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电刺激8周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参数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笑卿 谭鹰 王文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2期3400-3403,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经皮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肉参数变化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纳入临床研究,记为SUI组,同期选取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记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经皮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肉参数变化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纳入临床研究,记为SUI组,同期选取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记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测定研究对象性生活水平,对比两组盆底肌肉表面肌电信号活力值、峰值、功值及右侧盆底肌休息值;同时按照尿失禁评分将SUI组分为SUI1组、SUI2组、SUI3组,对比3组盆底肌肉表面肌电信号活力值、峰值、功值及右侧盆底肌休息值。随后使用经皮电刺激治疗SUI组8周,对比治疗后SUI组各指标变化情况,随访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SUI组性生活质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SUI组活力值、功值、峰值、右侧休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SUI组(P<0.05)。SUI1组治疗后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UI2组、SUI3组活力值、功值、峰值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SUI组肌力明显改善。FSFI评分与受检者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肌力水平呈正相关性,且与活力值、功值、峰值及肌力水平相关性明显(均P<0.05)。结论SUI患者经皮电刺激治疗具有较好的质量效果,患者盆底肌肉参数与性功能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皮电刺激 盆底肌肉参数 性功能
下载PDF
广西汉族和壮族大学生肺活量与肌肉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舒文博 陈梦池 +5 位作者 李华 黄丽仟 黄彬彬 张文海 吴亚臣 刘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广西某高校汉族,壮族大学生肺活量与肌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909名广西某高校在读大学生,采用MC-180体成分仪测量其肌肉参数,肺活量测试仪测量其肺活量。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将受试者肺活量... 目的探讨广西某高校汉族,壮族大学生肺活量与肌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909名广西某高校在读大学生,采用MC-180体成分仪测量其肌肉参数,肺活量测试仪测量其肺活量。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将受试者肺活量分数分为4组;<60分,60~79分,80~89分、≥90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肺活量分数段汉族男,女大学生身高、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肌肉参数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壮族女大学生身高、体重、BMI,肌肉参数(除左上肢肌肉量)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汉族男大学生身高,肌肉参数最大值主要集中在≥90分组,呈上升趋势,汉族,壮族女大学生身高.体重、BMI,肌肉参数在<60分,60~79分,80~89分组上升趋势,在≥90分组各指标略有下降,壮族女大学生左上肢肌肉量组间差异不明显。汉族男、女大学生年龄、身高,体重、BMI,肌肉参数与肺活量成显著正相关(均r>0,均P<0.01);壮族男,女大学生身高、体重、肌肉参数与肺活量成显著正相关(均r>0,均P<0.01),左上肢肌肉量与肺活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年龄.身高、体重、BMI,肌肉参数的增加对两民族大学生肺活量的增加有一定正性作用,左上肢肌肉量的变化对壮族大学生肺活量的影响不明显,汉族大学生各肌肉参数与肺活量的相关性强于同性别壮族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壮族 肺活量 肌肉参数 体成分测量 大学生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的肌肉结构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于丽丽 黄秋晨 +4 位作者 崔志刚 李德盛 胡春英 叶淼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评估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周肌肉的结构参数变化,明确影响早期KOA的肌肉指标。方法2022年1月至8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分别招募20例健康中老年女性(对照组)和20例单侧早期KOA中老年女性(KOA组),采用肌骨超声测...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评估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周肌肉的结构参数变化,明确影响早期KOA的肌肉指标。方法2022年1月至8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分别招募20例健康中老年女性(对照组)和20例单侧早期KOA中老年女性(KOA组),采用肌骨超声测量腘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和羽状角;其中,股四头肌分别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长肌和股内斜肌。结果与KOA组健侧及对照组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股内斜肌和腘肌厚度变薄(t>2.133,P<0.05),股内斜肌与股外侧肌比值变小(t>3.660,P<0.01)。与对照组匹配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羽状角变小(t=3.1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股内斜肌厚度(OR=0.235,95%CI 0.068~0.805,P=0.021)和腘肌厚度(OR=0.387,95%CI 0.152~0.980,P=0.045)与早期KOA发病有关。结论中老年女性早期KOA患侧表现出股内长肌、股内斜肌、腘肌厚度变薄,股内斜肌和股外侧肌力量失衡。股内斜肌和腘肌厚度是KOA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膝骨关节炎 股内斜肌 腘肌 肌骨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下载PDF
