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字释义与语言的社会性
1
作者 李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83-87,共5页
语言具有社会性,这已成为世所公认的一个原则。“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词的意义是被社会所制约着的,”因此,在确定词义或对词义加以阐释时,必须遵循语言社会性原则,否则就会导致误解,错误释义。“作为一个原则,注释家不会反对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具有社会性,这已成为世所公认的一个原则。“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词的意义是被社会所制约着的,”因此,在确定词义或对词义加以阐释时,必须遵循语言社会性原则,否则就会导致误解,错误释义。“作为一个原则,注释家不会反对语言的社会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李将军列传 借义 土鼓 土器 不可奈何 声之误 再拜稽首 龟策列传 执讯
下载PDF
《辞源》翻检散记
2
作者 汪贞干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翻阅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些可议之处,兹提也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一戎衣”(一部009面)条注:“《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纣,又……汉郑玄注说衣读如‘殷’,即出兵伐殷的意思。一戎衣... 在翻阅新《辞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注释尚有些可议之处,兹提也若干条讨论于下: 一、“一戎衣”(一部009面)条注:“《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纣,又……汉郑玄注说衣读如‘殷’,即出兵伐殷的意思。一戎衣就是《书康诰》的‘殪戎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戎衣 郑玄注 康诰 通假字 左传译文 经义述闻 举酒 说文通训定声 声之误 一著
下载PDF
浅谈训诂
3
作者 王志固 《天中学刊》 1988年第2期31-37,共7页
训诂这两个字连起来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诂训”,就是训诂。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见《毛诗正义·关(?)·孔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 训诂这两个字连起来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诂训”,就是训诂。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见《毛诗正义·关(?)·孔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诂训传 诂训 孔疏 使人 赠郭给事 穆叔 合音词 声之误 大叔于田 老将行
下载PDF
“塊(■)”是土塊还是土器?
4
作者 李崇云 《昭通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41-42,共2页
本文就“塊”的词义,与《训诂简论》商榷。对《左传·鲁僖公二十三年》“野人与之塊”的“塊”字为“土器”的新见解。
关键词 鲁僖公 土器 十三年 声之误 再拜稽首 义帝 杜预注 注家 土境 赵衰
下载PDF
《成均图疏证》
5
作者 唐文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①章炳麟晚年改“至”部为“质”部。 ②章炳麟晚年用清人严可均《说文声类》之说,并“冬”于“侵”,则为二十二部。 ③阴声:传统音韵学以为凡收鼻音尾的,如[n]、[]、[m],称阳声韵。 ④阴声:传统音韵学以为凡收元音的为阴声韵。 ⑤对转... ①章炳麟晚年改“至”部为“质”部。 ②章炳麟晚年用清人严可均《说文声类》之说,并“冬”于“侵”,则为二十二部。 ③阴声:传统音韵学以为凡收鼻音尾的,如[n]、[]、[m],称阳声韵。 ④阴声:传统音韵学以为凡收元音的为阴声韵。 ⑤对转:古音中常有阴声韵、阳声韵互相专变的例子,称作“对转”或“阴阳对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均图 章炳麟 阴阳对转 说文声类 十二部 用清 文疏 合韵 声之误 立政
下载PDF
鄭玄《三禮注》中的“聲之誤”、“字之誤”考辨
6
作者 楊天宇 《中国经学》 2007年第1期20-56,共37页
鄭玄校《三禮》,常用“聲之誤”、“字之誤”這兩個術語。段玉裁認爲,“形近而訛謂之字之誤,聲近而訛謂之聲之誤”。今遍索鄭玄《三禮注》中“聲之誤”、“字之誤”之例,凡99例,其中有關“聲之誤”的65例,有關“字之誤”的34例,一一加... 鄭玄校《三禮》,常用“聲之誤”、“字之誤”這兩個術語。段玉裁認爲,“形近而訛謂之字之誤,聲近而訛謂之聲之誤”。今遍索鄭玄《三禮注》中“聲之誤”、“字之誤”之例,凡99例,其中有關“聲之誤”的65例,有關“字之誤”的34例,一一加以考辨,結果發現遠非段氏所說的那麼簡單,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從有關“聲之誤”的65例看,《三禮》中確因音同、音近而誤而鄭玄注明“聲之誤”的,僅17例,只占65例的26%,此外還有多種情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禮》中許多被鄭玄判定爲“聲之誤”的字,實際是通假字,並非誤字,這類字例計有33例,占了65例的50%強。可見鄭注所謂“聲之誤”,實有揭示字的通假關係的作用。從有關“字之誤”的34例看,確因形近而誤而鄭注“字之誤”的,僅14例,只占百分之41%,此外亦有多種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字實際是通假字而並非誤字,卻被鄭注判定爲“字之誤”,這就毫無道理了。由以上考辨可見,在鄭玄那個時代,訓詁術語的運用,不僅僅是不準確,不精密,而且是相當混亂的。由此亦可見,就鄭注而言,段玉裁所謂“形近而訛謂之字之誤,聲近而訛謂之聲之誤”的說法,是相當片面而武斷的,不可信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鄭玄 《三禮注》 聲之誤 之誤
下载PDF
《“野人与之块”正解》质疑
7
作者 阚绪良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崔俊清同志《'野人与之块'正解》一文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来稿,不同意崔文的观点。现摘要编发阚绪良、殷达、陈延嘉三同志的来稿,并向其他来信、来稿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关键词 陈延嘉 三同志 崔俊 子犯 土鼓 关原 赵衰 声之误 土器 假借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