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丁香酚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嘉琦 潘德胤 +2 位作者 马金明 刁静静 陈洪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为了探究丁香酚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猪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模拟乳化香肠的加工过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丁香酚(0、5、10、20、50、100 mg/g蛋白质)添加对蛋白的二级结构、凝胶强度、保水率、水分分布、... 为了探究丁香酚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猪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模拟乳化香肠的加工过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丁香酚(0、5、10、20、50、100 mg/g蛋白质)添加对蛋白的二级结构、凝胶强度、保水率、水分分布、流变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丁香酚添加量对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丁香酚(20 mg/g)显著提升了蛋白的凝胶强度、保水率(P<0.05),凝胶中不易流动水的含量和储能模量明显增加,蒸煮损失和冻融损失显著降低(P<0.05),凝胶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然而,当添加高浓度的丁香酚(100 mg/g)时,凝胶强度和保水率明显降低,蒸煮损失、冻融损失明显升高,且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凝胶网络结构粗糙、孔隙明显增大。综上,添加低浓度丁香酚(20 mg/g)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的凝胶特性,其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肉制品品质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肌原纤维蛋白 互作 凝胶特性 流变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蛋白
下载PDF
冻融与冻藏对乌鳢肌原纤维蛋白与酸菜鱼汤中特征风味物质结合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袁丽 苏凯 +6 位作者 刘璐 冷伟军 张昊 李梦哲 石彤 包玉龙 高瑞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129,共9页
为探究冷冻处理对于鱼片与酸菜鱼汤中风味物质的结合特性影响,以乌鳢的肌原纤维蛋白为对象,研究冻融及冻藏处理对其理化特性及与己醛、辛醛、芳樟醇、月桂烯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7 d贮藏后,冻融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降低了约26%... 为探究冷冻处理对于鱼片与酸菜鱼汤中风味物质的结合特性影响,以乌鳢的肌原纤维蛋白为对象,研究冻融及冻藏处理对其理化特性及与己醛、辛醛、芳樟醇、月桂烯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7 d贮藏后,冻融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降低了约26%,相较于冻藏组,蛋白质氧化和三级结构变化程度更高,产生了更多可溶性聚集体;冻藏组溶解度降低了约33%,相较于冻融组,溶解度降低更加显著(P<0.05),产生了更多不溶性聚集体。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冷冻聚集的主要作用力是非共价键。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芳樟醇、己醛和辛醛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与蛋白质结合,月桂烯与蛋白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冷冻处理通过减少蛋白质与醛类化合物结合的巯基基团和氢键,降低了对己醛和辛醛的结合能力,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提高,增加了对月桂烯和芳樟醇的结合能力,冻融处理后蛋白质对于月桂烯的结合能力强于冻藏处理组。研究结果可以为冷冻酸菜鱼预制品的风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风味物质 冷冻处理 蛋白质聚集 结合能力
下载PDF
4种提取方法对对虾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1 位作者 叶盛权 廖建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目的】获取提取率高且结构完整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原纤维蛋白。【方法】通过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RIPA裂解液这4种提取方法提取对虾肌原纤... 【目的】获取提取率高且结构完整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原纤维蛋白。【方法】通过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RIPA裂解液这4种提取方法提取对虾肌原纤维蛋白,以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和结构完整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光谱学和凝胶电泳生化,评价四种提取方法对对虾肌原纤维蛋白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0.5 mol/L KCl、53 kHz超声辅助5%SDS和RIPA裂解液4种方法所得提取率分别为(87.99±3.08)%、(53.76±3.90)%、(75.59±0.95)%和(95.46±4.49)%。53 kHz超声辅助0.5 mol/L KCl提取的蛋白中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蛋白丰度较高,0.5 mol/L KCl和53 kHz超声辅助质量分数5%SDS提取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蛋白丰度较高;相较于0.5 mol/L KCl,超声辅助提取可最大限度保持肌原纤维蛋白天然结构,α-螺旋结构保留完好;0.5 mol/L KCl提取可较好维持肌原纤维蛋白的酰胺Ⅰ带结构。RIPA裂解液提取对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有明显破坏,热稳定性仅为原蛋白的(60.63±4.46)%。【结论】综合提取率、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采用53 kHz超声辅助5%SDS提取可获得质量最佳的凡纳滨对虾肌原纤维。本研究可为后续深入解析冷藏对虾品质劣变和开发高效控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肌原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肌原纤维蛋白 提取率 光谱分析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微冻南美白对虾仁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柏蛟 杨贤庆 +5 位作者 潘创 魏涯 杨少玲 赵永强 陈胜军 许加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1,共8页