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超声肌肉结构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远滨 张京 +3 位作者 冷振鹏 张倩 陈昕 肖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肌肉检查技术观察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在痉挛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和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抗痉挛治疗的6... 目的利用超声肌肉检查技术观察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在痉挛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和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抗痉挛治疗的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腓肠肌外侧头肌肉纤维作为研究靶肌肉,分别对健、患侧肢体进行评定和超声MAP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评定;MAP中的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分析抗痉挛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MAS和MAP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脑卒中患者随着抗痉挛治疗时间的增加,MAS评分、PA和MT出现下降趋势,FL出现上升趋势。其中M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参数中:FL不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4周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A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T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评定肌纤维肌张力的显著性变化时,MAS与MAP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结合应用MAS和MAP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评定肌张力的细微变化,从而更好地评定临床抗痉挛治疗效果,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脑卒中 痉挛 评价
下载PDF
抗痉挛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超声肌肉结构参数的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施唯 徐冰 毕磊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抗痉挛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愿意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治疗和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肉牵伸训练以及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方法治疗的患者21例。在抗痉挛治疗前、... 目的观察抗痉挛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结构参数(MAP)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愿意接受口服抗痉挛药物治疗和抗痉挛体位摆放、痉挛肌肉牵伸训练以及拮抗肌主动收缩训练等方法治疗的患者21例。在抗痉挛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进行MAS评定,并在肌张力变化的过程中,动态观察MAP参数的变化,测量肌肉羽状角度(pennation angle,PA)、肌纤维厚度(muscular thickness,MT)和肌纤维长度(fascicle length,FL)。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痉挛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MAS评分逐渐下降,PA出现下降趋势,FL出现上升趋势。MAS评分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L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T指标出现下降趋势,但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FL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肉结构参数(MAP)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卒中患者抗痉挛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指标,且各参数的敏感度由于MAS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结构参数 脑卒中 痉挛 超声
下载PDF
确定下肢肌肉附着点空间坐标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单大卯 魏文仪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先进技术,对人体(尸体)下肢肌肉的起止点进行量测;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解析,求得国人下肢肌肉附着点的三维坐标。建立下肢4个运动环节的独立坐标系;运用刚体方位广义坐标描述下肢环节运动;提供肌肉机能评定相关的定量... 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先进技术,对人体(尸体)下肢肌肉的起止点进行量测;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解析,求得国人下肢肌肉附着点的三维坐标。建立下肢4个运动环节的独立坐标系;运用刚体方位广义坐标描述下肢环节运动;提供肌肉机能评定相关的定量参数资料。建立起止点坐标与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间的回归方程,为活体下肢肌肉起止点的推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肉 肌肉代起止点 环节独立坐标系 肌肉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近景摄影测量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变化的定量超声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美快 徐乐义 +2 位作者 李海燕 陈顺平 陈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骨前肌(TA)及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羽状角和肌肉厚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减小(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长(P<0.05)。而健侧和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TA和MG的形态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超声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肌肉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脑卒中 胫骨前肌 腓肠肌内侧头
下载PDF
超声评估神经病理条件下肌肉形态和功能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可迪 陈娜 +1 位作者 谢燕菲 李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756-3763,共8页
