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5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基质在肝内的代谢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光德 赵景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0引言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成份弥散性过度沉积性疾病,无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堆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 0引言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成份弥散性过度沉积性疾病,无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堆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肝内 代谢 纤维化 形成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 β_1 在大鼠肝内的原位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亚平 汪永清 +1 位作者 严缘昌 成令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用TGFβ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β1在大鼠胎肝、正常成年肝、再生肝和癌变肝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成年大鼠肝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胆管上皮...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用TGFβ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β1在大鼠胎肝、正常成年肝、再生肝和癌变肝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成年大鼠肝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大鼠胎肝的少量血窦内皮细胞表达TGFβ1,出生后表达逐渐增强,至生后30d的表达水平同成年肝。肝大部分切除后1~2d,血窦内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强,于大部切除后10d恢复正常水平。肝癌早、中期,内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强;中、后期,只有少量肝癌细胞表达TGFβ1。结果提示:大鼠肝在胚胎期、生长发育期、成年期和再生期TGFβ1的表达变化,有利于肝细胞增殖活动的调节和相对稳定。大鼠肝癌诱发期TGFβ1表达未能阻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肝癌细胞表面TGFβ1受体的改变和TGFβ1前体激活机制的丧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在自发免疫耐受大鼠移植肝内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凌 张峰 +1 位作者 张伟 卢有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自发免疫耐受大鼠移植肝内转录因子Foxp3的变化。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取肝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移植肝内Fox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内Scurfin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自发耐受组大鼠肝移... 目的研究自发免疫耐受大鼠移植肝内转录因子Foxp3的变化。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取肝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移植肝内Fox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内Scurfin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自发耐受组大鼠肝移植1周内Foxp3 mRNA及其蛋白产物Scurfin的表达明显下降,在7d左右开始上升,14d达到峰值,30d后Foxp3 mRNA的表达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的(2.86±0.12)×10-3(P<0.05)。结论转录因子Foxp3可能参与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原位移植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原发型肝癌的HBV感染及肝内的HBVDNA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凌 彭文伟 +1 位作者 何树初 谢彦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30-33,共4页
应用^(32)P标记的3.2kb克隆HBVDNA探针对36例原发型肝癌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作HBVDNA斑点杂交,结果:血清、肝癌组织、癌近邻肝组织和癌远邻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6%、91%88%和80%,皆高于国内外一些同类研究,说明其HBV感染率比一般认... 应用^(32)P标记的3.2kb克隆HBVDNA探针对36例原发型肝癌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作HBVDNA斑点杂交,结果:血清、肝癌组织、癌近邻肝组织和癌远邻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6%、91%88%和80%,皆高于国内外一些同类研究,说明其HBV感染率比一般认为的还要常见,尽管肝内良恶组织的HBV DNA阳性率未见显著差别。此外,尚对HBV6项血清标记作了检测,结果HBsAg和PHSA·Re的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83%和75%,说明多数病例的HBV感染仍然处于病毒活动复制阶段。由于血清HBsAb阳性者,肝内HBV DNA全阳性,提示HCC阶段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清除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型 肿瘤 HBV DNA 斑点杂交
下载PDF
静脉移植BMSCs在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内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卞晶晶 于忠杰 +3 位作者 杨童茜 陈琛 张克凌 刘晓萍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均以橄榄油配制的含体积分数0.4的CCl4一次性...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均以橄榄油配制的含体积分数0.4的CCl4一次性灌胃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分离同种小鼠BMSCs,体外扩增、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移植于灌胃后24h的干细胞移植组小鼠体内。分别于CCl4灌胃后的第5、10、15天取损伤模型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的肝脏,每组每个时间点取材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直接取6只小鼠肝脏,各组均制备石蜡切片和连续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追踪BrdU阳性标记干细胞在肝组织内的迁移和分布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在CCl4灌胃后的第5、10、15天的肝组织修复状态明显好于相同时间点的损伤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组小鼠CCl4灌胃后的第15天肝组织接近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在CCl4灌胃后第5天肝组织内散在分布着大量的黄色或褐色的BrdU阳性细胞胞核;干细胞移植组小鼠CCl4灌胃后第10天时肝组织内的BrdU阳性细胞胞核数目较第5天时少,而第15天时较第10天时明显减少,第15天与第5、1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0、2.907,P<0.05)。结论静脉移植的BMSCs可以迁移至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并可促进损伤肝脏的修复;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单位面积内BrdU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干细胞移植 药物性损伤 小鼠
下载PDF
肝毛细线虫在上海地区沟鼠肝内的再次发现
6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吴嘉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146-146,共1页
