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牛美兰 雷永浩 +4 位作者 张郡核 王子昂 王梓淇 邵琳涵 王翔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探究黄芪多糖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探究黄芪多糖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将雄性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及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四组大鼠均给予熊去氧胆酸溶液及黄芪多糖低、中、高(0.2、0.4、0.8 g/kg)溶液,1次/d,共7 d。于第5 d,实验组给予1%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油溶液灌胃建立模型,空白组给予等容积橄榄油。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TNF-α、IL-6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及黄芪多糖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熊去氧胆酸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ALT、AST、TNF-α、IL-6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黄芪多糖可以缓解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并降低ALT、AST、TNF-α、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Α-萘异硫氰酸酯 肝内胆汁淤积性损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护肝布祖热方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阿依孜巴·图尔洪 杨建华 +2 位作者 王晓梅 王新玲 胡君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43-1948,共6页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方(HBF)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阳性对照,60mg/kg)和HBF低、中、高剂量组(HBF-L、HBF-M、HBF-H组,0.4、0.8、1.6g... 目的研究护肝布祖热方(HBF)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阳性对照,60mg/kg)和HBF低、中、高剂量组(HBF-L、HBF-M、HBF-H组,0.4、0.8、1.6g/kg),每组6只。各药物组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液1次,连续7d;control组和model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实验第5天,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单次灌胃α-异硫氰酸萘酯橄榄油溶液(100 mg/kg)建模。造模48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肝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法尼酯X受体(FX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HP)、多药耐药蛋白2(MRP2)、胆盐输出泵转运蛋白(BSEP)、钠离子依赖性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ATP2)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以及FX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XR、MRP2、BSEP、NTCP)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model组比较,HBF-H组大鼠血清中上述肝功能指标含量和MDA水平,肝组织中上述炎症相关因子mRNA、CYP7A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血清中GSH水平和肝组织中FXR、SHP、MRP2、BSEP、NTCP、OATP2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FXR、MRP2、BSEP、NTC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HBF-L组、HBF-M组、UDCA组大鼠均只有部分指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HBF可预防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此作用可能与激活FXR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祖热方 肝内胆汁淤积性损伤 法尼酯X受体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肝络病理论探讨中药干预低γ-GT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
3
作者 张晓辉 何强 +3 位作者 张艳菊 马津京 林筱萱 尤圣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82-587,共6页
目的:旨在通过基于肝络病理论中药干预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对比,明确中药干预疗效特点,并筛选预后不良风险因素,为判断低γ-GT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医治疗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 目的:旨在通过基于肝络病理论中药干预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对比,明确中药干预疗效特点,并筛选预后不良风险因素,为判断低γ-GT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医治疗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部以及门诊就诊低γ-GT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72例,根据中西医诊断标准,设定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治疗4周后疗效,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不佳组。分别记录患儿人口生物学指标、血清学资料、中医证候等,收集资料后进行整理分析,并分别比较两组差异,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低γ-GT型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不佳的风险因素。结果:治疗不佳组患儿较治疗有效组治疗前TBil、DBil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P=0.020,DBil:P=0.009);γ-GT水平较低(P=0.000),两组患儿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中,以湿热滞络证为主,其次是肝络郁滞证;治疗不佳组中,肝络瘀阻证为主,经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中医证候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中医各证型间治疗前TBil、DBil、ALT、Alb及TBA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得出,湿热滞络证与肝络瘀阻证多个血清学指标均存在差异(TBil:P=0.002,DBil:P=0.002,ALT:P=0.021,Alb:P=0.011,ALP:P=0.037),湿热滞络证与肝络郁滞证的治疗前TBA存在差异(P=0.018)。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TBil、DBil及γ-GT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效果相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γ-GT水平为预后不佳危险因素(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治疗前γ-GT水平可以较好的预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预后(AUC=0.797),其最佳临界点为58 U/L。结论:应用肝络病理论可以改善部分低γ-GT型胆汁淤积患儿的症状,尤其当患儿辨证属湿热滞络证时,积极治疗可能预后较好。但如果患儿γ-GT水平<58 U/L,临床以肝络郁滞、肝络瘀阻、络虚不荣证者,提示预后更加不良,需进一步密切监测,应向家长告知病情,尽早行进一步检查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 低γ-GGT型 中医干预 预后
下载PDF
青霉素过敏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邵凤杰 陈黎刚 《中国药事》 CAS 2001年第4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青霉素 过敏反应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下载PDF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30例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游竹英 姜宏伟 马伟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658-659,共2页