该研究通过探讨坛紫菜多糖浸泡的南美白对虾仁在微冻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特性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规律,从蛋白质角度揭示坛紫菜多糖抗冻保鲜的潜在机制。将虾仁分别用5 mg/mL坛紫菜多糖,蒸馏水(空白对照)和5 mg/mL焦磷酸钠(阳性对照)浸... 该研究通过探讨坛紫菜多糖浸泡的南美白对虾仁在微冻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特性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规律,从蛋白质角度揭示坛紫菜多糖抗冻保鲜的潜在机制。将虾仁分别用5 mg/mL坛紫菜多糖,蒸馏水(空白对照)和5 mg/mL焦磷酸钠(阳性对照)浸泡处理后于-3℃微冻贮藏,每5 d测定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坛紫菜多糖浸泡虾仁可显著延缓总巯基含量下降,防止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上升,阻碍平均粒径增加和Zeta电位绝对值的下降(P<0.05),抑制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和聚集。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坛紫菜多糖显著抑制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相对含量的降低(P<0.05)。内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坛紫菜多糖能缓解肌原纤维蛋白中发色基团暴露,维持蛋白空间结构稳定性。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坛紫菜多糖能保持虾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完整性。该研究为坛紫菜多糖作为新型绿色无磷抗冻保鲜剂添加到水产品冷冻过程中保护蛋白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糖 南美白对虾 肌原纤维蛋白 微冻 蛋白氧化 蛋白结构 抗冻保鲜剂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交联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靖铭 冯旸旸 +4 位作者 时平茹 孔保华 曹传爱 王辉 刘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302,共10页
在肉类工业中,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作为一种高效的蛋白质交联剂,能够在改变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其热诱导凝胶特性,进而提升肉制品的品质。与此同时,交联度(degree of cross-l... 在肉类工业中,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作为一种高效的蛋白质交联剂,能够在改变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改善其热诱导凝胶特性,进而提升肉制品的品质。与此同时,交联度(degree of cross-linking,DCL)是表征TGase催化交联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其对于分析TGase的共价交联作用对MP构象、理化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TGase催化MP共价交联过程中DCL的影响因素,同时深度解析外源添加物和新型加工技术影响TGase催化交联效果的分子作用机制。旨在建立TGase调控下的MP“结构修饰-分子机制-品质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构建新型肉制品提供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交联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不同形态的可得然凝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一宁 曹传爱 +4 位作者 孔保华 夏秀芳 陈倩 张宏伟 刘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84,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可得然胶以热可逆凝胶(Thermal reversible curdlan gum,TRC)和热不可逆凝胶(Thermal irreversible curdlan gum,TIRC)形态添加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特性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RC... 本文主要研究可得然胶以热可逆凝胶(Thermal reversible curdlan gum,TRC)和热不可逆凝胶(Thermal irreversible curdlan gum,TIRC)形态添加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特性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RC或TIRC浓度的增加,MP凝胶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显著增加(P<0.05),在添加量为0.4%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可以通过动态流变学行为得到证实。同时,TRC或TIRC的存在促进α-螺旋转化为β-折叠,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是维持共混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微观结构表明,TRC或TIRC添加可以促进形成致密且均匀的蛋白网状结构。然而,由于TRC或TIRC与MP之间互作方式不同,引起共混凝胶微观结构存在差异。此外,TRC或TIRC添加阻碍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显著降低蛋白消化率(P<0.05),尤其当添加量为0.3%(w/w)时,消化率从77.53%降低到71.66%。然而,每种添加形式对MP凝胶的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本研究为TRC或TIRC对MP凝胶形成和体外消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可得然胶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奠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不同形态可得然胶 凝胶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下载PDF
冻结方式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劳梦甜 曾璐瑶 +6 位作者 吴孟钊 王海滨 彭利娟 王琦 路洪艳 曹能 焦楚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4-27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 本研究采用-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处理黑斑蛙后腿,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及冻结温度对黑斑蛙后腿肌肉持水性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冰柜冻结、-50℃冰柜冻结、-50℃液氮冻结、-80℃液氮冻结组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1~-5℃)的时间分别为91.5、57.0、1.5、0.5 min。