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振动治疗对颈肩痛患者肌肉物理特性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郄淑燕 王丛笑 +2 位作者 孙晓静 汪杰 宋德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局部振动肌肉刺激治疗对颈肩痛患者肌肉物理特性及肌电信号的影响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长。方法筛选符合人选标准的颈肩疼痛患者34例,应用局部振动肌肉刺激仪对斜方肌和肩胛内侧缘进行治疗,每个部位治疗30S,重复3~5... 目的观察单次局部振动肌肉刺激治疗对颈肩痛患者肌肉物理特性及肌电信号的影响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长。方法筛选符合人选标准的颈肩疼痛患者34例,应用局部振动肌肉刺激仪对斜方肌和肩胛内侧缘进行治疗,每个部位治疗30S,重复3~5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h和治疗后6h,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MyotonPRO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评估患者双侧颈肩部上斜方肌的肌肉状态,包括F一振动频率、D-振幅的对数衰减值、S-动态硬度;采用Noraxon16通道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双手上举时上斜方肌的sEMG信号,取时域指标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并比较治疗前后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肌电信号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即刻患者的F、D、S值(12.55±2.13、0.94±0.16、200.70±55.38)及治疗后2h患者的F、D、s值(12.83±2.22、0.99±0.16、205.80±57.80)均较患者治疗前(15.24±3.22、1.14±0.20、265.50±78.57)明显降低(P〈0.05),VAS评分亦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6h与治疗前比较,F、D、S、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上肢上举过程中,治疗后即刻疼痛侧上斜方肌的AEMG(88.50±19.09)较治疗前(48.24±13.41)显著升高(P〈0.01),IEMG(404.40±190.04)和MF(0.15±0.15)仍明显高于治疗前(171.00±47.64、0.04±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患者的AEMG(79.28±18.18)和IEMG(383.20±191.07)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M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h,AEMG、IEMG和M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局部振动治疗可以降低颈肩痛患者颈肩部肌肉的硬度,缓解疼痛,激活肌肉收缩强度,治疗效果可以持续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颈肩痛 肌肉物理特性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振动训练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sEMG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谷茂恒 刘文峰 陶小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振动松弛前后肌力、肌肉物理性能和肌肉肌电图特征参数的变化,探讨振动松弛对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员肌肉运动性疲劳的缓解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16导肌电检测仪对实验前后12名男子划艇运动员前臂肌肉进行... 目的:通过观察振动松弛前后肌力、肌肉物理性能和肌肉肌电图特征参数的变化,探讨振动松弛对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员肌肉运动性疲劳的缓解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16导肌电检测仪对实验前后12名男子划艇运动员前臂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测,同时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检测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分析振动放松训练对练习后即刻疲劳肌肉肌电i EMG,MF,MPF以及肌肉物理性质的影响,了解振动放松对延缓与消除运动练习所致肌肉疲劳的效果.结果:振动放松可以使疲劳肌肉肌电图i EMG,MF,MPF得到显著恢复(P<0.05);同时使肌肉的硬度、伸缩性、肌力得到显著恢复(P<0.01).结论:振动放松运动作为新的放松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劳,恢复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肌腱伸缩性和硬度,对于缓解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运动性疲劳 肌肉物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86
3
作者 高露姣 黄艳青 +2 位作者 夏连军 陆建学 刘圣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8-1676,共9页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肌肉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肌肉物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旭 《河北渔业》 2017年第8期5-8,17,共5页
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 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新鲜度K值和肌肉硬度均具有较大影响。O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C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脂肪营养更好;肌肉的硬度显著大于PC和OC养殖模式(P<0.05),肌肉更结实,嚼劲更大。P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优势(P<0.05);K值最小(P<0.05),具有更加新鲜且货架期更长的优势。综上所述,认为池塘结合网箱养殖,可能是获得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肌肉品质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肌肉物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