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体能快速恢复舱恢复过程中肌氧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陈万
田诗彬
张晓辉
刘振宇
黄超
李岳
-
机构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省微山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共5页
-
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体能快速恢复舱的研制与应用研究"(2012B049)
-
文摘
目的:研究同一疲劳模式下,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肌肉氧含量变化特点及特征指标的关联性,探讨下肢负压-常压体能快速恢复舱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快速有效性。方法:运动员通过设计的运动训练疲劳模式运动后,分别采用进舱恢复、传统恢复(15 min慢跑和15min人工按摩)和自然恢复(静止休息)三种恢复方式(30 min)进行运动性疲劳恢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受试者在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股外侧肌组织肌氧参数变化,计算并分析肌氧恢复幅度(H)、半恢复时(TR),肌氧半恢复速率(RHb O2);同时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和心率等参数。结果:1)30 min恢复期的第10 min时,进舱恢复组肌组织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增量(ΔCHb O2)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且5 min至10 min之间ΔCHb O2呈上升趋势,而此时传统恢复组肌组织ΔCHb O2和自然恢复组无差异(P>0.05)。2)恢复过程后期肌氧的变化:进舱恢复组的恢复效果与传统恢复组基本相同,且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P<0.01)。3)恢复后即刻相关指标变化:心率和主观疲劳感觉无明显差异。结论:1)在恢复初期,快速恢复舱这种早期的快速恢复肌肉氧含量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实战比赛,如举重等的短时间休息间隙。2)体能快速恢复恢复舱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具有加速血液和淋巴系统循环,改善毛细血管功能,促进肌氧含量快速恢复的作用,为运动员的体能快速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不同恢复方式
肌肉氧含量
肌氧恢复幅度(
H)
半恢复时(
TR)
半恢复速率(
RHbO2
)
-
Keywords
different recovery modes
muscle oxygen content
recovery amplitude of muscle oxygencontent (H)
half recovery time (TR)
half recovery rate ( RHbO2 )
-
分类号
G804.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