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旧人防工程如何有序退出、创新使用——肇嘉浜路713人防工程的前世今生
1
作者 国栋 《生命与灾害》 2024年第9期34-37,共4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深挖洞”的号召下,为了应对急速恶化的边境危机和国际军事斗争环境,我们仓促建设了大量功能简单的人防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规范的完善、制度的健全,这些不再具备适应新形势防护效能的老旧人防工程,如何有序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深挖洞”的号召下,为了应对急速恶化的边境危机和国际军事斗争环境,我们仓促建设了大量功能简单的人防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规范的完善、制度的健全,这些不再具备适应新形势防护效能的老旧人防工程,如何有序退出,如何创新使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上海徐汇区肇嘉滨路713人防工程转型地下管廊的创新使用,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同时,也给其他地区类似工程的改造使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地下管廊 上海徐汇区 防护效能 前世今生 适应新形势 肇嘉浜 创新
下载PDF
上海肇嘉浜路中央绿地景观提升
2
作者 曾俊 沈野磊 +1 位作者 朱娟 陆志佳 《中国花卉园艺》 2020年第3期91-93,共3页
肇嘉浜原是上海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道,河道向东联通黄浦江,途径闵行区城,出老西门,向西南经过卢家湾、打浦桥、徐家汇,并通往松江区城。20世纪初,闵行区城以东部分填筑成白渡路,城内部分填筑成肇嘉路(今复兴东路部分),将曾经的肇... 肇嘉浜原是上海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道,河道向东联通黄浦江,途径闵行区城,出老西门,向西南经过卢家湾、打浦桥、徐家汇,并通往松江区城。20世纪初,闵行区城以东部分填筑成白渡路,城内部分填筑成肇嘉路(今复兴东路部分),将曾经的肇嘉浜缩减到打浦桥日晖港至西部徐家汇的河道,肇嘉浜也成为上海法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肇嘉浜以北是法租界修筑的徐家汇路,以南是中国政府修筑的斜徐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景观 上海法租界 通航河道 徐家汇 闵行区 老西门 肇嘉浜 黄浦江
原文传递
徐家汇气象台
3
作者 徐亚芳 《都会遗踪》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近代气象科学是在18世纪、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而传入中国的。徐家汇气象台为中国沿海首座天文台,最初为天主教徐家汇天文台事业的一部分,后因气象业务发展较快而独立。1873年2月,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肇嘉浜西岸(原徐汇区第二... 近代气象科学是在18世纪、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而传入中国的。徐家汇气象台为中国沿海首座天文台,最初为天主教徐家汇天文台事业的一部分,后因气象业务发展较快而独立。1873年2月,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肇嘉浜西岸(原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南面)动工兴建天文台,同年9月完工。最初的天文台只是几间简陋的平房,1880年加高一层,并建起33米的木塔,塔顶装风向风速仪。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1899年在徐光启墓东首(今上海市气象局)辟地建筑新台,两年后落成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嘉浜 新台 世纪 气象 气象局 风速仪 业务 建筑 气象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