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2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张利军 张露文 任美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切除组(n=71)和保留组(n=81),切除组患者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切除组(n=71)和保留组(n=81),切除组患者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上肢感觉障碍发生情况、患侧上肢活动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患侧上肢外展、后伸、前屈活动度均小于本组术前,保留组患者患侧上肢外展、后伸、前屈活动度均大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患者上肢感觉障碍总发生率为9.88%,低于切除组患者的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不大,但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上肢感觉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患侧上肢活动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肋间臂神经 不保留肋间臂神经
下载PDF
胸肋间筋膜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方兆晶 张勇 +3 位作者 王晓亮 史宏伟 鲍红光 赵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 目的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和MAP、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PIFB可以降低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筋膜阻滞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中胸骨切口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姚溪 侯敏娜 +1 位作者 岳芳 郭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28-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SAPB组(联合组)和SAPB组(前锯肌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SAPB组(联合组)和SAPB组(前锯肌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后30 min及2、4、8、24 h疼痛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总量、补救镇痛时间、24 h内补救镇痛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前锯肌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8 h的VAS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及术后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总不良反应率降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24 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均P<0.05)。结论: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相比,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近端肋间臂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超声引导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与术前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白冰 唐帅 +1 位作者 张越伦 申乐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 比较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术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PV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的病人2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术中ICNB组(202例)和术前US-PVB组... 目的 比较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术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PV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的病人2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术中ICNB组(202例)和术前US-PVB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术后脑部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补救镇痛、术后口服吗啡当量(OME)、围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ICNB组与US-PVB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ICNB组(16.3%)与US-PVB组(13.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2,95%CI 0.239~1.786;P=0.4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两组间的差异(OR=0.843,95%CI 0.299~2.377;P=0.746)。次要结局指标方面,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OME、围手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术中ICNB与术前US-PVB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下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的比较
5
作者 梁冠标 阳诺 +1 位作者 李昌钤 李泳朋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胸腔镜下经剑突肋缘下或经肋间入路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157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经肋间入路纵隔肿物切除术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受胸腔镜下经剑突肋缘下或经肋间入路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患者157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剑突组(n=56)或经肋间组(n=102),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剑突组与肋间组各纳入52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自主按压镇痛泵次数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d、3d及5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肌红蛋白(Mb)、神经生长因子(NGF)、肌酸磷酸激酶(CPK)、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经剑突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37±1.05)d、卧床时间(1.37±0.65)d、住院时间(6.07±1.82)d、术中出血量(72.26±9.41)mL、胸腔引流量(248.74±80.41)mL、自主按压镇痛泵次数(3.72±0.98)次、住院费用(3.10±0.84)万元均较经肋间组(3.02±1.31)d、(1.92±0.70)d、(7.31±2.13)d、(85.33±12.69)mL、(325.96±95.22)mL、(8.41±2.17)次,(3.76±1.22)万元少(t=2.792、4.152、3.192、5.966、4.468、14.204、3.213,P均<0.05);术后1d、3d及5d,经剑突组Mb、CPK、NGF、PGE2均较经肋间组低(P<0.05);术后1d、7d及1个月、3个月,经剑突组疼痛VAS评分均较经肋间组低(P<0.05);经剑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1/52)较经肋间组17.31%(9/52)低(χ^(2)=7.081,P<0.05)。结论:相较于胸腔镜下经肋间入路,经剑突肋缘下入路纵隔肿物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患者肌肉损伤及疼痛程度,手术安全、可靠,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住院费用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物 胸腔镜手术 剑突肋缘入路 肋间入路 倾向性匹配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TPV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比较
6
作者 张莉莉 杨雅婷 贾倩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94-896,F0003,共4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超声引导T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阻滞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及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总时间分别为(1.12±0.10)、(2.37±0.56)、(5.47±0.38)min,均短于对照组[(1.65±0.14)、(3.61±0.64)、(6.98±0.42) min],穿刺针深度为(4.43±0.52) mm,小于对照组[(5.37±0.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室(PACU)低氧血症发生率、气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PVB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操作简单,操作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电视胸腔镜手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横突至肋角间的肋间后动脉解剖位置对肺穿刺活检的指导意义
7
作者 陈小春 林川 +4 位作者 邓万冰 胡传飞 袁志平 王昌平 刘红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 了解肋间后动脉在进入肋沟前与上下肋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指导肺穿刺活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2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部增强CT扫描筛选出显示清晰的肋间后动脉,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 目的 了解肋间后动脉在进入肋沟前与上下肋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指导肺穿刺活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2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部增强CT扫描筛选出显示清晰的肋间后动脉,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测量肋间隙上下径、肋间后动脉与其上方肋骨下缘的距离,并统计分析。结果①27例患者共计262支肋间后动脉纳入分析,各肋间隙自下而上,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逐渐变窄。②在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的肋间后动脉几乎都在靠近上方肋骨或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横突外侧位置处,肋间后动脉在第11肋间隙的位置多数靠近上方肋骨,少数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第10肋间隙,较多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第9、8肋间隙肋间后动脉较多靠近下方位置、中间位置。③随肋间隙往上,肋间后动脉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两处位置的走行逐渐移行至肋间隙的中间及下方位置。结论 横突至肋角之间的肋间后动脉并非在固定的肋间隙位置走行,如确需在该区间内完成经肋间隙的穿刺术,应在增强CT评估肋间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后进行。如果缺乏增强CT评估,在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可选择靠近下方肋骨入路相对安全。在横突外侧位置处,第11肋间隙处穿刺可选择靠近下方肋骨入路相对安全,其余肋间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分布差异较大,第10肋间隙应避免选择肋间隙中间位置入路,第9、8肋间隙应避免在肋骨下方位置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后动脉 解剖 肺穿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刘静 程芳 +1 位作者 朱霞 孙建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胸科手术在全麻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于2022年7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全身麻醉,观察组(n=30)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老年胸科手术在全麻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于2022年7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全身麻醉,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干预,比较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血浆皮质醇与血管紧张素Ⅱ、术后疼痛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收缩压(142.35±10.54)mmHg、舒张压(60.24±4.86)mmHg、心率(68.14±6.57)次/min,均优于对照组(151.74±12.29)mmHg,(67.15±5.41)mmHg,(73.40±6.3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5.204、3.153,P均<0.05);观察组皮质醇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静息、活动时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在全麻同时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干预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间神经 全身麻醉 老年 胸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疗效研究
