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痉挛治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状态:30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昌弟 冉春风 +1 位作者 王晓川 谭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0-21,共2页
目的:脊髓损伤后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肌痉挛,探索康复治疗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01/2004-0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 目的:脊髓损伤后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肌痉挛,探索康复治疗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01/2004-0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Ashworth无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指数、Barthel指数分别为3.10±0.22,51.42±12.33,36.16±17.21;治疗后3项指数分别为1.60±0.43,65.19±14.70,61.23±19.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抗痉挛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肌痉挛状态,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状态 康复
下载PDF
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扬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 目的观察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栝蒌桂枝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偏瘫侧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综合痉挛评定量表(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87.23%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69.56%(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患者,实施中西医复合疗法,可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状态,促进康复,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复合疗法 脑卒中 偏瘫 肌痉挛状态
下载PDF
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晓宁 李广一 +1 位作者 张竞文 杨鹏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0127-0128,共2页
在Rood技术基础上又添加方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研究此方案产生的效果。方法:纳入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60例均是我院接收的,病例收集从2018年5月跨越到2020年12月,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各拥有病例数30例的2组... 在Rood技术基础上又添加方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研究此方案产生的效果。方法:纳入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60例均是我院接收的,病例收集从2018年5月跨越到2020年12月,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各拥有病例数30例的2组,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又加入Rood技术,观察组在此之上又辅助了方氏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了较大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观察组明升高更多,P<0.05。结论: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头针 Rood技术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状态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19
4
作者 邵旭 于炎冰 +5 位作者 张黎 徐晓利 许骏 刘江 刘红举 杨文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5例(0.19%)、吸入性肺炎4例(0.15%);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胀145例(5.6%)、肠绞痛80例(3.1%);泌尿系统并发症包括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54例(2.1%)、泌尿系感染6例(0.23%);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下肢无力327例(12.6%)、下肢感觉障碍140例(5.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头痛112例(4.32%)、癫痫发作4例(0.15%),无椎管内或颅内感染、椎管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一般手术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1 382例(53.3%)、切口感染延迟愈合5例(0.19%)、脑脊液漏8例(0.31%)。随访1年以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运动能力下降7.33%(190/2 593),下肢感觉障碍5.59%(145/2 593),大小便障碍0.04%(1/2 593),脊柱侧弯7.23%(31/429),胸椎后凸4.2%(18/429),腰椎滑脱10.49%(45/429),长期腰背痛9.72%(252/2 593),未见性功能障碍。结论:腰骶段SPR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安全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切断术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下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邢时通 王丹 +6 位作者 温晓红 武中庆 孙琦 张东伟 成逸 严冬 俞菲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4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采用BTXA水...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4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采用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B组13例,单纯注射BTXA;C组12例,单纯电针刺激。