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曾国红 王海泉 祝家群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接受锁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神经阻滞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术前、术后24 h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T)]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_(1)、T_(2)、T_(3)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T_(4)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可改善锁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手术 肌间沟臂 颈中丛神经阻滞 视觉模拟评分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齐梦圆 徐进 赵燕鹏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9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给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最大肺活量(VC_(max))、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差异;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及6 h时,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VC_(max)、FVC、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在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肩胛上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差异
3
作者 殷红 李文峰 韩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70-73,共4页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或单纯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4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后5、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12、24、48 h静息、活动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麻醉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七氟醚吸入浓度均低于常规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于常规组;与麻醉诱导后5 min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2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与术后2 h时比,术后12、24、48 h常规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联合组患者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2~48 h联合组均较常规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提升麻醉和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瑞芬太尼、七氟醚等给药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减轻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手术 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文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皮温差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减轻手术疼痛,增强麻醉效果,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5
作者 黄少丹 余延良 邱惠玲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9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省罗源县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0.3%罗...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省罗源县医院于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0.3%罗哌卡因)和观察组(0.5%罗哌卡因),各40例。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1.20±1.38)min、镇痛持续时间(9.57±1.53)h、运动阻滞起效时间(8.10±0.59)min、感觉恢复时间(5.51±0.44)h,优于对照组(t=9.464、5.074、6.340、6.359,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好,痛觉阻滞效应好,麻醉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治疗颈肩及上肢痛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赵凤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3-0026,共4页
探究对患有颈肩及上肢疼痛的患者进行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样本进行了精心选择,选取的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颈肩治疗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进行科学分... 探究对患有颈肩及上肢疼痛的患者进行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样本进行了精心选择,选取的是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进行颈肩治疗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进行科学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的总人数为25例。给予观察组病患的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是以往传统的常规治疗模式,医护人员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做进一步地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患在通过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了规范化的治疗之后,所有病患的麻醉效果得到了提升,优良率明显升高,高达96.00%;对照组病患的麻醉优良率则相对而言比较低,为72.00%,两组患者优良率数据差异是十分明显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科学治疗之后,运动以及静息之后的6h、12h、24h、36h以及48hVAS评分开始有所下降,并且两组患者这方面的数据差异是相对而言是十分明显的(P<0.05),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患在经过了医护人员的科学治疗之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了常规化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略微较高,为28.00%,患者的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医护人员的科学治疗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逐渐提升,达到了96.00%,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了常规治疗之后,护理满意度一般,为68.00%,两组病患的数据差异相对而言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人员通过对颈肩及上肢疼痛患者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治疗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且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肩 上肢痛 效果
下载PDF
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家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7-0020,共4页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探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指标、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术麻醉操作中可以应用B超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方法 能够将神经组织等清晰地呈现在麻醉师视野,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
8
作者 曾浩 邓富强 刘卫涛 《西藏医药》 2024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不同类型上肢骨折镇痛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患者80例。按骨折不同类型分为尺桡骨骨折组(n=25例)、桡骨骨折组(n=28例)、肱骨骨折组(n=27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舒适度、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4:三组NRS评分,(P<0.05),尺桡骨骨折组NRS评分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使用次数:尺桡骨骨折组PCIA使用次数多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Ramsay镇静、BCS评分(P>0.05);三组T0时点IL-6、TNF-α水平比较,(P>0.05),与T0时点比较,三组T4时点IL-6、TNF-α水平更高,尺桡骨骨折组IL-6、TNF-α水平高于桡骨骨折组及肱骨骨折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不同类型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以桡骨、肱骨骨折效果最好,但尺桡骨骨折效果一般,可能与炎性反应控制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下载PDF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9
作者 章惠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 探究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56例前臂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内均含有28例的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段选择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分别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在麻醉完成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对比。结果 在麻醉有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腋路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阿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阿芬太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阿芬太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42±3.3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8.89±3.53)岁。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研究组采用阿芬太尼。对比麻醉不同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一氧化氮(NO)、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心率(H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t检验。结果阻滞前,两组HR、SaO2、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1、0.182、0.020,均P>0.05);阻滞后30 min,研究组SaO2[(0.9935±0.1062)比(0.8745±0.0480)]、MAP[(90.50±10.21)mmHg(1 mmHg=0.133 kPa)比(83.45±9.68)mmHg]均高于对照组,HR[(69.05±8.43)次/min比(74.59±8.31)次/min]低于对照组(t=5.527、2.875、4.803,均P<0.05)。术前1 d,两组SOD、ACTH、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7、0.984、0.071,均P>0.05);术后3 d,研究组SOD、ACTH、NO均低于对照组(t=7.589、3.989、5.319,均P<0.05)。研究组术后1.0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2.980,P<0.05);两组术后0.5、3.0、24.0、72.0 h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7、1.077、0.349、0.705,均P>0.05)。结论采用阿芬太尼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避免术后应激的同时,维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 阿芬太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床旁超声联合经鼻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评估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苏丽 税云华 +1 位作者 胡震宇 王茂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05-710,共6页
