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案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晓克 李建华 +1 位作者 顾祖超 黄文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外伤致肘关节复杂脱位45例,选取其中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7例摔伤,2例高坠伤,均为闭合...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外伤致肘关节复杂脱位45例,选取其中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7例摔伤,2例高坠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均采用肘关节前内侧旋前圆肌与桡侧腕屈肌间隙入路,使用克氏针、经尺骨近端套索缝合、带线锚钉套索缝合、空心螺钉、微型钢板等固定冠突骨折块,对于冠突粉碎者取自体髂骨重建冠突、钢板固定,同时修复尺侧副韧带,若术中肘关节仍不稳定或伴有肱骨外上髁骨折,可行外侧Kocher入路带线锚钉修复桡侧副韧带,空心螺钉或钢板修复肱骨外上髁,伴有下尺桡关节不稳的可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6周,随访12~2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复查示冠突及肱骨外上髁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肘关节结构正常、稳定,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2例诉肘关节晨起时麻木、疼痛,活动后症状缓解。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由后倒手撑地受伤,肘关节受到轴向、内翻、旋前暴力所致,肘关节较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型更不稳定,易复发脱位,采用前内侧入路固定冠突、修复内侧副韧带前束,必要时使用Kocher入路修复桡侧损伤结构,早期康复方案,可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临床特点 康复方案
下载PDF
铰链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腾 伯宇 +3 位作者 秦悦 苏胜杰 杨海波 安维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22例,分析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上肢功能损伤(DASH)评分、Mayo评... 目的探讨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肘关节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22例,分析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上肢功能损伤(DASH)评分、Mayo评价系统(MEPS)评价肘关节的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3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即屈曲(137.6±4.2)°、伸直(4.7±2.6)°、旋前(82.7±3.8)°、旋后(85.1±4.2)°;末次随访MEPS系统评定疗效,优12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2%。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固定冠状突、修补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尺侧束、辅以铰链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早期行功能锻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冠状突骨折 肘关节内翻 内侧旋转不
下载PDF
定轴外固定架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当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成亮 白玉和 孟春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3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估定轴外固定架在手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定轴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9例,平均年龄31.5岁,采用... 目的评估定轴外固定架在手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定轴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9例,平均年龄31.5岁,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37例患者平均随访15.34个月。术后肘关节平均屈曲(135.14±4.61)°,平均伸直(4.56±8.37)°,平均屈伸范围(133.12±9.56)°,平均旋前(87.68±6.21)°,平均旋后(85.79±2.97)°。Mayo评分63~96分,平均(82±13)分,其中优19例,良15例,可3例。1例患者出现较明显异位骨化,仅伸直受限约30°;另1例患者出现尺神经麻痹,保守治疗4周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肘关节不稳定、关节疼痛、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联合使用定轴外固定架在手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损伤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定轴外固定架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查晔军 蒋协远 公茂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近年来,有学者[1-4]根据“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提出了“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概念,即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不同的文献和专著均对其... 近年来,有学者[1-4]根据“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提出了“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概念,即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不同的文献和专著均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其名称尚不统一,在第6版的《格林手外科学》^[13.5]和第6版的《Rockwood and Green,sfracture in aduhs》^[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不稳定 内侧 肘关节内翻 外侧副韧带损伤 治疗 诊断 关节间隙增宽 Green
原文传递
改良双切口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辰 孙月华 龚伟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侧入路联合Kocher入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40.47±9.20)岁。左侧9例,右侧1... 目的探讨改良前侧入路联合Kocher入路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40.47±9.20)岁。左侧9例,右侧1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1型7例,Ⅱ2型10例,Ⅱ3型2例。术中均经改良前侧入路固定尺骨冠突,经Kocher入路以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以可调肘关节支具辅助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19例患者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12~33个月,平均20.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临床愈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20°~140°(130.47°±5.45°),伸直0°~16°(5.79°±4.51°),旋前75°~90°(83.42°±4.60°),旋后80°~90°(85.42°±2.99°)。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90~100分),良3例(80~85分),中1例(70分)。术后X线片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退行性关节炎X射线分级评价,18例无退行性改变,1例出现1级创伤性关节炎改变,未出现2级或3级改变。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双切口联合治疗法通过改良前侧切口与Kocher切口联合治疗,既有效固定了内侧尺骨冠突的骨折,同时又修复了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帮助肘关节重建了骨和软组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尺骨骨折 联合入路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6
作者 查晔军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59-159,共1页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指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文献报道由于冠状突相对于尺骨干其72%是突出于尺骨干的,因此一旦受到轴向外力撞击,...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指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或缺损、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外侧肱桡关节间隙增宽,骨性损伤使冠状突相对于滑车内侧缘发生半脱位。文献报道由于冠状突相对于尺骨干其72%是突出于尺骨干的,因此一旦受到轴向外力撞击,容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肱桡关节面增宽,冠状突内侧面骨折。由于认识不足,易漏诊,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关节不稳定和陈旧性脱位、肘内翻、关节迅速退变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尺神经炎等。在临床上我们需注意的是,这种损伤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机制是相反的。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病因包括骨折未获得解剖复位、骨折不愈合,继发性移位和冠状突骨折块缺血性坏死。因此需早期诊断并通过合理的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此类患者需手术治疗,如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块较小,且肘关节稳定性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在处理冠状突前内侧骨折时建议采用钢板结合克氏针进行固定。冠状突骨折固定完成后,如外侧不稳定,可切开修复,也可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进行固定保护,外架固定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效果更确切。对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是否必须修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外固定架 冠状突骨折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治疗进展
