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病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陆光双 夏明农 +4 位作者 程云 胡杰 李文博 张帆 杨武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肌病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缺乏症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肌病型CPTⅡ缺乏症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因检测结果、诊治和随访情况,复习文献并总结CPTⅡ缺乏症临床特点和疾病诊治状况。结果... 目的探讨肌病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缺乏症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肌病型CPTⅡ缺乏症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因检测结果、诊治和随访情况,复习文献并总结CPTⅡ缺乏症临床特点和疾病诊治状况。结果患儿,女,10月,急性肠炎入院,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父亲既往有经常运动后乏力及解酱油色小便病史,该患儿及其父亲均检测到CPT2基因杂合致病突变c.989dupTp.(Ile332fs),确诊肌病型CPTⅡ缺乏症;予控制感染、补充大量碳水化合物等治疗,患儿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出院随访情况良好。结论肌病型CPTⅡ缺乏症是影响骨骼肌脂质代谢常见疾病,也是遗传性肌红蛋白尿常见病因,但症状非常隐蔽,临床上易被忽视,当遇到患者反复血肌酸激酶升高伴运动不耐受、肌红蛋白尿等或有家族史时,需考虑到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O-软脂转移 代谢缺陷 先天性 肌疾病 突变 肌红蛋白尿
下载PDF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在评估肾纤维化程度和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琦 周阳 +5 位作者 方奕 丁昊 骆静 徐玲玲 江蕾 杨俊伟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α,CPT1α)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CPT1α在预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CKD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本研...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α,CPT1α)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的关系,以及CPT1α在预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CKD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3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存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PT1α蛋白表达,按照CPT1α阳性染色细胞占比的四分位数分为3组:Q1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67.89%)、Q2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49.84%~67.89%)和Q3组(阳性染色细胞占比<49.84%)。采用Masson染色评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Bodipy脂滴染色评估肾组织脂质沉积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CPT1α及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蛋白的mRNA表达量。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肾组织CPT1α阳性细胞数占比与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的相关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广义线性模型评估CPT1α阳性细胞数占比与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配对比较分析调脂药物对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90例CKD患者入选本研究。Masson染色和Bodipy脂滴染色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患者肾间质纤维化和脂质沉积面积增加(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Q1组比较,Q2组和Q3组肾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与CPT1α阳性细胞占比呈负相关(r=-0.309,P<0.01);基线肾组织CPT1α表达阳性细胞占比与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r=-2.801,P<0.001),与eGFR呈正相关(r=1.240,P<0.001)。中位随访时间3.47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T1α表达阳性细胞占比与年eGFR变化率相关(r=0.220,P=0.038)。配对分层分析结果显示,Q1组患者用调脂药后无延缓eGFR下降的作用(P>0.05),Q2、Q3组患者用药后可延缓eGFR的下降(均P<0.05)。结论CKD患者肾组织CPT1α表达减少与血肌酐增长和eGFR下降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相关。肾组织CPT1α检测可作为评估肾纤维化程度和CKD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肉碱O-软脂转移 病理学 分子
原文传递
线粒体内柠檬酸合成酶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在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表达
3
