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延迟性酸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军 赵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肌肉延迟性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由于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并缺乏可靠的防治措施,一直成为运动医学界的重要话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DOMS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神经生物... 肌肉延迟性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由于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并缺乏可靠的防治措施,一直成为运动医学界的重要话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DOMS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探讨和分析DOMS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延迟性酸痛 传入神经纤维 敏化
下载PDF
运动训练中肌肉延迟性酸痛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晖 丁萌 葛书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归纳了关于肌肉延迟性酸痛(DOMS)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化学疗法和物理疗法。药物化学疗法主要介绍了抗炎类药物对DOMS的效果。物理疗法则介绍了按摩、光疗、水疗、...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归纳了关于肌肉延迟性酸痛(DOMS)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化学疗法和物理疗法。药物化学疗法主要介绍了抗炎类药物对DOMS的效果。物理疗法则介绍了按摩、光疗、水疗、热疗、超声波、振动、电刺激、激光疗法、冰疗、针刺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对比可以得出,DOMS治疗方法的效果现今还不是很明确,建议研究者能够设计更多实验去完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延迟性酸痛 运动训练 恢复 治疗
下载PDF
肌肉延迟性酸痛与血清肌酸激酶关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俐敏 周丽波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8期938-938,共1页
关键词 肌肉延迟性酸痛 血清肌酸激酶 DCMS 骨骼肌 运动
下载PDF
延迟性肌肉酸痛与运动性骨骼肌记忆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峥嵘 孙羽 +1 位作者 张振显 潘诗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2-1766,共5页
背景:不习惯的运动使骨骼肌损伤,但可以产生一种减轻肌肉再损伤减轻疼痛的特定训练效果-肌肉记忆。目的:基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病因,综述延迟性肌肉酸痛中骨骼肌记忆的存在及其可能机制,提出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新见解。方法:第一作者以... 背景:不习惯的运动使骨骼肌损伤,但可以产生一种减轻肌肉再损伤减轻疼痛的特定训练效果-肌肉记忆。目的:基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病因,综述延迟性肌肉酸痛中骨骼肌记忆的存在及其可能机制,提出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新见解。方法:第一作者以“DOMS,Skeletal muscle memory,Exercise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Repeat turn effect,exercise and autophagy,Autophagy and inflammation”为英文检索词,“延迟性肌肉酸痛,骨骼肌记忆,运动性骨骼肌适应,重复回合效应,运动与自噬,自噬与炎症”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2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0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代谢紊乱、机械损伤和氧化应激所致的急性期炎症反应,而运动性骨骼肌记忆具有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运动再损伤的作用,当离心训练的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时,损伤症状可以被最小化,甚至可以避免。因此基于运动性骨骼肌记忆机制,寻找防治或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及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综述的主要目的:①明确运动性骨骼肌记忆的存在;②探讨运动性骨骼肌记忆的可能机制,并提出该记忆与骨骼肌自噬的关系;③通过改善骨骼肌自噬水平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损伤 延迟肌肉酸痛 骨骼肌记忆 骨骼肌适应 重复回合效应 运动-自噬 自噬-炎症
下载PDF
滑雪运动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蔡国锋 庄哲 +8 位作者 马喜强 郭霞 孙宏 孙波 全爱君 梁洪文 刘大伟 李朝旭 蔡国梁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研究目的:探索滑雪运动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寻找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3月,检索词为滑雪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治疗,康复。研究结果及结论:经过筛选,... 研究目的:探索滑雪运动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寻找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3月,检索词为滑雪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治疗,康复。研究结果及结论:经过筛选,共纳入47篇文献,研究表明按摩、针灸和中草药等各种传统中医手段对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有一定的效果,电针在止痛方面疗效尤为显著。因此,进一步研究应用电针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运动 延迟肌肉酸痛 治疗 康复
下载PDF
不同理疗方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6
作者 王娟 汪学红 《湖北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354-362,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理疗方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为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不同理疗方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 目的比较不同理疗方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为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搜集不同理疗方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章,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运用End 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项随机对照实验,包括836例延迟性肌肉酸痛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减轻肌肉疼痛方面,电磁场疗法(SMD=-1.09,95%CI[-1.93,-0.24],p=0.012)、光疗(SMD=-1.02,95%CI[-1.64,-0.39],p=0.001)、电刺激(SMD=-0.79,95%CI[-1.26,-0.31],p=0.001)、超声波(SMD=-0.70,95%CI[-1.16,-0.25],p=0.003)、冷疗(SMD=-0.63,95%CI[-0.86,-0.40],p<0.0001)均优于对照组;排序结果显示:电磁场疗法(82.5%)>光疗(82.4%)>电刺激(67.9%)>超声波(60.8%)>冷疗(54.6%);2)在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方面,光疗(SMD=-3.01,95%CI[-3.67,-2.35],p<0.0001)、超声波[SMD=-1.34,95%CI[-2.15,-0.54],p=0.001]、冷疗(SMD=-0.17,95%CI[-0.30,-0.03],p=0.018)均优于对照组;排序结果显示:光疗(100.0%)>超声波(83.1%)>冷疗(53.6%)。结论在减轻肌肉疼痛方面,电磁场疗法的效果最佳,其次为光疗、电刺激、超声波、冷疗;在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方面,光疗效果最佳,其次为超声波、冷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理疗 随机对照试验 肌肉疼痛 血清肌酸激酶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开四关配合导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肖逸 徐璇 +6 位作者 何灏龙 丁攀婷 梁枝懿 杜革术 刘未艾 钟欢 刘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054-2060,共7页