相比两组冰柜冻结组,两组液氮冻结组的解冻损失率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升高,自由水含量下降;相比新鲜样品,冷冻后黑斑蛙后腿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蛋白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50℃液氮冻结组的肌原纤维持水性、蛋白溶解度、总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8.10%、9.57%、10.50%、67.36%,体积平均粒径、表面疏水性、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00.05%、82.24%、13.65%,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80℃液氮冻结组黑斑蛙后腿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显著低于-20℃冰柜冻结组,但高于-50℃液氮冻结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0℃冰柜冻结和-50℃液氮冻结组肌纤维排列较为紧密规则,-80℃液氮冻结的黑斑蛙肌纤维排列规整但有轻微裂隙,-20℃冰柜冻结组肌纤维出现明显破裂。综上,液氮冻结可减缓黑斑蛙后腿肌肉冷冻过程中水分迁移,有效抑制黑斑蛙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其中-50℃液氮冻结效果优于-80℃液氮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冻结方式 液氮冻结 肌原纤维蛋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亲水胶体调控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一宁 曹传爱 +3 位作者 贺俊杰 孔保华 孙方达 刘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5-293,共9页
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是肌肉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其在热诱导过程中能够形成三维凝胶网络结构,从而最终影响肉制品的品质特性。在肉类工业中,添加不同来源的亲水胶体能够显著增强MP凝胶强度、持水性及相关的功能特性,... 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是肌肉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其在热诱导过程中能够形成三维凝胶网络结构,从而最终影响肉制品的品质特性。在肉类工业中,添加不同来源的亲水胶体能够显著增强MP凝胶强度、持水性及相关的功能特性,从而获得具有最佳品质的终产品。然而,在MP热诱导凝胶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亲水胶体与MP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对MP凝胶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MP的凝胶机理,探讨了不同亲水胶体与MP之间的互作机制,梳理了亲水胶体调控MP热诱导凝胶形成的关键因素及其对最终MP凝胶特性的影响,为亲水胶体调控肉制品品质关键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下一步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胶体 肌原纤维蛋白 热诱导凝胶 调控作用 分子互作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莎 胡婷 +2 位作者 唐善虎 李思宁 郝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该文以不同pH值的Fenton氧化体系孵育24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P)形成的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特性的研究,探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条件下化学作用力、流变、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变化。结... 该文以不同pH值的Fenton氧化体系孵育24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P)形成的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特性的研究,探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条件下化学作用力、流变、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随H2O_(2)浓度的增加,蛋白凝胶白度、持水、质构显著降低(P<0.05)。疏水相互作用力是维持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其次是二硫键、离子键和氢键,随着H2O_(2)浓度的增加,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显著上升,离子键和氢键显著下降(P<0.05)。pH值为5.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为明显,MP凝胶持水性最低,为77.20%,质构强度最差,仅有53.40g,储能模量、蛋白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微观结构松散、无序。pH值为6.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弱,MP凝胶质构强度最大,为61.40g,储能模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微观结构致密有序。为牦牛肉中蛋白氧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氧化 PH值 凝胶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对牦牛肌原纤维蛋白抗氧化性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海立 屈莎 +3 位作者 唐善虎 李思宁 蔡寅川 郝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8-295,共8页
该研究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诱导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Protein,MP)氧化过程中加入姜黄提取物,探索姜黄提取物对氧化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以及对MP凝胶结构和消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姜黄提取物质量浓度<200μg/mL时... 该研究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诱导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Protein,MP)氧化过程中加入姜黄提取物,探索姜黄提取物对氧化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影响,以及对MP凝胶结构和消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姜黄提取物质量浓度<200μg/mL时,对氧化MP的羰基、巯基含量,溶解度、持水性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姜黄质量浓度在200~800μg/mL时,氧化MP的羰基含量下降为7.44 nmol/mg,巯基含量、溶解度、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增大,各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41.6 nmol/mg、29.79%、81.37、90.44%、59.32,姜黄提取物对蛋白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浓度继续升高,姜黄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能破坏蛋白分子结构,使凝胶性能受到破坏,姜黄提取物添加后对牦牛肉MP凝胶的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姜黄提取物在200~8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在牦牛肉MP氧化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牦牛肉抗氧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提取物 牦牛肉 肌原纤维蛋白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 郭欣 +3 位作者 袁天帅 屈启超 朱新荣 张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多光谱学 蛋白结构
