浓度为指标,分别使用5mol/L氢氧化钠于p H8.5沉淀蛋白质和5ku的聚砜超滤膜进行超滤,达到了良好的去除杂蛋白的效果。同时探讨了离子交换法分离发酵液中ε-聚L-赖氨酸的工艺。以ε-聚L-赖氨酸吸附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选择合适的树脂:弱酸型HD-2阳离子交换树脂,其最大吸附量可达到28.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分离 ε-聚l-赖氨酸
下载PDF
界面聚合法制备pH响应型药物微胶囊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朴英 于朝云 窦圣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曲拉通X-100为乳化剂,超支化聚L-赖氨酸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壁材,咖啡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pH响应型药物微胶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高速剪切速度,剪切时间,保护胶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的...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曲拉通X-100为乳化剂,超支化聚L-赖氨酸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壁材,咖啡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pH响应型药物微胶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高速剪切速度,剪切时间,保护胶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表征了微胶囊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研究了微胶囊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微胶囊的壁材和芯材分别由超支化聚L-赖氨酸与对苯二甲酰氯反应产物和咖啡因组成;所得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具有较光滑的表面;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并呈正态分布。微胶囊的药物释放行为对不同pH的缓冲溶液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型微胶囊 界面 超支化聚l-赖氨酸 药物释放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不对称树状聚两性电解质的合成及pH响应性自组装行为
18
作者 徐晓婵 陈涛 +3 位作者 房文祥 董玉茹 牛磊 蔡春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52,共9页
通过发散法、开环聚合以及“点击化学”等方法合成了树状聚两性电解质聚(L-赖氨酸)-聚酰胺-胺-聚(L-谷氨酸)[(PLL)4-D2-b-D1-(PLGA)2],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第1代和第2代聚酰胺-胺。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 通过发散法、开环聚合以及“点击化学”等方法合成了树状聚两性电解质聚(L-赖氨酸)-聚酰胺-胺-聚(L-谷氨酸)[(PLL)4-D2-b-D1-(PLGA)2],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第1代和第2代聚酰胺-胺。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合电位电导滴定、1H-NMR、Zeta电位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PLL)4-D2-b-D1-(PLGA)2溶液的pH响应性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LL)4-D2-b-D1-(PLGA)2具有pH响应性多重胶束化行为,在酸性条件下形成PLL为壳、PLGA为核的聚集体,而在碱性条件下形成PLGA为壳、PLL为核的聚集体,同时伴随着PLGA和PLL链段从无规线团到α-螺旋构象的转变。随着溶液pH的增加,自组装聚集体由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再向纺锤形胶束转变,并在高pH下二次自组装形成松叶状分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电解质 (l-) (l-) PH响应性 自组装
下载PDF
环孢菌素A人工抗原的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一超 戴晓雁 +3 位作者 黄文才 范昕建 陈米娜 冯萍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7-411,共5页
在紫外光激发下使环孢菌素A(CsA)与 4 苯甲酰苯甲酸 (BBa)反应 ,生成含活泼羧基的CsA BBa轭合物 ,再在 1 乙基 3 (3 二甲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 (EDCI)作用下 ,使之与聚L 赖氨酸 (PL)偶联 ,从而制得了一种新颖的CsA人工抗原 .用UV ,IR和1H... 在紫外光激发下使环孢菌素A(CsA)与 4 苯甲酰苯甲酸 (BBa)反应 ,生成含活泼羧基的CsA BBa轭合物 ,再在 1 乙基 3 (3 二甲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 (EDCI)作用下 ,使之与聚L 赖氨酸 (PL)偶联 ,从而制得了一种新颖的CsA人工抗原 .用UV ,IR和1HNMR谱证实了CsA BBa轭合物的结构 ,偶联效率达平均分子量为 40 0 0 0的PL分子上 13 1~ 17 4个CsA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菌素A 人工抗原 4-苯甲酰苯甲 聚l-赖氨酸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负载芳基苄醚树枝形酞菁锌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离体光动力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阙寿林 彭亦如 +5 位作者 张宏 陈莉莉 黄丽珊 刘建生 陈奎治 吴松一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1-738,共8页
首先将对氰基溴化苄与3,5-二羟基苯甲醇通过Frétchet反应合成芳基苄醚树枝分子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醇(1),1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合成前驱物4-{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邻苯二甲腈(3)... 首先将对氰基溴化苄与3,5-二羟基苯甲醇通过Frétchet反应合成芳基苄醚树枝分子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醇(1),1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合成前驱物4-{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邻苯二甲腈(3),然后3在乙酸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烯(DBU)和正戊醇存在下合成以氰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形酞菁锌配合物四-{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4),最后4在氢氧化钠中水解制备以羧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形酞菁锌四-{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5).采用元素分析、ⅠR,1H NMR,ESⅠ-MS和MALDⅠ-TOF-MS对上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带有负电荷的5与两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PEG-b-PLL)(6)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负载5的聚合物纳米粒子(5/m).AFM和TEM表明5/m为直径约为100 nm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5和5/m的光物理性质:5包裹入聚合物胶束后,5/m的Q带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加,位置红移,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寿命减少.不同孵育时间HUVEC细胞(人体静脉内皮细胞)的5和5/m的药代动力学和MTT法研究表明:与自由酞菁5相比,5/m摄取率增加,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而且细胞抑制率也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苄醚树枝酞菁锌 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 合物纳米粒子 静电自组装 合成 表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