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猫和人的腓肠肌外侧头肌亚体与肌纤维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道立 王康乐 朱新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是探讨兔、猫与人的腓肠肌外侧头肌亚体与肌纤维型的分布。采用人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肌亚体 ,并作肌动球朊ATP酶酸碱法染色 ,毛细血管数量统计及其三型肌纤维的直径与面积的图象分析。结果表明 ,兔、猫与人各肌亚体 FG型... 目的是探讨兔、猫与人的腓肠肌外侧头肌亚体与肌纤维型的分布。采用人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肌亚体 ,并作肌动球朊ATP酶酸碱法染色 ,毛细血管数量统计及其三型肌纤维的直径与面积的图象分析。结果表明 ,兔、猫与人各肌亚体 FG型纤维数比例为最高 ,FOG型纤维居中 ,SO型肌纤维最少。各肌亚体SO型纤维毛细血管数目最多 ,家兔、猫与人均为为内侧亚体的毛细血管 /mm2 数目为最多。各肌亚体 SO型纤维直径与面积为最小。说明人与哺乳动物各肌亚体均见有包裹纤维和快缩纤维的同型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外侧头 肌亚体 纤维型 比较研究 动球朊ATP酶
下载PDF
大鼠胫前肌亚体内基因表达与酶组化染色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超 朱道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666-11668,1168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胫前肌亚体内不同肌纤维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RT-PCR方法与酶组织化学染色在定量研究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大鼠胫前肌亚体内4种肌纤维型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大鼠胫前肌亚体内不同肌纤维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RT-PCR方法与酶组织化学染色在定量研究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大鼠胫前肌亚体内4种肌纤维型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4种肌纤维在胫前肌的前后亚体内表达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前后亚体内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相对含量均为Ⅱb>Ⅱa>Ⅰ>Ⅱx,而其中前亚体又以Ⅱb和Ⅱa型相对含量多于后亚体Ⅱb和Ⅱa型;前亚体Ⅰ与Ⅱx型相对含量少于后亚体Ⅰ与Ⅱx型。[结论]RT-PCR方法与骨骼肌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定性定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 肌亚体 RT-PCR 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β-actin在小鼠外侧腓肠肌3个亚体中的表达差异
3
作者 朱道立 陈佩林 +1 位作者 王康乐 秦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8,共2页
研究成年小鼠后肢外侧腓肠肌的3个肌亚体即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外侧深亚体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中半定量RT-PCR的表达差异。采用RT-PCR方法分别抽提各个肌亚体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PCR扩增,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为内参... 研究成年小鼠后肢外侧腓肠肌的3个肌亚体即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外侧深亚体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中半定量RT-PCR的表达差异。采用RT-PCR方法分别抽提各个肌亚体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PCR扩增,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为内参,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成年小鼠β-肌动蛋白基因在3个肌亚体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β-肌动蛋白主要在外侧腓肠肌内侧亚体表达(0.63),外侧浅亚体较少(0.42),外侧深亚体最少(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亚体 Β-动蛋白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家兔与大鼠腓肠肌的生后发育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朱道立 陈佩林 +1 位作者 叶辉 程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研究分析了家兔、大鼠腓肠肌在生后各年龄阶段的内侧头、外侧头的内侧亚体、中间亚体或外侧浅亚体、外侧亚体或外侧深亚体内快慢肌纤维的发育情况 ,应用大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了其肌亚体 ,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图像分析两型... 研究分析了家兔、大鼠腓肠肌在生后各年龄阶段的内侧头、外侧头的内侧亚体、中间亚体或外侧浅亚体、外侧亚体或外侧深亚体内快慢肌纤维的发育情况 ,应用大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了其肌亚体 ,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图像分析两型肌纤维的直径特征 ,以及肌构筑学与肌诱发电位的测量。结果表明 :家兔在生后 1个月时 ,内侧亚体从其深面凸现于内侧头与外侧亚体之间 ,中间亚体居于内侧亚体远端 ;大鼠内侧头未能区分肌亚体 ,其外侧头分为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 ,而外侧深亚体居于外侧浅亚体的深面呈重叠状 ;生后2、 3天均未能分出Ⅰ、Ⅱ型肌纤维 ,也未见有原始肌束 ;Ⅰ、Ⅱ型肌纤维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内侧亚体的Ⅱ型肌纤维比例在家兔与大鼠的生后发育中始终占优 ,而在其它各肌亚体内 ,Ⅱ型肌纤维的比例在发育中不恒定 ,直至成年后Ⅱ型肌纤维才趋于稳定并占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各肌亚体内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在各年龄段均大于Ⅰ型肌纤维。