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移植治疗肌少症的潜力
1
作者 李伟 尹洪涛 +3 位作者 孙永晨 徐卫娟 孙金玲 金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42-2848,共7页
背景:肌少症是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下降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目的:总结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导致肌少症的机制,探讨线粒体移植可... 背景:肌少症是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下降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目的:总结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导致肌少症的机制,探讨线粒体移植可能是治疗肌少症的潜在靶点。方法:以“sarcopenia,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limitations”和“肌少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移植,局限性”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2009-2023年间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线粒体移植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和调节线粒体相关信号通路成为治疗肌少症的可能策略。虽然部分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线粒体移植治疗各种疾病的潜力,但关于线粒体转移的具体细节方面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移植 局限性
下载PDF
两种肌少症小鼠模型的功能表型、肌肉质量及力量特点比较
2
作者 江强 于洁 +5 位作者 耿子翔 王宁 郭嘉 杨光月 王培歌 赵咏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22-2929,共8页
背景:地塞米松和后肢悬吊是常用的动物肌少症造模方法,具有造模时间短、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后肢悬吊诱导小鼠肌少症模型在肌肉质量、力量及功能表型以及分子机制表型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30只C57... 背景:地塞米松和后肢悬吊是常用的动物肌少症造模方法,具有造模时间短、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后肢悬吊诱导小鼠肌少症模型在肌肉质量、力量及功能表型以及分子机制表型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地塞米松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1 mg/(kg•d),连续注射6周,建立肌少症模型;后肢悬吊组采用鼠尾套悬吊小鼠后肢16 h,1次/d,连续悬吊6周,建立肌少症模型。造模6周内,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造模6周后,检测小鼠四肢抓力、活动能力(游泳实验)、骨骼肌湿质量、骨骼肌病理形态,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指标、AMPK/FoXO3α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从造模后第2周开始,地塞米松组、后肢悬吊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造模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两组小鼠四肢抓力均下降(P<0.05),腓肠肌湿质量、趾长伸肌湿质量、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横截面积均下降(P<0.05);地塞米松组小鼠腓肠肌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后肢悬吊组(P<0.05),比目鱼肌横截面积大于后肢悬吊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后肢悬吊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小鼠活动能力降低(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两组PI3K、mTOR、AMPK、PGC-1αmRNA表达与p-AMPK/AMPK蛋白均降低(P<0.05),FoXO3αmRNA表达与PGC-1α、FoXO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地塞米松组Akt1 mRNA表达降低(P<0.05),Atrogin-1、MuRF-1 mRNA表达升高(P<0.05);后肢悬吊组Akt1 mRNA表达升高(P<0.05)。④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后肢悬吊组mTOR、Akt1、FoXO3αmRNA表达升高(P<0.05),Atrogin-1、MuRF-1 mRNA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两种造模方法均会导致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下降,地塞米松组通过泛素蛋白酶体和能量代谢途径的双重作用介导骨骼肌发生萎缩,后肢悬吊组通过AMPK/FoXO3α信号通路介导能量代谢途径引起骨骼肌发生萎缩,从而引起骨骼肌的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小鼠模型 肉蛋白质合成基因 自噬溶酶体基因 泛素蛋白酶体基因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相关特征表型的关联
3
作者 李嘉彤 金玥 +3 位作者 刘润嘉 宋博文 朱晓倩 李念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2-1320,共9页
背景: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是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 背景: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是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肌少症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肌少症的4种相关表型——左手握力、右手握力、四肢瘦体质量、步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分别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加权中值方法和MR-Egger回归法作为分析方法,同时采用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MR-PRESSO、留一法、漏斗图等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结论:促甲状腺激素的增高会增加左手握力(β=0.02,SE=0.01,P=0.01)、右手握力(β=0.02,SE=0.01,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增高会降低左手握力(β=-0.06,SE=0.02,P=9.5×10^(-5))、右手握力(β=-0.07,SE=0.02,P=9.3×1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降低步速(β=-4.4×10^(-3),SE=1.7×10^(-3),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促甲状腺激素上升是肌少症保护因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上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导致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肌少症
下载PDF
相位角与肌少症及相关诊断指标的Meta分析
4
作者 陈佳怡 李惠菁 +8 位作者 农玉萱 尹运芳 刘小菠 陈越 胡笑燊 钟冬灵 李涓 刘天宇 金荣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75-2589,共15页