目的探究开四关配合导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的临床疗效,并初步研究其干预机制。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招募并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冷疗组及模型组,每组12例... 目的探究开四关配合导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的临床疗效,并初步研究其干预机制。方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招募并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冷疗组及模型组,每组12例。诱发DOMS的方式为蛙跳运动。观察组予以开四关配合肢体及呼吸导引治疗,冷疗组予以冷疗干预,运动后24 h起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通过测试受试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痛阈、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评价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效应机制。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观察组、冷疗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与冷疗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后72 h,观察组痛阈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冷疗组第一次治疗后痛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和冷疗组相比,在运动后24、48、72 h时观察组CK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冷疗组相比,运动后24、72 h观察组LD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动后72 h观察组IL-6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动后24、48 h观察组β-EP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四关配合导引干预能够改善DOMS症状,尤其是能缓解即刻疼痛、升高痛阈、减轻痛苦,且效果优于冷疗组。开四关配合导引干预可调节DOMS后血液CK水平,下调IL-6、β-EP、LDH的含量,以此起到抗炎止痛、调节机体应激反应水平、促进局部损伤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开四关 导引 VAS 痛阈 炎症 损伤修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运动前50 Hz全身振动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张学彬 敖文君 +1 位作者 蒋鑫 宋成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085-5090,共6页
背景:运动前使用全身振动能够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程度,然而缺少何种振动频率效果更佳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在运动前使用50 Hz或35 Hz的全身振动对于普通男大学生运动后下肢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1名健康非体育专... 背景:运动前使用全身振动能够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程度,然而缺少何种振动频率效果更佳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在运动前使用50 Hz或35 Hz的全身振动对于普通男大学生运动后下肢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方法:选择31名健康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年龄(22.7±1.6)岁,随机分成50 Hz全身振动组(n=10)、35 Hz全身振动组(n=11)和对照组(n=10)。采用行进间全蹲跳和负重半蹲跳的方式诱导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运动前1 d、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2,3,7 d测试肌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伸膝关节的等长峰值力矩;运动前1 d、运动后1,2,7 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E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在运动后1,2,3 d,50 Hz全身振动组和35 Hz全身振动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和等长峰值力矩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后2 d,50 Hz全身振动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35 Hz全身振动组(P<0.05);在运动后2,3 d,50 Hz全身振动组的等长峰值力矩下降值低于35 Hz全身振动组(P<0.05);②50 Hz全身振动组肌酸激酶水平在运动后1,2 d低于对照组(P<0.05),35 Hz全身振动组在运动后2 d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运动前1 d相比,50 Hz全身振动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35 Hz全身振动组在运动后1 d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1,2 d显著增高(P<0.05);④3组的前列腺素E2水平在运动后1 d均较运动前1 d显著增高(P<0.05);⑤结果表明,运动前使用全身振动能够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力量损失,同时对相关血液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用50 Hz的全身振动比使用35 Hz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全身振动 频率 疼痛 肌力 肌酸激酶 血清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延迟性肌肉酸痛人体模型研究进展
9
作者 武强 李海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8期258-263,共6页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人体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DOMS模型是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外界施加负荷完成重复离心运动方案来建立的。建模肌肉包括下肢肌、肘屈肌和躯干肌,...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人体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DOMS模型是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外界施加负荷完成重复离心运动方案来建立的。建模肌肉包括下肢肌、肘屈肌和躯干肌,其中使用股四头肌的频率最高。等速训练仪建立股四头肌DOMS最为常见和稳定,且不受被试者运动水平的影响。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应探索特定人群DOMS模型的建立方法。肌肉疼痛和肌肉生理、物理特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都不是诊断DOMS的直接指标,不能提供DOMS损伤程度以及恢复过程准确信息,未来的研究可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提高诊断DOM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人体模型 诊断 进展
下载PDF
艾灸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张琳 彭科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66-171,共6页
