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肠疾病肛周菌群调查与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敏皓 李兵 黄仕灵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1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肛周菌群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0例肛肠手术患者的切口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比切口感染前后细菌的种类及数目变化情况。结果:切口感染后,菌种与菌量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肛...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肛周菌群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0例肛肠手术患者的切口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比切口感染前后细菌的种类及数目变化情况。结果:切口感染后,菌种与菌量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与菌种、菌量的变化有关,建议患者术前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术后注意清洁工作。术者操作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直肠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肛周菌群 手术切口 感染
下载PDF
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肛周菌群及TLR4 mRNA对其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红艳 吴秋玲 +2 位作者 张宇星 胡丽 王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肛周菌群与Toll样受体4(TLR4)mRNA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三科收治的241例行肛肠手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8例及非感染组...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肛周菌群与Toll样受体4(TLR4)mRNA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三科收治的241例行肛肠手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38例及非感染组203例,于术前及术后1、3、7 d时测定TLR4 mRNA表达水平,于手术前后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抹方法采集患者肛周样本,评估肛周菌群数量及种类情况.结果感染组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P<0.05);切口感染部位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12株占27.27%,真菌2株占4.55%;共46例发生肛周菌量变化,肛周菌量增加患者感染率高于肛周菌量无增加患者(P<0.05);共53例发生肛周菌种变化,肛周菌群增加患者感染率高于肛周菌群无增加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肛周菌种、肛周菌量是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术后TLR4水平均升高(P<0.05),感染组术后3、7 d时TLR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1、3、7 d TLR4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0.854、0.8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肛周菌群数量、种类及TLR4表达量明显增加,通过检测肛周菌群数量、早期动态监测TLR4的表达可一定程度上评估感染风险,为早期治疗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肠外科术 切口感染 病原 危险因素 肛周菌群 TOLL样受体4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对肛肠疾病肛周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启新 刘菲 徐延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984-298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切开管线术治疗肛肠疾病对肛周菌群的影响,为肛周脓肿寻找良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肛周脓肿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治...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切开管线术治疗肛肠疾病对肛周菌群的影响,为肛周脓肿寻找良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肛周脓肿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治疗一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菌群数量、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比较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真菌菌落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真菌菌落数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挂线术配合抗菌药物治疗肛肠疾病可以更为明显的改善患者肛周病原菌数量,有效避免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挂线术 药物 肠疾病 肛周菌群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肛肠疾病肛周菌群调查与手术切口感染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兵 梁建生 +5 位作者 徐桂兰 俞立民 王燕 汪洋 刘杏桃 黄卉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了解肛肠疾病肛周菌群与手术切口感染关系,为有效地控制污染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检验方法,对肛肠疾病住院病人手术前、后肛周及切口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痔疮等疾病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 目的了解肛肠疾病肛周菌群与手术切口感染关系,为有效地控制污染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检验方法,对肛肠疾病住院病人手术前、后肛周及切口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痔疮等疾病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变形杆菌。肛周脓肿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霉菌。肛瘘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霉菌。肛肠疾病肛周手术切口部位有30%以上污染菌量比手术前明显增加,种群也发生变化。结论肛肠疾病肛周菌群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改变,手术后菌群和菌量都发生了变化,此与切口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肛周菌群 手术切口 感染
原文传递
肛肠疾病肛周菌群调查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昌荣 黎霞 +1 位作者 潘颐聪 邓建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肛周菌群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20例肛肠疾病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周分泌物,检测并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肛疾病手术方式对病原菌的影响.结果:12...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肛周菌群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20例肛肠疾病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周分泌物,检测并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肛疾病手术方式对病原菌的影响.结果:120例患者术前共检出菌种15种,菌株70株;术后共检出菌种20种,菌株134株,术前后革兰阴性菌总计增量35株,数量前三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总计增量22株,数量前三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前后菌种数量变化前三的手术为肛周脓肿引流术(增量7种)、肛裂手术(增量5种)及环性切除术(增量4种);手术前后病原菌数量变化前三的手术为肛瘘切开术(增量19株)、肛周脓肿引流术(增量14株)及肛瘘挂线术(增量13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前三分别是氨苄西林88.89%、青霉素85.19%及氧氟沙星62.96%;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率前三分别是氨苄西林92.31%、青霉素92.31%及苯唑西林84.62%;奇异变形杆菌耐药率前三分别氨苄西林70.00%、头孢唑林60.00%及环丙沙星60.00%.结论:手术方式、疾病种类均可影响术后病原菌感染种类及数量,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感染率更低的手术,并结合临床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肛周菌群 手术方式 病原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