目的:系统评价相位角与肌少症及相关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数据库,收集关于相位角与肌少症及相关诊断指标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 目的:系统评价相位角与肌少症及相关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数据库,收集关于相位角与肌少症及相关诊断指标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05-08。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50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肌少症人群对比,肌少症患者的相位角显著降低[SMD=-0.99,95%CI(-1.09,-0.90),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重度肌少症以及亚洲肌少症患者相位角差值更加显著,并且伴有肌少症的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相位角降低更加明显。相位角与骨骼肌质量指数(Pearson’s r=0.565,P<0.00001)、握力(Pearson’s r=0.446,P<0.00001)、步速(Pearson’s r=0.405,P<0.00001)均呈中等正相关,但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极弱正相关(Pearson’s r=0.139,P=0.02)。结论:与非肌少症人群对比,相位角在肌少症人群具有显著差异性,且与肌少症诊断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提示相位角在肌少症的客观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结果可能受到肌少症严重程度、相位角检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且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相位角 相关性 META分析 生物电阻抗分析 骨骼质量指数 握力 步速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老年原发性肌少症及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朱烨 杨赟 +2 位作者 周超 杨平 蒋玲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在治疗老年原发性肌少症、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肌少症、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热敏灸在治疗老年原发性肌少症、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肌少症、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肌肉活动功能、手臂最大握力、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SMI、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手臂最大握力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PC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应用于老年原发性肌少症、老年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患者中可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提高其四肢骨骼肌肉质量及手臂握力,改善肌肉活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肌少症 脑卒中后继发性肌少症 老年 热敏灸 四肢骨骼指数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肌少症性肥胖对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生存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中华 李亚桐 +1 位作者 张润南 陈强谱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6期120-123,共4页
肌少症性肥胖是指患者同时存在肌少症和肥胖的一种综合征。研究发现,肌少症性肥胖与肿瘤患者预后较差相关,可导致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和生存期缩短等。重视肿瘤患者肌少症性肥胖的临床管理对于改善肿瘤... 肌少症性肥胖是指患者同时存在肌少症和肥胖的一种综合征。研究发现,肌少症性肥胖与肿瘤患者预后较差相关,可导致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和生存期缩短等。重视肿瘤患者肌少症性肥胖的临床管理对于改善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肌少症性肥胖对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旨在提高人们对肿瘤患者合并肌少症性肥胖预防和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性肥胖 肌少症 肥胖 肿瘤 术后并发 生存率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在肌少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吴丽红 安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患肌少症的风险逐年升高。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CT、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但价格均较高。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评估患者的生物阻抗和机体成分获得具有指向意义的生物学信息,具有无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患肌少症的风险逐年升高。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CT、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但价格均较高。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评估患者的生物阻抗和机体成分获得具有指向意义的生物学信息,具有无创、体积小等优点,在社区肌少症的早期诊断中表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就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在肌少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肌少症 肌少症性肥胖 营养不良相关肌少症 衰弱
下载PDF
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俊琳 郝明秀 +3 位作者 唐吟菡 吴芸芸 金玉华 胡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筛查。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用药数、共病数、有无骨质疏松症、有无吸烟史等),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铁蛋白、维生素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计算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采用InBody S10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相位角(phase angle,PhA)。部分患者接受握力测量。肌肉质量减少采用2019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荐的SMI值(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进行诊断。根据测定的SMI值将患者分为肌肉质量正常组与肌肉质量减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患者发生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相关因素预测肌肉质量减少的价值。结果·共入组慢性病共病患者359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33例;肌肉质量正常组241例,肌肉质量减少组118例,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发生率为3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6,95%CI 1.013~1.060)、共病数(OR=1.117,95%CI1.025~1.217)、aCCI(OR=1.123,95%CI 1.031~1.222)、高密度脂蛋白(OR=3.688,95%CI 2.065~6.622)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正相关,BMI(OR=0.514,95%CI 0.443~0.597)、PhA(OR=0.195,95%CI 0.126~0.303)、血红蛋白(OR=0.984,95%CI 0.972~0.996)、三酰甘油(OR=0.606,95%CI 0.424~0.866)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PhA(OR=0.338,95%CI 0.119~0.959)、BMI(OR=0.634,95%CI 0.476~0.844)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负相关。BMI、PhA预测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95%CI 0.855~0.931)和0.786(95%CI 0.736~0.837),敏感度分别为0.724和0.676,特异度分别为0.916和0.762;BMI联合PhA预测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 0.883~0.951),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860。结论·aCCI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具有相关性。随着BMI、PhA的下降,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升高。BMI联合PhA具有较高的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未发现慢性病共病对其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量 肌少症 慢性病共病 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指数 相位角 老年人
