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锻炼对COPD稳定期吸气肌力低下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普燕 郭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锻炼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稳定期肌力低下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COPD稳定期肌力低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锻炼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稳定期肌力低下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0例COPD稳定期肌力低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锻炼。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强度吸气肌阈值负荷锻炼后的呼吸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MIP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AT和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吸气肌负荷锻炼对COPD稳定期吸气肌力低下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MIP、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负荷锻炼 COPD稳定期 吸气肌力低下
下载PDF
穴位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肌力低下患儿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黄苗 肖瑾 +1 位作者 罗丹 王培新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肌力低下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穴位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20例(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肌力评定及运动能力评估。结果对照组在提高肌力及患儿的运动能力...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肌力低下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穴位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20例(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肌力评定及运动能力评估。结果对照组在提高肌力及患儿的运动能力方面有效率低于治疗组。结论穴位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提高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方面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低下 穴位刺激 运动能
下载PDF
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面积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之涵 崔璨 +1 位作者 崔大伟 傅洁婷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278-2282,2288,共6页
目的探讨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 ap)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 area)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LPF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后1个月经盆底肌... 目的探讨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 ap)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 area)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LPF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后1个月经盆底肌触诊改良牛津评分(MOS)分为LPFMC组(MOS 0~3分)39例,正常组(MOS 4~5分)63例。采用3.0T T_(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静息态和单次激发TSE动态MRI成像,在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测量肛提肌裂孔形态(包括V形、U形、O形和不规则形4种)、髂尾肌形态(包括穹隆状、漏斗状和凹槽状3种)以及MRI参数[包括LH ap、LH are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肛提肌起始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H-S)、肛提肌板角度(LPA)以及各参数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拉长百分比]。采用ROC曲线分析LH ap和LH area对LPFMC的诊断效能。结果LPFMC组患者静息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MRI成像显示肛提肌裂孔形态U+O以及髂尾肌形态漏斗+凹槽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静息态(均P<0.05)。LPFMC组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 ap、LH area以及两者拉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患者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W、LH-S、LPA以及3者拉长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 ap、LH area诊断LPFMC的AUC分别为0.656、0.798和0.689、0.836,LH ap、LH area拉长百分比诊断LPFMC的AUC分别为0.869和0.923。结论静息态和动态MRI是评估产后LPFMC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其中LH ap和LH area拉长百分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肛提裂孔 肛提裂孔前后径 肛提裂孔面积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收缩低下
下载PDF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问答·——31 什么是肌力功能试验?
4
《现代康复》 CSCD 1998年第11期1197-1197,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基础知识 功能试验 中枢性运动麻痹 肌力低下
下载PDF
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对伴有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全晶 薛文彬 +2 位作者 黄新冕 徐智慧 黄邦高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技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Green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的效果。方法去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GreenLEP治疗的1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2±7.9)岁,病程4(2... 目的技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Green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的效果。方法去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GreenLEP治疗的1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2±7.9)岁,病程4(2,8)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前列腺B超(或增强MRI)检查。术前前列腺体积为42.1(34.2,59.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9±3.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1±0.8)分,术前残余尿量(PVR)为40.0(20.0,80.0)ml,术前最大尿流率(Q_(max))为4.0(2.0,7.0)ml/s。以膀胱收缩力指数(BCI)<100作为DU的诊断标准,将BPH患者分成DU组和非DU组。DU组76例,非DU组81例。术后3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_(max))的变化。