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1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昱君 陈秋宇 +4 位作者 孙卓 唐婧姝 兰嘉琦 吴镭 彭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ALS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异质性强,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ALS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异质性强,发病机制研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探究ALS疾病病理机制、助力新药研发,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该文针对AL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ALS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氧化应激 蛋白聚集体 线粒体障碍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神经炎症 轴突损伤 骨骼肌萎缩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腕管综合征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及F波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建华 羊洁 +2 位作者 刘英 胡美云 邹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LS患者(n=45)及CTS患者(n=53),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n=58)作为健康对照,对三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进行分析,并对ALS组临床资料(包括ALS的病程、起病部位、病情进展方式、近或远端起病方式等)与正中神经F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波出波率(F-wave persistent,FP)、重复F波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peated F waves,RFP)、巨大F波(giant F waves,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重复巨大F波(repeated giant F waves,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S组比较,ALS组正中神经DML〔(4.51±0.91)ms比(4.02±0.76)ms,P<0.05〕更短、CMAP波幅下降更明显〔(10.76±3.98)mV比(5.15±3.86)mV,P<0.05〕、SCV更快〔(42.54±12.07)m/s比(58.81±6.21)m/s,P<0.05〕、F波最短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差(difference between F-wave minimal latency and M-wave latency,Fmin-M)更长〔(20.05±3.44)ms比(22.05±2.47)ms,P<0.05〕、FP降低〔95.0(80.0,100.0)%比50.0(25.0,85.0)%,U=2046.50,P<0.05〕、RFP更高〔0(0,10.0)%比15.0(0,27.5)%,U=885.00,P<0.05〕、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3/50比14/31,χ^(2)=98.00,P<0.05〕及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更高〔0/53比7/38,χ^(2)=98.00,P<0.05〕。ALS组FP与病程(r=-0.49,P=0.003)、病情进展方式(r=-0.43,P=0.020)及起病部位(r=-0.50,P=0.003)呈负相关,RFP与病情进展方式(r=-0.42,P=0.022)及起病部位(r=-0.45,P=0.008)呈负相关。结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相对保留而CMAP波幅降低是ALS鉴别于CTS的重要电生理特点。出现正中神经RGF是ALS与CTS鉴别的重要指标;ALS在腕以远和腕以近均有运动传导障碍,不能将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作为鉴别ALS与CTS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来源、数量、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
3
作者 赵文 毕玉琳 +3 位作者 付旭阳 段红梅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83-4090,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pluripotent stem cell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1995-2024年。共检索到1700余篇文献,最终纳入58篇文献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影响脑干和脊髓的下部运动神经元以及运动皮质的上部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不同种类干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评估了干细胞来源、细胞量、干细胞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等临床前研究关键,为未来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吕进 吕成余 +3 位作者 徐牧 徐晓军 王志 王和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手术部位感染、低白蛋白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腹直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腹直肌萎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 腹直肌萎缩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铜稳态失调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莹 色瑶(综述) 姜宏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神经肽加工和铁运输等,维持铜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铜稳态参与突触功能调节及髓鞘形成过程等,铜稳态失调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神经肽加工和铁运输等,维持铜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铜稳态参与突触功能调节及髓鞘形成过程等,铜稳态失调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铜转运ATP酶α(ATP7A)突变后导致的铜稳态失调,可能导致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综述铜稳态失调在AL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维持铜稳态可能为ALS治疗提供新靶点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铜稳态 铜转运ATP酶α
下载PDF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高危人群快速识别方法的探索与展望
6
作者 赵玉英 朱雯华 戴毅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3期288-294,共7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患者临床异质性较大。根据病情轻重和进展速度共分为5型。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推广和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应用,SMA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更多患者进入青少年及成人期。不同类型...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患者临床异质性较大。根据病情轻重和进展速度共分为5型。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推广和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应用,SMA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更多患者进入青少年及成人期。不同类型患者在青少年和成人期的状态各不相同,也使得这一年龄段患者表现更加复杂多样,识别与诊断更为困难。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医疗水平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青少年及成人SMA患者的诊疗难题,误诊或诊断延迟仍是许多患者未解决的首要问题。患者就诊时首诊科室分布广泛,加强非神经肌肉病专科医生对青少年及成人SMA高危人群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探讨一种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成人SMA高危人群“画像”式识别方法,以期帮助可能首诊SMA患者的非神经肌肉病专科医生做到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使患者尽早获得规范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青少年 成人 高危人群 早期识别 早诊早治
