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刘禹锡声诗创作看中唐士人对民俗的作用
1
作者 马舒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37-39,共3页
本文选取刘禹锡为中唐时期的士人代表,探讨其创作对民俗的作用。从刘禹锡声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条件讲起。民俗为其声诗创作提供了素材与主题,是其贬谪失意时的情感寄托,相应地,刘禹锡身上也体现出对民俗之美的主动关注与发现。他将... 本文选取刘禹锡为中唐时期的士人代表,探讨其创作对民俗的作用。从刘禹锡声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条件讲起。民俗为其声诗创作提供了素材与主题,是其贬谪失意时的情感寄托,相应地,刘禹锡身上也体现出对民俗之美的主动关注与发现。他将地域文化与风俗上升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审美内涵,在过程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有自觉的教化与引领。通过刘禹锡一人,可以以小见大,管窥中唐时期乃至有唐一代士人与民俗之间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声诗 民俗 《竹枝词》
下载PDF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人音乐探究
2
作者 樊子菡 《黄河之声》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文人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由历代有修养和文化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作品。作为一个以社会阶层命名的特殊音乐类型,文人音乐承载着历代文人艺术的特征和风采。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是文人音乐的两个主要类型,其中... 文人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由历代有修养和文化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作品。作为一个以社会阶层命名的特殊音乐类型,文人音乐承载着历代文人艺术的特征和风采。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是文人音乐的两个主要类型,其中琴曲作为流传至今的作品,具有历史的生动记录。本文以隋唐五代时期的文人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并探讨其产生原因,旨在深入研究隋唐五代时期的文人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文人音乐 “声诗”文化 “乐伎”歌舞与“胡乐” 文人“琴乐”
下载PDF
论唐宋间词体的流变
3
作者 张昌红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从唐至宋,词体经历了从声诗到长短句的演变、词牌的消亡与扩张、句式的调整与创新等变化过程。早期词作声诗与长短句并行,声诗约占四分之一。至宋代,声诗作品寥寥,词体变成长短句的天下。唐宋时很多词牌有“子”字后缀,这里的“子”意... 从唐至宋,词体经历了从声诗到长短句的演变、词牌的消亡与扩张、句式的调整与创新等变化过程。早期词作声诗与长短句并行,声诗约占四分之一。至宋代,声诗作品寥寥,词体变成长短句的天下。唐宋时很多词牌有“子”字后缀,这里的“子”意为曲子词,也意味着该词牌作品基本为长短句体式,是作者“倚声填词”的结果。唐五代词牌入宋的约有120个,宋人对其中70余个的体式有承袭。在继承的同时,宋人对前代词牌进行了积极改造,有约40个词牌入宋之后体式被完全改变。慢词、借旧词牌创新体、变单片为双片或多片结构、句式的调整、词牌定体等都是词体改造的具体表现。影响词牌定体的因素有二,一是作品影响力,二是作品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词 宋词 词体 词牌 声诗 定格
下载PDF
屈原与拜伦:晚清革命诗声的情感底色
4
作者 姜荣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6-165,共10页
晚清革命诗声的情感基调是“悲”与“壮”的组合与变奏。这一创作现象的形成既是顺应时代需要的结果,也与晚清革命志士有意整合中西文学资源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尤以屈原与拜伦精神及其诗风的融合具有典型性,前者的伤心故国、矢志不渝与... 晚清革命诗声的情感基调是“悲”与“壮”的组合与变奏。这一创作现象的形成既是顺应时代需要的结果,也与晚清革命志士有意整合中西文学资源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尤以屈原与拜伦精神及其诗风的融合具有典型性,前者的伤心故国、矢志不渝与后者的忧郁气质、仗剑去国,与晚清革命志士自我形象塑造与情感抒发的现实需要深度契合,因而受到了他们的特别重视,并在创作实践中予以重塑与贯通,不仅唱出了时代的独特心声,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近代嬗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成因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与揭示近代“诗界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拜伦 革命诗声 情感底色
下载PDF
词与燕乐关系新论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志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7,167,共14页
词出燕乐是近现代以来词学研究者的基本认识,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隋唐燕乐即隋唐时期的宴飨之乐,其主体来自域外的乐曲与新声乐律。词乐之根本在于燕乐系统的五音二十八调,而唐宋相承的坐部伎、教坊乐则为词乐的基本归属。词与声... 词出燕乐是近现代以来词学研究者的基本认识,近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隋唐燕乐即隋唐时期的宴飨之乐,其主体来自域外的乐曲与新声乐律。词乐之根本在于燕乐系统的五音二十八调,而唐宋相承的坐部伎、教坊乐则为词乐的基本归属。词与声诗同属燕乐背景的产物,词体独立的关键在于新声妙曲的流行及文人依曲拍填词方法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 隋唐燕乐 五音二十八调 声诗
下载PDF
郭茂倩的声诗观与《乐府诗集》的编纂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声诗观 《乐府诗集》
下载PDF
试评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桃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86-91,共6页
