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董在杰 黄代中 +5 位作者 李丽娟 袁新华 缪为民 陈奇渠 陆志兵 张炳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肌间刺 形态 数目 分布
下载PDF
鱼类肌间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良骁 董在杰 +4 位作者 苏胜彦 张建桥 刘伟 李灵玲 袁新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4-235,240,共3页
肌间刺即通常所谓的细鱼刺,是分布于椎体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为低等真骨鱼类骨骼系统所特有的一种结构,其数目随着鱼类的演化逐渐减少,直至进化到某一阶段完全消失。本研究主要对鱼类肌间刺从附着位置和形态类型上进行分类,然后从肌间刺... 肌间刺即通常所谓的细鱼刺,是分布于椎体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为低等真骨鱼类骨骼系统所特有的一种结构,其数目随着鱼类的演化逐渐减少,直至进化到某一阶段完全消失。本研究主要对鱼类肌间刺从附着位置和形态类型上进行分类,然后从肌间刺的形态分布、形态发育以及作用等几个方面作简单介绍,为肌间刺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刺 分类 形态分布 形态发育 作用
下载PDF
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建 佟广香 +4 位作者 郑先虎 孙志鹏 吕伟华 孙效文 匡友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552,共7页
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野生型与肌间刺完全缺失突变型个体,从骨骼染色和骨骼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两方面,初步评价了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通过骨骼染色对比观察了两种肌间刺表型个体受精后8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 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野生型与肌间刺完全缺失突变型个体,从骨骼染色和骨骼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两方面,初步评价了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通过骨骼染色对比观察了两种肌间刺表型个体受精后8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到56dpf的骨骼发育情况,结果显示,两种肌间刺表型除肌间刺外,其他骨骼发育基本同步。此外,通过qRT-PCR实验检测分析了6个骨骼发育相关基因(bmp2a、bmp4、smad1、smad4a、runx2a和sp7)在不同肌间刺表型5个胚胎发育时期(3hpf囊胚期、6hpf原肠胚期、12hpf体节期、24hpf咽囊期和72hpf孵化期)和5个胚后生长阶段(15、30、45、60和75dpf)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时期,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中bmp2a、bmp4、smad1、smad4a基因和突变型个体中sp7基因的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体节期达到最高表达水平;野生型和突变型个体中runx2a基因和野生型个体中sp7基因则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6个基因在囊胚期和原肠胚期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bmp2a的表达水平在体节期、咽囊期和孵化期无显著差异,野生型个体bmp4、smad1、smad4a、runx2a基因在体节期、咽囊期和孵化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突变型,而sp7基因则表现为突变型明显高于野生型。胚后发育阶段6个基因在5个生长阶段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两种肌间刺表型间其表达仅在个别时期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肌间刺的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表现型无显著影响,只在胚胎发育时期影响骨骼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合骨骼染色结果,推测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骨骼发育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刺 斑马鱼 野生型 突变型 骨骼发育 骨骼染色
下载PDF
镜鲤(Cyprinus carpio)肌间刺数量微卫星标记筛选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吉敏 匡友谊 +6 位作者 郑先虎 曹顶臣 吕伟华 常瑜 周丹 杜科 孙效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该文从200个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149个多态性标记,并对镜鲤(Cyprinus carpio)子代个体数最多的家系进行了肌间刺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微卫星标记与肌间刺数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HLJ3086、HLJ2642及HLJ3515与肌间刺数... 该文从200个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149个多态性标记,并对镜鲤(Cyprinus carpio)子代个体数最多的家系进行了肌间刺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微卫星标记与肌间刺数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HLJ3086、HLJ2642及HLJ3515与肌间刺数量极显著相关(P<0.01)。多重比较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得到与肌间刺数量相关的基因型。将得到的与肌间刺数量显著相关微卫星标记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HLJ2891与斑马鱼编码蜘蛛毒素亲和蛋白-2(latrophilin-2-like)基因相似,一致度达92%,HLJ3515与斑马鱼编码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2B(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2B-like)基因相似,一致度达81%。该结果为镜鲤肌间刺数量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鲤 肌间刺数量 微卫星标记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唇䱻bmp2a基因克隆及其与肌间刺骨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洁 吕耀平 +3 位作者 戴庆敏 张乐 徐传保 陆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超家族。在骨形成蛋白家族中,BMP2属于分泌性多功能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骨细胞形成的能力。为了探究BMP2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超家族。