目的采用ABCDE超声评估方法联合经鼻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监测,评估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后对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拟行上肢手术且年龄为18~65岁的患者140... 目的采用ABCDE超声评估方法联合经鼻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监测,评估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后对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拟行上肢手术且年龄为18~65岁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采用0.20%罗哌卡因20 mL进行ISBPB)和B组(采用0.33%罗哌卡因20 mL进行ISBPB)。记录患者ISBPB前、后30 min阻滞侧不同呼吸时相的膈肌厚度、平静呼吸状态下EtCO_(2)测值、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值,并计算阻滞侧膈肌增厚比率(DTF)。结果与A组相比,B组阻滞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ABCDE法联合EtCO_(2)监测评估发现,采用0.20%罗哌卡因20 mL和0.33%罗哌卡因20 mL进行ISBPB均可导致膈肌运动功能下降,且较高浓度罗哌卡因阻滞下膈神经阻滞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 功能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灼军 王彬彬 +1 位作者 李汝琳 李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骨膜时、手术结束时、术后10 min,观察组的HR、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时,观察组的ACTH、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方案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具有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等优势,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资根 谢伟清 刘艺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4~2022-04本院收治5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患者阻滞方式将接受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将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分别纳...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4~2022-04本院收治5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患者阻滞方式将接受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将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分别纳入超声组(n=28)与盲探组(n=22)。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术后镇痛效果以及自控镇痛按压有效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声组患者阻滞优良率明显高于盲探组(96.43%vs68.18%,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3、6、12、24、48h NRS评分以及自控镇痛按压有效次数均显著低于盲探组(P<0.05);超声组患者阻滞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盲探组(7.14%vs 36.36%,P<0.05)。结论:上肢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效果优异,有助于减少患者阻滞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 王丁木 朱淑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42-145,15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浓...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注射,观察组(n=50)予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麻醉效果、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运动阻滞和感觉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各项体征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体征指标均下降,但两组间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升麻醉安全性以及效果,不会增加对患者体征指标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 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婷 张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10 min(T_(0))时,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0 min(T_(1))、麻醉后40 min(T_(2))、手术完成后10 min(T_(3))时,观察组的MAP、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30 min、术毕,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也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预处理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红梅 汪聪 罗泽权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对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7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目的对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7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以来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另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麻醉阻滞效果好,疼痛轻,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 超声引导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神经上干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永乐 马建新 杨旭峰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神经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上干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神经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上干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肩臂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干组的肩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臂丛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臂丛神经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有利于肩臂功能恢复,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丛神经神经上干阻滞 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单侧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婉 黄杰 +1 位作者 姚昌银 明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单侧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解剖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单侧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尺动脉超声检查参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手术结束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为平稳,即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0 min后,两组超声检查尺动脉的收缩期峰速参数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舒张末期速度参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参数与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单侧上肢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 单侧上肢手术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中间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
19
作者 张辉明 郑妹萍 彭珍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 目的:探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B)联合颈中间丛NB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FCF)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行IFC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浅丛NB,B组行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比较两组阻滞效果、膈肌运动、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阻滞效果及膈肌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A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 h、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接受两种阻滞方式均有较好的阻滞效果,且膈肌麻痹情况、术中生命体征、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肌间沟臂丛NB+颈中间丛NB阻滞操作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长,可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中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
20
作者 钟永灿 郭志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市中医院急诊拟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市中医院急诊拟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止血带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需要辅助静脉麻醉药物占比低于对照组,止血带反应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好,可减少止血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 腋路 皮神经 神经 断指再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