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医四十余载。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是其临床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常用方,疗效确切。笔者收集了马师治疗的相关病例,并作了对照观察,现报道... 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医四十余载。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是其临床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常用方,疗效确切。笔者收集了马师治疗的相关病例,并作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黏膜通透性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姝丽 李小芹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辅助治疗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黏膜通透性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接受益生菌治疗的益生菌组(54例)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肠黏... 目的研究益生菌辅助治疗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黏膜通透性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接受益生菌治疗的益生菌组(54例)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肠黏膜通透性、内毒素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益生菌组肝功能、肝脏大小、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其他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肝功能、肠黏膜通透性、内毒素血症及肠道菌群紊乱,减少患儿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内胆汁淤积性 肠黏膜通透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复方苦参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义华 《天津药学》 201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用量:10 mg/kg·d-1,分2次口服,静脉注射S-腺苷蛋氨酸,用量:1.0 g/d,1次/d;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用量:10 mg/kg·d-1,分2次口服,静脉注射S-腺苷蛋氨酸,用量:1.0 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用量:20 ml/d,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4周为1疗程。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清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二组病例临床疗效、GGT、ALP、肝功能、肝纤维化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除AST外(P>0.05),余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针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 血清碱磷酸酶 谷氨酰转肽酶 复方苦参针 黄疸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玉玲 甄增国 +2 位作者 王慧娟 李妍妍 万秀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8期149-150,共2页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32例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保肝药物。...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32例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保肝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 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酸(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是治疗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肝内胆汁淤积性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武海涛 翟可可 栾凯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6%,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门冬氨酸钾镁 恩替卡韦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26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林相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辨证分型治疗 内胆汁淤滞 辨证分型论治 药物中毒 免疫损伤 胆汁成分 细胞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周芳珍 王盛朝 《四川精神卫生》 201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抗精神病药物引致的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肝功能损害严重时亦可出现黄疸;而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源性黄疸)则少见,鉴于两者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不同,在临床上常常误诊而延误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引致的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肝功能损害严重时亦可出现黄疸;而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源性黄疸)则少见,鉴于两者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不同,在临床上常常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36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进行临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分析 功能障碍 功能损害 不良反应 无黄疸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常见类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12
作者 何睿 张才江 +1 位作者 孔维金 范晶华 《肝脏》 2023年第8期994-997,共4页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于编码胆汁转运蛋白的基因发生不同突变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分为6个亚型,现阶段报道较多的为1型、2型和3型。目前尚无直接治愈该病的药物,临床上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苯基丁酸盐、甘油苯基...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于编码胆汁转运蛋白的基因发生不同突变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分为6个亚型,现阶段报道较多的为1型、2型和3型。目前尚无直接治愈该病的药物,临床上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苯基丁酸盐、甘油苯基丁酸酯、奥维昔巴特等缓解部分临床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疾病迅速进展的患者,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中开展了几种胆道分流术,包括部分胆道内分流术、部分胆道外分流术、胆囊结肠造口术。随着疾病的进展,当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潜在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严重的瘙痒和黄疸、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严重的软骨病等情况时,肝移植成为了最终且唯一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家族内胆汁淤积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甲巯咪唑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掩映 杨升伟 +3 位作者 吴笑英 王靓 潘优津 吴朝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0,共2页
例1,女性,56岁,因"心悸伴消瘦4月余,眼白及皮肤发黄10余天"于2009年6月5日入院.于入院4月余前开始出现心悸伴体重锐减10 kg,伴乏力、嗜睡、纳差,2月前来门诊查甲状腺功能(甲功):FT3 13.47 pg/ml(正常值2.5~3.9 pg/ml,下同),FT4 ... 例1,女性,56岁,因"心悸伴消瘦4月余,眼白及皮肤发黄10余天"于2009年6月5日入院.于入院4月余前开始出现心悸伴体重锐减10 kg,伴乏力、嗜睡、纳差,2月前来门诊查甲状腺功能(甲功):FT3 13.47 pg/ml(正常值2.5~3.9 pg/ml,下同),FT4 4.27 ng/dl(0.61~1.12),TSH 0.00 μIU/ml(0.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文献复习 甲巯咪唑 2009年 甲状腺功能 正常值 FT4 TSH
原文传递
基于肝络病理论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 被引量:14
14
作者 舒静 何强 +3 位作者 穆静 尤圣杰 李亚男 吴晓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呈现"久病入络"的病理特点。肝络病理论是中医络病理论的重要组成之一,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气滞血瘀、肝络瘀阻是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基本病机,在肝络病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 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呈现"久病入络"的病理特点。肝络病理论是中医络病理论的重要组成之一,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气滞血瘀、肝络瘀阻是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基本病机,在肝络病理论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法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 络病 久病入络 气滞血瘀 络瘀阻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合并重度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一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谷玉雷 张水军 +5 位作者 赵永福 冯留顺 马秀现 赵龙栓 吴阳 李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1,共1页