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用功甚深,其《人间词话》的许多词学观念是以唐五代词的批评与鉴赏为基础而形成的。他整理唐五代词存在疏失之处,但确定词人的范围则是严格的;他对唐五代词人的批评表现出错误的艺术见解和审美的偏见;他晚年对... 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用功甚深,其《人间词话》的许多词学观念是以唐五代词的批评与鉴赏为基础而形成的。他整理唐五代词存在疏失之处,但确定词人的范围则是严格的;他对唐五代词人的批评表现出错误的艺术见解和审美的偏见;他晚年对敦煌曲子词的认识表现了精辟的学术创见。这是我们回顾近百年词学的成就时不应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唐五代词 声诗 敦煌曲子词
下载PDF
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被引量:7
8
作者 木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20-127,共8页
盛唐延续了初唐的去音乐化运动,古风中的乐府和歌行盛行,造成了音乐消费的空缺,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以满足对声乐歌词的需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唐时代,直到词体形式的代兴,才渐次出现了词体取代声诗的现象,因此,盛唐绝句... 盛唐延续了初唐的去音乐化运动,古风中的乐府和歌行盛行,造成了音乐消费的空缺,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以满足对声乐歌词的需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唐时代,直到词体形式的代兴,才渐次出现了词体取代声诗的现象,因此,盛唐绝句声诗的兴盛可以看作词体发生的前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诗 绝句 词体前夜
下载PDF
声诗还是歌诗:宋代音乐文学概念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自汉代以后便出现了广义的"诗"与"乐"分离状态,事实上音乐与文学以迥异于先秦的存在样态仍潜在地向前推进着。宋代恰是音乐与诗歌再度融合的完成期,但学界对宋代音乐文学的相关概念还有待进一步...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自汉代以后便出现了广义的"诗"与"乐"分离状态,事实上音乐与文学以迥异于先秦的存在样态仍潜在地向前推进着。宋代恰是音乐与诗歌再度融合的完成期,但学界对宋代音乐文学的相关概念还有待进一步认识与厘定。任半塘先生推崇的唐代"声诗"概念并不适用于指称宋代音乐文学作品,通过对"声诗"与"歌诗"概念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宋人的共性认识是"声诗"与"歌诗"通用,但绝少使用前者。同时运用"歌诗"概念来指称宋代之音乐文学,较之"声诗"概念更能体现诗与乐结合之特点,也更符合宋代唱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音乐文学 声诗 歌诗
下载PDF
略论竹枝词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易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1,共7页
诗乐同源的儒家审美标准,在礼乐崩坏的社会环境里,"正乐"的功能实际上一直由诗歌来承担,因此,竹枝词的诗学传统要比声乐传统更具有意义。诗教传统是文人拟作竹枝词的主要动因,历代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言志传统和乐府传统,... 诗乐同源的儒家审美标准,在礼乐崩坏的社会环境里,"正乐"的功能实际上一直由诗歌来承担,因此,竹枝词的诗学传统要比声乐传统更具有意义。诗教传统是文人拟作竹枝词的主要动因,历代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言志传统和乐府传统,而"声诗"的传统则延展了诗歌创作的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声诗"的娱乐功能使得竹枝词这样的传统诗歌在明清以后有转向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诗学 声诗
下载PDF
试论唐、宋郊祀声诗所呈现的时代特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共7页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地,封泰山,享明堂,祈谷,雩祀,祭五方帝,祀朝日夕月,祀风师、雨师,祭神州,禅社首,享先农、先蚕等大典。比较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可鉴。观体式:唐灵动活泼,宋整饬细密;论主题:唐重颂"天"(神),宋偏赞"人"(德);探技巧:唐喜抒情,宋好叙事。两朝的郊祀乐章声诗各具时代特质,呈现了"唐型文化"的奔放恢宏、华赡丰腴、激情外倾和"宋型文化"的精致细腻、敛约清癯、知性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郊祀声诗 唐型文化 宋型文化
下载PDF
澳门雪堂诗社考述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骏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176,共7页
民国初年,冯秋雪等人发起的雪堂诗社,是澳门历史第一个以本土居民为骨干的文学团体。他们结集同道,以月课形式创作诗词,连续出版社刊《诗声》46期。通过对雪堂各方面活动的梳理,可见其表现出强烈的本土文学意识,并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 民国初年,冯秋雪等人发起的雪堂诗社,是澳门历史第一个以本土居民为骨干的文学团体。他们结集同道,以月课形式创作诗词,连续出版社刊《诗声》46期。通过对雪堂各方面活动的梳理,可见其表现出强烈的本土文学意识,并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在澳门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雪堂诗社 冯秋雪 《诗声》
下载PDF
明代声诗及其学术背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艳香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1,共5页
声诗在唐代,主要是指以五七言入乐这样一种特殊文体,一般意义上是将其作为词曲发生的前夜。然而,声诗在经历了宋词元曲的成熟发展后,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明代重新被提出,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不同的学术内涵和特定的学术背景。
关键词 学术背景 声诗 明代 特殊文体 学术内涵 礼乐制度 意义 概念
