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肌腱移植术后半腱肌肌腱再生状态的超声剪切波弹性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葛喜凤 黄红拾 +3 位作者 于媛媛 梁子轩 崔立刚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半腱肌肌腱的再生状态。方法:连续检查单侧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53人,术后时间11周~8年。进行双侧半腱肌肌腱超声对比扫查,记录"再生&qu... 目的: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半腱肌肌腱的再生状态。方法:连续检查单侧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53人,术后时间11周~8年。进行双侧半腱肌肌腱超声对比扫查,记录"再生"肌腱最大厚度、最大截面积、回声特征,取腱沟处剪切波传播速度数值。结果:1、34/53例超声显示出现"再生"肌腱,再生率为64.15%。2、"再生"肌腱厚度均值(0.35±0.09 cm)高于对侧正常肌腱(0.24±0.04 cm)(P<0.001),"再生"肌腱截面积(0.22±0.11cm2)大于对侧正常肌腱(0.14±0.04 cm2)(P=0.001)。3、53例取腱沟处组织剪切波传播速度(5.61±2.48 m/s)低于对侧正常肌腱剪切波传播速度(12.50±2.25 m/s)(P<0.001)。34例"再生"肌腱剪切波传播速度(6.73±2.31 m/s)低于对侧正常肌腱剪切波传播速度(13.06±1.61 m/s)(P<0.001)。4、34例"再生"肌腱的厚度、横截面积、剪切波传播速度与术后时间无相关(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半腱肌再生发生率较高,其再生半腱肌肌腱厚度及截面积均大于正常,而剪切波传播速度低于正常肌腱,提示弹性尚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半腱肌腱再生 超声评估 剪切波
下载PDF
肌腱再生工程中肌腱细胞增殖分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淑贤 宋振峰 +2 位作者 武林威 任天宁 孙永琨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97-200,共4页
肌腱病变通常伴随着肌腱细胞的随意增生及变性,并出现胶原纤维断裂和非胶原基质产生过多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不正常的愈合反应,但肌腱组织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随着我国民众运动意识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损伤性... 肌腱病变通常伴随着肌腱细胞的随意增生及变性,并出现胶原纤维断裂和非胶原基质产生过多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不正常的愈合反应,但肌腱组织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涉及的机制尚不清楚。随着我国民众运动意识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损伤性和退行性肌腱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如手术缝合、肌腱移植、保守治疗等无法保证肌腱功能完全恢复,亦有发生肌腱二次损伤的风险。近年来,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再生肌腱来修复损伤肌腱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而肌腱再生的关键是探明肌腱细胞生长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及分子机制,肌腱再生工程中如何选取理想的种子细胞、怎样进行有效的细胞培养尚存在争议。为了使损伤性肌腱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最大化恢复,本文就肌腱再生中种子细胞的选取及肌腱细胞增殖所需要的最适微环境进行综述,以期为肌腱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再生 组织工程 增殖分化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肌腱再生的MRI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虎 陈百成 +4 位作者 孙然 闫昌葆 朱超华 谢磊 王智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应用MRI观察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取材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肌腱再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52例采用单侧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患者进行研究。男29例,女23例;年龄19~42岁,平均31.6... 目的应用MRI观察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取材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肌腱再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52例采用单侧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患者进行研究。男29例,女23例;年龄19~42岁,平均31.6岁。左膝34例,右膝18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运动伤38例,重物砸伤2例,其他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d~31个月,中位时间为11.4个月。关节疼痛19例,关节不稳28例,关节肿胀5例。股部肌肉萎缩(双股部周径差>1cm)7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2例。浮髌试验阳性5例,Lachman试验阳性51例,轴移试验阳性49例,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7.77±5.73)°,Lysholm评分为(52.40±3.45)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9.50±4.08)分。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滑膜皱襞2例,游离体1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呈阴性,Lachman试验阳性1例,轴移试验阳性1例。膝关节活动度为(131.91±1.81)°,Lysholm评分为(94.98±2.77)分,IKDC评分为(93.65±2.4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屈膝90°抗阻力试验检查显示39例腘窝内侧可见绷紧的组织条带;MRI检查提示:10例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均有再生,29例半腱肌腱再生、股薄肌腱未再生,2例半腱肌腱未再生、股薄肌腱再生,11例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均未再生。半腱肌腱再生率为75.0%(39/52),股薄肌腱再生率为23.1%(12/52),总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再生率为78.8%(41/52)。结论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取材重建ACL后MRI检查提示部分患者有肌腱再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腘绳肌腱 肌腱再生 MRI
原文传递