背景: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为它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探测到肌纤维长度、羽状角、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等肌肉的结构参数,成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有效手段。目的:分析并讨论超声技术对病理条件下骨... 背景: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为它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探测到肌纤维长度、羽状角、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等肌肉的结构参数,成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有效手段。目的:分析并讨论超声技术对病理条件下骨骼肌肉测量的优点和在操作应用中为了提高准确性应考虑的问题。方法:检索中英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关键词"ultrasound,ultrasonography,B-mode ultrasonography,muscularar chitecture,超声,肌肉形态,肌肉评估",共检索144篇文献,纳入70篇。对肌肉形态学参数进行解读,对超声下肌肉形态测量以评估不同神经病理情况下肌肉功能的研究进行回顾,同时也探讨了现阶段超声应用中为了提高准确性及降低误差水平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结果与结论:超声成像技术能实时,无创,便捷和准确地测量肌肉的形态学参数,从而有效地评估疾病对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其应用有广阔前景。在康复领域中,可以利用超声测量肌肉的形态结构评估肌肉的功能,并指导康复计划的制定、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在其他领域,已经有医生将之应用于加强护理部门内,以监测因患者制动而引起的肌肉无力,并显示出超声在提供肌肉形态学信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学术探讨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肌肉形态 功能评估 神经系统 肌纤维长度 羽状角 肌肉厚度 横截面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邓海燕 黄晶 +1 位作者 林玮 温泽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研究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给予夹脊电针联合腹部艾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评分(MAS评分)、痉挛评分(CSI评分)及肌肉结构参数(肌纤维长度、肌纤维厚度、肌肉羽状角度)变化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增高,MAS评分和CSI各维度评分均降低,患者肌纤维长度增大,肌纤维厚度和肌肉羽状角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一过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结论夹脊电针联合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能够改善患者肌力状态、痉挛程度和肌肉结构参数,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 夹脊电针 腹部艾灸 肌力 痉挛程度 肌肉结构参数
下载PDF
一种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仿真 被引量:4
10
作者 项忠霞 赵明 +3 位作者 高飞 金腾 胡志刚 张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5-701,共7页
针对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效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的康复训练仿真实验研究.通过人体动作捕捉实验,获取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步行时的运动学信息,利用Any Body建立人体步行模型,并以下肢肌肉受力情况为依据... 针对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效性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的康复训练仿真实验研究.通过人体动作捕捉实验,获取一成年男子在正常步行时的运动学信息,利用Any Body建立人体步行模型,并以下肢肌肉受力情况为依据确定下肢主要肌肉群.建立人-机系统模型,借助Hill方程,以人体下肢肌肉收缩速率作为判断标准,通过模拟实现矢状面内运动的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运动,获取下肢主要肌肉的收缩速率变化情况,并将其与正常步行时的肌肉收缩速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大腿肌肉群的收缩速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小腿与髋部肌肉群差异较明显.改进外骨骼结构,使其能够同时实现在冠状面内的运动,比较在两种结构下的下肢主要肌肉收缩速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髋部肌肉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因此,能实现矢状面内运动的外骨骼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有效训练大腿肌肉群,但对小腿与髋部肌肉的训练效果不明显,加入冠状面运动后,能提高对髋部肌肉的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仿真系统 AnyBody 肌肉参数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肌肉最优参数获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翰君 刘卉 +1 位作者 张新 于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93,共6页
研究目的:肌肉参数(如肌肉最大收缩速度和肌肉最优长度)个体差异很大,使用平均肌肉参数的关节肌力模型很可能是无效的。研究目的是获得个性化的肌肉最优参数。研究方法:通过优化方法得到肌肉最优长度,通过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微... 研究目的:肌肉参数(如肌肉最大收缩速度和肌肉最优长度)个体差异很大,使用平均肌肉参数的关节肌力模型很可能是无效的。研究目的是获得个性化的肌肉最优参数。研究方法:通过优化方法得到肌肉最优长度,通过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微小变化对肌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使用优化方法得到的肌肉最优参数,模型模拟肌力矩可以预测逆动力学关节合力矩87.4%的方差;当肌肉最优长度增加或减少1%时,模拟肌力矩可以预测逆动力学关节合力矩方差分别减少到70%和79.8%。敏感度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精确的肌肉最优长度非常重要。结论:模型模拟的肌肉合力矩可以有效预测真实的动力学结果。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得到被试者个性化的肌肉生物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参数 生物力学 优化方法 敏感度分析 肌肉最优长度 个性化建模
原文传递
人体动态多机同步测试的实验性研究
12