在骨形成蛋白家族中,BMP2属于分泌性多功能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骨细胞形成的能力。为了探究BMP2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获得了唇䱻(Hemibarbus labeo)bmp2a基因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唇䱻BMP2A和其他鱼类BMP2保守性较高,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TGFβ结构域,在该结构域中存在一个N-糖基化位点。此外,包括唇䱻BMP2A在内,鱼类BMP2都具有7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唇䱻BMP2A与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BMP2A最为接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唇䱻bmp2a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bmp2a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脏和肌肉中相对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2A分布于肌肉肌隔中。此外,bmp2a基因的表达与肌间刺骨化时机相吻合。综上,唇䱻BMP2A与肌间刺骨化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调查鱼类BMP2功能以及鱼类肌间刺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䱻 BMP2A 肌间刺 骨化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唇䱻硬骨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肌间刺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6
作者 陈洁 刘子明 +1 位作者 姜维 吕耀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1206,共6页
为探究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与肌间刺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获得了唇䱻(Hemibarbus labeo)硬化蛋白基因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硬化蛋白由信号肽和成熟肽两部分组成,成熟肽包含一个胱氨酸结样结构域。系统进... 为探究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与肌间刺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获得了唇䱻(Hemibarbus labeo)硬化蛋白基因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硬化蛋白由信号肽和成熟肽两部分组成,成熟肽包含一个胱氨酸结样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唇䱻硬化蛋白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硬化蛋白最为接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唇䱻硬化蛋白基因mRNA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硬化蛋白mRNA分布于肌膈,且随着肌间刺的发生信号逐步减弱。RTqPCR显示,在肌间刺4个发育阶段中,硬化蛋白基因mRNA的变化显著,在阶段Ⅰ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步降低。综上,唇䱻硬化蛋白与肌间刺骨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调查鱼类硬化蛋白功能及硬化蛋白在肌间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䱻 SOST 基因表达 肌间刺 骨化
下载PDF
肌间刺缺失突变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肌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建 佟广香 +4 位作者 郑先虎 孙志鹏 吕伟华 孙效文 匡友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6-303,共8页
为阐明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时期肌肉发育的影响,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分析了斑马鱼不同肌间刺表型间5个肌肉特异性基因(mef2、myf5、myod、myog和sox6)在囊胚期(3hpf,hourspost fertilization)、原肠胚期(6 hpf)... 为阐明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时期肌肉发育的影响,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分析了斑马鱼不同肌间刺表型间5个肌肉特异性基因(mef2、myf5、myod、myog和sox6)在囊胚期(3hpf,hourspost fertilization)、原肠胚期(6 hpf)、体节期(12 hpf)、咽囊期(24 hpf)和孵化期(72 hpf)5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了肌间刺缺失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肌肉发育特异性基因的时序表达差异和肌肉发育的影响,以及对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5个特异性基因在肌间刺缺失突变型与野生型斑马鱼各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yf5、myod基因在原肠胚期表达量升高,在体节期和咽囊期开始逐步下降;mef2、myog和sox6基因在囊胚期和原肠胚期表达量很低,在体节期和咽囊期表达量迅速升高,并在孵化期开始下降。此外,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统计结果显示,肌间刺突变型与野生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推测肌间刺的缺失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肌肉的发育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刺 斑马鱼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生长发育正常的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晓锋 郑建波 +1 位作者 钱叶青 罗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通过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纯合二倍体使突变基因的性状得以表现,筛选到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的脊椎、附肢和整个形体都正常,生长和运动也未见异常.这些结果证明:(ⅰ)肌间刺并不是草鱼身体支撑和运动所必需的;(ⅱ)肌间刺的... 通过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纯合二倍体使突变基因的性状得以表现,筛选到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的脊椎、附肢和整个形体都正常,生长和运动也未见异常.这些结果证明:(ⅰ)肌间刺并不是草鱼身体支撑和运动所必需的;(ⅱ)肌间刺的发育有不同于脊椎骨和附肢骨的发育遗传调控机制;(ⅲ)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工培育淡水主养鱼类的无肌间刺品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的比例极低,提示草鱼肌间刺的发育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其调控机制及其复杂.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为寻找和确定特异性调控鱼类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提供了难得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肌间刺 突变体 雌核发育
