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8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蒲芝雨 杨玉菊 +2 位作者 张安勉 赵平 丁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7-795,共9页
【目的】研究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方法】在樟叶越桔三代转录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PCR技术成功克隆VdActin7基因cDNA和DNA序列。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VdActin7基因在樟叶越桔幼嫩叶片、成熟叶片、... 【目的】研究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方法】在樟叶越桔三代转录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PCR技术成功克隆VdActin7基因cDNA和DNA序列。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VdActin7基因在樟叶越桔幼嫩叶片、成熟叶片、花芽、花、绿色果实、红色果实、绿色果梗和红色果梗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VdActin7基因DNA序列1657 bp, cDNA序列1387 bp。VdActin7基因含有3个内含子,分别为93 bp的intron1、89 bp的intron2和88 bp的intron3,完整开放阅读框长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1.70 KD,等电点为5.31,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VdActin7蛋白与同为越橘属的兔眼越橘(Vaccinium ashei)Actin7亲缘关系最近。VdActin7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总GC含量和同义密码子第三位核苷酸含量(GC3s)分别为48.2%和44.1%,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9.28%,高频密码子共有31个。VdActin7与枣树(Ziziphus jujuba)ZjActin7基因相似,均对CUU偏好性最强,GUU次之,但VdActin对CUU的偏好性(3.43)明显强于ZjActin7(2.57)。qRT-PCR结果显示,VdActin7基因表达呈现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嫩叶中高表达,在成熟叶和果梗中表达量较低,而在果实中检测不到表达量或不表达,暗示VdActin7基因可能在嫩叶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樟叶越桔Actin7基因序列及序列特征,并发现VdActin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VdActin7基因功能、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7 基因克隆 密码子偏好性 组织表达 樟叶越桔
下载PDF
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春 徐汉福 +3 位作者 陈玉琳 李春峰 张美蓉 夏庆友 《蚕学通讯》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 PIGGYBAC 肌动蛋白a3 启动子
下载PDF
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孔卫青 杨金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肌动蛋白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模式的内标参考。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获得了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1612bp的序列,该基因CDS长1312bp(GenBank登录号:HM623866),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与水稻、葡萄等的... 肌动蛋白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模式的内标参考。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获得了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1612bp的序列,该基因CDS长1312bp(GenBank登录号:HM623866),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与水稻、葡萄等的同源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在90%以上。基因内含子的数目及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也与水稻、葡萄等的相似。对来自不同物种的24个肌动蛋白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基因被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明显的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肌动蛋白 染色体步移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全真一气汤通过骨骼肌肌动蛋白A1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呼吸肌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大治 王春娥 陈可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全真一气汤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COPD)大鼠呼吸肌功能的机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以全真一气汤干预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肺组织骨骼肌肌动蛋白A1(ACTA1)表达水平的... 目的:探讨全真一气汤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COPD)大鼠呼吸肌功能的机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以全真一气汤干预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肺组织骨骼肌肌动蛋白A1(ACTA1)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ACTA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较模型组ACTA1 mRNA表达上调,表达丰度分别为模型组的0.066;中药组较模型组ACTA1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提示全真一气汤能通过下调ACTA1的表达及活化,调节COPD大鼠呼吸肌功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一气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骼肌肌动蛋白Α1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群 乔颜春 +1 位作者 崔晶 孙青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及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粘附后,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及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HT29细胞共培养之内皮细胞内Actin的表达.结果 单独内皮细胞培养组的细胞内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细胞间连接紧密,没有间隙形成,荧光强度较强;而内皮细胞与HT29细胞共培养组中内皮细胞周边的Actin基本消失,出现应力纤维,排列呈明显的极向分布,细胞间隙形成,荧光强度减弱;内皮细胞与LoVo细胞共培养组变化则更显著(26.55±15.23和15.78±11.54, P<0.05).结论 大肠癌细胞的粘附可使内皮细胞的骨架蛋白发生改变和分布异常,高转移能力的癌细胞对内皮细胞Actin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肌动蛋白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XS5野毒株肌动蛋白act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6
作者 何嘉轩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年第3期8-9,共2页