7
作者 李大双 宋哲 +3 位作者 衡立松 杨娜 朱养均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上少见且难以治疗的复杂肘关节损伤,本文从损伤机制、解剖结构、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不稳定 发病率 冠状突骨折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与肘外翻不稳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4,共5页
肘关节不稳是指稳定关节的各种结构遭受破坏.使肘关节在正常的屈伸活动外出现了其他平面上的异常活动。肘关节不稳包括肘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在骨科和运动员损伤中较为多见。依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分为:前方不稳定、后外侧旋转不稳... 肘关节不稳是指稳定关节的各种结构遭受破坏.使肘关节在正常的屈伸活动外出现了其他平面上的异常活动。肘关节不稳包括肘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在骨科和运动员损伤中较为多见。依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分为:前方不稳定、后外侧旋转不稳定、外翻不稳定及内翻不稳定。在这几类肘关节不稳定中,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外翻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不稳定 韧带前束损伤 肘外 肘关节不稳定 内侧 肘关节半脱位 旋转不稳定 屈伸活动
下载PDF
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的诊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磊 何平平 +3 位作者 陈红 刘秀芳 高广庭 吕占辉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712-1714,共3页
肘关节不稳定是继发于肘关节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急性或慢性损伤的肘关节疾病,常见于创伤骨科和运动员损伤。根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可将肘关节不稳定分为外翻不稳定、内翻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和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临床最常见的是肘... 肘关节不稳定是继发于肘关节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急性或慢性损伤的肘关节疾病,常见于创伤骨科和运动员损伤。根据关节不稳的方向可将肘关节不稳定分为外翻不稳定、内翻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和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临床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外翻不稳定,即肘关节内侧稳定结构破坏后导致的肘关节外翻位异常活动,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复发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即肘关节外翻不稳定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病变。本文就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不稳定 内侧副韧带 桡骨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冠突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熙南 靳博 张君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57-2161,共5页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arus posteromedial rotatory instability,PMRI)系复杂的肘关节不稳定疾病之一。由于其特殊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中较少见且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保守治疗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所以手术干预成为了...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arus posteromedial rotatory instability,PMRI)系复杂的肘关节不稳定疾病之一。由于其特殊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中较少见且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保守治疗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所以手术干预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冠突骨折内固定方式和手术入路等都尚无定论。因此,探讨冠突骨折伴PMRI的治疗方式、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近年来前内侧面冠突骨折研究及治疗的相关文献,从解剖、生物力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今后在临床中治疗PMRI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内侧 冠突骨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骨折与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对肘关节后内侧旋转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洪先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骨折及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LC)损伤对肘关节后内侧旋转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4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双上肢标本,分别按照以下顺序制备模型,包括:完整肘关节(A...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骨折及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LCLC)损伤对肘关节后内侧旋转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取4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双上肢标本,分别按照以下顺序制备模型,包括:完整肘关节(A组,n=8)、单纯LCLC损伤模型(B组,n=4)、单纯冠状突前内侧骨折模型(C组,n=4)、LCLC损伤合并冠状突前内侧骨折模型(D组,n=8)。采用Instron 8874液压伺服生物力学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根据载荷-位移曲线计算扭矩。结果实验过程中各组均未出现肘关节完全脱位。A、B、C、D组扭矩分别为(10.286±0.166)、(5.775±0.124)、(6.566±0.139)、(3.004±0.063)N·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突前内侧骨折、LCLC损伤以及两者联合损伤均会影响肘关节后内侧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后内侧旋转稳定 冠状突骨折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损伤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军威 高石军 +1 位作者 杨新明 杨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生物力学指标,探讨前束完整及重建后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采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MCL前束疗效。方法成人完整上肢标本12具,男8具,女4具;左、右侧各6具;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采用生物力学及压敏胶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MCL前束完整(对照组)及使用人工肌腱、界面螺钉重建后(实验组)肘关节屈曲0、30、60、90°时关节外翻松弛度、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及肘关节内压强。结果两组在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下,组内及组间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肘关节屈曲0°时两组肘关节压强小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及对照组小于实验组(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内肘关节屈曲0°时肱尺关节受力面积大于其余屈曲角度(P<0.05)外,两组其余各角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界面螺钉加人工肌腱重建后可即刻恢复内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稳定 内侧副韧带 前束 生物力学 关节松弛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