9
作者 李敏 欧林洋 +2 位作者 宫绪萌 黄耀欢 李晓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9-0072,共4页
评价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将78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各39例,参照组:常规乳腺癌手术,探究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 评价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将78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各39例,参照组:常规乳腺癌手术,探究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在其治疗中,对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应用,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疗效与安全有保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支气管插管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田田 张磊 楼洋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支气管插管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来本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共8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麻醉)41例,实验组(行支气管插管麻醉复... 目的支气管插管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来本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共8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麻醉)41例,实验组(行支气管插管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 composite anesthesia,INB)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免疫功能、疼痛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CD4^(+)含量、CD4^(+)/CD8^(+)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心率(heart rate,HR)明显高于术前,单纯全麻术后72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INB的术后CD4^(+)含量、CD4^(+)/CD8^(+)、术后72 h 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术后6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2 h VAS评分、24 h VAS评分、术毕时SBP和HR均明显优于单纯全麻(P<0.05)。结论INB可以稳定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免疫抑制作用,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作用,未增加安全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 血流动力学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廖怡 李琪 +3 位作者 王晓娥 詹明盈 肖力 陈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两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15评分),其次为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提高[(89.60±13.24)vs(81.18±12.78),P=0.012],静息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03±0.72)vs(4.26±0.93),P<0.001],咳嗽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4.40±0.89)vs(5.44±1.05),P<0.001]。同时,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24 h阿片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减少[14.15(4.95~30.00)mg vs 40.50(19.25~68.18)mg,P=0.002],补救镇痛需求亦明显减少[0.00(0.00~0.00)mg vs 0.00(0.00~100.00)mg,P=0.007]。【结论】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可通过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及减少阿片药物使用量,提高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总体恢复质量,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恢复质量 胸骨切开心脏手术 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国威 马赛仙 +3 位作者 房朱红 司波 舒倩 闫智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82例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6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根治术的82例老年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研究组术毕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情况,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疼痛、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4、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56,P=0.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1,P=0.000);(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61,P=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和48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9,P=0.834);(2)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1,P=0.859);(3)两组MMSE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9,P=0.724)。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Adr、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67和8.043,均P=0.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Adr、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23和7.691,均P=0.000);(3)两组Adr、Co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03和7.961,均P=0.000)。研究组与对照组开始麻醉及术后24和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TNF-α、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36和8.417,均P=0.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TNF-α、HMGB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98和7.215,均P=0.000);(3)两组TNF-α、HMGB1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35和7.152,均P=0.00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镇痛可延长肋间神经阻滞时间,减少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并可减轻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根治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肋间神经阻滞 镇痛 效果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
13
作者 武辉 袁磊 陈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25-1631,共7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A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25±7.41)岁;B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9±7.56)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5.18±7.20)岁。C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诱导前3 min,A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C组静脉注射2 ml纳布啡。对比3组术中用药情况、术后恢复、疼痛情况、机械痛阈值、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结果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切口周围、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术后6 h、48 h均低于同组术前,术后48 h均高于同组术后6 h(均P<0.05);C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B组[(76.25±7.03)g比(41.31±5.22)g、(58.06±6.10)g,(81.19±8.24)g比(63.44±6.38)g、(76.30±7.21)g,(85.39±7.01)g比(72.06±5.23)g、(79.24±6.15)g,(95.07±8.36)g比(79.43±6.28)g、(87.31±7.12)g],B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VAS评分:术后48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6 h,术后6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均P<0.05);C组术后1 h、6 h、48 h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且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CD3+、CD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降低,C组均高于A组、B组,B组均高于A组(均P<0.05)。3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结束时(T2)均比麻醉诱导后5 min(T1)低、比麻醉诱导前5 min(T0)高,且3组T1时刻均高于T0时刻(均P<0.05);T1、T2时刻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RIB可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急性痛觉过敏 安全性
下载PDF
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14
