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假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
1
作者 于宽勇 江春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假性淋巴瘤又称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或结节性淋巴组织样增生,可发生于胃肠道,胰腺,眼眶,皮肤等.而肝脏的假性淋巴瘤极少发生,目前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后等多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假性淋巴瘤又称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或结节性淋巴组织样增生,可发生于胃肠道,胰腺,眼眶,皮肤等.而肝脏的假性淋巴瘤极少发生,目前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后等多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常无明显特征.该病确诊主要依赖术后病理与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学检查,及时完整的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假性淋巴瘤 病理学 影像 临床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肝假性淋巴瘤的MRI征象分析
2
作者 方艺 施新 +2 位作者 周国锋 徐进 郑信德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肝假性淋巴瘤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 目的探讨肝假性淋巴瘤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假性淋巴瘤患者22个病灶的MRI表现,定性评价各序列信号特征及DCE-MRI各期强化特征。结果病灶在MRI平扫上呈同质性,DWI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明显低信号。DWI上,15个病灶周围呈现沿汇管区线性高信号;3个病灶在T2WI和DWI上呈现从病变处沿门静脉延伸的邻近肝实质楔形水肿信号改变。动态增强后,7个病灶动脉期厚壁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内部强化幅度减低,周围持续环形强化;13个病灶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其中9个病灶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央廓清,边缘仍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肝假性淋巴瘤在MRI上多信号均匀、扩散明显受限,DCE-MRI不同时期环形强化,DWI上病灶周围汇管区线性高信号或沿门静脉邻近肝实质楔形水肿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假性淋巴瘤 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肝假性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戴辰晨 朱小东 +3 位作者 陈伶俐 周洋 徐鹏举 周建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分析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例肝假性淋巴瘤患者资料,女性18例,男性1例,年龄(55±9)岁,年龄范围36~68岁。分析患者影像特征、治疗和术后情况... 目的分析肝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例肝假性淋巴瘤患者资料,女性18例,男性1例,年龄(55±9)岁,年龄范围36~68岁。分析患者影像特征、治疗和术后情况等。结果 19例患者体检或影像检查意外发现肿瘤,多数患者无慢性乙肝病史,单发肿瘤14例,多发肿瘤5例。19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共31个病灶,肿瘤直径(1.1±0.4)cm,直径范围0.5~2.4 cm。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稍低回声。MRI检查共检出病灶29个,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稍高或高信号,所有T2加权成像(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T1加权成像(T1WI)低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16个(55.2%)、减退12个(41.4%)、持续稳定1个(3.4%)。超过70%的病灶术前影像检查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6~44个月,中位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肝假性淋巴瘤好发于女性,肿瘤体积较小,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肝假性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