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和穿刺肋间隙胃造瘘术疗效比较
1
作者 苏良宝 蔡少辉 黄亿鑫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和穿刺肋间隙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21年2月到2023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瘘方式不同分成A、B两组,每组44例.A组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行胃造瘘术,B... 目的研究对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和穿刺肋间隙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21年2月到2023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瘘方式不同分成A、B两组,每组44例.A组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行胃造瘘术,B组则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肋间隙行胃造瘘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临床手术成功率(100.00%vs.97.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6.82%,较B组的22.73%明显更低(P<0.05).术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较术前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壁和穿刺肋间隙胃造瘘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也会使患者产生相应的负性情绪.穿刺肋间隙胃造瘘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首选经腹壁穿刺胃造瘘术,只是在结肠积气或肝左叶肿大等原因影响经皮穿刺腹壁入路时,可以慎重选择经肋间隙穿刺胃造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 腹壁 肋间隙 胃造瘘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冬雪 马广斌 +5 位作者 黄永吉 赵宁 招友 卢剑 沈翀 刘瑞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 目的探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在中下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中下胸椎疾病患者采用保留并不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进行手术(A组),并与采用传统后外侧断肋入路进行手术(B组)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视野纵向直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胸内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1周呼吸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的疼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肺功能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视野纵向直径、胸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具有进胸快、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关胸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 肋间隙入路 胸椎疾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对正常人肋间隙的重新评价(附801例正常人肋间隙X线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正常人 肋间隙 X线测量 诊断
下载PDF
第10肋间隙切口径路在肾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俊明 江少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0期790-790,共1页
关键词 第10肋间隙切口径路 肾脏手术中 手术方法 手术路径
下载PDF
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45例
5
作者 严冬雪 马广斌 +3 位作者 黄永吉 招友 卢剑 沈翀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并不切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胸椎疾病患者,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暴露病变椎体,进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6±1.1)... 目的:探讨保留并不切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胸椎疾病患者,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暴露病变椎体,进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6±1.1)cm,视野纵向平均直径(12.1±1.6)cm,开关胸方便快捷,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结论:该术式能满足大部分胸椎手术操作的要求,是治疗胸椎疾病理想的手术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 不断 肋间隙入路 胸椎疾病
下载PDF
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患的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富荣 林春博 +4 位作者 梁伟国 李鼎斌 严冬雪 黄科 杨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疾患。方法:采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对胸椎疾患施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术野能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避免了切断肋骨或者切除肋骨... 目的:探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疾患。方法:采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对胸椎疾患施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术野能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避免了切断肋骨或者切除肋骨所造成的出血和疼痛,保全了肋骨及肋间神经功能,维持胸廓的完整性,胸腹壁皮肤无感觉异常。结论: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能推广运用于外科治疗胸椎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断 保留 肋间隙入路 胸椎疾患
下载PDF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熙 梁学志 +4 位作者 王硕 杨世海 张彬 张旭辉 王东文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探讨选择侧卧位超声引导实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解剖理论依据。方法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先后行垫腹俯卧位(被检查者俯卧后在上腹部加垫枕,垫枕宽50c... 目的观察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超声检查肾脏活动度及11肋间隙变化,探讨选择侧卧位超声引导实施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解剖理论依据。方法 80例非肾脏疾病患者先后行垫腹俯卧位(被检查者俯卧后在上腹部加垫枕,垫枕宽50cm、高10cm)和垫腰侧卧位(被检查者侧卧后在腰部加垫枕,垫枕规格同上)肾脏超声检查,利用点追踪技术、使用超声系统附带的测量软件测量侧卧位和俯卧位时肾脏移动度、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肾脏下移距离、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11肋间隙。结果 侧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13.7±3.0)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4)mm,俯卧位时左肾上下移动度为(8.6±2.0)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3)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13.9±3.7)mm、左右移动度为(1.5±0.4)mm、前后移动度为(1.7±0.3)mm,俯卧位时右肾上下移动度为(8.6±2.5)mm、左右移动度为(1.2±0.2)mm、前后移动度为(1.2±0.2)mm,两者相比,P均<0.05。俯卧位转为侧卧位时,左肾下移的距离为(19.8±3.3)mm,右肾下移的距离为(17.7±4.2)mm,两者相比,P<0.05。侧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60.1±13.7)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9.7±12.9)mm,俯卧位时左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4.0±11.3)mm、右肾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为(55.3±11.5)mm,两者相比,P均<0.05。侧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3.9±1.1)mm、右侧为(24.4±1.6)mm,俯卧位时11肋间隙左侧为(22.4±0.6)mm、右侧为(22.2±0.9)mm,两者相比,P均<0.05。结论 相比于俯卧位,侧卧位时肾脏移动度增大、肾脏位置下移、11肋间隙增大、肾脏后组中盏至体表距离增加;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PCNL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体位 肾脏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体位 侧卧位 俯卧位 肾脏活动度 11肋间隙
下载PDF