肝毛细线虫在国内的鼠类中分布较广。最近,我们在上海市区捕杀的部分沟鼠中,亦发现有这种寄生虫的感染,鉴于肝毛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特报道如下。一、材料来源、方法和结果:由寄研所动物房提供捕杀的沟鼠11只,其中4只(36%)的... 肝毛细线虫在国内的鼠类中分布较广。最近,我们在上海市区捕杀的部分沟鼠中,亦发现有这种寄生虫的感染,鉴于肝毛细线虫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特报道如下。一、材料来源、方法和结果:由寄研所动物房提供捕杀的沟鼠11只,其中4只(36%)的肝脏色泽暗红、质地中等,表面分布着散在或密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灰黄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取结节压片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线虫 压片镜检 结节周围 表面分布 上海市区 动物房 灰黄色 组织病理学观察 小叶 泡沫状
下载PDF
血小板生长因子在移植肝内的表达
7
作者 江艺 金先桥 夏穗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3-134,共2页
血小板生长因子在移植肝内的表达350001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江艺,金先桥,夏穗生关键词肝,移植免疫学,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06移植器官的损伤主要是来自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其原因为细... 血小板生长因子在移植肝内的表达350001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江艺,金先桥,夏穗生关键词肝,移植免疫学,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06移植器官的损伤主要是来自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其原因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致。为了进一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移植免疫学 移植
下载PDF
^3H—柔红霉素—白蛋白药物微球在大鼠肝内的分布
8
作者 仲伟强 关首任 王仁芝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5-28,共4页
用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性测定方法显示经大鼠肝门静脉注入 ̄3H-Dau-HAMS后, ̄3H-Dau在肝脏中的沉积量为腹腔注射 ̄(3)H-Dau的数十至数百倍,且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并有微球栓塞引起的肝组织坏死及再生现象,表... 用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性测定方法显示经大鼠肝门静脉注入 ̄3H-Dau-HAMS后, ̄3H-Dau在肝脏中的沉积量为腹腔注射 ̄(3)H-Dau的数十至数百倍,且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并有微球栓塞引起的肝组织坏死及再生现象,表明药物微球栓塞及增效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柔红霉素 抗癌药
下载PDF
^111In标记基因修饰胎肝细胞经小鼠脾内移植后在肝内的表达
9
作者 张致峰 弭静 曹雪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111In标记的GM—CSF基因修饰胎肝细胞(FLC)经脾内注射后在化疗小鼠的肝内分布。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修饰FLC(GM—CSF—FLC)脾内移植于5—Fu化疗后的6只同种小鼠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h、12h、24h、48h、72h取仰卧位... 目的 研究^111In标记的GM—CSF基因修饰胎肝细胞(FLC)经脾内注射后在化疗小鼠的肝内分布。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修饰FLC(GM—CSF—FLC)脾内移植于5—Fu化疗后的6只同种小鼠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h、12h、24h、48h、72h取仰卧位行小鼠肝脏静态显像。画感兴趣区(R01),半定量分析测定肝脏各个时相的UR(单位像素放射性平均计数/单位像素本底平均计数),并用ELISA方法监测血清GM—CSF表达水平。结果 ①肝脏各个时相的UR分别为1.45±0.36、1.97±0.45、2.89±0.41、3.57±0.62和3.33±0.39,48h前相邻时相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t=4.178~4.655,P<0.005),48h与72h比较,无明显差异(t=1.493,P>0.05)。②血清GM—CSF在脾内移植后48h达高峰,为356pg/ml,此时行脾切除仍能维持290~44pg/ml的表达水平,并持续14d。同基因型GM—CSF—FLC脾内移植呈现相似的分泌曲线。结论 脾内注射后2h,肝脏即可聚集^111In标记的GM—CSF—FLC,随着时间延长,肝脏摄取逐渐增加,48h摄取最高,并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证实了脾内移植途径的可行性,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In标记 基因修饰 细胞 小鼠 脾内移植 基因表达 影像学
下载PDF
白介素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剑平 肖海英 +4 位作者 郑雪莲 张振东 章燕 朱萱 汪安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 目的分析白介素25(interleukin 25,IL-25)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及肝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并纳入行部分肝切除的肝血管瘤或肝囊肿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5等细胞因子水平。选取对照组6例和NAFLD患者12例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内IL-25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肝内IL-25水平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谷氨酰胺酶转氨酶(glutaminase transaminase,TGM)2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血清IL-25(P=0.003)、IL-13(P=0.007)及IL-4(P=0.001)水平明显降低;②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IL-13(P=0.007)及IL-4(P=0.003)mRNA表达明显降低,CD6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肝内枯否细胞数量更多(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IL-25(P<0.001)蛋白水平更低。随着肝脏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内枯否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量逐渐减少(P<0.001),IL-25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和肝组织IL-25、Th2型细胞因子和肝内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且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5 非酒精性脂肪性 M2型巨噬细胞 Th2型免疫反应
下载PDF
肝移植中的凋亡与再发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内的HCV复制相关
11
作者 黎罗新 朱克顺 《传染病信息》 1997年第1期30-30,共1页
肝移植后的HCV再发性感染常为Ib基因型遗患,具有高度复制的特点。凋亡为肝炎病变中潜在的致病标志.仍不清楚肝移植时HCV感染的发病机制。我们分析了DNA 断裂、组织学表现及肝内 HCV
关键词 移植 基因型 再发性 肝内 凋亡 发病机制 组织学 感染 细胞 复制
下载PDF
大剂量左旋溶肉瘤素隔绝肝灌注以治疗局限于肝内的结肠直肠癌转移灶
12
作者 蔡端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大剂量 左旋溶肉瘤素 灌注 结肠癌 直肠癌 癌转移灶 肿瘤
下载PDF
不同策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效果与潜在风险分析
13