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MAS)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时3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3.10±0.14),(3.20±0.17),(3.10±0.16)分,CSI评分分别为(14.10±0.14),(14.30±0.11),(14.20±0.12)分,两项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1.10±0.16),(2.10±0.13),(2.00±0.14)分,CSI评分分别为(9.10±0.11),(12.10±0.14),(13.10±0.12)分,A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中医水电针、腧穴与BTXA注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不足,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可以安全、快速的减少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全新、效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脊髓损伤 肉毒毒素类 针刺穴位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偏瘫肌痉挛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琴 周贤丽 +1 位作者 黄炜 刘宏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干预脑损伤及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1/2004-08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偏瘫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瘫痪侧上肢肌张力平均中等度...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干预脑损伤及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1/2004-08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偏瘫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瘫痪侧上肢肌张力平均中等度到重度增高。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巴氯芬口服、正确肢位摆放、被动运动、持续的牵张运动、手法按摩、石蜡疗法、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康复教育等。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评分为60.37±9.19,较治疗前(30.81±6.34)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损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偏瘫/康复 肌痉挛状态/康复
下载PDF
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附73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徐晓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成人97只足踝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均采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1/3 ̄2/3)切断术。结果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踝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2周内步...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成人97只足踝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均采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1/3 ̄2/3)切断术。结果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踝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2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100%。平均随访37个月,痉挛状态缓解率92.8%,步态改善率89.7%,生活质量提高率89.0%。术后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12例,肌无力10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肌肉痉挛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晔 郭义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7期103-106,共4页
分析近3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在肌肉痉挛临床治疗方面的有益探索进行综述,指出对于肌肉痉挛的临床治疗应以常规物理治疗为基础,综合多种治疗手段,鼓励采取良性体位,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治疗 临床研究性 综述
下载PDF
中药灌肠出现肌肉痉挛2例报告
9
作者 王凌芬 邵秀芝 +1 位作者 孙立新 田翠丽 《河北中医》 2007年第9期805-,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副作用 肌痉挛状态 投药 直肠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病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玉霞 郭飞 +3 位作者 姚秋英 于建波 沈顺姬 李铁山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脑瘫病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例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病儿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组(ESWT组,10例)和对照组(9例)。两组病儿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外,ESWT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脑瘫病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例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病儿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组(ESWT组,10例)和对照组(9例)。两组病儿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外,ESWT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假性治疗,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病儿的足背屈角、改良Ashworth分级(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分、腓肠肌内侧头(GM)厚度、Heckmatt量表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ESWT组病儿治疗后足背屈角、MAS评分、MTS评分均降低,GM厚度、GMFM评分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13.127~13.682,P<0.05);Heckmatt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儿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足背屈角、MAS评分、MTS评分、GM厚度及GMF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6.341~4.782,P<0.05);Heckmat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改善脑瘫病儿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超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价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小腿肌肉的价值
11