评价艾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艾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后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RevMan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 评价艾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艾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后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RevMan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篇,172例受试者,试验组85例,对照组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休息或安慰疗法)比较,艾灸干预可降低VAS积分(SMD=-0.61,95%CI:-0.87~-0.34,P<0. 00001),增加肌力(SMD=0.30,95%CI:0.01~0.59,P=0. 04<0.05),降低肌酸激酶(CK)水平(SMD=-0.66,95%CI:-1.00~-0.33,P=0. 0001)。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艾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今后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延迟肌肉酸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韩秀兰 许轶 +2 位作者 田潇飞 李冠运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组受试对象均以力竭性离心运动方式诱导出小腿三头肌的DOMS,DMS治疗组在运动后立刻接受DMS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治疗。期间两组对象均进行简单的自我牵伸训练。在DOMS诱导后立刻至诱导后5天期间,每天对主观体力感觉(PRE)和视觉类比疼痛指数(VAS)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DMS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RE在运动后24h、48h、72h,经组间独立样本比较,t24h=-6.76,t48h=-15.44,t72h=-3.17(P<0.05),观察组的PRE比对照组低;2VAS评分在运动后24h、48h、72h、96h两组间对比,t24h=-2.37,t48h=-11.05,t72h=-16.87,t96h=-17.56(P<0.05)。DMS治疗组以上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结论:DMS治疗可以缓解因DOMS导致的疲劳及酸痛,降低运动后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 延迟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 视觉类比疼痛指数
下载PDF
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英 吴云川 +1 位作者 金宏柱 顾一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09-4712,共4页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对象:将30名健康...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对象:将30名健康男性学生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共3组,每组10名。方法:运动前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前在左上肢进行30min的推拿,推拿结束5min后开始训练。运动后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后30min在左上肢进行30min的推拿,并在此后的3d内按规定的时间继续接受推拿治疗,30min/次,1次/d。对照组学生仅参加训练,不做任何的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也不接受任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72h测定肌肉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最大等长收缩力量、臂围、肘关节的屈伸度,训练前1h、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h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肌肉酸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酸痛的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运动后72h的肌肉最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恢复明显(P<0.01),运动后72h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即刻的肘关节屈曲程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推拿组在运动后72h的肘关节伸直程度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臂围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前推拿能一定程度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而运动后推拿能一定程度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延迟肌肉酸痛 训练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希海 杨莹 +4 位作者 刘强 张成军 卢再鸣 潘诗农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5,1070,共6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动后的1 d、2 d、3 d、5 d对左侧股四头肌进行DTI扫描,并行肌肉酸痛指数评分。测量左侧股外侧肌感兴趣区ADC值、FA值及本征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DTI测量结果与肌肉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外侧肌DTI检查显示左侧股外侧肌的ADC值在运动后24 h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5 d时逐渐恢复正常。FA值和λ3亦在运动后24 h^48 h逐渐增高,48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5 d时恢复正常,λ1,λ2亦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FA、λ3与肌肉酸痛指数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0.214)。结论 DTI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损伤程度改变,DTI与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延迟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指数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海平 刘建军 董敏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2-55,共4页
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并在运动后的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的肌肉结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体育健身及运动训练的效果。有关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已有... 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并在运动后的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的肌肉结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体育健身及运动训练的效果。有关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其产生的病因、机制等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也没有找到真正有效地清除或减轻肌肉酸痛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和综合,对运动性延迟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等进行广泛探讨,为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离心运动 损伤机制 预防与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G53基因敲除对小鼠延迟性肌肉酸痛期骨骼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迎 伊木清 曾凡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642,共7页