下载PDF
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疗效
7
作者 任应国 白方会 +2 位作者 彤小聪 李尽义 彤萌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目的: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各73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3例,最终均纳入7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 目的: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各73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3例,最终均纳入7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牵正散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肌超声指标及异常超声发生率,分析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与面肌超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针药结合组症状体征、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针药结合组患侧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回声信号增强,肌纤维模糊、增粗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针药结合组回声信号增强,肌纤维模糊、增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与各项面肌超声指标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面部神经功能,面肌厚度、异常超声表现等指标对疗效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肌萎缩 针刺 牵正散 面神经功能 超声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4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温玉墀 张燕 +6 位作者 卿为家 李广云 李宏伟 陈强 张明浩 武志宏 王晶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腓骨肌萎缩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输入“腓骨肌萎缩症、误诊”进行文献检索,查找到既往误诊3例,对4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腓骨肌萎缩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输入“腓骨肌萎缩症、误诊”进行文献检索,查找到既往误诊3例,对4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干眼症(误诊时间2年)、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误诊3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误诊8年)及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误诊10年)。诊断明确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给予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针灸、理疗等治疗。经随访,患者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缓慢进展。结论:因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对本病了解掌握不够,导致误诊率高。下一步应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神经科少见疾病的认识。临床中应进行规范全面细致的查体,避免先入为主,要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必要时进行会诊,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误诊
下载PDF
基于脓毒症致肌萎缩大鼠模型探讨SIRT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9
作者 张红玉 唐永军 《新疆医学》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脓毒症致肌萎缩大鼠模型,探讨SIRT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体重在200 g-300 g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大组,建立脓毒症致肌萎缩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检测建... 目的通过建立脓毒症致肌萎缩大鼠模型,探讨SIRT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选择65只体重在200 g-300 g的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大组,建立脓毒症致肌萎缩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检测建模是否成功。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和活性氧来评价其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对SIRT、PINK1、FOXO3a、Parkin、LC3-Ⅱ/Ⅰ蛋白的变化。结果LPS组、模型组、LPS+制动+SIRT组大鼠的TNF-α、IL-6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单纯制动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LPS+制动+SIRT组TNF-α、IL-6水平有所降低(P<0.01);模型组MMP、ATP水平比正常组、LPS组、单纯制动组较低,ROS水平有所升高(P<0.01);模型组的蛋白SIRT、FOXO3a、PINK1、Parkin、LC3-Ⅱ/Ⅰ水平比正常组、LPS组、单纯制动组低(P<0.01);LPS+制动+线粒体自噬激动剂小檗碱组线粒体蛋白水平高于LPS+制动+SIRT组(P<0.01)。结论脓毒症致肌萎缩过程中,会降低SIRT和线粒体自噬水平,损伤线粒体功能,干预SIRT能改善脓毒症致肌萎缩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肌萎缩 SIRT 损伤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调控自噬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理论
10
作者 周岚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344-3346,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肌肉萎缩,而气虚血瘀是失神经肌萎缩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益气活血法是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重要治则。神经损伤后局部血脉瘀滞与远端靶组织气血亏虚,可能是导致自噬溶酶体系统过度激活的主要病理机制... 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肌肉萎缩,而气虚血瘀是失神经肌萎缩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益气活血法是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重要治则。神经损伤后局部血脉瘀滞与远端靶组织气血亏虚,可能是导致自噬溶酶体系统过度激活的主要病理机制,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可通过益气生血与活血化瘀,恢复靶组织的气血供应,改善神经血脉瘀滞与靶组织气血亏虚的病理状态,从而抑制自噬溶酶体系统过度激活,发挥失神经肌萎缩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病 细胞失神经肌萎缩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SOD1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晓光 杨璐 +2 位作者 刘旭东 贾鑫淼 杨欣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现有的治疗方式对减缓疾病进展效果有效。目前已发现多个ALS致病基因,使得通过基因技术修饰已知基因变异成为可能。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变异是所有ALS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和临...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现有的治疗方式对减缓疾病进展效果有效。目前已发现多个ALS致病基因,使得通过基因技术修饰已知基因变异成为可能。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变异是所有ALS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主要靶点。目前,反义寡核苷酸、RNA干扰、使用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抗体消减或利用DNA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正变异基因等针对SOD1基因变异进行了较多研究,其中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已上市,其他治疗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基因变异 基因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误诊1例
