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的影响
1
作者 缪海燕 徐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的影响。方法对603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度评估,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随访时进行社区心理干预,观察1a。干预后再次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并与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的影响。方法对603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度评估,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随访时进行社区心理干预,观察1a。干预后再次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入组患者的肇事肇祸等级构成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等级显著降低(P<0.01),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等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心理干预 肇事肇祸危险度
下载PDF
肇事肇祸危险度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婷 张勇辉 +5 位作者 阮冶 黄芹 唐岩 张跃坤 王维 叶渊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期78-79,82,共3页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危险度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肇事肇祸危险度与...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危险度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采用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肇事肇祸危险度与其之间的得分差异。结果:74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3级(高危患者)的检出率为16.96%;高危患者的BPRS得分(41.98±11.99),显著高于肇事肇祸危险度≤2级(低危患者)的(38.21±12.16);高危患者SDSS得分(9.67±2.94),显著地高于低危患者(8.38±3.12)。结论:肇事肇祸危险度越高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越重,肇事肇祸危险度与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患者 肇事肇祸危险度 精神症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2015年大理州宾川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状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红霞 童碧怀 刘成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了解2015年大理州宾川县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状况。方法由大理州精神病医院专家组对528例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根据总体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总体危险度,根据肇事肇祸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依据危险度评定结果对... 目的了解2015年大理州宾川县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状况。方法由大理州精神病医院专家组对528例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根据总体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总体危险度,根据肇事肇祸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依据危险度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结果本组528例疑似精神病患者中筛查前已确诊重性精神病40例(7.6%),本次筛查确诊重性精神病290例(54.9%),排除46例(8.7%),未接受筛查152例(28.8%)。确诊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总体危险度≥3级占27.3%,≥4级占7.3%;肇事肇祸危险度≥3级占17.3%,≥4级占4.9%;患者分级管理1级69.4%、2级19.4%、3级4.6%、4级6.7%。结论宾川县重性精神病患者总体危险度及肇事肇祸危险度高,政府应从多方面人手改善这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 总体危险度 肇事肇祸危险度
下载PDF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效果研究
4
作者 徐健 缪海燕 +1 位作者 胡亚兰 黄建萍 《交通医学》 2015年第3期252-254,256,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城区、郊区各1个社区为观察组,同时各选1匹配社区为对照组,采用ABAB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对干预社区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与随访外,进行为期1年的患者及...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城区、郊区各1个社区为观察组,同时各选1匹配社区为对照组,采用ABAB研究范式进行研究。对干预社区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与随访外,进行为期1年的患者及患者家属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的系列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0.5年及1年后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显好率、社会活动参与率及肇事肇祸危险度等指标。结果:城区与郊区患者经0.5年及1年干预后,(1)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管理率: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显好率:观察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社会活动参与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肇事肇祸危险度:观察组干预0.5年及1年时,与基线水平A、基线水平B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年时,与基线水平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管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规范管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0.5年及1年时,城区和郊区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可有效的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显好率,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是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社会活动参与率心理健康促进教育效果不明显,应进行长期的宣传与干预,减少患者的病耻感与社会歧视和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促进 管理率 显好率 社会活动参与率 肇事肇祸危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