目的:探讨MG53敲除对骨骼肌损伤的影响,研究MG53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是否具有减轻骨骼肌膜损伤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小鼠84只,根据基因型分为两大组,野生型(WT)组和敲除型(KO)组,每一大组按照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个小组,共14组,即WT组... 目的:探讨MG53敲除对骨骼肌损伤的影响,研究MG53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是否具有减轻骨骼肌膜损伤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小鼠84只,根据基因型分为两大组,野生型(WT)组和敲除型(KO)组,每一大组按照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个小组,共14组,即WT组(WC、WE0、WE2、WE12、WE24、WE48、WE72)和KO组(KC、KE0、KE2、KE12、KE24、KE48、KE72),每组6只。在离心运动后相应时间点内眦取血,脱颈处死小鼠,取左腿股直肌用于Western blot实验,右侧用于形态学观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透射电镜观察14个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G53蛋白水平。结果:KE0和KE2组CK较安静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KE24和WE0组CK较安静组显著升高(P<0.05),同一时间点CK值相比,KE0较WE0显著升高,KE24较WE24显著升高(P<0.05);骨骼肌超微结构随时程变化较为明显,KO组在运动后损伤较WT组更为严重,呈现出损伤早、恢复慢的特点,KE24损伤最为严重,且KE72仍然没有恢复到安静水平;WT组MG53蛋白在运动后即刻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在24h出现第二次升高(P<0.05)。结论:离心运动后KO组小鼠骨骼肌损伤较WT组更为严重,表明MG53能够明显减轻骨骼肌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的损伤,WT组MG53蛋白在离心运动后即刻和24h显著升高,提示其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延迟肌肉酸痛 骨骼肌 损伤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刺激对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野 戴维 聂金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24名男性大学生分别完成10组负荷,每组负荷由15个蛙跳(最大用力)和30个负重跳(10kg)组成。运动后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运动前及运动后分别测定肌肉酸痛程度、主观体力感觉及肌肉等动力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运动后24 h、48 h及72 h肌肉酸痛程度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肌肉力量及主观体力感觉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对肌肉酸痛的消除有积极作用,而对肌肉功能及主观体力感觉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延迟肌肉酸痛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肌肉收缩力量 离心运动 运动医学
下载PDF
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胡精超 周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最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常存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DOMS使人们的健身热情和运...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最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常存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DOMS使人们的健身热情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国内外对DOMS的发生机制研究从未间断过,针对DOMS的治疗及预防也成为一个不断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推拿 DOMS 肌肉疼痛 运动后 不舒适 运动员 国内外
下载PDF
延迟性肌肉酸痛与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翔 柴志铭 赵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6031-6036,共6页
背景: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出现的骨骼肌纤维损伤是导致骨骼肌损伤直接原因。目的:文章从修复骨骼肌损伤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骨骼肌损伤后产生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骨骼肌卫星细胞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方法:检索1961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知网... 背景: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出现的骨骼肌纤维损伤是导致骨骼肌损伤直接原因。目的:文章从修复骨骼肌损伤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骨骼肌损伤后产生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骨骼肌卫星细胞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方法:检索1961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资料,中文检索词:延迟性肌肉酸痛;骨骼肌损伤;骨骼肌卫星细胞;调节因子;英文检索词: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Satellite Cells,Skeletal Muscle;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纳入59篇国内外文献,对骨骼肌损伤伴随的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发生机制做一探讨。结果与结论:骨骼肌微损伤主要涉及肌细胞生物膜、细胞骨架、肌小节、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破坏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导致骨骼肌收缩功能下降,期间常伴有延迟性肌肉酸痛,其中以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的微细损伤最为显著;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延迟肌肉酸痛 骨骼肌损伤 骨骼肌卫星细胞 调节因子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国海 王人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51,63,共7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3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20.9±1.3岁,随机分成运动前肌贴组、运动后肌贴组、安慰贴扎组和未贴扎组,每组8人。通过全蹲蛙跳加30次原地负重(10 kg)半蹲跳的离心运...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3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20.9±1.3岁,随机分成运动前肌贴组、运动后肌贴组、安慰贴扎组和未贴扎组,每组8人。通过全蹲蛙跳加30次原地负重(10 kg)半蹲跳的离心运动诱发下肢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测试受试者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24 h、48 h、72 h和96 h各时间点的肌肉疼痛和最大等动肌力。结果:延迟性肌肉酸痛建模后,主观疼痛评分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肌贴组(P<0.05)和运动前肌贴组(P<0.01)的疼痛水平低于未贴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压痛阈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肌贴组在运动后48 h以及运动前肌贴组在运动后24 h、48 h和72 h的时间点上,恢复水平高于未贴扎组(P<0.05)。血清CK水平在组间主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力矩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前肌贴组峰值力矩在48 h(P<0.05)、72h和96 h(P<0.01)3个时间点上恢复水平高于未贴扎组,运动前肌贴组在72 h和96 h的时间点上与同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贴扎组运动后各时间点均小于基线水平。结论:肌内效贴扎改善DOMS后恢复期的血清CK水平不明显,肌内效贴扎可以减轻DOMS后的肌肉酸痛,并对肌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延迟肌肉酸痛 肌力 肌肉压痛 股四头肌
下载PDF
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国外治疗近况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建 秦雪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8-290,共3页
关键词 延迟肌肉酸痛 DOMS 肌肉训练 肌肉损伤 肌肉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