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职官制度迁转考
1
作者 廖莎莎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西夏“迁转”,是对任职于各种职司部门职事官所采取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方式,是西夏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迁转首先看职官的资历和年限,西夏前期可迁转职事官的年限以三年居多,较为稳定。后期愈加细致,不同岗位和职事内容任期不同,有六... 西夏“迁转”,是对任职于各种职司部门职事官所采取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方式,是西夏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迁转首先看职官的资历和年限,西夏前期可迁转职事官的年限以三年居多,较为稳定。后期愈加细致,不同岗位和职事内容任期不同,有六个月、一年、三年、六年四种年限记录在册,期限至,根据磨勘考核判断之后的岗位状况,逐步规范西夏阶秩叙迁的管理。西夏官员的迁转磨勘是对其任期内工作的检覆,作为职事官升黜、赏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制度 迁转 磨勘
下载PDF
“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辨
2
作者 黄海涛 邹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 土司与流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绝无互相改变身份之说。而在土司问题的研究中,有“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主张此说者所举例证,误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解读为土司可以出任流官,这与其对明清职官制度中相关概念把握不当有关,未弄清楚加官、加衔、散官、勋官、赠官的内涵,将其与职事官混为一谈。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清政府为实现对土司地区的直接统治,除改变“土流并治”的具体内涵外,还采取了管理流官的方式管理土司,突出反映在对仿流官职衔增设的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的管理上,这些不准世袭的土弁、土屯官和“流职土司”实际上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土司,但绝不意味他们可以出任流官。“土司可以出任流官”的说法是不妥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土司制度 制度 “土流并治”
下载PDF
再论西夏的官与职——以西夏官当制度为中心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松涛 张玉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本文利用新译《亥年新法》等西夏文法典,对西夏职官制度中"■"(官)、"■"(职)问题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西夏中晚期官阶复杂,仅六品以下至少可分五个层级,280多阶;"■"(职)即职事官,共七个层级。西夏以职定阶... 本文利用新译《亥年新法》等西夏文法典,对西夏职官制度中"■"(官)、"■"(职)问题作了系统梳理,指出西夏中晚期官阶复杂,仅六品以下至少可分五个层级,280多阶;"■"(职)即职事官,共七个层级。西夏以职定阶,次等司正(■■■■)以下各职所对应官阶一般为四到两个。在革职时,通常以该职所对应最高官阶算。恩荫制度中,只继承官阶,而不任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制度 恩荫制度
下载PDF
悬泉汉简新见的两例汉代职官制度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俊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3,共8页
悬泉汉简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悬泉置的日常运作档案文书,与地方机构紧密联系或有亲近关系,对地方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有较多的涉及。其中所记录的敦煌郡属县长官"令""长"的变化及郡县吏员的守官制度,是史书不曾记录的史... 悬泉汉简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悬泉置的日常运作档案文书,与地方机构紧密联系或有亲近关系,对地方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有较多的涉及。其中所记录的敦煌郡属县长官"令""长"的变化及郡县吏员的守官制度,是史书不曾记录的史实。对此等变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的职官制度,对西北地方政治史研究来说无疑也是一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西汉 制度 敦煌郡
下载PDF
从职官制度看伪满政权的殖民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于耀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伪满洲国是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后建立的殖民政权。在日本的操纵下,该政权建立了一整套为其殖民统治服务的职官制度。依照伪满洲国《政府组织法》,在"执政"之下设立的机构中,握有实权的是国务院下属的总务厅,其权力牢牢掌控在关... 伪满洲国是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后建立的殖民政权。在日本的操纵下,该政权建立了一整套为其殖民统治服务的职官制度。依照伪满洲国《政府组织法》,在"执政"之下设立的机构中,握有实权的是国务院下属的总务厅,其权力牢牢掌控在关东军手中。人事行政是国家组织运营的基础和核心,根据统治的需要,日本确立了伪满洲国"日满两籍官员并用"的方针。无论哪一级政权,最终的权力则操控在关东军手中。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具体操控是通过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大使来实现的。在殖民统治中,形成了"总务厅中心主义"和"日系官吏要职制"。总务厅表面上是国务总理的幕僚机构及执行机关,实际上却操控着伪满洲国的实际权力。伪总务厅长是日本人,他有权代理伪国务总理,处理一切事务。伪满洲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以总务厅为中心的殖民统治网,统治网的核心是日籍官吏,形成了日本对伪满洲国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机构是总务厅,正真掌握实权的人是关东军司令官和日系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制度 殖民政权 关东军
下载PDF
帝制中国的“公”、“忠”观念与制度变迁——以帝制中国财政职官制度的变迁为研究主体 被引量:3
6
作者 史云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在帝制中国,专制君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君主专制政体来整合国家、社会的各种资源,以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君为公"的"家天下"治国模式。但是,在思想观念领域,帝制中国却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对君主个人利益、意志的绝对... 在帝制中国,专制君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君主专制政体来整合国家、社会的各种资源,以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君为公"的"家天下"治国模式。但是,在思想观念领域,帝制中国却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对君主个人利益、意志的绝对服从为公或忠,和以对"天"、"道"、"民"以及比较抽象意义上的"天下"、"社稷"、"国家"等政治共同体的意志与利益的绝对服从为公、忠的两种矛盾的公、忠观。这两种不同公、忠观的矛盾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帝制中国财政职官制度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生成、设计与变迁。对公忠观念的嬗变和财政职官制度变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是研究帝制中国公忠观念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忠观念 财政职制度 变迁