研究以从新疆绵羊病料中分离的LMXS5野毒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LM的act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PCR技术对LM新疆野毒株肌动蛋白act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与标准毒株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XS5流行株actA基因... 研究以从新疆绵羊病料中分离的LMXS5野毒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LM的act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PCR技术对LM新疆野毒株肌动蛋白act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与标准毒株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XS5流行株actA基因全长均为1 797 bp,与GenBank登录的LM标准强毒株(ATCC19114) actA基因相比,XS5株actA基因存在51个不同的变异位点,其中同义突变26位点,错义突变25位点,引起25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该研究为LM actA基因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肌动蛋白act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α-肌动蛋白ACTA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杨彤 李慧 +2 位作者 陈茜 白鑫 侯万儒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1-137,155,156,共9页
为了解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α-肌动蛋白ACTA1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其编码蛋白功能,试验采用PCR技术从亚洲黑熊肌肉组织的总DNA和RNA中扩增α-肌动蛋白ACTA1基因,并对其基因表达和序列进行克隆、测序。采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DNA序... 为了解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α-肌动蛋白ACTA1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其编码蛋白功能,试验采用PCR技术从亚洲黑熊肌肉组织的总DNA和RNA中扩增α-肌动蛋白ACTA1基因,并对其基因表达和序列进行克隆、测序。采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DNA序列ORF的查找和氨基酸序列的推定;采用Gen scan对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通过DNAMAN Version 6.0软件对基因编码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亲缘性比较;利用ExPASy软件预测分析了蛋白质功能位点和生化特性。结果表明:亚洲黑熊ACTA1基因的ORF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ACTA1蛋白等电点为5.24,分子质量为42 ku,具有1个N-糖基化位点、10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2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依赖cAMP和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亚洲黑熊和北极熊之间的ACTA1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最高,达到86.1%。ACTA1蛋白相对保守且具有较高亲水性及较多的螺旋结构,并具有跨膜螺旋和多核苷酸的结合位点。说明ACTA1基因高度保守,ACTA1蛋白具有多种宏观及微观生物学功能,并参与了信号转导过程,在亚洲黑熊生长发育、生物调控及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肌动蛋白 ACTA1基因 克隆 序列比对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许国磊 吴宝 +3 位作者 吴欣芳 王吉元 姜北 侯玮琼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2-547,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表达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病人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CAS病人129... 目的 分析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表达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病人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CAS病人129例作为CA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同期该院健康志愿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人口学资料、超声及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AFAP1-AS1诊断CAS效能。结果 对照组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15±0.18)低于CAS组(1.58±0.30)(P<0.001)。轻度狭窄者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37±0.26)低于中、重度狭窄者,而中度狭窄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59±0.30)低于重度狭窄者(1.79±0.34)(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AFAP1-AS1诊断CAS、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CI:(0.82,0.91)]、0.88[95%CI:(0.82,0.94)]。CAS组AV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前后径(LAD)、主动脉瓣平均压差(PGmean)、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AFAP1-AS1与LVEDD、Vmax、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LVEDV、PGmean、LVESD呈正相关(r=0.60、0.66、0.72、0.68、0.56、0.57、0.50,均P<0.001),与LVEF、AVA呈负相关(r=-0.78、-0.62,均P<0.001)。结论 CAS病人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升高,与CAS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有关,并可作为无创血清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 钙质沉着症 左心室功能 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9
作者 袁惠君 关玉晨 +3 位作者 王春梅 冯欢 张欢欢 袁毅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大麦ACT的基因片段长518 bp,编码171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野大麦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与大麦(Hordeum vulgare)AC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与ACT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1%,并将其命名为HbACT。与11种相关植物进行ACT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bACT含152个保守氨基酸和19个非保守氨基酸,说明HbACT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盐浓度处理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野大麦各器官的HbACT的Ct平均值为19.30,地上部的变异系数为3.5,峰度系数为0.262;地下部的变异系数为5.3,峰度系数为0.409,均属于尖峰分布,Ct值的稳定系数均小于1.7。综上所述,HbACT基因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研究野大麦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凤翔 赵彬 +1 位作者 李然 侯佳宜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166-1169,1216,共5页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FSCN1)是从海胆卵母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以与肌动蛋白紧密连接形成束状结构。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FSCN1可在丝状伪足形成、板状伪足形成、应力纤维形成和局部黏着斑...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FSCN1)是从海胆卵母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以与肌动蛋白紧密连接形成束状结构。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FSCN1可在丝状伪足形成、板状伪足形成、应力纤维形成和局部黏着斑转化过程中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FSCN1相关的丝状伪足、板状伪足及细胞骨架改变均会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与临床侵袭性表型及不良预后有关。本文就FSCN1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靶向FSCN1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 肿瘤 侵袭 丝状伪足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羊逸飞 许辉 +1 位作者 龙卫国 李遇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Piezo1通过驱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促进宫颈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邓觉晓 李洋 +4 位作者 龚梦 刘婷婷 廖文欣 张蓝月 申复进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0期74-80,共7页