下载PDF
水解对低盐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蜀峰 李孟孟 孙杨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研究水解时间(0、20、40、60、80 min)对低盐溶液中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本文用胰蛋白酶水解鸭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通过分析水解处理后的水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 为研究水解时间(0、20、40、60、80 min)对低盐溶液中鸭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本文用胰蛋白酶水解鸭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通过分析水解处理后的水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荧光光谱、Zeta电位和乳化性,对水解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低盐溶液中,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表面疏水性先降低后升高,乳化性先升高后降低;当水解时间为40 min时,水解度为4.15%,鸭肉MP的溶解度和乳化性达到最高,分别达到60.57%和21.2 m2/g;表面疏水性最低(40.85 BPB/μg)。此外,蛋白结构变化显著,α-螺旋含量减少,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未水解组,且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综上所述,在低盐溶液中,水解40 min可以有效改善鸭肉MP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肌原纤维蛋白 水解 低盐 溶解度 乳化性 蛋白结构
下载PDF
南瓜籽蛋白-卡拉胶乳液脂肪替代物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爽 李艳青 +2 位作者 李博 周天硕 韩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8-145,共8页
为进一步开发蛋白-多糖复合脂肪替代物在低脂肉制品中的应用,本研究以南瓜籽蛋白(Pumpkin Seed Protein,PSP)和卡拉胶为原料制备复合乳液脂肪替代物,并将其加入到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中形成热诱导凝胶,通过对凝胶水... 为进一步开发蛋白-多糖复合脂肪替代物在低脂肉制品中的应用,本研究以南瓜籽蛋白(Pumpkin Seed Protein,PSP)和卡拉胶为原料制备复合乳液脂肪替代物,并将其加入到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中形成热诱导凝胶,通过对凝胶水分分布、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添加量下PSP-卡拉胶形成的复合乳液对MP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SP-卡拉胶复合乳液添加量为50%显著提高了凝胶持水性和凝胶强度(P<0.05),MP凝胶的质构特性得到了改善,凝胶蒸煮损失和冻融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流变学特性表明,凝胶的G'始终高于G'',能够形成具有弹性的凝胶结构,并且表现出较为致密均一的微观结构。因此,PSP-卡拉胶复合乳液添加量为50%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有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蛋白 卡拉胶 脂肪替代物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性
下载PDF
3种磷酸盐对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立志 鲁玉凤 +3 位作者 李强 刘松昆 林琳 陆剑锋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改善低盐(1g/100mLNaCl)环境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焦磷酸钠(tetrasodium pyrophosphate,TSPP)、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P)、六偏磷酸钠(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对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结... 为改善低盐(1g/100mLNaCl)环境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焦磷酸钠(tetrasodium pyrophosphate,TSPP)、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P)、六偏磷酸钠(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对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条件下,随着磷酸盐添加量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均呈上升趋势;3种磷酸盐均使肌原纤维蛋白引入磷酸基团;添加0.2~0.5 g/100 mL STPP能够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热解速率,提升蛋白质热稳定性,其中0.4 g/100 mL STPP修饰的蛋白质磷酸化程度最大,此时大量的磷酸根基团与肌原纤维蛋白结合;TSPP和STPP更有利于蛋白质的聚集,而SHMP磷酸化的蛋白质更稳定。综上,0.4 g/100 mL STPP对低盐条件下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肌原纤维蛋白 低盐 溶解度 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真空低温烹饪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甜甜 谭青玲 +3 位作者 卢家维 吴淼 叶柯 夏杨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0-246,共7页
以鸭肉为原料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在真空且较低温度(60~80℃)条件下制备凝胶,以高温(100℃)、非真空MP凝胶为对照,探究真空低温烹饪(sous-vide cooking,SVC)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鸭肉为原料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在真空且较低温度(60~80℃)条件下制备凝胶,以高温(100℃)、非真空MP凝胶为对照,探究真空低温烹饪(sous-vide cooking,SVC)温度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VC条件制备的MP凝胶的白度值、持水性、弹性和化学作用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蒸煮损失率和硬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SVC的温度升高,MP凝胶的持水性、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70℃条件的MP凝胶持水性(84%)、硬度(99.392 g)、弹性(0.9488)达到最大值;SVC下凝胶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降低(P<0.05)、β-折叠含量增加(P<0.05),且70℃条件的MP凝胶具有清晰且规则的网状结构,孔径最小。因此,SVC技术能显著提高MP凝胶特性,在低温肉制品加工中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烹饪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特性 结构