残留腓骨长肌腱再生的MRI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龙 朱建强 +2 位作者 徐彤彤 孙刚和 刘相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293-229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磁共振图像以分析残留腓骨长肌腱的再生能力。[方法]选取19位取前侧半腓骨长肌腱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于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3个月、1、2年定期行磁共振检查,获取其磁共振影像资料,将获得的Dicom格式图像导入RadiAnt D... [目的]通过观察磁共振图像以分析残留腓骨长肌腱的再生能力。[方法]选取19位取前侧半腓骨长肌腱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于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3个月、1、2年定期行磁共振检查,获取其磁共振影像资料,将获得的Dicom格式图像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利用该软件定位取腱点,获得取腱点远近端各2 cm处轴位图像,测量腓骨长肌腱横截面积,同术前同一水平腓骨长肌腱横截面积相比较,分析其再生情况。[结果]术后残留腓骨长肌腱连续性良好,未发生断裂。术后3个月时取腱点近端残留肌腱再生迅速,可达术后85%左右,远端处肌腱也可见增粗。术后1年时取腱点远近端均增粗明显,超过术前水平,术后2年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残留腓骨长肌腱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纵向前侧半腓骨长肌腱适合用作腱性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长肌腱 肌腱再生 磁共振图像 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肌腱再生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云龙 曲彦隆 +2 位作者 王强 苗青 李鹏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0期5986-5988,共3页
肌腱作为骨骼和肌肉的连接往往容易受到损伤,目前对肌腱基本生物学有限的了解妨碍了肌腱修复技术的发展。最近,一系列肌腱生长相关因子被发现,其中Scleraxis(Scx)和Mohawk(Mkx)已被确定为肌腱生长和分化中的关键转录因子,Sox9和EGR1/2... 肌腱作为骨骼和肌肉的连接往往容易受到损伤,目前对肌腱基本生物学有限的了解妨碍了肌腱修复技术的发展。最近,一系列肌腱生长相关因子被发现,其中Scleraxis(Scx)和Mohawk(Mkx)已被确定为肌腱生长和分化中的关键转录因子,Sox9和EGR1/2也被报道参与肌腱的生长。然而,目前研究尚未明确这些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本文就上述转录因子的分布与功能,及转录因子相关分子进行综述,为肌腱的修复提供生物学基础并探讨肌腱损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转录因子 SCLERAXIS Mohawk SOX9 Egr1/2 肌腱再生
原文传递
生长因子在肌腱再生中的应用
6
作者 丁楠浩 范春梅 陈晓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561-1569,共9页
肌腱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常见健康问题,肌腱的特性使得肌腱的愈合变得十分困难,损伤部位愈合后常常被疤痕组织替代,造成肌腱生物力学性质的损害。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肌腱的再生愈合,这为治疗肌腱损伤开辟了新的方向。... 肌腱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常见健康问题,肌腱的特性使得肌腱的愈合变得十分困难,损伤部位愈合后常常被疤痕组织替代,造成肌腱生物力学性质的损害。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肌腱的再生愈合,这为治疗肌腱损伤开辟了新的方向。该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用于治疗肌腱损伤的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对肌腱损伤的治疗作用和递送方法。阐明了未来可能通过生长因子、干细胞和生物支架的联合应用的组织工程的方法实现肌腱疤痕的消除及肌腱个体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肌腱再生 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理论与技术实施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彩龙 赵金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930-3934,共5页
学术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迅速。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重建手术方式,以及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相关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 学术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迅速。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重建手术方式,以及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相关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0与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hamstring tendons,reconstruction,tendon regeneration,bone tunnel enlargemen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初检索到文献9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纳入标准:有关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和内容重复性的研究,最后共纳入文章42篇,来源于动物实验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临床研究38篇。文献评价:其中22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重建手术方式和临床结果;9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隧道扩大问题;11个实验研究了腘绳肌肌腱取材后的再生问题。资料综合:随着对前交叉韧带双束解剖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以及单束重建对旋转稳定性控制不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成为主流术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是多因素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过程,可能导致重建术后初始稳定性下降和翻修手术中移植物的固定出现严重问题。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首选移植物--腘绳肌肌腱,在取材后大部分可以出现再生,并能部分恢复功能,更加增加了骨科医生利用它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兴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手术方案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肌腱 双束重建 肌腱再生 骨隧道扩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武 聂顺义 +2 位作者 刘景刚 王执宇 丰波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72-475,共4页
1984年Assoian发现了人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这些生长因子对细胞的生... 1984年Assoian发现了人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这些生长因子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因制备简单、 来源方便, 具有优良的促进组织细胞再生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骨科临床治疗[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愈合 软骨修复 肌腱再生 韧带重建 神经再生
下载PDF