目的 探讨Piezo1通过驱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在宫颈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Piezo1和F-actin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沉默宫颈癌细胞系Siha及Hela中Piezo1基因,利用Transwell... 目的 探讨Piezo1通过驱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在宫颈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Piezo1和F-actin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沉默宫颈癌细胞系Siha及Hela中Piezo1基因,利用Transwell实验研究Piezo1对宫颈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鬼笔环肽染色观察Piezo1对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塑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干预细胞骨架聚合状态以证实Piezo1影响宫颈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结果 宫颈癌组中Piezo1和F-actin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转移的宫颈癌组比无转移的宫颈癌组表达更高;沉默Piezo1下调了SiHa及HeLa细胞系中F-actin的表达,并抑制宫颈癌侵袭和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被肌动蛋白聚合诱导剂Jasplakinolide部分解除,而激动Piezo1则上调F-actin表达,且促进宫颈癌侵袭和迁移,这种促进作用可被肌动蛋白解聚剂Latrunculin A所抑制。结论 Piezo1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并驱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以促进宫颈癌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iezo1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急性核周肌动蛋白环是防止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安全带”
13
作者 杨皓翔 姜洪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0-280,共1页
目的体内上皮组织在日常生理活动中常受到外力刺激和渗透压冲击。例如,运动引起的皮肤应变可达25%,呼吸时肺泡以0.2 Hz频率达15%循环应变,以及心脏跳动时的二尖瓣以4/s的应变率达30%应变。此外,消化道上皮在摄入水或食物后经常暴露于强... 目的体内上皮组织在日常生理活动中常受到外力刺激和渗透压冲击。例如,运动引起的皮肤应变可达25%,呼吸时肺泡以0.2 Hz频率达15%循环应变,以及心脏跳动时的二尖瓣以4/s的应变率达30%应变。此外,消化道上皮在摄入水或食物后经常暴露于强烈的低渗或高渗冲击。然而上皮细胞如何在这些强烈的胞外刺激下防止DNA损伤、减少衰老和凋亡的机制仍不清楚。方法本文利用AFM和微流控技术对细胞施加外力或低渗冲击,并结合肌动蛋白动力学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细胞行为。结果快速而剧烈地低渗冲击或外力刺激会促使细胞核周可逆的肌动蛋白环组装。结合实验和模拟,证明了这种核周肌动蛋白环的组装是由钙离子介导的肌动蛋白解聚,G-actin扩散以及Arp 2/3依赖的肌动蛋白聚合所诱导的。这是一种胞内肌动蛋白网络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响应。然而,这种被动核周肌动蛋白环的约束可以对细胞核施加压缩应力并导致核的瞬时硬化,减少核膜张力的过度增加,避免DNA损伤,最终防止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即核周肌动蛋白环可以作为“安全带”来保护上皮细胞免于剧烈的胞外刺激。此外,核周肌动蛋白环及其相关调节因子也可作为抗衰老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微流控技术 DNA损伤 生物学机制 上皮细胞 压缩应力 细胞衰老 细胞行为
下载PDF
弓形虫肌动蛋白抗原表位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4
作者 庄宝灿 朱进进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及TgActin表位抗体作为内参抗体的可能性,免疫荧光观察胞内速殖子形态。结果显示,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128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特异性识别弓形虫Actin,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gActin表位抗体可以标记纳虫泡内速殖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可用做弓形虫蛋白检测的内参抗体及其在细胞内的免疫荧光检测,为后续弓形虫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肌动蛋白 表位抗体 内参抗体 免疫荧光
下载PDF
肌动蛋白环在伤口/间隙闭合中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15
作者 王乾春 和世杰 +1 位作者 谢广嵩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5-85,共1页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由肌动蛋白丝形成的一种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伤口/间隙闭合、细胞凋亡、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分裂等。实验表明,在闭合过程中伤口形状可以演变成圆形、椭圆形或狭缝形。然而,决...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由肌动蛋白丝形成的一种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伤口/间隙闭合、细胞凋亡、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分裂等。实验表明,在闭合过程中伤口形状可以演变成圆形、椭圆形或狭缝形。然而,决定伤口形状演变的机械策略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环在由多种活性细胞力驱动的伤口/间隙闭合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复变量方法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应力场和细胞极化场,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个三维的相图,用于说明在不同伤口形状的细胞层的主动力、自由能和伤口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肌动蛋白环与其他机械力一起可以在组织中产生拉力场,引导细胞垂直于伤口边界极化和排列,进而调节伤口模式。肌动蛋白环的收缩力调控伤口形状,随着收缩力增大,伤口形状从圆形演化成狭长的椭圆。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生物体通过组织修复和发育中的内部活性细胞力主动控制复杂过程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细胞 肌动蛋白 收缩力 组织修复 环状结构 细胞凋亡 病理过程 闭合过程
下载PDF
跨内皮迁移中肌动蛋白环的力学机制
16
作者 谢广嵩 蒋超慧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6-636,共1页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一种由肌动蛋白丝构成的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跨内皮迁移、伤口/缺口闭合、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肌动蛋白环在细胞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上...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一种由肌动蛋白丝构成的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跨内皮迁移、伤口/缺口闭合、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肌动蛋白环在细胞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上构建了一个细胞跨内皮迁移的体外模型,并且将整个迁移过程抽象成连续介质的力学模型。使得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环结构约束跨内皮迁移的机制。结果有几个因素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与肌动蛋白环结构、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侵袭过程。首先,内皮细胞的密度影响内皮层对肿瘤细胞的约束效果。细胞密度越高,细胞间隙和肌动环结构越小,从而产生更强的约束效果。其次基质硬度可以调节血管内皮层中肌动蛋白丝的分布,进而调节肌动环的约束效果,影响癌细胞的侵袭。第三,细胞核的硬度对跨内皮迁移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对于理解肌动蛋白环结构的关键作用和肿瘤转移的细胞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型 肌动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肿瘤转移 内皮层 环状结构 结构约束