12
作者 郑晓红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6-177,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因“双下肢萎缩乏力14年”于2022年4月29日收入我科。患者约3岁时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时双下肢无力,后逐渐出现双侧大腿肌肉萎缩,小腿肌肉肥大,站立时双胯稍向前凸,坐位时双腿无法伸直,步行时缓慢摇摆且双脚...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7岁,因“双下肢萎缩乏力14年”于2022年4月29日收入我科。患者约3岁时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时双下肢无力,后逐渐出现双侧大腿肌肉萎缩,小腿肌肉肥大,站立时双胯稍向前凸,坐位时双腿无法伸直,步行时缓慢摇摆且双脚外撇,爬楼较费劲,不能跑步、跳绳,蹲下或站起时需双手撑地,一侧下肢先屈曲尚能顺利蹲下。患者4.5岁时曾至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医师考虑患者上述症状为走路姿势问题,建议行走姿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SMN基因 诊治
下载PDF
骨骼肌MRI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思思 邵剑波(审校) +1 位作者 彭雪华 邓小龙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发病率高并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MRI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常规MRI能可视化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功能MRI能定量评估肌肉病变程度。骨骼肌MRI在评估SMA肌肉病变、治疗...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发病率高并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MRI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常规MRI能可视化肌肉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改变,功能MRI能定量评估肌肉病变程度。骨骼肌MRI在评估SMA肌肉病变、治疗效果、吞咽功能及监测SMA进展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就骨骼肌MRI在SMA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性肌萎缩 骨骼 萎缩 脂肪浸润
下载PDF
中药及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绍娜 高晨 +2 位作者 樊飞燕 刘飞祥 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87-4093,共7页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为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大脑和脊髓神经元死亡。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难治率、死亡率高且目前其治疗药物仅有2种,因此开发新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迫在眉睫。目的:综述中药及间充质干细胞调...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为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导致大脑和脊髓神经元死亡。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难治率、死亡率高且目前其治疗药物仅有2种,因此开发新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迫在眉睫。目的:综述中药及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senchymal stem cells,ALS,immune response”为英文检索词,以“中药,间充质干细胞,肌萎缩侧索硬化,免疫反应”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0-2023年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中药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可总结为5个机制:主要包括冰片和黄芪甲苷等中药促进闭锁小带蛋白1、闭合蛋白5表达重建血液中枢神经系统屏障完整性;复方扶芳藤合剂调节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抑制其自身毒性;半枝莲和广藿香等作用补体系统因子抑制其异常激活;雷公藤和钩藤等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衰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左归丸、栝蒌根等促进白细胞介素10表达调控T细胞改善免疫环境。②通过现有研究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可总结为5个机制:减少水通道蛋白4表达和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传导等方面修复免疫屏障完整性;释放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前列腺素E2等因子抗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分泌因子H干扰转化酶活性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激活;调控CX3CL1/CX3CR1系统轴或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等途径改变小胶质细胞表型抑制其活性;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或激活STATS磷酸化通路来恢复T细胞功能。③目前中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研究较少,已知的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肌萎灵注射液可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提高血脑屏障完整性,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两者对难治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协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免疫反应 中药 提取物 复方 间充质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人文关怀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中的应用
15
作者 谢兆敏 李雪芬 +4 位作者 朱建英 余梦婷 刘卫国 尹俊雄 李蕴奕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7例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前后病人的关怀感受、自我效能感、情绪状...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7例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前后病人的关怀感受、自我效能感、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后病人的关怀行为评价量表(CBI)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各分表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增强其关怀感受,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且还能改善病人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肌萎缩侧索硬化 关怀感受 自我效能感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16
