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内脂肪浸润与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子玲 尚乃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539-354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的124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胃癌根治术后半年骨骼肌数量丢失是否达到术前的10%定义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包括性别、体质量...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的124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胃癌根治术后半年骨骼肌数量丢失是否达到术前的10%定义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史、糖尿病、高血压、其他肿瘤史、T分期、肿瘤位置、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术前骨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组织。使用R 3.6.1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临界值根据接收器工作特性曲线计算。结果:术前多裂肌的高肌内脂肪组织浸润与胃癌根治术后骨骼肌大量丢失高度相关(P<0.05,r=0.75),可以筛查术后骨骼肌大量丢失的术前肌内脂肪组织浸润的临界值分别是:女:-0.435[敏感性=100.000%,特异性=93.75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56];男:-0.505[敏感性=89.583%,特异性=94.444%,AUC=0.978]。结论:术前多裂肌的高肌内脂肪组织浸润是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骨骼肌大量丢失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少症 内脂肪组织浸润 CT
下载PDF
磁共振Histo序列在肩关节冈上肌脂肪定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岩 邹月芬 +4 位作者 郝跃峰 刘可夫 胡丹 俞佳凤 陈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快速T2校正的多回波(Histo)序列测量肩关节冈上肌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81例肩关节疼痛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西门子Skyra 3.0T磁共... 目的评估磁共振快速T2校正的多回波(Histo)序列测量肩关节冈上肌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81例肩关节疼痛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西门子Skyra 3.0T磁共振上接受如下MR序列检查:斜矢状位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 FSE)T1加权序列成像的标准扫描;Histo序列和DIXON序列成像。由2名10年和12年肌骨磁共振诊断经验影像医师对患者在斜矢状位的T1加权影像进行Goutallier分级,分别评估Goutallier分级与Histo序列和DIXON序列定量结果间的相关性,并对Goutallier分级结果中不同脂肪浸润等级受检者冈上肌的Histo序列和DIXON序列定量测量结果间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撕裂程度患者Histo序列脂肪定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冈上肌脂肪化的Goutallier分级与Histo序列和DIXON序列定量结果具有相关性(ρ=0.799、0.765、0.599,P均<0.001)。Goutallier不同分级对应的Histo序列和DIXON序列定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冈上肌撕裂程度比较中,仅在冈上肌全层撕裂与冈上肌撕裂伴回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7,P=0.120)。结论通过定量Histo序列测量冈上肌脂肪化的MR成像具有可行性,可更加精准地测量冈上肌脂肪化程度且与DIXON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Histo序列定量结果对冈上肌不同撕裂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磁共振成像 肌内脂肪浸润 磁共振波谱 冈上
下载PDF
额部浸润性肌内脂肪瘤伴皮角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耀祖 罗邦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9-359,共1页
报告 1例额部浸润性肌内脂肪瘤伴表面皮角。患者女性, 91岁,为迄今所见报道中最年长的浸润性肌内脂肪瘤患者。肿瘤发生在额部,表面有皮角,比较少见。
关键词 额部浸润内脂肪 皮角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腹部脂肪含量对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赵亚子 翟建 +1 位作者 赵田英 王钰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腹部脂肪含量与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2年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且在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的136例患者的临床和术前腹部CT检查资料。其中,47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89例术后随访5年及以上... 目的:探讨术前腹部脂肪含量与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2年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且在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的136例患者的临床和术前腹部CT检查资料。其中,47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远处转移,89例术后随访5年及以上未发现转移。采用QCT PRO软件在CT平扫图像上对腹部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量L_(3)椎体中部层面皮下脂肪含量(SFA)、腹腔内脂肪含量(VFA)、椎后肌群肌内脂肪浸润程度(MFI),并计算VFA/SF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远处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年龄、身高、体表面积(BSA)、L_(3)层面VFA/SFA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之间体重、BMI及L_(3)层面VFA、SFA和MFI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之间性别构成及抽烟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出现率的差异;并将VFA、SFA、MFI和VFA/SFA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胃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胃癌发生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远处转移组L_(3)层面的VFA和VFA/SFA均较无转移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MFI及SF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_(3)层面VFA和VFA/SFA可能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_(3)层面VFA/SFA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FA/SFA的AUC为0.710(0.618~0.803),临界值为1.71,相应的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1%和85.4%。结论:基于CT平扫图像测量的L_(3)层面VFA/SFA是胃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 肌内脂肪浸润 胃癌 远处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