本研究中,将术后3个月复查PVR<20ml且Q_(max)>10ml/s定义为治疗成功,否则为治疗失败。根据治疗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BCI预测治疗效果的的最佳截断值,根据BCI最佳截断值将DU患者分为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分析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术前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_(max))的差异,以及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值(术后值与术前值的差)的差异。结果1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时间6(5,8)d。术后随访3个月,非DU组治疗成功78例,治疗失败3例;DU组治疗成功64例,治疗失败12例。根据ROC曲线,BCI取最佳截断值为57.5,故轻度DU组(57.5≤BCI<100)56例,重度DU组(BCI<57.5)20例。术前3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的IPSS分别为(26.8±3.4)、(28.6±3.0)、(30.6±2.4)分,QOL分别为(4.9±0.9)、(5.2±0.7)、(5.7±0.5)分PVR分别为50.0(20.0,90.0)、20.0(10.0,50.0)、60.0(27.5,165.0)ml,Q_(max)分别为4.0(2.0,7.0)5.0(4.0,6.0)、0(0,2.3)ml/s。非DU组术前IPSS和QOL均明显低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P<0.05)。轻度DU组术前IPSS和QOL均低于重度DU组(P<0.05)。轻度DU组术前PVR均小于非DU组和重度DU组(P<0.05),但非DU组与重度DU组术前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DU组和轻度DU组的术前Q_(max)明显大于重度D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DU组与轻度DU组的术前Q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术后IPSS分别为(12.5±4.7)、(14.9±3.6)、(18.8±4.1)分,QOL分别为(1.1±0.4)、(1.2±0.5)、(1.9±1.0)分,PVR分别为0、0、20.0(19.5,61.3)ml,Q_(max)分别为22.0(18.0,27.0)、17.0(14.0,22.3)9.0(6.8,13.0)ml/s。与术前比较,非DU组和轻度DU组的IPSS、QOL、PVR和Q_(max)均明显改善(P<0.05);重度DU组IPSS、QOL及Q_(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PV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组间比较,PVR和Q_(max)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PSS和QOL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DU组的PVR、Q_(max)变化值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非DU组的PVR、Q_(max)改善程度优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轻度DU组的Q_(max)变化值大于重度DU组(P<0.05),轻度DU组与重度DU组的PVR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DU的BPH患者均能够通过GreenLEP获益;但对于合并重度DU(BCI<57.5)的BPH患者,GreenLEP术后PVR和Q_(max)改善程度低于非DU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逼尿收缩低下 激光手术 绿激光 疗效
原文传递
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涛 张维宇 +2 位作者 胡浩 王焕瑞 许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2例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1~89)岁。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2例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1~89)岁。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收缩力指数(BCI)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将患者分为3组:DU患者[BCI<100且PdetQmax≤40 cmH2O(1 cmH2O=0.098 kPa)]共31例,分为A组(PdetQmax≤20 cmH2O)9例,B组(20 cmH2O<PdetQmax≤40 cmH2O)22例;非DU患者为C组(BCI≥100且40 cmH2O<PdetQmax≤60 cmH2O)共41例。3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26.40±5.54)、(21.04±4.61)、(18.53±4.4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70±1.34)、(3.37±1.11)、(3.49±1.34)分;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4.60±2.63)、(8.48±2.47)、(11.38±4.00)ml/s;残余尿量(PVR)分别为(152.90±75.26)、(90.78±51.97)、(53.23±38.98)ml。A组术前IPSS和QOL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Qmax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PVR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PVR明显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组术后的IPSS、QOL、最大自由尿流率(fQmax)和PVR,比较3组的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指标(fQmax、PVR)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72例平均随访31.1(3~52)个月。A、B、C组术后IPSS分别为(25.50±2.84)、(16.78±4.04)与(14.98±3.41)分;QOL分别为(2.90±1.29)、(2.67±0.88)、(2.53±0.92)分;fQmax分别为(5.44±2.60)、(10.30±3.68)、(13.07±3.51)ml/s;PVR分别为(104.00±46.00)、(76.81±46.74)、(35.64±26.17)ml。与术前比较,A组QOL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fQmax、PVR较术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IPSS、QOL、fQmax、PVR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etQmax≤20 cmH2O的DU患者,TURP仅能使QOL获得明显改善,其余主客观指标改善不理想,术前应充分沟通,告知合理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逼尿收缩低下 尿流动
原文传递
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1例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雪 李基 伍丽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5期495-496,共2页
目的报道1例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探讨Zellweger综合征临床及基因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例Zellweger综合征新生儿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 目的报道1例新生儿Zellweger综合征,探讨Zellweger综合征临床及基因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例Zellweger综合征新生儿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表现为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头面部畸形、肝功能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PEX1基因第5个外显子发生纯合变异:(NM000466.3):c.782-783delAA。该变异为移码突变。确诊为Zellweger综合征。结论Zellweger综合征属于过氧化物酶体疾病,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肌力低下、喂养困难、新生儿惊厥,头面部畸形、肝功能异常等,无特异治疗方法,多早期死亡。掌握其临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PEX1基因检测是确诊Zellweger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llweger综合征 肌力低下 PEX1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