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肌间静脉增宽患者术后抗凝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勇 赵宁 +2 位作者 杨进强 尹长恒 贾巍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2期3425-3428,共4页
目的研究合并肌间静脉增宽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非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对凝血相关因子的影响及防治效果。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的110例合并肌间静脉增宽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LMWH组(n=54)和... 目的研究合并肌间静脉增宽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非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对凝血相关因子的影响及防治效果。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的110例合并肌间静脉增宽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LMWH组(n=54)和非LMWH组(n=56),非LMWH组患者给予常规扩血管治疗,LMWH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凝血相关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液激活物抑制物(PAI-1)、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和D二聚体(D-D)、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比较术后1年随访调查结果。结果术后3、7 d LMWH组患者在血浆中v WF、t-PA、PAI-1、GMP-140和D-D水平显著低于非LMWH组(P <0. 05),而术后3、7 d 2组患者在血红蛋白、APTT、PT、Fib、红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非LMWH组比较,LMWH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降低(P <0. 05),且LMWH组患者术后1年下大隐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非LMW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预防效果,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肌间静脉增宽 低分子肝素 抗凝治疗 凝血相关因子 血栓预防
下载PDF
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高璨 梁辰 +3 位作者 张建红 丁杰 叶群 陈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从而肯定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在关节镜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体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超声科接诊的388例创伤科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前下肢肌... 目的:探讨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从而肯定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在关节镜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体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超声科接诊的388例创伤科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大于5mm者为静脉增宽组共72人,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小于5mm为对照组共316人,观察术后有无血栓及凝血指标异常(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术后1周内静脉增宽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0.8%(15/72),均位于小腿,对照组无血栓形成,两组对象的血栓形成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静脉增宽程度增加,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血栓组患者DD及FIB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血栓组的FIB含量明显增高,而APTT水平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随着肌间静脉宽度的增加,血栓形成率增加。住院患者的血凝指标也可以反映血栓形成情况,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肌间静脉增宽 关节镜微创术 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