原文传递
花?和唇?肌间刺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徐丹丹 张涵雪 +3 位作者 郑莉 彭敏锐 叶学瑶 李斌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5-68,共4页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 对鮈亚科同属鱼类花?(Hemibarbus maculatus)和唇?(Hemibarbus labeo)的肌间刺数目、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的肌间刺数目为111~120,平均值为115根;唇?的肌间刺数目在107~118之间,平均值为114根,二者之间的肌间刺在数目上无显著差异(P> 0.05).花?和唇?的肌间刺在形态组成上相同,均可分为7种形态,分别为"I"形、"Y"形、"卜"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分布区域差异不明显,躯干部肌间刺形态以"Y"形为主,尾部则是"I"形数量相对较多.表明花?和唇?肌间刺组成特征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唇[鱼骨] 肌间刺
下载PDF
MsxC基因在斑马鱼肌间刺和大侧肌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天抒 车金远 +1 位作者 范纯新 鲍宝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8-335,共8页
肌间刺存在于有些真骨鱼类的肌间隔中,作为Hox基因家族成员,MsxC(muscle segment homeobox C)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唇䱻肌间刺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MsxC基因在肌间刺形成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斑马鱼MsxC... 肌间刺存在于有些真骨鱼类的肌间隔中,作为Hox基因家族成员,MsxC(muscle segment homeobox C)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唇䱻肌间刺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MsxC基因在肌间刺形成中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斑马鱼MsxC基因纯合突变体(MsxC^(^(-/-)))。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MsxC^(-/-)斑马鱼尾部的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平均缩短15%以上,差异极显著,而躯干部的肌间刺长度则无明显差异;MsxC^(-/-)斑马鱼大侧肌肌隔周围白肌细胞分布疏松,且排列混乱,越靠近尾部差异越明显;MsxC^(-/-)突变体红肌面积增大,越靠近尾部,红肌面积增大越明显,尾部红肌面积增大2.22%(P<0.01),而躯干靠前部位面积增大0.97%(P<0.05)。这表明,MsxC基因的缺失既影响了肌间刺的形成,同时也影响了大侧肌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MsxC 肌间刺 大侧 CRISPR/Cas9
原文传递
“卖一塘亏一塘!”2024生鱼该如何逆风翻盘?未来机遇点在哪里?
11
作者 彭可欣(文/图) 郑思桃(文/图) 《当代水产》 2024年第5期60-61,共2页
近年,随着水产预制菜蓬勃发展,生鱼凭借其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等特点,成功乘上了预制菜的东风,价格也一度涨上12元/500g(2斤上发车价)。但好景不长,后疫情时代下,水产品流通受阻、成品鱼积压,生鱼价格也从高峰跌入泥沼。2023年,生鱼存塘... 近年,随着水产预制菜蓬勃发展,生鱼凭借其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等特点,成功乘上了预制菜的东风,价格也一度涨上12元/500g(2斤上发车价)。但好景不长,后疫情时代下,水产品流通受阻、成品鱼积压,生鱼价格也从高峰跌入泥沼。2023年,生鱼存塘积压严重、养殖周期不断拉长、塘租和人工等养殖成本增加,传统消费渠道难以消化过剩产量,生鱼也逐渐从大家口中的“卖一塘赚一套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周期 养殖成本 水产品流通 生鱼 肌间刺 疫情 积压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春季疾病防控建议(上)
12
作者 袁圣 张曼 蒋蓉 《农家致富》 2023年第4期36-37,共2页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主要养殖区域在川渝、两湖、河南、江苏及两广等地,近年来养殖规模扩展迅速,养殖量持续攀升,但病害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为更好地控制鱼病,现将斑点叉尾鮰在春季容易出现的疾病总结如下:一、水霉病1.病...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主要养殖区域在川渝、两湖、河南、江苏及两广等地,近年来养殖规模扩展迅速,养殖量持续攀升,但病害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为更好地控制鱼病,现将斑点叉尾鮰在春季容易出现的疾病总结如下:一、水霉病1.病原病原主要是水霉属及绵霉属的一些种类,通过内菌丝附着于鱼类伤口处,从损伤的皮肤、肌肉处吸取营养,外菌丝伸出鱼体组织外,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絮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防控建议 养殖区域 水霉病 白色絮状物 养殖量 肌间刺 规模扩展
下载PDF
投喂蚕豆对苏氏圆腹(魚芒)生长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刘康 莫飞龙 +3 位作者 卢玉典 韦玲静 龙宜楠 张盛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7期68-71,共4页
苏氏圆腹(魚芒)又称淡水鲨鱼、八珍鱼,是东南亚一带江河捕捞和养殖的名优品种,具有生长快、耐低氧和肌肉无肌间刺等优点。由于食性杂、生长过快等因素影响,苏氏圆腹(魚芒)在人工养成时常出现肉质偏黄、松弛弹性差的问题。蚕豆或含蚕豆... 苏氏圆腹(魚芒)又称淡水鲨鱼、八珍鱼,是东南亚一带江河捕捞和养殖的名优品种,具有生长快、耐低氧和肌肉无肌间刺等优点。由于食性杂、生长过快等因素影响,苏氏圆腹(魚芒)在人工养成时常出现肉质偏黄、松弛弹性差的问题。蚕豆或含蚕豆饲料作为肉质改良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品种 淡水鲨鱼 耐低氧 蚕豆 肉质 苏氏圆腹 肌间刺 饲料
下载PDF
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14