作者 魏秀敏 武广函 +3 位作者 孙鹏宇 刘峥 王玉洁 时鹏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intercostal block,EOI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月在... 目的比较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intercostal block,EOI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行LC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T组,每组37例。E组接受EOIB,T组接受TAPB,均行全程静脉麻醉,两组术后2、6、12、24 h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与T组术后6 h静息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5);与T组术后2、6、12、24 h运动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5);与T组比较,E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恶心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IB应用于LC患者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恶心发生率、提高术后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晨 张慧玲 +2 位作者 刘秀祥 王超 王晴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肌(SAPB)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药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阻滞组(n=50)和ICNB组(n=50)。联合阻滞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SAPB+ICNB,ICNB组接受超声引导下ICN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术前及术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总出血量、PACU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的下床时间为(25.61±3.04) h,显著短于ICNB组[(31.64±3.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8、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2.24±0.81)、(2.68±0.79)、(2.19±0.80)、(1.68±0.52)、(1.09±0.33)分,咳嗽时VAS评分分别为(3.78±0.98)、(3.88±1.06)、(3.09±0.67)、(1.96±0.43)、(1.59±0.38)分,显著低于ICNB组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静息时:(3.41±0.94)、(3.89±0.94)、(3.40±0.92)、(2.44±0.58)、(2.05±0.29)分,咳嗽时:(4.67±0.91)、(4.56±1.09)、(4.15±0.62)、(2.99±0.60)、(2.53±0.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和48 h舒芬太尼用量和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360.85±81.64) mg、(1.29±0.38) mg、(27.45±5.73) mg、(65.40±10.07) mg和(6.85±2.34)次,均显著少于ICNB组[(398.47±90.12) mg、(1.56±0.32) mg、(34.83±5.28) mg、(69.65±9.42) mg和(8.91±2.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FEV1、FEV1/FVC、MVV分别为(2.19±0.36) L、(63.64±3.67)%和(62.28±3.11) L,均显著高于ICNB组[(1.89±0.42) L、(56.61±3.19)%和(57.52±3.48)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稍高于ICNB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ICNB可有效缓解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急性疼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用量,改善术后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切除术 前锯肌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麻醉药用量 肺功能
下载PDF
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田艳艳 崔常雷 +1 位作者 张维政 管向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H组)和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S组)各60例。H组...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H组)和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S组)各60例。H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前0.5 h给予氢吗啡酮2 mg,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氢吗啡酮0.2 mg/kg+昂丹司琼16 mg+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12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PCIA泵入的负荷剂量为2 ml,追加量为2 ml,输注速度为2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S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前0.5 h给予舒芬太尼10μg,PCIA(2μg/kg舒芬太尼+昂丹司琼16 mg+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12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PCIA泵入的负荷剂量为2 ml,追加量为0.5 ml,输注速度为2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30 m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以下。比较两组VAS评分、Ramsay评分、躁动评分、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头晕等症状,术后至出院期间肺部并发症。结果:与S组比较,H组术后2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小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评分、躁动评分、恶心呕吐、肺部并发症、镇痛泵按压次数、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术后镇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辅助肺癌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及术后抗感染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侯鉴 徐国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84-86,113,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肋间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及术后抗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11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肋间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及术后抗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11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辅助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抗感染效果及麻醉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对照组,感染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抗感染用药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8.62%(5/58)略高于对照组的6.90%(4/58),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辅助肋间神经阻滞在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可产生更加理想的镇痛效果,对抑制炎症介质表达、降低感染性症状发生率、减少抗感染用药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舒芬太尼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镇痛效果 抗感染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芳硕 李晶晶 刘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切口浸润麻醉纳入对照组40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纳入观察...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切口浸润麻醉纳入对照组40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纳入观察组40例,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组静息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运动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学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和运动疼痛程度,保持术后免疫学指标水平,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 切口浸润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静息疼痛 免疫学指标
下载PDF
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影响分析
19
作者 陈香郡 陈红 +2 位作者 林海凤 徐江宁 许福星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疼痛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021-10/2023-12期间某院收治的PHN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实施盲探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疼痛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021-10/2023-12期间某院收治的PHN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实施盲探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8周总有效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疼痛程度;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用生活质量量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3.2%)高于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8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IgG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MGB1、CXC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N患者接受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疼痛感,并提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降低血清HMGB1、CXCL-10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肋间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VAS评分 免疫球蛋白G水平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水平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感觉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潘驰 耿佳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11-0114,共4页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预后的应用。方法 纳入明确病理诊断以及指征前提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人员82例。收集一般资料,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按照随机摸球进行等比例分组。两组接受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预后的应用。方法 纳入明确病理诊断以及指征前提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人员82例。收集一般资料,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按照随机摸球进行等比例分组。两组接受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胸长、胸背神经;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恢复指标和预后结局,统计上肢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上肢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上肢感觉功能障碍比较(P>0.05)。两组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在预后结局方面并无差异。相比来说,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减少上肢感觉异常。由于二者各有利弊,实际临床上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具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术后感觉功能障碍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