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女性肛管直肠角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秋红 邹霞 +2 位作者 郭娟 白新华 方凡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运用经会阴超声对产后女性肛管直肠角进行观察,探讨角度变化的意义。方法:对自然分娩、剖宫产及正常未育女性各100例,运用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观察后盆腔,分别测量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管直肠前角及后角的大小... 目的:运用经会阴超声对产后女性肛管直肠角进行观察,探讨角度变化的意义。方法:对自然分娩、剖宫产及正常未育女性各100例,运用腔内探头经会阴超声观察后盆腔,分别测量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管直肠前角及后角的大小。结果:各组在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直肠前角、后角均较静息状态时缩小。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角缩小率大于后角缩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与未育组比较,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角缩小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缩肛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肛直肠前角、后角的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分别观察肛直肠前角、后角,可间接反映相应耻骨阴道肌或耻骨直肠肌的肌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超声 骨盆底 肛管直肠角
下载PDF
基于兔肛管直肠角有限元节点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型排便困难发生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柯敏辉 李志鹏 +1 位作者 郑霞霞 郑鸣霄 《山西中医》 2021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基于兔肛门直肠有限元模型,通过测算兔粪块通过肛管直肠角时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IRP)发生排便困难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0只。... 目的:基于兔肛门直肠有限元模型,通过测算兔粪块通过肛管直肠角时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IRP)发生排便困难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0只。参照课题组前期成功研制的兔IRP模型进行造模;治疗组造模后予消痔灵注射术。各组饲养10天后收集直肠标本,建立不同力学状态的兔肛门直肠有限元模型,比较组间直肠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的弹性模量、肛管直肠角平面不同节点的黏膜位移量。结果:直肠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的弹性模量变化比较:治疗组﹥空白组﹥模型组;黏膜位移量变化比较(除663节点粪块第一层空白组与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空白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组织的弹性模量在IRP型排便困难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表现为在IRP兔肛管直肠角平面,粪块通过时阻力增大,消痔灵注射治疗后其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内脱垂 有限元 肛管直肠角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肛管直肠角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春芳 张永军 张东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98,127,共3页
对50人直肠角距肛门口长度、口服钡餐在直肠角停留时间、直肠角与排便关系、直肠角部静息压和排便压进行观察和测定,证实肛管直肠角对排便有重要作用,根据直肠角解剖生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利用结肠残端设计了内角90°的新直肠角和... 对50人直肠角距肛门口长度、口服钡餐在直肠角停留时间、直肠角与排便关系、直肠角部静息压和排便压进行观察和测定,证实肛管直肠角对排便有重要作用,根据直肠角解剖生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利用结肠残端设计了内角90°的新直肠角和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成功。对471例直肠癌病人治疗后经6个月~4年随访.控制排便总优良率为92%,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角 直肠肿瘤 肛管 肛门
下载PDF