下载PDF
论敦煌歌辞叙事色彩显著之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魁星 闵永军 《天中学刊》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歌辞鲜明叙事色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歌辞 叙事 民间文学 讲唱文学 声诗
下载PDF
从《凉州词》创作看声诗的断代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99-104,共6页
唐代诗人创作的七言绝句《凉州词》,是由融合了西域与中原乐曲的《凉州曲》而来,并成为唐代声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但宋词创作兴盛之后,诗人们却不再创作具有边塞主题的声诗《凉州词》,从《凉州词》的由盛转衰可以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声诗,... 唐代诗人创作的七言绝句《凉州词》,是由融合了西域与中原乐曲的《凉州曲》而来,并成为唐代声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但宋词创作兴盛之后,诗人们却不再创作具有边塞主题的声诗《凉州词》,从《凉州词》的由盛转衰可以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声诗,其断代应该是在唐宋之际,其体裁则多是近体诗。这一早已被任半塘《唐声诗》所提出的观点,在《凉州词》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词 声诗 断代 《唐声诗》
下载PDF
北宋太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以王禹偁为个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1,共7页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太宗朝 乐府 声诗 王禹偁
下载PDF
从隋唐五代燕乐与曲子词、声诗的关系论词的起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旭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隋唐燕乐是声诗和曲子词孕育成长的土壤,作为音乐文学的声诗和曲子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燕乐,本文推断词的起源最早不会超过隋代;声诗和曲子词是相依共存的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为诗余”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
关键词 燕乐 曲子词 声诗 词的起源
下载PDF
“歌诗”、“声诗”辨——与赵敏俐等先生榷谈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军明 任淑红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1-83,共3页
古人同时使用了"歌诗"和"声诗",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歌诗仅用肉声,不包含乐器之声,只有声诗才包含了乐与容二者之声。赵敏俐等先生却混淆了"包含"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又扩大了任半塘先生关... 古人同时使用了"歌诗"和"声诗",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歌诗仅用肉声,不包含乐器之声,只有声诗才包含了乐与容二者之声。赵敏俐等先生却混淆了"包含"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又扩大了任半塘先生关于"声诗"的时间上的限制,未免有失谨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诗 歌诗 入乐入舞
下载PDF
宋祁“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与宋初“士大夫之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晓霭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5-80,共6页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雅乐建设的骨干,他"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正是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士大夫之词"创作的典型表现,也反映出"旧声"、"新声"竞相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声诗 “乐府” “士大夫之词”
下载PDF
浅谈《唐声诗》的音乐学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燕丽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研究《唐声诗》的音乐学价值,是对诗与乐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代学者任半塘先生对唐声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及内容,重要的是任先生对唐声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及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采用了排除法、分类法、对比... 研究《唐声诗》的音乐学价值,是对诗与乐进行深刻的剖析。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代学者任半塘先生对唐声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及内容,重要的是任先生对唐声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及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采用了排除法、分类法、对比法等,并非常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将诗与词、诗与乐以及历史渊源从横向与纵向对其产生发展衍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文章还追溯了《唐声诗》的历史发展、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希望能为我国音乐理论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燕乐 声诗 曲调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