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模型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彭龙龙 阳富春 +5 位作者 薄占东 谭桢 姚军 程建文 薛明强 赵劲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4,共6页
背景: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缺血后调适在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和骨骼肌都能激发自身内在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同方案引发的保护程度有差异,并表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背景: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缺血后调适在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和骨骼肌都能激发自身内在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同方案引发的保护程度有差异,并表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最佳方案。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缺血后调适3个组。各组大鼠均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操作,并分离左侧股动脉作为自身假手术对照,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给予右侧股动脉缺血4 h再灌注24 h;缺血后调适3个组分别于4 h缺血后立即施加4个循环分别为10 s再灌/10 s缺血、30 s再灌/30 s缺血、1 min再灌/1 min缺血的后调适操作,再灌注24 h。各组实验结束后抽血检测乳酸脱氢酶,取样腓肠肌测算湿干质量(湿/干)比值、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取样胫前肌电镜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湿/干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不明显(P>0.05)。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值缺血后调适3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调适组间未见明显差异。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电镜下骨骼肌线粒体嵴的空泡变性程度、肌原纤维结构清晰程度和细胞核完整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超微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提示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4个循环30 s再灌/30 s缺血方案的保护效果最明显,可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肌肉肌腱损伤模型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缺血后调适 方案优选 大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构建肌松兔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2
作者 尹红 谭媛 +2 位作者 唐之音 向荣武 朱俊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394-4399,共6页
背景:经动脉选择性脑内给药方法是现阶段提高脑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其他系统功能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建立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构建肌松兔模型,分析丙泊酚药物浓度变化规律。方法:颈内动脉置管进行丙泊酚恒速持续输注建立兔... 背景:经动脉选择性脑内给药方法是现阶段提高脑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其他系统功能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建立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构建肌松兔模型,分析丙泊酚药物浓度变化规律。方法:颈内动脉置管进行丙泊酚恒速持续输注建立兔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肌松兔模型,在不同时点取得两侧颈内动静脉血及两侧脑组织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药物浓度,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数学转换,拟合处理,统计学回归分析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与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浓度方法可行,系统稳定可靠。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药物浓度增长率分析,数据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图形,属于非指数动力学模型,即改良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f(x)=1/k(2π)1/2σx)e-(Inx-u)2/2σ2,其中σ代表脑内药物浓度变化波动性的稳定性,与脑组织药物摄取和脑循环等多种因素有关的综合变量。说明颈内动脉持续输注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模型属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属于非指数函数动力学模型。两侧脑内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肌松弛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代动力学 实验动物 肌肉肌腱损伤动物模型 颈内动脉 丙泊酚 输注 对数正态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