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理论视域下《声声慢》英译本对比研究
1
作者 夏芹芹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117-121,共5页
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率先提出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Gutt是应用关联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第一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原则能够使原语交际者的目的与译语受众的期... 语用学家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率先提出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Gutt是应用关联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第一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原则能够使原语交际者的目的与译语受众的期望相符合。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声声慢》两个中译本在形式、音韵及意义方面的得失,在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下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进行评析与对比,认为诗词英译应该充分考虑作者的意图和预设读者的认知环境,以使译文与原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声声 最佳关联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词何以沉哀入骨?
2
作者 李曙光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0期72-76,共5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沉哀入骨、直指人心的情感力量。词人通过“心物交战”的抒情方式,突出了主体与环境的对立,全词笼罩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表现了词人从不甘沉沦到无处可逃的心理轨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沉哀入骨、直指人心的情感力量。词人通过“心物交战”的抒情方式,突出了主体与环境的对立,全词笼罩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表现了词人从不甘沉沦到无处可逃的心理轨迹。这不同于古典诗词在书写悲态时通常所采取的顺应或超越的态度,使得诗性精神几乎消失殆尽,强化了词人的悲苦心情。而词人在书写回忆时,欲说还休,轻轻一点,不作任何渲染,维持了词整体凄冷的格调氛围,并且为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 李清照 诗性 悲态
下载PDF
基于“情境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以《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为例
3
作者 黄俞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1期89-91,共3页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开展基于“情境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设朗诵比赛的综合情境,按照“先读词,抓词眼—赏意象,品愁情—知人论世,寻‘愁’之因—练吟诵,品音韵—设舞美,入词境—多复习,获取新感悟”的顺序逐步完成...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开展基于“情境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设朗诵比赛的综合情境,按照“先读词,抓词眼—赏意象,品愁情—知人论世,寻‘愁’之因—练吟诵,品音韵—设舞美,入词境—多复习,获取新感悟”的顺序逐步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任务 高中语文 教学设计 《声声·寻寻觅觅》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比分析李清照《声声慢》的译文
4
作者 张兴华 王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2期7-11,共5页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维度对林语堂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家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探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诗词外译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声声 三维转换
下载PDF
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明清的唱和接受
5
作者 蔡晗 周生杰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声声慢》在不同时代的境遇截然不同。明清时期,李清照《声声慢》的独创性和典范性受到唱和者的关注,他们乐此不疲地塑造着闺阁女性形象,在意象选择上与李...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声声慢》在不同时代的境遇截然不同。明清时期,李清照《声声慢》的独创性和典范性受到唱和者的关注,他们乐此不疲地塑造着闺阁女性形象,在意象选择上与李清照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在句式结构上接受、模仿着《声声慢》独具巧思的名句,并加入对《声声慢》的再创造,表达着具有独特个性的声音。这一理解、接受与再创造的过程正是李清照《声声慢》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寻寻觅觅》 唱和 经典化
下载PDF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版本对比研究——以张肖虎、徐沛东版本为例
6
作者 陈颖敏 管成峰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83-85,共3页