下载PDF
维生素D3联合低强度抗阻运动治疗老年肌少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林英 梅群超 +2 位作者 张炜琦 王志刚 刘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D3联合低强度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片并不强制要求运动方式,观察组应用碳酸钙/维生素D3并进行低... 目的探究维生素D3联合低强度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肌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片并不强制要求运动方式,观察组应用碳酸钙/维生素D3并进行低强度抗阻运动训练,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四肢骨骼肌质量(ASM)、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优势手握力(HGS)、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ASM、ASMI及HGS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HG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ASM及ASM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炎症相关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结束后血清25(OH)D3与血清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SMI、HGS及血清IL-6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维生素D3联合低强度抗阻运动能够显著增加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并增加上肢力量,有利于患者恢复,该过程可能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全身炎症反应水平降低相关,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对于老年肌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低强度抗阻运动 肌少症 水平
下载PDF
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分析哮喘与肌少症的因果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虹 裴晶祺 +1 位作者 唐琳妮 朱迎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R)探索哮喘与肌少症的因果效应。方法两样本MR评估哮喘数据集对肌少症关联的3个数据集(低手握力、四肢肌肉重量和行走速度)的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法结果作为主要指标,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值、基于众数的...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R)探索哮喘与肌少症的因果效应。方法两样本MR评估哮喘数据集对肌少症关联的3个数据集(低手握力、四肢肌肉重量和行走速度)的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法结果作为主要指标,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值、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和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作为参考。逐步剔除法检验敏感性,Q检验检验异质性,MR-pleiotropy函数检验多效性。反向MR研究肌少症对哮喘的影响。结果哮喘与低手握力概率增加有关(OR=1.703,95%CI:1.206~2.405,P=0.003);与四肢肌肉重量减少有关(OR=0.733,95%CI:0.598~0.899,P=0.003);与行走速度降低有关(OR=0.930,95%CI:0.873~0.990,P=0.022)。逐步剔除法证实哮喘对肌少症3个数据集因果效应结果稳定。反向研究未发现肌少症对哮喘存在促进作用。结论哮喘促进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肌少症的潜在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肌少症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握力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 张建蕾 +2 位作者 刘宇 曹光明 景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肌少症患者(观察组)和同期4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肌少症患者(观察组)和同期4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及收缩状态下腓肠肌杨氏模量平均值(以下简称杨氏模量值)的差异。观察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弹力带训练,记录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入院时与干预1、3、6个月后握力、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简易躯体能力测试表(SPPB)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老年肌少症诊断和疗效预测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及杨氏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6.90%(73/84);干预1、3、6个月后握力、ASMI、SPPB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杨氏模量值诊断老年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716、0.621、0.749,各参数联合应用的AUC为0.911,高于其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杨氏模量值预测老年肌少症疗效的AUC分别为0.805、0.846、0.785、0.775,各参数联合应用的AUC为0.889,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二维 剪切波弹性成像 老年 肌少症 疗效预测
下载PDF
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茜 邹敏 丁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16-721,共6页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老年男性慢性病住院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老年男性慢性病住院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及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风)和用药种类,收集患者入院后血液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评估营养状况,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抑郁状态;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AWGS)共识,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评估四肢骨骼肌量(ASM)及脂肪量(FM)、电子握力器评估握力、6 m日常步速评估躯体功能,按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5例和非肌少症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肌少症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比较,年龄、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FM、营养评分、抑郁评分、ALB、PAB、Hb、HDL-C及TG/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HDL-C比值、FM、ALB及BMI与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HDL-C比值升高、脂肪量高、白蛋白降低及低BMI与住院老年男性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肌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肌少症 老年 TG/HDL-C比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肌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莹 谭寅凤 +4 位作者 于苗 赵艳金 祁薇 李明蔚 吕红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吉林省五家医院共招募466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170)和无肌少症组(n=296)。