生后 6个月家兔外侧头内侧亚体 (FL/CSA)比值越大 ,倾向于速度型构筑 ;内侧头、中间亚体和外侧亚体 (CSA/MW )比值越大 ,倾向于力量型构筑。大鼠腓肠肌外侧头内侧亚体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显示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支配慢肌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大鼠 腓肠 肌亚体 生后发育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纤维组织化学分型与肌球蛋白重链的功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道立 徐萍 +1 位作者 谢锋 熊寿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了成年SD大鼠外侧腓肠肌各肌亚体内肌纤维的分布与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HCs)的构成。方法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4型肌纤维构成比例与横切面积,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小孔梯度凝胶电泳(SDS-PAGE)... 目的研究分析了成年SD大鼠外侧腓肠肌各肌亚体内肌纤维的分布与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HCs)的构成。方法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4型肌纤维构成比例与横切面积,并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小孔梯度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结果Ⅰ型慢缩氧化(SO型)肌纤维、ⅡX型快缩氧化(FO型)肌纤维、ⅡA型快缩氧化酵解(FOG型)肌纤维及ⅡB型快缩酵解(FG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例在内侧亚体分别为(10.2±4.1)%(、2.8±2.1)%、(25.7±9.6)%、(61.3±10.1)%;在外侧浅亚体分别为(15.9±8.2)%、(6.1±2.6)%(、22.8±11.5)%(、55.2±12.6)%;而在外侧深亚体则分别为(21.3±9.2)%、(9.8±2.5)%、(18.5±8.7)%(、50.4±10.9)%。4型肌纤维均呈交错式镶嵌型分布。Ⅰ型肌纤维横切面积较小,ⅡX型肌纤维横切面积最小,ⅡA型肌纤维横切面积中等,ⅡB型肌纤维横切面积最大。与使用SDS-PAGE在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及外侧深亚体分别发现的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HCs)所确定的MHCsⅠ、MHCsⅡx(或Ⅱd)、MHCsⅡa、MHCsⅡb相对应。结论大鼠外侧腓肠肌的重要功能是屈膝关节和伸跗关节,在提踵推进躯体向前和需少量肌力活动时,主要依靠外侧浅、深亚体的肌纤维完成。只有快速运动使肌力需要25%以上时,才有内侧亚体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肌亚体 球蛋白重链异构 琥珀酸脱氢酶 组织化学染色 大鼠
下载PDF
家兔在发育过程中外侧腓肠肌内MyHCs变化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道立 宋旭甦 徐大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研究在生后不同年龄组家兔外侧腓肠肌各亚体肌纤维MyHCs变化与诱发电位的关系,探讨生后发育期间肌纤维MyHCs组成和作用差异与表型之间的相关联系,采用电生理记录仪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外侧腓肠肌各... 为研究在生后不同年龄组家兔外侧腓肠肌各亚体肌纤维MyHCs变化与诱发电位的关系,探讨生后发育期间肌纤维MyHCs组成和作用差异与表型之间的相关联系,采用电生理记录仪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外侧腓肠肌各亚体。结果表明中间亚体在刺激时各年龄组的峰值电压基本相同,而外侧亚体和内侧亚体分别有些变化。同时发现成年家兔的持续时间都较幼年的长,这可能与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有很大关系。外侧腓肠肌各亚体的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yHCs)电泳条带分别显示MyHCsⅡa、Ⅱd(或Ⅱx)、Ⅱb、Ⅰ共4种,对应于骨骼肌纤维表型ⅡA型(FOG型)、ⅡX(FO型)、ⅡB型(FG型)及Ⅰ型(SO型)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腓肠 肌亚体 诱发电位 球蛋白重链异构 腺苷三磷酸酶 家兔
下载PDF
家兔腓肠肌肌构筑及肌纤维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道立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根据家兔(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a)腓肠肌的肌构筑和神经供应特征,将该肌外侧头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个亚体,内侧头无肌亚体。用家兔8例16侧腓肠肌,按上述3个亚体及内侧头分别取材,做... 根据家兔(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a)腓肠肌的肌构筑和神经供应特征,将该肌外侧头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个亚体,内侧头无肌亚体。用家兔8例16侧腓肠肌,按上述3个亚体及内侧头分别取材,做冰冻横切片,肌动球朊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SO型、FOG型和FG型。检测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率,并以图象分析仪测量3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横切面积。结果发现:SO型纤维在内侧头占16.7%,在外侧头由内侧亚体的11.3%向外侧亚体的20.8%依次递增;FOG型纤维由内侧亚体的23.2%向外侧亚体的30.9%递增。FG型纤维则从内侧亚体的65.5%向外侧亚体的48.3%逐渐递减。3型肌纤维成点缀式镶嵌型分布。各亚体中SO型纤维最细(57.4—58.2μm),FOG型纤维稍粗(60.1—61.1μm),FG型纤维最粗(63.6—64.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腓肠 肌亚体 纤维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