肋间隙扫查法在间质性肺疾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娥 刘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3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探讨肋间隙(ICS)扫查法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4例IL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肺部超声检查(TLUS),行简化14肋间隙(ICS)扫查法、28 ICS扫查法、72 ICS扫查法,对比不同肋间隙... 目的探讨肋间隙(ICS)扫查法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4例IL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肺部超声检查(TLUS),行简化14肋间隙(ICS)扫查法、28 ICS扫查法、72 ICS扫查法,对比不同肋间隙扫查法在ILD的可重复性、B线评分及扫查时间。结果3种扫查方法对比,14 ICS扫查法B线可重复性最高,28 ICS扫查法次之,72 ICS扫查法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查方法B线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ICS扫查法扫查时间对比,14 ICS扫查法时间最短,28 ICS扫查法次之,72 ICS扫查法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扫查法显示ILD患者可重复性较高,扫查范围全面,其中简化14 ICS耗时最短,可重复性最高,可作为超声诊断ILD首选扫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超声诊断 肋间隙扫查法
下载PDF
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涛 孔长保 +2 位作者 李金勇 周永力 张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游离乳腺周边时发现前哨淋巴结位于内乳区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共100... 目的 研究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游离乳腺周边时发现前哨淋巴结位于内乳区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共100例,对局部肋间隙的宽度、胸廓内动脉距胸骨外缘的距离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共切除内乳区前哨淋巴结148个,有9例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而腋下未见转移,28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而内乳区未见转移,有10例内乳区和腋下均查见淋巴结转移。各肋间隙的宽度为[(14.03±3.85)mm、(15.98±3.86)mm、(13.88±3.95)mm和(9.87±3.64)mm)],胸廓内动脉距胸骨外缘的距离为[(10.85±4.52)mm、(11.63±2.78)mm、(9.54±3.71)mm和(4.54±3.58)mm)]。结论 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为明确内乳区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乳区前哨淋巴结 活检术 肋间隙
下载PDF
经肋间隙探查定位于内乳区的前哨淋巴结对乳腺癌淋巴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涛 孔长保 +4 位作者 李金勇 冯天恩 于俊丽 周永力 张慧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在内乳区时对其探查与否对淋巴结分期的影响。方法 2006-01—2016-01间,对501例c T1-4N0-1M0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探查术,发现有蓝染淋巴管通向内乳区的患者,经肋间隙入路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在内乳区时对其探查与否对淋巴结分期的影响。方法 2006-01—2016-01间,对501例c T1-4N0-1M0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探查术,发现有蓝染淋巴管通向内乳区的患者,经肋间隙入路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腋窝前哨淋巴结探查+改良根治术100例为A组;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探查+改良根治术401例为B组。观察A组经肋间隙入路IM-SLNB的病理结果与假设该组病例不探查相对比,了解探查对其淋巴分期的影响。观察经肋间隙入路的IMSLNB对手术时间、出血、并发症及恢复等的影响。结果 A组探查发现内乳区淋巴结癌转移19例相对于假设不探查为0例,其淋巴结分期修正率19.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肋间隙入路IM-SLNB阶段所用时间(23.93±5.89)min;仅1例术中胸廓内动脉出血,切断肋软骨显露血管后结扎止血,出血量约10-20 mL,其余99例均〈5 mL;胸膜破损0例、气胸0例;术后并发症和愈合时间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择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在内乳区时对其进行探查其阳性率高,有助于淋巴结准确分期;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淋巴结探查,创伤小、风险小、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内乳区 肋间隙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活检1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洋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08-208,214,共2页
目的 对 12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12例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患者 ,并经病理细胞学及组织学证实。结果 所有 12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均获得成功 ,1... 目的 对 12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12例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患者 ,并经病理细胞学及组织学证实。结果 所有 12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均获得成功 ,11例取得较满意的细胞学及组织学材料 ;有 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肋间隙穿刺活检准确率较高 ,并发症较低 ,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肋间隙穿刺活检 病理细胞学 肿瘤
下载PDF
经右肋缘下斜切和右肋间隙扫查对胆囊壁厚度的观察
12
作者 熊祥忠 王小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第S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缘下 胆囊壁厚度 肋间隙 慢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 扫查 检查数 基层医疗单位 涪陵区 重庆市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患儿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伟涛 涂友兵 +1 位作者 易祖港 马星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区域麻醉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南 张曙报 潘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目的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前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射方式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 目的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前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射方式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采用改良两点注射法,对照组36例,采用一点注射法。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两点式局麻药注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完善时间均明显缩短,特别对于桡神经和尺神经阻滞,改良两点式注射方式优势明显,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间隙 臂丛神经 前臂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倪洪湖 肖海荣 洪学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CCB组)和肌间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CCB组)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先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5%罗哌卡因3mL以阻滞锁骨上神经,随后CC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ISB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成功阻滞的时间并计算阻滞成功率;记录神经阻滞前(T_(0))、神经阻滞后30min(T_(1))、气管导管拔除后30min(T_(2))及神经阻滞后8h(T_(3))时阻滞侧半膈肌移动度;记录术后1、2、3、6、12和24h休息时的VAS评分;记录半膈肌麻痹、霍纳综合征、意外血管穿刺、胸膜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善的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ISB组在T_(1)和T_(2)时半膈肌移动度较T_(0)和T_(3)时小(P<0.05);组间比较,ISB组在T_(1)和T_(2)时半膈肌移动度较CCB组小(P<0.05).两组术后1、2、3、6、12、24h休息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0/40),CCB组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16,P<0.001).结论CCB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且导致膈神经阻滞的概率小,可作为肩关节镜手术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半膈肌麻痹