应用人体...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吉林省五家医院共招募466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170)和无肌少症组(n=296)。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患者体成分,并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肌少症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恶性肿瘤肌少症的发生率为36.48%(170/466)。肌少症组年龄显著大于无肌少症组(P<0.01),而体质量指数(BMI)、腹围、上臂围、上臂肌围、基础代谢率、体脂肪率、身体水分指数、蛋白质指数、矿物质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均显著低于无肌少症组(P<0.05)。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围、上臂围与肌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身体水分指数、蛋白质指数、矿物质指数、血清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肌少症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维持合适的身体水分、蛋白质、矿物质、血清前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恶性肿瘤肌少症患者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少症 人体成分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璐 钟娟平 +3 位作者 牛雪庭 吴霞 徐娟 道杰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从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旨在降低老年肌少症病人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 老年 肌少症 跌倒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循证精准护理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莹 戴卉 +2 位作者 杨悦 陈茜 刘琳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精准护理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探讨循证精准护理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循证精准护理联合八段锦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肌肉衰减指标与运动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握力、肌肉质量(Muscle mass,RAS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握力、RASM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精准护理联合八段锦运动能够提升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升肌肉质量与握力,改善肌肉衰减情况,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精准护理 八段锦运动 肌少症 生活质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脾主运化,在体合肌”理论探析T2DM肌少症骨骼肌细胞铁死亡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
16
作者 李品 臧凝子 +5 位作者 宫成军 段炜莹 张爽 战丽彬 高天舒 吕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8-1674,共7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随的衰老性疾病是目前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肌少症现已成为T2DM继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之外的第三大类并发症,能够导致骨折、失能、活动障碍等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脾属土,居中焦,主运化,...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随的衰老性疾病是目前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肌少症现已成为T2DM继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之外的第三大类并发症,能够导致骨折、失能、活动障碍等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脾属土,居中焦,主运化,在体合肌。脾之健运、精气得布、肌肉充养,方可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近年研究表明,骨骼肌细胞铁死亡在T2DM肌少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脾主运化,在体合肌”理论,从中医学“脾失运化、精气亏虚、湿浊困阻、肌肉失养”病机观及现代医学“骨骼肌细胞铁死亡”病理机制的角度对T2DM肌少症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归纳T2DM肌少症从脾论治的中医防治原则,为丰富脾藏象理论内涵以及中医药防治T2DM肌少症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在体合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铁死亡 发病机制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肌少症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张萍 杜益君 +3 位作者 王跃 王艳秋 徐小群 潘天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1874,188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住院绝经后老年T2DM患者,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SMI=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身高2(kg/m^(2)),按T值...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住院绝经后老年T2DM患者,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BMD)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SMI=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身高2(kg/m^(2)),按T值分为OP组和非OP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ASMI并进行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与非OP组比较,OP组肌少症(SAC)患病率高(P<0.05);两组年龄、ASMI、体质指数(BMI)、雌二醇(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MI[OR=0.133,95%CI(0.029~0.611)]、BMI[OR=0.785,95%CI(0.625~0.985)]、E2[OR=0.967,95%CI(0.942~0.993)]是OP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提示,ASMI对OP患病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32~0.872),P<0.001],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47.8%,最佳诊断值为5.52 kg/m^(2)。结论ASMI、BMI、E2减少与OP发生呈正相关,ASMI是OP的重要保护因素,对老年绝经后T2DM患者应早期进行OP筛查及危险因素评估,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肌少症 四肢骨骼质量指数
下载PDF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肌少症与骨关节炎关系
18