下载PDF
不同物种肌动蛋白聚合功能及其差异分析
17
作者 凌莉 任展宏 王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0-1249,共10页
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发育、形态发生、运动和极性建立等重要过程。肌动蛋白聚合异常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发育、形态发生、运动和极性建立等重要过程。肌动蛋白聚合异常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物种间和种内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暗示其功能可能相似,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在聚合功能方面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能够在酵母细胞中被异源使用,但是兔子骨骼肌和玉米花粉肌动蛋白在聚合功能方面几乎无法互相替代。与此相比,酵母肌动蛋白则可以与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共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植物和酵母肌动蛋白的聚合特性以及其在体内外聚合功能上的差异性研究进展,以及靶向干预肌动蛋白聚合的药物,不仅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内外肌动蛋白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药物。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将有助于揭示肌动蛋白多样性和功能进化的潜在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聚合 显微注射 异源表达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Ⅲ介导的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抑制肠上皮间质转化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18
作者 肖贵梅 蔡向志 +2 位作者 龙海洮 田丽霞 任燕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37-2245,共9页
目的:探寻白术内酯Ⅲ(AT-Ⅲ)的关键靶点,探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rp2/3)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有限酶切-质谱法(lip-SMap)筛选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特征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目的:探寻白术内酯Ⅲ(AT-Ⅲ)的关键靶点,探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rp2/3)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有限酶切-质谱法(lip-SMap)筛选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特征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AT-Ⅲ的关键靶点。脂多糖(LPS)与IEC-6共孵育模拟UC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划痕实验测定IEC-6迁移速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Arp2/3含量;分子对接评估AT-Ⅲ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基于lip-SMap获得的特征蛋白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紧密连接(TJ)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中IL-6和TNF-α释放量升高(均P<0.05),迁移速率变快(P<0.05),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均P<0.05);与LPS组比较,LPS+CK666+AT-Ⅲ组显著降低IL-6和TNF-α含量(均P<0.01),有效逆转LPS诱导的细胞迁移变化及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均P<0.05);分子对接显示,Arp2/3与AT-Ⅲ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Arp2/3作为AT-Ⅲ的关键靶点,可通过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缓解LPS诱导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Ⅲ 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 有限酶切-质谱法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紧密连接通路 脂多糖
下载PDF
β-肌动蛋白、高迁移率蛋白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杨立芬 何建清 尹立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β肌动蛋白(ACTB)、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CTB、HMGA2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ACTB、HMGA2表达差异,术后定期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分析ACTB、HMG GA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CTBmRNA及HMGA2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3.65±1.09比1.12±0.36,P<0.05)及(5.03±1.46比1.65±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深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P<0.05).中位随访48(24~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62例,ACTBmRNA、HMG GA2mRNA高表达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总生存率为59.1%、61.3%,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1.2%、79.0%(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ACTBmRNA高表达、HMGA2mRNA高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CTBmRNA、HMGA2mRNA表达上调,且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进展和总生存率低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Β-肌动蛋白 高迁移率蛋白a2 预后
下载PDF
连接蛋白30在运动型星形胶质细胞中局部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机械重构
20
作者 唐颖馨(编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在大脑成熟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形成了复杂的形态结构,展现出强烈的结构可塑性。连接蛋白30(Cx30),是一种在出生后表达的缝隙连接通道形成蛋白,在发育过程中通过控制细枝状突起的分支和延伸来动态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特性。然而,其... 在大脑成熟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形成了复杂的形态结构,展现出强烈的结构可塑性。连接蛋白30(Cx30),是一种在出生后表达的缝隙连接通道形成蛋白,在发育过程中通过控制细枝状突起的分支和延伸来动态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特性。然而,其背后的机制尚未被探索。我们在体外发现Cx30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互作用,并在细胞迁移期间抑制其结构重组和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连接蛋白 细胞迁移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结构可塑性 缝隙连接通道 形态特性 动态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