主动活动促进屈肌腱鞘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邵新中 张桂生 +5 位作者 陈燕 糜菁熠 姚群 寿奎水 徐建光 胡成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屈肌腱鞘部分缺损及腱鞘损伤后直接缝合两种情况下,术后早期主动活动促进屈肌腱鞘再生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以来亨鸡双侧第3足趾II区屈肌腱鞘部分切除及切开后直接缝合、趾深屈肌腱部分切断后缝合为实验模型,192只来亨鸡随机分... 目的探讨屈肌腱鞘部分缺损及腱鞘损伤后直接缝合两种情况下,术后早期主动活动促进屈肌腱鞘再生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以来亨鸡双侧第3足趾II区屈肌腱鞘部分切除及切开后直接缝合、趾深屈肌腱部分切断后缝合为实验模型,192只来亨鸡随机分成4组:主动活动腱鞘切除组(A1)、主动活动腱鞘缝合组(A2)、制动腱鞘切除组(C1)、制动腱鞘缝合组(C2)。术后1、2、3、4、8、12周对各组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定,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2、C2组在1周内都发生损伤区腱鞘结构消失。但A1、A2组均在手术区域形成新生腱鞘,C1、C2组腱周都形成致密瘢痕,无腱鞘或腱鞘样结构形成。A1与A2、C1与C2组间在形态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上均无显著差异;A1与C1、A2与C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修复腱鞘在主动活动后的病理改变分三期:术后1周腱鞘变性、碎裂、退化;术后2周早期的新生腱鞘形成;术后4~8周成熟的新生腱鞘形成。术后早期主动活动促进腱鞘再生是防止粘连的关键因素,仅仅修复腱鞘不能有效防止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再生 肌腱缺损 腱鞘损伤 主动活动
原文传递
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维力 陈刚 +2 位作者 唐新 李棋 李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BMP-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兔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至第3代。采用Ad 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将BMP-12重组腺病毒体体外转... 目的探讨携带BMP-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兔外周血,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MSCs至第3代。采用Ad 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制备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将BMP-12重组腺病毒体体外转染第3代外周血MSCs,转染后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效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转染后8、24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转染后0、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型胶原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并设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转染后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形态清晰;FCM检测示,转染组转染效率为99.57%,未转染组为2.46%;转染后8 h,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GFP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GFP表达逐渐增多,24 h时几乎所有细胞均可见GF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随转染时间延长,Ι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转染组转染后14 d,肌腱/韧带特异基因Tenomodulin、Tenascin-C和Decorin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061±0.013、0.029±0.008、0.679±0.067,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0.004±0.002、0.003±0.001、0.14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0,P=0.031;t=—5.741,P=0.020;t=—12.998,P=0.000)。结论 BMP-1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明显促进外周血MSCs向肌腱/韧带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并促进肌腱/韧带特异基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为外周血MSCs用于肌腱/韧带再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MSCs BMP-12 重组腺病毒载体 肌腱/韧带再生 基因工程 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付维力 李棋 李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总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PRP在临床骨科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近年来有大量PRP应用于骨、软骨、韧带、肌腱、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临床研... 目的总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PRP在临床骨科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近年来有大量PRP应用于骨、软骨、韧带、肌腱、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临床研究报道,涉及骨缺损/骨不连、脊柱融合、骨关节炎和软骨损伤、韧带重建后的愈合、肌肉拉伤、肌腱末端病和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多种疾病,但其结果不一。结论 PRP因来源于自体、取材简便、以生物学修复为目标及肌肉骨骼系统组织修复潜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但目前PRP应用于骨科实践仍缺乏统一公认的应用标准和可靠的临床指南,尚需要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来进一步支持其应用于骨科临床各种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愈合 软骨修复 肌腱再生 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促进肩袖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清 林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88-191,共4页
虽然关节镜下修肩袖修补术的术式和修补方法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修补术后的再撕裂率仍然较高,大部分研究认为仅靠解剖学修复肩袖的方法难以完全恢复肩袖的原有的结构,为了更好的促进肩袖肌腱的修复,临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中医药内服、外... 虽然关节镜下修肩袖修补术的术式和修补方法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修补术后的再撕裂率仍然较高,大部分研究认为仅靠解剖学修复肩袖的方法难以完全恢复肩袖的原有的结构,为了更好的促进肩袖肌腱的修复,临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或注射生长因子等,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肩袖修复术后肌腱恢复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肌腱再生 中医药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