作者 刘芳芳 王杰 +6 位作者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了利司扑兰初始和随访期间单药治疗的、治疗年龄≥16 d的、治疗开始和随访期间接受了运动功能评估的不同类型SMA的连续病例。依据利司扑兰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口服剂量服药,观察随访≥6个月,由有评估资质的医生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量表如下: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不良事件和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最后一次随访的运动功能评分-基线运动功能评分,或切换量表后最后一次随诊时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4例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例(64.3%),女5例。除1例症状前患儿外,余13例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0(3.0,12.0)月龄;14例SMA患儿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9.5(6.5,39.5)月龄。1例SMN1拷贝数为1,存在点突变,余13例SMN1拷贝数均为0;SMN2拷贝数为1、2、3和4的患儿分别有1例、3例、9例和1例。症状前1例,1型6例,2型5例,3型2例。末次随访与首次给药时间间隔为20(11.8,25.5)个月。13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1例运动功能评分有提升,但改善尚不具临床意义。9例SMA患儿有基线及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血常规均正常;2例基线时肝功能异常,随访中恢复正常;部分患儿血肌酐水平异常,与SMA疾病本身相关,随访中未见血肌酐水平增高。随访期间可能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1例次,肺炎4例次,腹泻1例次,除1例肺炎为2型SMA,其余不良事件均发生于1型SMA;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颜色改变12例(85.7%),皮疹2例(14.3%),便秘1例(7.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文报告了1例SMA患儿在出现症状前接受利司扑兰治疗可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病例,也报告了SMN2单拷贝患儿接受利司扑兰同样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不同类型的SMA患儿长期接受利司扑兰单药治疗疗效尚好,常见不良事件为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颜色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利司扑兰 症状前 SMN2单拷贝 儿童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运动对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孝静 王艳 +5 位作者 张立 裴飞 张博 秦欢 王淑瑾 李晓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MQC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3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运动 线粒体生物生成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系统综述
18
作者 朱晓红 刘世贤 +4 位作者 李顺平 窦蕾 王瑞雪 宋泽华 陈豪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68-1875,共8页
目的综述脊髓性肌萎缩(SMA)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筛查和医保支付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综述脊髓性肌萎缩(SMA)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筛查和医保支付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和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国际卫生保健技术评估协会、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等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的网站,搜集与SMA相关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报告筛选,并使用Excel 2019软件提取所纳入文献/报告的基本信息;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2022评价纳入文献/报告的研究质量。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和15篇HTA报告,文献的质量整体较好,但HTA报告的质量较差。SMA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共计24项,治疗方案包括诺西那生钠、索伐瑞韦、利司扑兰和最佳支持治疗等。综述结果显示,诺西那生钠治疗SMA不具有经济性;利司扑兰和索伐瑞韦等治疗方案的经济性尚无一致结论;新生儿/产前筛查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具有经济性。结论新生儿/产前筛查联合药物治疗SMA具有经济学优势。建议未来基于我国本土化参数和医保价格继续探讨SMA新型治疗药物与SMA筛查相关的经济性,逐步将SMA筛查纳入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范围,从而缓解患者家庭和卫生体系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药物经济学 系统综述 诺西那生钠 索伐瑞韦 利司扑兰 新生儿筛查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个案处方用药规律挖掘
19
作者 滕羽鸥 朱顺 +3 位作者 李婷 倪敬年 魏明清 时晶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目的为中医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以中药治疗ALS的个案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复方中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率)、四气(性)、五味、归经、功效,并导入中医传... 目的为中医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以中药治疗ALS的个案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复方中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率)、四气(性)、五味、归经、功效,并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个案文献110篇,涉及中药组方139个、中药218味,累计使用频次1946次。常用药物(使用频率>10%)45味,性味归经分别以温性(47.35%)、甘味(42.45%)、归脾经(20.29%)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41.37%)为主。中药组合98个,涉及中药24味,其中以黄芪、白术、党参组合(33次)最常见,药对以黄芪-山药、黄芪-熟地黄最常见(均使用32次);聚类分析提取核心药物组合5类。结论ALS个案用药处方以补虚类中药为核心,分补气、补血、补阳、补肝肾,配以升阳、温里、行气等药味。处方组合以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清热化痰和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个案 补虚 中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大腿肌肉MRI影像特点及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盛思思 邵剑波 +3 位作者 彭雪华 郭豫 邓小龙 孙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119,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大腿肌肉常规MRI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经基因确诊并进行MRI检查的37例(Ⅰ型5例,Ⅱ型21... 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大腿肌肉常规MRI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经基因确诊并进行MRI检查的37例(Ⅰ型5例,Ⅱ型21例,Ⅲ型11例)SMA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SMA患儿大腿肌肉MRI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版Mercuri分级对右侧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将脂肪浸润总分与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扩展量表(Hammersmith Functional Motor Scale Expanded,HFMSE)评分、病程及存活运动神经元2(survival motor neuron 2,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MA患儿表现为双侧大腿肌肉形态学改变,肌肉内部和(或)周围有点状、条状和(或)片状脂肪信号影,致肌肉呈“网状”和(或)“岛屿状”;Ⅰ型SMA以肌肉萎缩为主,Ⅱ型SMA伴有肌肉肥大,Ⅲ型SMA以脂肪浸润为主;Mercuri脂肪浸润评分显示股四头肌(肌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及肌内侧肌)、缝匠肌、大收肌、股薄肌受累程度较重,其中缝匠肌的Mercuri评分最高,而长收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和半膜肌受累程度较轻,其中长收肌的Mercuri评分最低,并且明显低于其他肌肉;Ⅲ型SMA患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与HFMSE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917,P<0.001),所有SMA患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均与病程呈正相关(r=0.772,P<0.001)。结论SMA患儿常规MRI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为主,且脂肪浸润是进行性的,不同临床表型SMA患儿肌肉受累模式及严重程度不同。此外,SMA累及肌肉是有选择性的,存在相对肌肉保留模式。MRI能可视化评估SMA患儿肌肉受累情况,并与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个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脂肪浸润 萎缩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