作者 张红丽 骈林萍 李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小腿腓肠肌内侧头及比目鱼肌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并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42例,常规超声测量肌肉厚度及羽状角。ARFI技术测量踝关节自然位及最大背伸位... 目的:探讨超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小腿腓肠肌内侧头及比目鱼肌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并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42例,常规超声测量肌肉厚度及羽状角。ARFI技术测量踝关节自然位及最大背伸位肌肉组织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患侧腓肠肌内侧头及比目鱼肌的肌肉厚度和羽状角均较其健侧减小(均P<0.05);健侧及患侧腓肠肌内侧头的最大背伸位VTQ值均大于自然位,健侧及患侧比目鱼肌最大背伸位VTQ值均大于自然位(均P<0.05)。相同体位下,脑卒中患者患侧的VTQ值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ARFI技术能定量客观评价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肉参数,为临床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卒中 麻痹 肌痉挛状态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5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笑丽 《河北中医》 2008年第2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针刺疗法 心俞 肝俞 脾俞 肺俞 肾俞 中药疗法 汤剂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封桂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2期140-140,共1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对照组用传统刺法,治疗30天。结果:对照组肘关节总有效率47.6%、治疗组66.7%,对照组膝关节总有效率61.9%、治疗组85.7%,两...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对照组用传统刺法,治疗30天。结果:对照组肘关节总有效率47.6%、治疗组66.7%,对照组膝关节总有效率61.9%、治疗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经筋刺法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5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冬梅 张长华 王艳芳 《河北中医》 2008年第10期1058-1059,共2页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中西医结合疗法 面部 疏风解痉
下载PDF
儿童痉挛性脑瘫外科治疗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应灏 王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01-504,共4页
脑性瘫痪是目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外科手术复杂,且存在争议,手术的方式和干预时机多样。早期干预方式为分期的单平面手术,目前大量开展的是多平面手术。应用三维步态检测,结合选择性脊神... 脑性瘫痪是目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外科手术复杂,且存在争议,手术的方式和干预时机多样。早期干预方式为分期的单平面手术,目前大量开展的是多平面手术。应用三维步态检测,结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微创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儿预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痉挛性脑瘫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儿行走功能,临床应避免采取更多创伤较大的骨性手术,推崇多学科联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并发症 脑性瘫痪/外科学 肌痉挛状态/并发症 肌痉挛状态/外科学 矫形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琪佳 吴水华 +8 位作者 肖波 蒋文彬 魏民 王君璐 虞锡丹 沈敏 胡继红 伍添 周渝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行SL-SDR联合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66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 items,GMFM-66)评分情况,并评估患儿手术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共有4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6例;手术年龄(8.2±2.3)岁(3.2~15.5岁)。术前标记目标肌群2523组,受累关节2133个。术中离断神经后根(小根)数为(9.3±3.8)枚/例,其中3849枚(3849/4059,94.8%)符合离断50%神经截面积的标准。术后83例(83/435,19.1%)出现短期下肢浅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3)个月,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GFMCS分级及GMFM-66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前GMFCS分级为Ⅱ、Ⅲ级者术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Ⅳ、Ⅴ级者(134/309比8/105,P<0.01);术前GMFM-66评分≥50分者术后GMFM-66评分提升值高于术前CMFM-66评分<50分者[(7.65±3.39)分比(5.01±2.18)分,P<0.01];手术时年龄小于6岁者术后GMFCS分级改善情况好于年龄大于6岁者(106/249比36/165,P<0.01);术后GMFCS分级获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术后GMFCS分级无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6.1±1.0)岁比(11.6±1.7)岁,P<0.01]。结论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SL-SDR联合康复治疗肢体痉挛瘫痪型脑瘫安全、有效,术后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并发症 脑性瘫痪/外科学 肌痉挛状态/并发症 肌痉挛状态/外科学 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 脊神经根切断术/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85例疗效回顾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南开 车善理 +2 位作者 周波 邓宗锵 唐文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01-2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年85例肌力≥Ⅲ级,肌张力ⅡˉⅣ级的病期稳定期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04/2003-12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病情己经稳定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85例为手术对象。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6年85例肌力≥Ⅲ级,肌张力ⅡˉⅣ级的病期稳定期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04/2003-12重庆市中山医院收治的病情己经稳定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85例为手术对象。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8.8岁。①瘫痪情况:双下肢瘫痪46例,双上肢瘫痪4例,偏瘫13例,三肢瘫12例,四肢瘫10例。②并发症情况:伴有流涎22例,斜视19例,语言障碍26例,明显智力低下12例;有癫痫病史5例,有内收肌切断史7例,合并扭转痉挛1例。③行走功能:术前不能独立行走54例(其中不能独自站、坐或/和双手扶助均不能行走3例,牵双手勉强可行走21例,牵一只手可行走29例),能独立行走但步态异常27例。④步态情况:不同程度尖足现象80例,交叉腿、剪刀步态62例,足内翻或外翻畸形42例,膝关节屈曲不能伸直18例。⑤肌力:指关节痉挛屈曲不能伸直及腕关节不能背伸(似爪形手)9例,肩关节肌肉痉挛(肩关节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1例。术前检查患肢肌力Ⅲ级18例,Ⅳ级62例,Ⅴ级5例。