下载PDF
评太平天国的职官制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华国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的设计者在没有现成蓝本的情况下 ,独创了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体系 ,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智慧。其政权体制从草创而逐步健全 ,其职官体系由起初的军事建制而逐步丰富 ,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设立了宫室... 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的设计者在没有现成蓝本的情况下 ,独创了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体系 ,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智慧。其政权体制从草创而逐步健全 ,其职官体系由起初的军事建制而逐步丰富 ,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设立了宫室官员和朝廷官员、文官和武官 ,职位和品阶得到健全。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的发展也完全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太平天国前后期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官阶体系 ,后期职官体系的膨胀是权力斗争的产物 ,虽冗繁而不乱。作为农民小生产者 ,能创建出如此工程浩大的上层建筑 ,这才真正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对其创举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制度 农民起义
下载PDF
吐蕃职官管理制度之宗教因素考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悦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吐蕃王朝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既受到赞普时期苯教及其文化心理的影响,又因全面接触佛教文化而受到影响。通过对藏文典籍的梳理,还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在借助苯教神灵及吐蕃本土文化赢得吐蕃社会普遍认可的同时,佛教僧人也继承了原来苯教... 吐蕃王朝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既受到赞普时期苯教及其文化心理的影响,又因全面接触佛教文化而受到影响。通过对藏文典籍的梳理,还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在借助苯教神灵及吐蕃本土文化赢得吐蕃社会普遍认可的同时,佛教僧人也继承了原来苯教僧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在赞普王庭中担任低级官员,获得了象征官僚身份的低级告身,但这些官职多与其宗教职能相关,尚未真正职掌管理事务。佛教僧人地位提升直到能够参与王朝重大事务的决策,经历了由一般僧侣到贵族身份的转化过程,即首先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相当规模的经济财产,继而争取到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高级告身,最终成为左右王朝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实现了宗教文化与世俗管理的全面结合,为吐蕃王朝及其后世社会制度走向政教合一奠定了文化基础与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吐蕃 苯教 佛教 宗教文化 制度 管理制度
下载PDF
隋、唐、宋的随身佩鱼与职官制度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君主的主要统治技术,符牌以其独特的契约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古代社会国家治理的诸多领域。在职官管理方面,3000多年前的周代采用的是官员随身佩玉的制度,隋朝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改随身佩玉为随身佩鱼,这一做法对后世职...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君主的主要统治技术,符牌以其独特的契约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古代社会国家治理的诸多领域。在职官管理方面,3000多年前的周代采用的是官员随身佩玉的制度,隋朝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改随身佩玉为随身佩鱼,这一做法对后世职官制度影响深远。研究隋至唐宋这一历史时期职官随身佩鱼制度不仅可以引发学界对符牌现象的关注与研究,重要的是可以从制度层面更加清晰地透视中国古代社会国家治理的运作机理,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牌 随身佩鱼 制度
下载PDF
略论唐末五代王闽政权的职官制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沧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唐末五代 ,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文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 ,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 898年至 90 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 ,政治身份是唐... 唐末五代 ,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文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 ,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 898年至 90 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 ,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 ,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 ,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 90 9年至 92 5年 ,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 ,福州升为大都督府 ,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 ,虽然自命职官 ,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 ,使用中原王朝年号 ,定期纳贡 ,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 ,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 ,福建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 92 6年至 945年 ,王审知死后 ,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 ,立宫殿 ,置百官 ,威仪文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 ,日寻干戈 ,相互残杀 ,内乱不止 ,政治腐败 ,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 ,自称国王 ,下置宰相百官 ,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王闽政权 制度
下载PDF
王符论职官考核制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永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69,,65,,共5页
关键词 王符 考核制度 任贤使能 效实考核 隆赏重罚