作者 张彪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9期47-49,共3页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黄颡鱼为代表的无肌间刺、肉质好、价格适中的水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不管在超市、菜市场到处可见。结合我养殖实际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养殖黄颡鱼的技巧。
关键词 黄颡鱼 健康养殖技术 水产品 消费需求 菜市场 肌间刺 池塘 肉质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方法
15
作者 周翠萍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等特点,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全国年养殖产量已达30余万吨,是人们喜欢垂钓的养殖品种,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属中上等的水产品,适宜开展精养殖和休闲渔业,斑点叉...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等特点,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全国年养殖产量已达30余万吨,是人们喜欢垂钓的养殖品种,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属中上等的水产品,适宜开展精养殖和休闲渔业,斑点叉尾鮰引进繁育、养殖近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休闲渔业 防控方法 养殖品种 抗病力 养殖产量 营养价值 肌间刺
下载PDF
唇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吕耀平 陈洁 +1 位作者 鲍宝龙 黄佩佩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髓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第37~41肌节之间,脉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39~40肌节之间,然后依次往前;到62 dpf(相应的体长为30.03cm)肌间小骨骨化全部完成。骨化过程中,唇肌间小骨是从简单的I型,到卜型,再到Y型,再分化为各种复杂形态。唇肌间小骨出现的时机和形态形成规律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提示鲤科各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研究亮点:目前关于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研究仅限于鲢亚科的鲢和模式动物斑马鱼,通过比较其它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模式,有助于探讨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保守性。本文发现亚科唇的肌间小骨骨化模式与鲢非常相似,提示鲤科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鱼骨] 肌间刺 骨化 早期发育
原文传递
几种低等真骨鱼类的椎体小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燕 杨琳琳 鲍宝龙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椎体小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椎体小骨仅存在海鲢总目和鲱形总目,在最原始的骨舌鱼总目的双须骨舌鱼没有椎体小骨,在骨鳔总目中椎体小骨已经退化。...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椎体小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椎体小骨仅存在海鲢总目和鲱形总目,在最原始的骨舌鱼总目的双须骨舌鱼没有椎体小骨,在骨鳔总目中椎体小骨已经退化。海鳗的椎体小骨的数目最多,为182枚;鳗鲡次之,为175枚;鲥和刀鲚最少,均为44枚。2.椎体小骨的形态比较简单,只有"I"形、"Y"形和一端多叉三种类型,海鳗以"Y"形为主,而其它种类,绝大多数为形态最简单的"I"形。3.椎体小骨从躯体的第一肌节开始排列,"I"形椎体小骨主要分布在鱼体的前部,如有"Y"形椎体小骨,则主要分布在鱼体的中后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等真骨鱼类 肌间刺 椎体小骨
下载PDF
鳜鱼饲料可控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旭方 李姣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期68-69,共2页
鳜鱼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不仅肉质好,没有肌间刺,且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其绝佳的口感及极高的营养价值,鳜鱼在2019年年产达29.8万吨,而产值接近200亿元。目前我国以养殖翘嘴鳜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起,鳜鱼人工催产、人工繁殖... 鳜鱼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不仅肉质好,没有肌间刺,且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其绝佳的口感及极高的营养价值,鳜鱼在2019年年产达29.8万吨,而产值接近200亿元。目前我国以养殖翘嘴鳜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起,鳜鱼人工催产、人工繁殖、鱼苗及商品鳜养殖等关键性技术已经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经济鱼类 人工催产 翘嘴鳜 鳜鱼 高不饱和脂肪酸 人工繁殖 营养价值 肌间刺
下载PDF
红鮰维氏气单胞菌病诊疗实例
19
作者 张超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5期54-56,共3页
红鮰,属鲶形目、鮰科,是自然变异的斑点叉尾鮰经长期改良选育而成的一个品种。具有色彩艳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名优特淡水养殖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自然变异 鲶形目 生长速度 抗病力 肌间刺 营养丰富
下载PDF
罗非鱼产业升级路在何方?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馨馨 《中国水产》 2019年第7期10-11,共2页
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引进中国后经过数年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和供应国,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60多万吨。但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对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是... 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引进中国后经过数年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和供应国,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60多万吨。但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对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是挑战还是机遇?罗非鱼,优势何在罗非鱼生长快、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产业 肌间刺 海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