作者 徐岩 王雪淞 +3 位作者 周林 周晓磊 金煜 叶俊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02-5012,共11页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 背景: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抑制其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Nature数据库中检索涉及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联合治疗,肝星状细胞”,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liver/hepatic fibrosis/cirrhosis,combination therapy,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通过快速浏览文章题目及摘要进行筛选,排除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文章,最终筛选出10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肝样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免疫调节等机制来改善肝纤维化,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肝脏定植率低、存活率低、作用时间短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基因修饰、细胞因子等多种治疗策略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并且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节微环境、调控信号通路等机制更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通过预处理、miRNA调控及与其他细胞联合,使间充质干细胞在减轻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肝源性分化、归巢和存活功能。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不同策略并不能规避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风险,而且这些策略(药物、基因修饰和细胞因子等)自身安全性也值得考虑。此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数量和途径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化 星状细胞 信号通路 联合用药 基因修饰 归巢 微RNA
下载PDF
有氧运动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缓解db/db糖尿病小鼠的肝脏纤维化
14
作者 黄朝露 黄毅 +2 位作者 吴昌燕 李芳菲 李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51-2957,共7页
背景:有氧运动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探讨有氧运动改善db/db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db/db小鼠和年龄匹配的m/m小鼠随机分为m/m对照组、m/m+运动组... 背景:有氧运动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探讨有氧运动改善db/db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db/db小鼠和年龄匹配的m/m小鼠随机分为m/m对照组、m/m+运动组、db/db对照组、db/db+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小鼠接受12周有氧运动。运动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和胰岛素耐量测试;摘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摘眼球取血检测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p-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m/m组和m/m+运动组小鼠相比,db/db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酶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葡萄糖、胰岛素耐量测试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脂滴增多,明显纤维化;②与db/db组相比,db/db+运动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此外,糖耐量、胰岛素耐量测试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P<0.01,P<0.05),肝脏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③结果表明,有氧运动有效减轻了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 信号通路 DB/DB 纤维化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15
作者 王联 谢娜 +3 位作者 赵珮伶 陈浩 李芏酉 王豫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65-4974,共10页
背景:大麻二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并且不具有精神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日渐增加,但其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大麻二酚对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 背景:大麻二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并且不具有精神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日渐增加,但其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大麻二酚对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选取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6组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单纯药物组加入大麻二酚培养24 h,造模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24 h,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均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1,5μmol/L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2)动物体内实验: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造模,造模组、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3周后分别腹腔注射4,8 mg/kg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1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脏病理形态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2/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两种剂量大麻二酚处理可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SC-T6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且以造模+高剂量药物组改善作用更明显;(2)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含量增加(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P<0.05);两种剂量大麻二酚干预可减轻造模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且以造模+高剂量药物组效果更明显;(3)结果表明,大麻二酚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星状细胞 纤维化 信号转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HSC-T6细胞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杨娜 刘杨 郝慧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41-5050,共10页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 背景:急性肝损伤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肝脏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急性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目前治疗急性肝损伤尚无最优方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活性已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有效工具。目的:综述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经不同方式修饰后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进展和分子机制。