⑥肌张力:肌张力Ⅱ级14例,Ⅲ级59例,Ⅳ级12例。⑦查体情况:髌阵挛阳性13例,踝阵挛阳性45例,巴彬斯基氏征阳性64例,霍夫曼氏征阳性19例。术前常规照片、准确定位,发现隐性脊柱裂8例,轻度脊柱侧弯5例,未发现脊柱滑脱及髋关节脱位。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及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进行治疗,随访2年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和步态的变化,并以此为临床有效和无效的评估标准。结果:8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肢肌力:83例与术前相当或好于术前,2例较术前略差。②肌张力改善:68例患肢肌张力降至正常,8例肌张力稍低于正常,9例肌张力仍然略高于正常,平均降低Ⅱ~Ⅲ级。③行走功能: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44例已可独立行走,12例儿童开始上学,仍不能独立行走的10例中6例患者的行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仅4例行走功能改善不明显。27例术前能走的患儿,术后步幅增大,步速加快,步态更加平稳,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④步态改善:尖足现象及交叉腿、剪刀步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⑤查体情况:所有患者术后的髌阵挛,踝阵挛均消失,膝、踝反射基本正常或稍减弱,流涎、斜视、口词不清等症状也有所缓解,已有4例进行二期矫形手术。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4例上肢痉挛症状缓解,3例术后手指、腕关节痉挛屈曲(爪形手)缓解,可以伸直手指,背伸腕关节,1例肩关节外展肌肉痉挛缓解,肩关节可以内收,活动范围增大。45例术后X射线随访未发现手术所致的脊柱前凸、侧弯、脊柱滑脱和髋关节脱位,⑥临床效果:2年随访,临床有效79例,临床无效4例,有效率约为95%。期内未发现病情短暂好转后又加重的病例。结论:实施个体化方案手术方案,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对患者实施手术的时机,准确选择神经后根切除比例,重点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手术过程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骨性结构的损伤,术后一般无严重并发症,绝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根切断术 肌痉挛状态
下载PDF
40例盆底痉挛综合征盆底改变X线分析
18
作者 焦俊 杨桂英 +1 位作者 徐胜生 罾曦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36-537,共2页
关键词 排便X线摄影术 肌痉挛状态 盆底痉挛综合征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珊珊 冉海涛 苟春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病情予以改善代谢、循环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以动留...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病情予以改善代谢、循环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以动留针术对患侧上肢肩前穴、青灵穴及尺泽穴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1、28天对患侧上肢行SWE,测量痉挛肱肌和肱二头肌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并以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第7、14、21、28天,2组肱肌和肱二头肌E_(mean)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治疗第21、28天,观察组肱肌和肱二头肌E_(mean)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治疗第14、21、28天,观察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MAS评分于治疗第21、28天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第21、28天,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WE可早期、动态评估以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效果,且较常规MAS评分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上肢 弹性成像技术 动留针术
下载PDF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蹲伏步态多学科团队治疗的初步经验
20
作者 章燕云 蔡海清 +5 位作者 王志刚 徐纯鑫 陆洋阳 陈岑 沈敏 金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蹲伏步态的初步经验。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诊治的29例存在蹲伏步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蹲伏步态的初步经验。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诊治的29例存在蹲伏步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14.3岁(12~16.5岁)。患儿均行三维步态分析,由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步态研究员共同分析步态检查报告,并商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前予康复宣教及康复训练3~4周(其中家庭康复1~3周),包括体位摆放、体位转移、轮椅训练、肌力训练等。采取单次多平面手术,包括髋关节重建术、髌韧带推进术、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截骨术等,如患儿存在扁平外翻足则行Mosca术。术后2周开始院内康复训练,时间8周;予居家康复训练+线上指导10个月。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2个月以后行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9例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患儿均完成多学科团队治疗方案,医院康复训练及康复指导时间0.5~2周,家庭康复训练2~3周,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经互联网完成;均行单次多平面手术,其中髌韧带推进术29例,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术20例,内收肌切断术10例,股直肌延长术1例,髂腰肌松解术15例,Dega骨盆截骨+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3例,腘绳肌延长术14例,距舟关节复位+距下关节融合术5例,Mosca手术13例。术后复查三维步态分析时间平均为术后13.5个月(12~15个月)。结果显示,患儿术后髋关节在支撑相中末期最大伸展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12.29°,术后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屈曲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26.84°,术后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背屈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7.05°。康复评定发现,患儿髋外展、伸髋、伸膝及踝跖屈肌群的肌力均明显提升,平衡稳定性较术前增强,但步行过程中躯干横向位移问题未能改善。结论本研究已经验证了多学科团队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僵直状态,提升各关节运动肌群的肌力,明显改善异常的步态外观。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骨科和康复科联合治疗模式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外科学 矫形外科手术 肌痉挛状态/康复 步态失调/康复 运动疗法 远程康复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