时代不停变换,但泱泱华夏文明一直在延续。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经久不衰,同词异曲的声乐作品越来越多,作曲家们赋予了音乐作品独特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诗词不一样的理解。探索歌曲的异同,有利于演唱者进行二次创作,全面认... 时代不停变换,但泱泱华夏文明一直在延续。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经久不衰,同词异曲的声乐作品越来越多,作曲家们赋予了音乐作品独特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诗词不一样的理解。探索歌曲的异同,有利于演唱者进行二次创作,全面认识音乐表达的多样性。《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传世佳作,她笔下的文字,字字幽静,句句悲凉而孤寂。文章从音乐创作和演唱两个方面出发,对张肖虎和徐沛东所创作的版本进行对比分析。第一部分对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语言韵律进行简要分析;第二部分从音乐创作层面出发,重点分析《声声慢》旋律和伴奏织体的不同,发掘高潮布局和艺术审美的相同之处;第三部分对演唱中的吐字咬字、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这三个维度进行演唱分析,全面了解歌曲。经过对比,两首歌曲有叙事性和戏曲性风格的不同,作曲家们通过不同的织体传达了相同的愁情,将诗词画面感展现得栩栩如生。在不同的年代,同词异曲更能体现传承本民族的艺术美,《声声慢》这首歌曲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演唱者应了解不同作曲家技法和诗词中共同的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突出各自特色,从词到境,从意到情,抒发对歌曲的细腻情感,从而更加贴切地演绎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 音乐 演唱
下载PDF
浅析李清照诗歌的创作风格—— 以《声声慢》为例
7
作者 朱宁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0期19-21,共3页
在文学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巨匠和传世之作。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内容丰富,其中以《声声慢》为代表的词作更充分展现了其独具特色... 在文学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巨匠和传世之作。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内容丰富,其中以《声声慢》为代表的词作更充分展现了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为后世读者所传诵。基于此,文章以《声声慢》为例,详细探讨了该词作的创作背景,分析了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宋代女诗人的创作情况,并总结了李清照诗歌创作的基本风格,以期奠定宋代诗歌创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诗歌 创作风格 声声
下载PDF
辛弃疾«声声慢»(征埃成阵)的创作背景及其寓意
8
作者 胡玉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淮南边防要地滁州的知州.他在知州任上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还兴建了奠枕楼,以纪念滁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面貌.词作«声声慢»(征埃成阵)创作于奠枕楼竣工后,其寓意是表达词人心中的喜悦,而不是对投降派的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声声 滁州
下载PDF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看李清照《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
9
作者 董绚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5796-5801,共6页
古诗词翻译长久以来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如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这样以叠词为特色,拥有跌宕缠绵的音韵之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诗词。翻译家奈达主张,翻译应通过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传递源文信息,以确保译文读者能最大限度... 古诗词翻译长久以来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难题,尤其是如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这样以叠词为特色,拥有跌宕缠绵的音韵之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诗词。翻译家奈达主张,翻译应通过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传递源文信息,以确保译文读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一致的体验。应用奈达的理论,本文从语言风格、美学意境、翻译的忠实度以及文化意象等四方面对《声声慢》的两个英译版本——许渊冲和朱纯深的译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许渊冲的译文语言风格过于直白且存在一些误译;相对而言,朱纯深的译文则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为贴近原文,成功捕捉了原文复杂的形式之美和文化意象,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了与原文读者相似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 动态对等理论 诗歌翻译
下载PDF
浅谈《声声慢》中“叠字”的艺术魅力
10
作者 郭华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6期87-88,共2页
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探讨古典词作的独特艺术表达形式--叠字,通过深入剖析叠字的运用,感受叠字在描绘意象、营造音乐美、渲染情感、契合主题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声声 叠字 意象 音乐 情感 主题
下载PDF
看似寻常最奇崛--赏《声声慢》的叠字之美
11
作者 朱琳 《中学语文》 2023年第5期59-60,共2页
《声声慢》的叠字以其独特的美而历来为人称道,这独特的美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奇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次表现为音律上的美妙,回环往复,徐急变化,以音传情;最后表现为意蕴的丰厚,有层次、有内涵,耐人寻味。
关键词 《声声 叠词 形式 音乐美 意蕴
下载PDF
“悲秋”与人生困境--《登高》《声声慢》联读
12
作者 杨涛 《最小说》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一、导入新课(展示典型秋景图片,问学生是什么季节,引出“秋”。然后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引出“枯叶”等典型意象特点。)我们今天所需探究的主题就与“秋”有关。“自古逢秋悲寂寥”,于中国文人而言,“悲秋”似乎是永恒的主题,这一主... 一、导入新课(展示典型秋景图片,问学生是什么季节,引出“秋”。然后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引出“枯叶”等典型意象特点。)我们今天所需探究的主题就与“秋”有关。“自古逢秋悲寂寥”,于中国文人而言,“悲秋”似乎是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我们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我们学过不少“悲秋”作品。(展示含枯树、乌鸦、落日的图片,让学生回忆能想起什么诗句,然后列出以下所学过的悲秋作品及诗句)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桥流水人家 《声声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 导入新课 人生困境 《登高》