下载PDF
超声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前臂手术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刘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9-0052,共4页
拟定超声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措施,分析其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前臂手术患者84例,于2022年4月开始,结束于2023年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超声下常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下改良肋... 拟定超声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措施,分析其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前臂手术患者84例,于2022年4月开始,结束于2023年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超声下常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阻滞情况、麻药注射5min(T0)、10min(T1)、15min(T2)、20min(T3)、25min(T4)及30min(T5)时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成功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阻滞操作及持续时间较长,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①感觉阻滞:T1及T2时,观察组肌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T3-T5时,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②运动阻滞:T2-T5时,观察组正中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T0-T3时,观察组桡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T3-T5时,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不良反应比较(4.76%Vs21.43%),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通过超声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有效缩短麻醉阻滞时间,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成功率,且麻醉不良反应较少,确保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间隙 臂丛神经阻滞 前臂手术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香弟 王立伟 +3 位作者 丁文平 陈娇 陈秀侠 张萌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54-57,共4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用于老年患者上肢手术的阻滞效果,及对半侧膈肌麻痹(HDP)发生率和肺功能的影响,并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进行比较。方法 择期/急诊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用于老年患者上肢手术的阻滞效果,及对半侧膈肌麻痹(HDP)发生率和肺功能的影响,并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进行比较。方法 择期/急诊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CCB,对照组采用SC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HDP发生情况、膈肌偏移情况,分别于神经阻滞前后测量呼吸峰值流速(PEE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记录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呼吸困难、SpO_(2)<90%、气胸)。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延长,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HDP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平静呼吸和深呼吸下膈肌偏移度降低比例更小,阻滞后PEER更高(P均<0.05)。两组阻滞后FVC、FEV_(1)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SCB相比,CCB用于老年患者上肢手术可降低HDP发生率,对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更小,且不增加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半侧膈肌麻痹 上肢手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超声下肋锁间隙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逯家宇 金星 何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下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下喙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超声下肋锁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CCS)连续臂丛阻滞对手外伤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手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下喙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超声下肋锁间隙入路连续臂丛阻滞),每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深度、麻醉操作时间、术后第1次追加药物时间、VAS评分、Cor、NE、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深度、麻醉操作时间及术后第1次追加药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Cor、NE、CD3^(+)、CD4^(+)、CD8^(+)、CD4^(+)/CD8^(+)水平存在时点、组间及时点与组间交互作用(P<0.05);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Cor、NE、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3^(+)、CD4^(+)、CD8^(+)水平更高(P<0.05).结论 超声下肋锁间隙连续臂丛阻滞在手外伤术中具有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利于减轻术后生理疼痛和机体应激反应,并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下间隙连续臂丛阻滞 手外伤术 疼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附51例报告) 被引量:17
19
作者 贺青卿 姜军 +4 位作者 杨新华 范林军 郭美琴 张毅 张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0-352,i001,共4页
目的探讨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1月,选择内乳区淋巴结显像的51例乳腺癌病人并确定内乳前哨淋巴结,术中再次用γ探测仪、蓝色染料确认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切开肋间肌,经肋间隙胸膜外切除内乳区前哨... 目的探讨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1月,选择内乳区淋巴结显像的51例乳腺癌病人并确定内乳前哨淋巴结,术中再次用γ探测仪、蓝色染料确认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切开肋间肌,经肋间隙胸膜外切除内乳区前哨淋巴结及其他内乳淋巴结。结果51例病人检出内乳前哨淋巴结共54枚,手术时间(31±7)min。检出1枚前哨淋巴结48例,2枚3例,其中发生癌转移18例,共19枚。前哨淋巴结位于第2、3肋间隙者分别为13枚和20枚。用3种方法联合定位内乳前哨淋巴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总准确率为100%。51例共检出内乳淋巴结118枚,其中发生癌转移25枚。无前哨淋巴结转移者未见内乳区其他淋巴结转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为明确内乳淋巴结转移状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区 前哨淋巴结 活检术 肋间隙 肿瘤 胸膜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运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兴旭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临床麻醉阻滞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1月于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CCB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0.3%罗哌...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临床麻醉阻滞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1月于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CCB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0.3%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0.4%罗哌卡因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缩短,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延长;与麻醉前比,麻醉后5、15 min两组患者HR呈逐渐升高趋势,SBP、DBP呈逐渐降低趋势,且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5/30)、13.33%(4/3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CCB中选择0.4%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能够提升麻醉阻滞效果,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