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肘位与伸肘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庄志强 林乔龄 +4 位作者 徐建国 王亚生 李民 章瑾 杨嘉毅 《中医正骨》 2006年第12期12-13,共2页
为比较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屈肘位小夹板与伸肘外翻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将223例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97例,予屈肘90°位小夹板固定,B组126例,予伸肘外翻石膏固定,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 为比较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屈肘位小夹板与伸肘外翻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将223例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97例,予屈肘90°位小夹板固定,B组126例,予伸肘外翻石膏固定,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24.74%和7.1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表明伸肘位固定能防止整复后再移位;能大大减少肘内翻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肘位固定 石膏 小夹板 内翻/预防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伸肘位石膏夹板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庄志强 王亚生 +5 位作者 李民 徐建国 麦伟智 胡伟宏 章瑾 张嵩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9期1922-1923,共2页
关键词 肘位石膏夹板 治疗 小儿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下载PDF
应用伸肘位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褚丽丽 邢艳丽 +1 位作者 孙德娟 孟巍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伸肘位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下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恢复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康法,即头穴丛刺配合抗痉挛针法及康复训练,每天1次,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伸肘位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下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恢复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康法,即头穴丛刺配合抗痉挛针法及康复训练,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针康法基础上,加用上肢伸肘位矫形器治疗。1个月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ADL指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性痉挛均有改善,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肢体运动功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伸肘位矫形器能够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肘位矫形器 上肢痉挛 针康法 康复评定
下载PDF
外旋外翻极度屈肘位石膏双托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龙 季梅华 《中医正骨》 2002年第9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外旋外翻极度屈肘位石膏双托固定 儿童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挺举肘位的研究
5
作者 王平 唐卫方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肘位的选择是挺举技术中预蹲上挺动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录像解析对女子48kg级、75kg级挺举比赛中前10名的运动员预蹲时的肘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名研究对象在挺举中,肘位介于35°-78°之间,所采用的肘位存在较大的... 肘位的选择是挺举技术中预蹲上挺动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录像解析对女子48kg级、75kg级挺举比赛中前10名的运动员预蹲时的肘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名研究对象在挺举中,肘位介于35°-78°之间,所采用的肘位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生物力学分析,肘位处于40°-50°的中肘位最佳。研究对象多数采用了合理的肘位,但有部分研究对象应适度提高或降低肘位,以获得更佳的用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位 挺举 角度 女子
下载PDF
屈肘位绷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志生 《中医正骨》 1996年第4期8-9,共2页
选择闭合性无血管、神经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88例,单纯用绷带屈肘贴胸位固定治疗,取得了优良率90%的结果。观察认为,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后再移位和发生肘内翻等畸形的主要原因是骨折端的旋转活动,而造成旋转的主要因素... 选择闭合性无血管、神经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88例,单纯用绷带屈肘贴胸位固定治疗,取得了优良率90%的结果。观察认为,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后再移位和发生肘内翻等畸形的主要原因是骨折端的旋转活动,而造成旋转的主要因素是固定的松动及上肢的活动和前臂的重力等。应用本法固定能较好地解决断端间的旋转,因而可获得较理想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固定术 肘位固定
下载PDF
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年回顾——附330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敏 陈荣生 林晓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8 月至 2012 年 2 月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 330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患儿中... 目的探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8 月至 2012 年 2 月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 330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患儿中骨折端达到解剖和/或功能复位322例,占97.6%;余8例手法复位不满意,改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合ū形石膏槽板外固定。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4年)。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5周)。术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5)。随访期间全组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X线片测量肘关节携物角为0°~5°者18例、6°~10°者246例、10°~15°者66例,平均肘关节携物角为11°。无迟发性肘内翻、外翻、过伸及内外旋转畸形,无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肘位有利于解剖/功能复位与固定;ū形石膏槽板设计合理、结构坚固、无需更换,能够维持骨折端稳定的固定效果,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手法 骨科 肘位 石膏 外科 儿童
下载PDF
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震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闭合复位30°屈肘外翻位石膏固... 目的:探讨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闭合复位30°屈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外翻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肘外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能够加速骨折愈合,降低术后肘外翻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位外固定 肱骨外髁骨骨折 外翻
下载PDF
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疗效分析
9
作者 朱哲慧 朱鸿雁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5期67-67,共1页
目的探讨屈肘位外固定方法在治疗肱骨外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100例确诊为肱骨外髁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屈肘位外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伸肘外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治疗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屈肘位外固定方法在治疗肱骨外髁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100例确诊为肱骨外髁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屈肘位外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伸肘外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治疗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外髁骨骨折时,采用屈肘位外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位外固定 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石膏后托极度屈肘位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8例
10