肛管直肠角形成和维持的解剖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崔龙 邰浩清 姜文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肛管周围解剖关系的观察 ,分析肛管直肠角形成和维持的解剖机制 ,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参考依据。方法 从盆部侧方对 5 9例小儿肛直肠周围相关结构进行了层次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会阴体是由会阴深、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前... 目的 通过对肛管周围解剖关系的观察 ,分析肛管直肠角形成和维持的解剖机制 ,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参考依据。方法 从盆部侧方对 5 9例小儿肛直肠周围相关结构进行了层次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会阴体是由会阴深、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前列腺提肌 (或耻骨阴道肌 )和肛门外括约肌前部纤维交织而成的腱质结构 ,肛管前壁上部的直肠纵肌和肛门内括约肌也向前呈角状突起 ,融合于会阴体。耻骨直肠肌与前列腺提肌 (或耻骨阴道肌 )共同起于耻骨支后面和肛提肌腱弓前部 ,位于耻骨尾骨肌外下方同一层次上 ,两者间无明显分界。前列腺提肌 (或耻骨阴道肌 )止于会阴体 ;耻骨直肠肌在肛直曲后方与对侧同名肌的肌束接续形成袢。结论 由于肛管前壁上部牢固地固定于会阴体 ,会阴体及与之相连的前列腺提肌 (或耻骨阴道肌 )是除耻骨直肠肌以外另一个对肛管直肠角形成和维持的结构因素。耻骨直肠肌和前列腺提肌 (或耻骨阴道肌 )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应视为一个整体 ,两者分别牵拉肛直前、后角向前上方 ,在上提肛管的同时加曲肛直角。由于会阴体在盆底中央位置相对固定 ,肛直前、后角在排便与排便控制过程中变动的幅度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角形成 解剖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重建肛门外括肌和直肠肛管角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附32例报告)
5
作者 谢尚奎 吴印爱 +3 位作者 刘献棠 黄建强 王志伟 王丈魁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重建肛门外括肌和直肠肛管角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肌并重建直肠肛管角。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肛门功能优19例,良9... 目的:观察重建肛门外括肌和直肠肛管角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肌并重建直肠肛管角。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肛门功能优19例,良9例,较好4例,无效者未发现,总满意率为87·5%(28/32)。结论:用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肌并重建直肠肛管角,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满意率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失禁 括约肌重建 肛门闭锁 直肠肛管
下载PDF
肛管直肠角的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铭 孟庆有 《中国肛肠病杂志》 1990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肛管直肠角 肛管直肠 测量
原文传递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彦龙 孙志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年第6期3-4,共2页
关键词 耻骨直肠 排便障碍 肛管狭窄 直肠下段 盆底痉挛 肛管直肠角 肛门失禁 排粪造影 黏液便 外括约肌
下载PDF
中晚期低位直肠癌根治肛门重建术15例报告
8
作者 李朝阳 于铁民 冯运章 《四川医学》 CAS 1993年第5期312-313,共2页
我院1980~1991年共行直肠癌根治术113例。1985年以来,自行设计新的肛门重建术,并用于距肛缘【6cm的中晚期直肠癌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4~67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7例,浸润癌2例,粘液腺癌4例,息肉样癌2例;病期属DukesB期8例,C期7例。... 我院1980~1991年共行直肠癌根治术113例。1985年以来,自行设计新的肛门重建术,并用于距肛缘【6cm的中晚期直肠癌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4~67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7例,浸润癌2例,粘液腺癌4例,息肉样癌2例;病期属DukesB期8例,C期7例。手术操作按Miles手术要求,常规经腹分离直肠达盆隔,将直肠肿瘤及系膜和周围脂肪整块分离,准备一并切除。会阴部手术从肛白线切开,根据肿瘤的组织分类、位置、Dukes分期,即可分离切除直肠病变。如分离困难可先在肛门后正中切开,将近端乙状结肠及肿瘤直肠拖出肛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 直肠肿瘤 会阴部手术 浸润癌 Miles 粘液腺癌 外括约肌 肛管直肠角 肌层 息肉样
下载PDF
微创治疗因耻骨直肠肌病变所致的排便困难38例
9
作者 赵泽深 赵莉 +1 位作者 刘艳 吴开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8期49-49,共1页
正常人排便时肛管直肠角变钝(约180°),而耻骨直肠肌病变者排便时肛管直肠角变锐(〈90°),导致排便困难。近年来,我院收治因耻骨直肠肌病变所致的排便困难者38例,采用微创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耻骨直肠 排便困难 微创治疗 病变 肛管直肠角 正常人
原文传递
肛门痉挛:便秘的原因?
10
作者 傅德良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7-57,共1页
有一组特征性便秘病人,常为中青年女性,主诉盆腔出口梗阻的症状,虽用各种方法仍不能排便。
关键词 便秘病人 耻骨直肠 出口梗阻 肠造影 中青年女性 肛管直肠角 排粪 躯体性 会阴疼痛 全结肠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