下载PDF
太平天国职官制度弊端管见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志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制度 洪秀全 杨秀清 李秀成 天京事变 宰相辅政 军师 运行机制 王府
下载PDF
清钦天监职官制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玉民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1年第4期331-342,共12页
清钦天监职官制度虽承前明旧制,但两百多年间,已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其职官构成、考选途径、升转方式、俸禄标准等方面多有异于明代。
关键词 清钦天监 制度 设立 沿革 考选 升转 品级 俸廪 中国天文学史
下载PDF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4
作者 陈自强 龙立军 王燕飞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的产生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因素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力的需要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职官制度的自身因素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使职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产生的关键原因...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的产生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因素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力的需要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职官制度的自身因素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使职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产生的关键原因。唐代使职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固定性与系统性、主导性与重要性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职制度 使职 原因 特点
下载PDF
唐朝职官制度的现代意义阐述
15
作者 徐惠婷 陈煜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7-190,共4页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鼎盛的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行政法的发展也极其突出。本文在介绍职官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唐朝职官制度与现代社会制度的脉络联系以及唐朝职官制度的精神内核和负...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鼎盛的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行政法的发展也极其突出。本文在介绍职官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唐朝职官制度与现代社会制度的脉络联系以及唐朝职官制度的精神内核和负面影响研究,来阐述唐朝职官制度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职制度 人治 法治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周代职官制度与秦汉官僚制度的形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卜宪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统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统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制 秦制 汉制 制度 制度 职能分化 政治制度 宗法血缘政治统治 君主专制
下载PDF
中国职官制度中的内部控制考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石桥 《财会学习》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通过职官制度来驾驭百官,这些职官制度中所体现的驾驭百官的措施可以称为内部控制。本文分析了两类内部控制,一是确保王权或皇权的内部控制;二是使各级官僚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通过职官制度来驾驭百官,这些职官制度中所体现的驾驭百官的措施可以称为内部控制。本文分析了两类内部控制,一是确保王权或皇权的内部控制;二是使各级官僚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官制度中内部控制的主要弊端以及职官制度中的内部控制对当代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制度 中国 统治者 驾驭 皇权
下载PDF
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职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8
作者 李根 张晓松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94-96,共3页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汉袭秦制,进一步巩固和完 善了这一国家体制。秦汉王朝实行的羁縻职官制度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羁縻职制度 秦朝 汉朝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矛盾
下载PDF
职官制度学养与出土文献整理——以新出土唐、宋两方墓志释读为例
19
作者 龚延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新近出土的唐、宋两方墓志《唐赵勔墓志》、《宋故尚书刑部侍郎解公墓志铭》的释文在涉及唐、宋官制方面有一些误读和不足,诸如对墓主和墓志起草人的官衔不予标点,将宋代本官阶和职事官混为一谈,将唐代职官术语视为官名,未能区别唐、宋... 新近出土的唐、宋两方墓志《唐赵勔墓志》、《宋故尚书刑部侍郎解公墓志铭》的释文在涉及唐、宋官制方面有一些误读和不足,诸如对墓主和墓志起草人的官衔不予标点,将宋代本官阶和职事官混为一谈,将唐代职官术语视为官名,未能区别唐、宋职官正称与别名之异等等,致读者对墓主的一生仕履稀里糊涂,直接影响对出土文献的正确利用。年轻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应加强官制学养,提高释读新出土文献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墓志释读 制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隋唐职官制度
20
作者 杨际平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至隋唐发生巨大变化,北周模仿《周官》的六官体制废除了,政府组织系统的紊乱局面也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新体制.在中央,三公不常设,亦无衙门僚佐,无论是名义上,或是实际上,都不再是宰相.三...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至隋唐发生巨大变化,北周模仿《周官》的六官体制废除了,政府组织系统的紊乱局面也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新体制.在中央,三公不常设,亦无衙门僚佐,无论是名义上,或是实际上,都不再是宰相.三省长官为真宰相(开元天宝以后,尚书省长官不再是宰相),位尊权重.尚书六部正式成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九卿之制仍在,与尚书六部平行,依尚书六部政令行事,分管各种具体事务.地方则又改为州县(或郡县)两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隋唐 尚书令 中国传统文化 大将军 三公 行台 《旧唐书》 圣人 内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