下载PDF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17
作者 任中阳 崔雅清 +6 位作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原纤维蛋白 PH 疏水性 乳化性
下载PDF
ATP含量与外源酶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喻叶 魏涯 +8 位作者 陈胜军 黄卉 岑剑伟 潘创 李春生 王迪 王悦齐 冯阳 赵永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5,共11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可影响肌肉品质,为探究外源酶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在向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后进行体外孵育,通过十...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可影响肌肉品质,为探究外源酶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在向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后进行体外孵育,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荧光染色测定不同时间段内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并通过将罗非鱼肌肉浸泡在不同浓度ATP溶液中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以探究ATP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72 h,PKA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P组,PKA组整体磷酸化水平从0 h的0.35±0.01上升至12 h的0.37±0.01,而后下降至72 h的0.29±0.01,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肌球蛋白重链磷酸化水平和肌动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从0 h的0.73±0.01、0.86±0.01下降至72 h的0.58±0.02和0.68±0.01。当孵育时间为0、4、24和48 h时,3组磷酸化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在外源添加0.3 mol/L ATP后,结果显示肌原纤维蛋白整体磷酸化水平(0.4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01)。PKA可促进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修饰,AP则使其去磷酸化。研究表明,宰杀后罗非鱼肌肉中的ATP含量、PKA及AP活性水平是影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可为探明罗非鱼品质变化机制与调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质磷酸化 蛋白激酶A 碱性磷酸酶 ATP
下载PDF
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素 张德权 +3 位作者 王卫 张锐 李欣 侯成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7-286,共10页
为探究宰后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常规冷却处理(冷却速度3.72℃/h)为对照,分析不同超快速冷却处理(超快速冷却-I组:冷却速度9.31℃/h;超快速冷却-II组:冷却速度14.43℃/h)的猪背最长肌在宰后1,2~5,6,12,24,... 为探究宰后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以常规冷却处理(冷却速度3.72℃/h)为对照,分析不同超快速冷却处理(超快速冷却-I组:冷却速度9.31℃/h;超快速冷却-II组:冷却速度14.43℃/h)的猪背最长肌在宰后1,2~5,6,12,24,72 h的肌原纤维蛋白水合特性(表面疏水性和溶解度)、凝胶特性(凝胶保水性)、氧化特性(巯基含量和羰基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及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时间延长,不同冷却处理冷鲜猪肉的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呈上升趋势,溶解度、凝胶保水性、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超快速冷却-Ⅰ组和超快速冷却-Ⅱ组肌原纤维蛋白与溴酚蓝结合量、凝胶保水性和羰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超快速冷却-Ⅱ组显著低于超快速冷却-Ⅰ组(P<0.05)。超快速冷却-Ⅱ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和巯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超快速冷却-Ⅰ组(P<0.05)。结论:超快速冷却处理组可显著改善冷鲜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并有效抑制蛋白质氧化,其中以冷却速度为14.43℃/h的超快速冷却处理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超快速冷却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冷却 冷鲜猪肉 肌原纤维蛋白 功能特性
下载PDF
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舒丽枝 时苗苗 +3 位作者 张牧焓 卞欢 徐为民 王道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2-1961,共10页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 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游离铁和原卟啉会使MP的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浊度增加,平均粒径从空白加热组的531 nm分别增加到1 280 nm、955 nm和712 nm,说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交联聚集;卟啉铁和游离铁能促进蛋白质羰基的生成(P<0.05),而原卟啉处理对蛋白质羰基含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但三者均可引起蛋白质疏水性提高;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处理能显著降低蛋白质分子间氢键和离子键含量,提高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减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促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发生解离;卟啉铁和游离铁对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改变破坏了蛋白质凝胶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黏度、弹性模量和黏度损耗模量。本研究为明确卟啉类化合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调控鸡肉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卟啉铁 游离铁 嫩度 肌原纤维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