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Acute liver injury,liver injury,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liver Injury Repair,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tem cell repair,Cell surface engineering,stem cell modific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急性肝损伤,肝损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损伤修复,干细胞移植,干细胞修复,干细胞修饰”为中文检索词,最终检索筛选出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62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具有生物学优势,较其他两种主要间充质干细胞类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医学伦理问题少的特点,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强。(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降低免疫反应、分化为肝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等多种途径,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细胞焦亡和自噬,发挥抗凋亡作用,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再生等分子机制改善肝损伤;目前尚无研究表明何种机制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最佳机制,多数观点认为这些分子机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3)生物材料修饰和药物预处理等方式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疗效: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的功能,如提高增殖迁移能力,上调其分泌的生长因子水平,增强抗炎能力等,从而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部位存活;另一方面,生物材料和药物修饰可以抑制损伤部位炎性细胞活化,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部位环境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4)总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外泌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肝脏再生等途径在治疗急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与药物修饰可以提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改善急性肝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为进一步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移植 细胞修饰 细胞工程 损伤修复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肝星状细胞自噬的机制
17
作者 陈振坤 朱世伟 +1 位作者 肖竞楠 唐卫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296-5303,共8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参与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对肝星状细胞自噬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取小鼠肝脏组织,使用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肝星状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常规培养48 h,外泌体组将肝星状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共培养48 h。通过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自噬及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中miR-15a-5p以及下游信号通路Bcl-2、Beclin-1和Rubico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自噬标志物LC3-Ⅱ表达下降,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减少,脂滴重新生成,细胞体积减小同时增殖能力减弱,肝星状细胞活化明显受到抑制;②与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iR-15a-5p表达显著增高(P<0.01),同时其下游靶基因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自噬基因Beclin-1和Rubicon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通过miR-15a-5p靶向抑制肝星状细胞中Bcl-2表达,促进其下游自噬基因Beclin-1、Rubicon表达,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星状细胞 自噬 miR-15a-5p Bcl-2 BECLIN-1 RUBICON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志鑫 刘云飞 +2 位作者 王灏 王海久 樊海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 肝包虫病为慢性寄生虫病,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引发,此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又被称作“虫癌”。临床上将肝包虫病分为肝泡型包虫病和肝囊型包虫病,肝包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主要在西部农牧区居民群体中发生,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存质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肝包虫病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伴随着外科诊治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肝包虫病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治方案也不断完善。本文将主要综述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降低疾病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 剪切波弹性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 切除术 移植 阿苯达唑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核心病机 脾同病 脾同调 治脾调 中医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或C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海东 郭应兴 +3 位作者 雷振武 杨海明 孙世蒙 马存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或C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BCLC B或C期HCC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归入观察组(46例,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或C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BCLC B或C期HCC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归入观察组(46例,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及对照组(58例,仅接受HAIC);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以Cox回归分析评估OS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年,组间mRECIST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一HAIC,HAIC联合仑伐替尼[风险比(HR)=0.425,95%CI(0.255,0.791)]可延长患者OS;相比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AFP≥400μg/ml、瘤灶数目≥3及BCLC C期,治疗前ECOG评分0、AFP<400μg/ml、瘤灶数目≤2及BCLC B期均为HCC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BCLC B期或C期HCC安全、有效;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AFP水平、瘤灶数目及BCLC分期均为OS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