作者 陈立艳 杨宝山 +3 位作者 周莉 段钟平 刘文娟 丁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共6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肝衰竭(ALF)中决定肝细胞能量代谢特点的线粒体内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C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变化.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造模4h组、造模8h组、造模12 h组及造模24 h组.... 目的 观察急性肝衰竭(ALF)中决定肝细胞能量代谢特点的线粒体内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C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变化.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造模4h组、造模8h组、造模12 h组及造模24 h组.模型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800 mg/kg和脂多糖100μg/kg联合腹腔注射构建大鼠ALF模型,对照组给予0.9%的等渗盐水1ml腹腔注射.检测各组大鼠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观察肝脏病理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线粒体中的CS、CPT-1和COX的活性及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超微结构之间的关系.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总体差异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结果 通过生物化学检查和肝脏病理检查证实本实验的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大鼠ALF造模4h时可见肝细胞凋L的出现,8h时凋亡非常明显,12h时可见肝细胞的坏死,24 h时肝脏组织内肝细胞坏死更为显著,并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发现,模型4h组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到24 h时线粒体的外膜结构几乎完全破坏,线粒体崩解.CS、CPT-1、COX的活性在4h均开始升高,8h达到高峰,12h开始下降,24 h下降更为明显.造模8h组与正常组相比,CS[(0.030 8±0.008 2)μmol/min对比(0.004 0±0.001 6)μmol/min]、CPT 1[(0.130 3±0.075 8)μmol/min对比(0.033 4±0.008 3)μmol/min]和COX[(0.022 9±0.002 9)μmol/min对比(0.004 8±0.0007)μmo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1、2.619和1.014,P<0.05或P< 0.01).结论 大鼠ALF过程中,CS、CPT-1和COX活性在肝细胞凋亡时升高,其参与了ALF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线粒体 ATP柠檬酸(pro-S)裂合 肉碱O-软脂转移 细胞色素C氧化
原文传递
细胞内脂肪堆积和β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萧建中 杨文英 Kjeld Hermansen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FA)对β细胞增殖抑制与细胞内的脂肪堆积的关系及相关的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E细胞,用3H胸腺嘧啶和3H棕榈酸掺入的方法分别研究β细胞增殖及β细胞内脂肪堆积。利用RTPCR方法测定肉毒碱棕榈... 目的研究脂肪酸(FA)对β细胞增殖抑制与细胞内的脂肪堆积的关系及相关的葡萄糖(Glu)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E细胞,用3H胸腺嘧啶和3H棕榈酸掺入的方法分别研究β细胞增殖及β细胞内脂肪堆积。利用RTPCR方法测定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结果与3.3mmol/LGlu比较,24小时后6.6mmol/L和11mmol/LGlu使细胞增殖增加2.27和3.04倍(P<0.05);加入0.4mmol/L棕榈酸后细胞增殖降为1.1和0.86倍(与无棕榈酸相比P<0.05)。高浓度的Glu使细胞内脂肪堆积增加15%~92%。TriacsinC或Wy14643能减少13%~54%的脂肪堆积,同时缓解F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8%~71%。FA刺激CPT1基因的表达,Glu对其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20mmol/LGlu使CPT1基因的表达减少50%(P<0.05)。结论FA对β细胞增殖的抑制与脂肪在细胞内堆积有关,Glu可能通过抑制FA刺激CPT1基因的表达,增加FA堆积从而介导F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葡萄糖 肉碱软脂酰转移酶 Β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脂质超负荷心肌胰岛素抵抗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病理机制,常出现在T2DM之前,并贯穿于整个病程始终。糖尿病心肌病是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心力衰竭,导致60-75%T2DM患者死亡...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病理机制,常出现在T2DM之前,并贯穿于整个病程始终。糖尿病心肌病是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心力衰竭,导致60-75%T2DM患者死亡或残废的主要原因[1]。从糖尿病到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糖基化终产物沉积、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病变等。而心肌IR是诱导心脏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 肉碱软脂酰转移酶 CD36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内脂肪含量和CPTI-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迁 陈璐璐 +3 位作者 王保平 魏翠凤 周慜 李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DM)大鼠骨骼肌内甘油三酯(TGm)含量和肉碱-软酯酰转移酶I-β(CPTI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DM大鼠随机分为DM高脂饮食组(DH,n=10)和DM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DM)大鼠骨骼肌内甘油三酯(TGm)含量和肉碱-软酯酰转移酶I-β(CPTI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DM大鼠随机分为DM高脂饮食组(DH,n=10)和DM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10周后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胰岛素(FPI)、游离脂肪酸(FFAs)、甘油三酯(TG)和TGm,并根据FPG和FPI计算HOMA2-IR。RT-PCR法检测骨骼肌CPTI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DH组的HOMA2-IR、TG、FFAs及TGm均较NC组明显增加(P<0.01),CPTIβ-表达减少(P<0.01)。与DH组相比,DHI组胰岛素抵抗减轻(P<0.05),FFAs明显降低(P<0.01),但TG未降低(P>0.05),且TGm含量进一步增加(P<0.01),但CP-TI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DM大鼠TGm含量增加并伴有CPTIβ-表达降低,胰岛素虽然能增加TGm,但可以增加CPTIβ-表达,从而可能改善骨骼肌中的脂肪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甘油三酯 肉碱-软脂转移I—β 骨骼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