作者 单大卯 魏文仪 《山东体育科技》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领域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多机同步测试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肢肌肉起止点三维坐标的研究"为博士论文实验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实验成果应用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领域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多机同步测试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肢肌肉起止点三维坐标的研究"为博士论文实验部分的主要内容。将实验成果应用于活体运动的分析,以添补目前我国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态 多机同步测试 实验性 表面肌电 测力台 摄影机 肌肉功能参数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美快 徐乐义 +2 位作者 李海燕 陈顺平 陈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内侧头(MG)形态结构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使用相同型号的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参数和治疗部位,但没有电流输出。以上治疗20min/d,5d/周,持续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超声分别检测患侧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MIVC)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的厚度;同时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①超声变化:训练后,两组患侧MG的羽状角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均较治疗前增加(P<0.001),对照组患侧MG的肌肉厚度在静息状态及MIVC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变化: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改变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形态结构可改善下肢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肌肉结构参数 腓肠肌内侧头 超声 脑卒中
下载PDF
一次悬吊训练对颈部不适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斌 洪艳 +1 位作者 伍顺尧 王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6,75,共4页
探讨不同悬吊训练方式对颈部不适的干预效果以及颈部Wong-Baker疼痛量表分值分别与患部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的关系。通过采用单纯悬吊放松、颈部主动运动和稳定肌训练三种方式,将39名颈部不适在校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训练,并随... 探讨不同悬吊训练方式对颈部不适的干预效果以及颈部Wong-Baker疼痛量表分值分别与患部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的关系。通过采用单纯悬吊放松、颈部主动运动和稳定肌训练三种方式,将39名颈部不适在校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训练,并随访干预后一周的评分改变情况。评价指标为Wong-Baker疼痛量表分值和肌肉伸缩性、弹性及硬度。研究发现:颈部主动运动训练和稳定肌训练能有效降低Wong-Baker疼痛量表分值,分别维持五天和三天,但对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改善不明显;Wong-Baker疼痛量表分值与颈肩部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之间未见到明显相关。建议颈部主动运动训练和稳定肌训练作为颈部不适治疗手段,治疗频率分别为每周一次和每周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不适 悬吊训练 肌肉参数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5 位作者 王腾 陈云璇 王晓娜 常永霞 左小宏 马秋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67-771,7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类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比较2组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肌张力变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电生理指标[肱二头肌和腓肠肌休息状态下均方根值(RMS)]、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踝背屈、外翻)、超声肌肉结构参数[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肌腹RM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外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FL低于对照组,M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及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能改善患者肌张力、肌肉结构参数与神经肌肉活动,抑制肌痉挛,增加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冲击波 振动训练 脑卒中 肌痉挛 电生理 肌肉结构参数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以及胫骨前肌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美快 徐乐义 +2 位作者 李海燕 陈顺平 陈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3,共5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VF)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超声影像观察MVF干预前、后其患侧胫骨前肌(TA)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VF)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超声影像观察MVF干预前、后其患侧胫骨前肌(TA)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MVF训练,而对照组则进行假MVF训练。2组患者均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MA量表的下肢部分(FMA-LE)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超声技术获取2组患者胫骨前肌(TA)静息和最大等长收缩(MVC)时羽状角(PA)、肌肉厚度(MT)和肌纤维长度(FL)。结果:治疗后,2组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PA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镜像组治疗后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组患侧TA静息和MVC时的MT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和BB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的FMA-LE和BBS评分分别为(24.39±6.99)分和(38.67±9.8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超声影像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TA形态结构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肉结构参数 胫骨前肌 脑卒中 镜像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