下载PDF
情起意象生情转意脉动——浅析《声声慢》中的“愁”
13
作者 刘捷莉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5期48-50,88,共4页
读者很容易感同身受李清照词作之中的“愁”,如聚少离多的相思之愁、国破家亡的憔悴之愁、追忆从前的感伤之愁。然而,粗浅地将众多愁思混为一谈的做法并非万无一失,样貌的模糊导致读者感受汛期的姗姗来迟——词人经历的潮起潮落早已成... 读者很容易感同身受李清照词作之中的“愁”,如聚少离多的相思之愁、国破家亡的憔悴之愁、追忆从前的感伤之愁。然而,粗浅地将众多愁思混为一谈的做法并非万无一失,样貌的模糊导致读者感受汛期的姗姗来迟——词人经历的潮起潮落早已成为昨日的景象,若不加以梳理,李清照的“愁”便极易成为误读与歪曲所偏爱的靶子。因此,本文从《声声慢》中的“愁”出发,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走通知人论世、意象探讨、意脉梳理的三级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 意象 意脉
下载PDF
于浅吟处听深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愁情”分析
14
作者 瞿聪 《最小说》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闲愁”流水去,“悲愁”蛛结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尚在闺阁少妇时期,诗词中充满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快乐和与丈夫分离的哀怨缠绵,“南渡”之后诗词大都是对自己离别愁绪、国破家亡、沦落之悲的情感抒发。本... “闲愁”流水去,“悲愁”蛛结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尚在闺阁少妇时期,诗词中充满了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快乐和与丈夫分离的哀怨缠绵,“南渡”之后诗词大都是对自己离别愁绪、国破家亡、沦落之悲的情感抒发。本文从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愁情”入手,分析词人在词中将半生过往之事熔于一炉的精妙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李清照 《声声·寻寻觅觅》 愁情
下载PDF
孀妇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声声慢》作时及情感内涵论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绪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对它的创作时间和内容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声声慢》中作者无所皈依的心态是传统文化中丧偶女性的特有精神状态,也是文献所说李清照"流荡以终"境况的心理投射;作品中"秋夜梧桐...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对它的创作时间和内容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声声慢》中作者无所皈依的心态是传统文化中丧偶女性的特有精神状态,也是文献所说李清照"流荡以终"境况的心理投射;作品中"秋夜梧桐雨"的意象组合来自长期的文化积淀,是用于丧偶者的典型意境,不可能在赵明诚生前使用;具有点题效果的"黑"字,更揭示出作者的孀居身份。这篇作品内容统一,主题明确,没有模糊、矛盾之处,是一个孀妇心态的典型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 孀妇 特定心态 典型意境 变徵之音
下载PDF
论《声声慢》叠词翻译中“美学对等”的再现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芸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声声 叠词 美学对等
下载PDF
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论李清照词《声声慢》的生态翻译 被引量:2
17
作者 殷习芳 叶从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选用许渊冲翻译的李清照的《声声慢》译文,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来探讨生态翻译,以期对古典诗词的翻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声声 生态翻译
下载PDF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董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从意境、音韵和形式等角度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较具代表性的四种英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中诗(词)英译工作者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 英语 文学翻译 宋朝
下载PDF
从意义对等视角看李清照诗词意象英译——以《声声慢》两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芬 李萌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8期48-49,共2页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的反应基本一致,并主张"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本文选择李清照诗词《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从意义对等角度探析不同译本对诗词意境与意象的翻译,分析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的反应基本一致,并主张"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本文选择李清照诗词《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从意义对等角度探析不同译本对诗词意境与意象的翻译,分析目的语读者对诗词意象英译是否产生原诗读者类似的情感共鸣,从而助力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对等 《声声 意象翻译
下载PDF
周密《声声慢》所咏扬补之“三香”有山矾无瑞香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杰 《阅江学刊》 2017年第5期143-143,共1页
周密《声声慢》调下题序作:“逃禅作梅、瑞香、水仙,字之曰三香.”见《全宋词》第5册第3278页.此处“瑞香”二字当作“矾”,错误其来有自.周密词传世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两种,前者出于周密自定,后者出于后人辑录.
关键词 《声声 《全宋词》 逃禅 题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