作者 齐鹏坤 侯德才 +2 位作者 吕艳芳 王一品 于冬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目的在“骨肉不相亲”中医理论基础上对肌肉减少症和骨关节炎(osteoathritis,OA)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肌少症和OA的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从中医理论角度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总结。结果肌少症合并骨关节炎的本质在于脾肾功... 目的在“骨肉不相亲”中医理论基础上对肌肉减少症和骨关节炎(osteoathritis,OA)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肌少症和OA的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从中医理论角度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总结。结果肌少症合并骨关节炎的本质在于脾肾功能不足,肾主骨生髓,脾主四肢肌肉,在治疗上,关键是通过“补肾壮骨,健脾生肌”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传变。结论为防治肌少症和OA提供新的中医临床和科研思路,尽管对于两者关系的阐述仍需进一步地研究,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切入,将会为中医药治疗肌少症和OA提供更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不相亲 肌少症 骨关节炎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利用DXA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肌少症的现患率
19
作者 李朝霞 欧阳辉 +2 位作者 黎晓萱 徐浩 周毅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肌少症的现患率,分析SLE共病肌少症患者的体成分变化,探讨SLE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114例SLE患者(病例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肌少症的现患率,分析SLE共病肌少症患者的体成分变化,探讨SLE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114例SLE患者(病例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两组的肌肉质量,通过握力和步速分别评估患者的肌力和体能。根据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及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对SLE患者进行肌少症诊断及分期,将SLE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及非肌少症组,比较组间患者的体成分及骨密度等指标的差异,分析SLE患者共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SLE患者的平均病程为(79.6±72.8)个月。45.6%(n=52)的SLE患者共病肌少症,其中22.8%(n=26)的患者为肌少症前期,16.7%(n=19)的患者为肌少症期,6.1%(n=7)的患者为严重肌少症期。肌少症组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脂肪质量指数、全身瘦组织含量、瘦质量指数、全身去脂体重、去脂体重指数均低于非肌少症组和对照组。肌少症组的骨矿物质含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OR=0.61,P<0.001,95%CI:0.49~0.75)和职业劳动强度(OR=2.0,P=0.009,95%CI:1.19~3.34)是SLE患者共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SLE患者中约半数共病肌少症,共病肌少症SLE患者的脂肪、肌肉含量和重要部位骨密度下降,其中体质指数和职业劳动强度是SLE患者出现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成分 双能X线吸收法 肌少症 骨密度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20
作者 王枚 张晓阳 +2 位作者 张玉婷 杨越 侯静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33-12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1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肌少症前期(n=39)、肌少症期(n=46)和重... 目的探讨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1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肌少症前期(n=39)、肌少症期(n=46)和重度肌少症期(n=33),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硬骨素,气相色谱法检测n-3脂肪酸水平;人体成分分析仪和生物电阻抗体法检测体脂百分比、上臂围、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质量;6M步行法测量步速,Jamar握力计测量双手握力,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及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硬骨素和n-3脂肪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积矩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肌少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对老年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3.342/<0.001、13.116/<0.001);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水平比较,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期>重度肌少症期(F/P=59.138/<0.001、79.217/<0.001);病例组患者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大于健康对照组(t/P=8.732/<0.001、5.124/<0.001),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3.859/<0.001、8.459/<0.001、5.758/<0.001、12.492/<0.001、7.006/<0.001、10.334/<0.001、11.813/<0.001);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与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呈负相关(硬骨素:r/P=-0.537/<0.001、-0.612/<0.001;n-3脂肪酸:r/P=-0.498/<0.001、-0.523/<0.001),与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呈正相关(硬骨素:r/P=0.593/<0.001、0.624/<0.001、0.639/<0.001、0.597/<0.001、0.601/<0.001、0.607/<0.001、0.638/<0.001;n-3脂肪酸:r/P=0.569/<0.001、0.611/<0.001、0.570/<0.001、0.592/<0.001、0.549/<0.001、0.534/<0.001、0.587/<0.001);年龄、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升高是老年肌少症危险因素[OR(95%CI)=1.702(1.115~2.600)、1.551(1.052~2.287)、1.387(1.006~1.913)],BMI、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硬骨素、n-3脂肪酸升高是老年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95%CI)=0.728(0.539~0.982)、0.768(0.593~0.995)、0.845(0.723~0.986)、0.815(0.668~0.995)、0.585(0.382~0.897)、0.746(0.573~0.972)、0.733(0.559~0.964)、0.713(0.541~0.940)、0.822(0.695~0.973)、0.803(0.664~0.971)];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AUC分别为0.822、0.818、0.894,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AUC大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2.205、2.328,P=0.002、0.001)。结论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降低,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老年肌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硬骨素 N-3脂肪酸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