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肩袖撕裂的发生率及其与肩外展肌肌力下降、恢复情况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张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患者的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RCT)发生率及其与肩外展肌肌力下降、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近端型CSA患者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患者的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RCT)发生率及其与肩外展肌肌力下降、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近端型CS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软式颈托间歇性固定颈椎3个月,同时配合消肿、消炎及物理治疗。观察RCT发生率,以及RCT及其分级与近端型CSA患者肌力及肌力恢复的关系。结果41例患者检测出RCT,检出率为52.56%。RCT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非RCT组,肩外展肌基线肌力和末次肩外展肌肌力显著低于非RCT组,恢复效果理想率显著低于非RCT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患侧、肱二头肌基线和末次肌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因素后,RCT与基线时(β=-0.761,OR=0.457,95%CI:0.332~0.582)和随访3个月(β=-0.902,OR=0.407,95%CI:0.302~0.512)的肩外展肌肌力评分显著相关,与肩外展肌恢复显著相关(β=-0.972,OR=0.396,95%CI:0.311~0.481);基线肩外展肌肌力分级与RCT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随访3个月时肩外展肌肌力分级和肌力分级改善与RCT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近端型CSA患者RCT的发生率>50%,RCT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可作为近期CSA患者保守治疗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肩袖撕裂 肩外展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世新 贾艳丽 罗邵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4例临床资料,探讨诊治手段及评估预后。[结果]9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萎缩 颈椎 诊断 肌萎缩型颈椎病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评估预后 不同程度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清 罗杰 +1 位作者 高景华 孙树椿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8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14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绪宏 钱华珍 +1 位作者 苗建亭 夏兆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704-1705,共2页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误诊 运动神经元 萎缩 诊断
下载PDF
针刀配合夹脊电针治疗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包瑞 刘再然 +4 位作者 徐西林 张晓峰 刘长燕 孟悦 赵淑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夹脊电针治疗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一病房、骨科三病房及门诊的近端CSA的患者33例,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7例。比较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夹脊电针治疗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一病房、骨科三病房及门诊的近端CSA的患者33例,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7例。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疗后6个月的上肢lovett肌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上肢lovett肌力评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后6个月的上肢lovett肌力评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81.25%(13/16),优于对照组35.30%(6/17)。结论:针刀配合夹脊电针治疗近端CSA在两周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在改善患者肌力方面疗后6个月疗效显著。针刀配合夹脊电针组与单纯夹脊电针组均能治疗本病,但针刀配合夹脊电针组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肌萎缩型颈椎病 夹脊电针 针刺 CSA
下载PDF
一例严重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淑贤 曾小芳 +2 位作者 李晓莲 黄飞燕 侯晓敏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3B期784-785,共2页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 严重 感觉障碍 2003年 主要症状 及时诊断 手术治疗 护理体会 肩胛带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7
作者 杨林 杨健齐 +3 位作者 李家颖 谭健韶 邝满源 李世渊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累最严重的肌肉萎缩部位分为近端组24例(三角肌肌力下降)、远端...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受累最严重的肌肉萎缩部位分为近端组24例(三角肌肌力下降)、远端组11例(手内在肌、骨间肌等远端肌肌力下降)、混合组3例(上肢近端和远端肌力下降)。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术后1年的上肢运动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于术后1年评定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三组上肢运动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三组上肢运动功能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近端组明显高于远端组和混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近端组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远端组的6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可显著改善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近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远端组和混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上肢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廉玉麟教授深刺颈椎夹脊穴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
8
作者 王岳玲 高其芳 《四川中医》 2012年第7期118-118,共1页
廉玉麟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熟谙经典,学识渊博,对临床常见病种如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妇科病等有独特见解,尤其创立的"五型三线"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我有幸随诊学习,观察廉老师治疗一肌萎缩型颈椎病... 廉玉麟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熟谙经典,学识渊博,对临床常见病种如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妇科病等有独特见解,尤其创立的"五型三线"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我有幸随诊学习,观察廉老师治疗一肌萎缩型颈椎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针刺 医案 廉玉麟
下载PDF
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8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孙文善 王余民 +1 位作者 马伊磊 姜国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微创埋线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早期诊治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启超 张文凯 +3 位作者 许崧杰 赵鹏 祁文龙 陈学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一种主要累及上肢运动功能而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的颈椎病,称为Keegan型颈椎病[1]。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容易漏诊、误诊,易延误病情[24]。Tauchi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严重CSA术后恢...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一种主要累及上肢运动功能而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的颈椎病,称为Keegan型颈椎病[1]。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容易漏诊、误诊,易延误病情[24]。Tauchi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严重CSA术后恢复不佳。相反,早期诊治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于2018年3月15日收治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1例,疗效满意,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感觉障碍 上肢运动功能 早期诊治 疗效满意 北京潞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亦奇 木明江·依沙克 +1 位作者 毛金平 沈进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萎缩,伴有不明显的感觉障碍,单侧发病多见。以往对CSA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与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鉴别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漏诊,...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萎缩,伴有不明显的感觉障碍,单侧发病多见。以往对CSA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与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鉴别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Tauchi等[1]研究结果显示,CSA的症状持续时间长与手术疗效差成正相关,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影像学诊断 前入路颈椎减压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腾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8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在行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术后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基础为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作... 目的:研究在行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术后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基础为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统计两组样本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数据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计算有效率、lovett肌力评分、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参照组,P <0.05,统计学呈现数据有参考价值。结论:将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应用在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疗效显著,有利于恢复患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 功能恢复