作者 吴勇成 黄丹艺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945-946,共2页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后托极度屈肘位 固定 治疗
下载PDF
伸肘外翻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银生 林乔龄 庄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5年漳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年龄14岁以下,经临床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者,按就诊顺序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伸肘外... 目的评价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2~2005年漳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年龄14岁以下,经临床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者,按就诊顺序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组(简称治疗组)、屈肘位小夹板固定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各组病例肘内翻发生率、关节功能、B角及C角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评价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51个月随访,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13.3%,对照组36.7%,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随访时B角、C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对骨折愈合后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有效地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降低肘内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外翻固定
下载PDF
屈肘前臂旋前位整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0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国平 张玉柱 +3 位作者 王人彦 周军 孙晓 吕荣坤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前臂前整复固定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膝肘卧位法”在产程中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晋 曹引丽 米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93-1693,共1页
枕后位分娩难度很大,一旦确诊,几乎均需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1]。枕后位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可给母儿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在产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产妇因为"枕后位"致产程阻滞,需剖宫产或产钳助产结... 枕后位分娩难度很大,一旦确诊,几乎均需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1]。枕后位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可给母儿造成严重危害并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在产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产妇因为"枕后位"致产程阻滞,需剖宫产或产钳助产结束分娩[2]。为探讨产程中体位干预对临产产妇胎方位的影响,提高顺产率,自2010年起在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于分娩产程中开始使用"膝肘卧位法"矫正胎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胎儿 @膝
下载PDF
伸肘旋后位结合塑形夹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21例
14
作者 陈武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7期420-420,共1页
关键词 旋后 塑形夹板 治疗 肱骨干下段骨折
下载PDF
伸肘旋后位结合塑形夹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21例
15
作者 陈武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旋后 塑形夹板 治疗 肱骨干下段骨折
下载PDF
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60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少伟 黄桂忠 李伟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予半旋前位深屈肘、夹板固定,固定时间3-4周,康复治疗1个月左右。结果:全部患儿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 目的:观察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予半旋前位深屈肘、夹板固定,固定时间3-4周,康复治疗1个月左右。结果:全部患儿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优良率98.33%。结论: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疗效显著,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半旋前深屈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50例
17
作者 徐海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245-245,247,共2页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折愈合,优良率达94.00%。结论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折愈合,优良率达94.00%。结论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 前臂旋后固定 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18
作者 俸志斌 欧伦 +2 位作者 廖小波 黄海滨 刘明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 石膏外固定 肘位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19
作者 吴晓鹏 刘震宇 +3 位作者 曾庆强 许燕杏 朱蔚仪 吴锦才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外髁Ⅰ度骨折或移位型骨折经手法整复后对位对线好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手法整复后采用屈肘位外固定,B组手法整复后采用伸肘位外固定,观察2组临床疗效情况...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外髁Ⅰ度骨折或移位型骨折经手法整复后对位对线好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手法整复后采用屈肘位外固定,B组手法整复后采用伸肘位外固定,观察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A组优占52%,B组优占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月,A组优占98%,B组优占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屈肘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疗效优于伸肘位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外固定法 肘位 肘位
下载PDF
Colles骨折不同石膏固定方法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鹰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2 位作者 武忠炎 曹鹏 贾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比较过肘位石膏固定与非过肘位石膏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传统整复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用石膏固定到肘下3 cm,拍摄腕部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倾角、侧方和短缩移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做进一步处理,... 目的比较过肘位石膏固定与非过肘位石膏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传统整复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用石膏固定到肘下3 cm,拍摄腕部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倾角、侧方和短缩移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做进一步处理,一组加石膏到过肘关节5 cm。1周后与4周后进行腕部影像学指标观察。结果掌倾角复位前与复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周与4周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内复位后1周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倾角复位前与复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周与4周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内复位后1周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移位幅度复位前与复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周与4周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一组内复位后1周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缩移位长度复位前与复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周与4周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内复位后1周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les骨折治疗中过肘位石膏固定较非过肘位能显著减少固定后骨折断端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石膏固定 肘位 病例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