下载PDF
7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余海滨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5期213-213,共1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06 年4 月到2011 年4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萎缩型颈椎病患者7 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治疗前后肢体周径测量值变化来衡量临床治...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06 年4 月到2011 年4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萎缩型颈椎病患者7 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治疗前后肢体周径测量值变化来衡量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手肌、前臂肌、臂肌及肩胛带肌患侧与健侧差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肌力和肌萎缩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对临床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手术方式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比较
14
作者 张静涛 杨芳 +4 位作者 杜伟 申勇 查君璞 张国磊 邸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比较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20-06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3例肌萎缩型颈椎病,近端型22例,远端型11例。观察近端型与远端型... 目的 比较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20-06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3例肌萎缩型颈椎病,近端型22例,远端型11例。观察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颈椎MRI显示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6例脊髓前角受压,5例腹侧神经根受压,11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4例脊髓前角受压,1例腹侧神经根受压,6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在MRI T2加权像上,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7例脊髓前角受压,7例出现髓内高信号;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0例显示脊髓前角受压,5例出现髓内高信号。33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椎间隙塌陷、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评定结果优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肌萎缩型颈椎病导致的神经损伤具有隐匿且严重的特点,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而且近端型患者手术疗效好于远端型患者,同时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及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近端 远端 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沧海 高增升 +2 位作者 王力国 宋彦澄 冯永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0,共2页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关注的一种特殊类型颈椎病,患者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常见的上肢根性疼痛及感觉功能障碍。...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关注的一种特殊类型颈椎病,患者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常见的上肢根性疼痛及感觉功能障碍。CSA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多数学者认为颈段脊髓前角或(和)腹侧神经根病变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肌萎缩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对比实验 常规干预基础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振 杜广中 +1 位作者 卜彦青 杨佃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88,共2页
肌萎缩型颈椎病(CSA)又称Keegan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近端肌或远端肌无力及萎缩为主,常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并不伴疼痛。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电针 肢体周径
原文传递
分裂手现象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明 闫欣 +2 位作者 闫立荣 詹研博 胡洪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3729-3732,共4页
目的探讨分裂手现象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科及脊柱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62例,肌萎缩型颈椎病(CSA)患者5... 目的探讨分裂手现象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科及脊柱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62例,肌萎缩型颈椎病(CSA)患者57例,选取健康对照者65名,均于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记录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并计算波幅比,即小指展肌/拇短展肌。结果ALS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1.93±1.97)大于健康对照组(0.9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0.74±0.32)小于健康对照组(0.9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1.93±1.97)大于CSA组(0.7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临界值为1.077,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83.1%(P〈0.05);CSA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临界值为0.739,敏感度为64.9%,特异度为87.1%(P〈0.05)。结论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对ALS和CSA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手 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术中影响肌肉萎缩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飞 胡成栋 +3 位作者 霍喜卫 陈怀志 李东风 刘法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1期3438-344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术中影响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型颈椎病(CS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CSA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分为神经根受压组6例和脊髓受压组34例。以肌力试验来评价术后效果,从年龄、病程、术前肌力、受累节...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术中影响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型颈椎病(CS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CSA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分为神经根受压组6例和脊髓受压组34例。以肌力试验来评价术后效果,从年龄、病程、术前肌力、受累节段、有无脊髓信号改变等临床及影像学指标中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共有29例(73%)患者的肌力得到改善。其中神经根受压组患者肌力均得到改善,而脊髓受压组患者仅有23例(68%)获得改善。脊髓受压组中,肌力无改善患者的病程明显比肌力有改善者的病程长(P<0.01),而其他因素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减压术是治疗CSA的有效手段。在MRI上显示为神经根受压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好,而表现为脊髓受压及病程长的患者多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预后因素 磁共振
下载PDF
肌萎缩型颈椎病案(英文)
19
作者 梁琪 彭秀娟 杜广中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4年第2期65-66,共2页
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愈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针刺风池、天柱、大椎、肩井、至阳、肩贞、肩髃、手三里、后溪、昆仑、束骨,左天柱与右手三里、右风池与至阳接电针,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临床痊愈,... 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愈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针刺风池、天柱、大椎、肩井、至阳、肩贞、肩髃、手三里、后溪、昆仑、束骨,左天柱与右手三里、右风池与至阳接电针,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临床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型颈椎病 针刺 电针 验案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举隅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一萍 杨白燕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8-19,共2页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又称颈椎病性肌萎缩症,病变基础为脊髓前角细胞及脊神经前根受压,主要表现以三角肌、肩胛带肌、手骨间肌肌肉萎缩为主,并可引起上肢肌力减弱的一类特殊类型的颈椎病。据统计,CS...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又称颈椎病性肌萎缩症,病变基础为脊髓前角细胞及脊神经前根受压,主要表现以三角肌、肩胛带肌、手骨间肌肌肉萎缩为主,并可引起上肢肌力减弱的一类特殊类型的颈椎病。据统计,CSA的发病率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2%-10%,而国内报道发病率占颈椎病的0.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肌萎缩型颈椎病 醒脑开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