患者男,55岁。因乏力、食欲差、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入院。既往无肝炎、结核、糖尿病、高皿压等病史。入院查体:营养差,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全腹膨隆,肝脏右肋缘下2指可触及,边缘锐利。移动性浊音阳性,肠呜音减弱。实... 患者男,55岁。因乏力、食欲差、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入院。既往无肝炎、结核、糖尿病、高皿压等病史。入院查体:营养差,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全腹膨隆,肝脏右肋缘下2指可触及,边缘锐利。移动性浊音阳性,肠呜音减弱。实验室检查:HBsAg阴性。Anti—HCV阴性,肝功:ALT224U/L.AST221U/L,GGT1097U/L,ALP2726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淀粉样变 HBSAG阴 原发 巩膜黄染 入院查体 皮肤黏膜 移动浊音
原文传递
甘草甜素片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邱婷 金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2161-2164,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片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片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 g加入到1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甘草甜素片,1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灰白便、皮肤瘙痒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甜素片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片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肝内胆汁淤积性 临床症状 功能
原文传递
益生菌辅治对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京涛 马春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益生菌辅治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利胆治疗,... 目的:分析益生菌辅治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利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肠道屏障功能[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血氨(BA)]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DAO、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TBA、B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生菌辅治可明显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内胆汁淤积性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关于“脓疱型银屑病伴发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双侧胸腔积液及腹水一例”一文的商榷
18
作者 郝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脓疱型银屑病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双侧胸腔积液 腹水
原文传递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倩 杨慧 张晓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与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关系及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6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与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关系及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Nrf2、HO-1、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观察组依据GPT水平分为轻度肝损伤组(GPT<2倍正常上限)26例、中度肝损伤组(2倍正常上限≤GPT<10倍正常上限)19例、重度肝损伤组(GPT≥10倍正常上限)15例,比较不同肝损伤患者血清Nrf2、HO-1水平;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观察组血清Nrf2、HO-1与TBiL等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Nrf2、HO-1诊断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Nrf2[(527.00±168.51)u/L]、HO-1[(15.96±4.90)u/L]、GPT[(215.89±105.51)u/L]、GOT[(209.81±143.23)u/L]、ALP[(336.63±120.44)u/L]、GGT[(376.78±255.70)u/L]、TBA[(34.68±2.04)μmol/L]、TBiL[(43.43±15.11)μmol/L]、DBiL[(18.70±8.23)μ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rf2:(164.45±34.10)u/L、HO-1:(11.74±2.00)u/L、GPT:(18.70±6.63)u/L、GOT:(22.40±5.40)u/L、ALP:(73.65±19.36)u/L、GGT:(22.35±7.58)u/L、TBA:(4.78±2.19)μmol/L、TBiL:(12.26±4.40)μmol/L、DBiL:(2.31±0.81)μmol/L](P<0.05);轻、中、重度肝损伤患者血清Nrf2水平[(629.06±171.91)、(533.86±152.19)、(413.37±72.24)u/L]依次降低(P<0.05);轻度肝损伤患者血清HO-1水平[(18.02±5.92)u/L]高于中、重度肝损伤患者[(14.77±4.02)、(13.86±1.56)u/L](P<0.05),中度肝损伤患者与重度肝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Nrf2与GPT(r=-0.490,P<0.001)、GOT(r=-0.584,P<0.001)、TBiL(r=-0.740,P<0.001)、DBiL(r=-0.745,P<0.001)、TBA(r=-0.696,P<0.001)呈负相关,与ALP(r=-0.034,P=0.797)、GGT(r=-0.108,P=0.410)无线性相关性;血清HO-1与GPT(r=-0.354,P=0.046)、GOT(r=-0.441,P=0.030)、TBiL(r=-0.725,P<0.001)、DBiL(r=-0.728,P<0.001)、TBA(r=-0.644,P<0.001)呈负相关,与ALP(r=-0.062,P=0.636)、GGT(r=-0.119,P=0.364)无线性相关性;血清Nrf2以532.44u/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AUC为0.863(95%CI:0.848~0.876,P<0.001),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5.0%;血清HO-1以15.06u/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AUC为0.785(95%CI:0.769~0.793,P<0.001),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6.9%。结论血清Nrf2、HO-1水平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明显增高,且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估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性 核因子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原文传递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怡 刘丽艳 +3 位作者 王晓红 胡锡琪 王建设 俞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目的总结以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GGT)为特征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各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诊断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根据ATP8B1和ABCB11全部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分为PFIC-Ⅰ、PFIC-Ⅱ和未分型3组,分析3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23例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进入分析,PFIC-I、PFIC-Ⅱ和未分型组分别为9、7和7例。23例PFIC患儿出生体重均正常,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起病。中位发病年龄40d(0d至7个月),中位就诊年龄6(2~36)个月。①13例(56.5%)病程中出现过白陶土样大便,有明显腹泻症状3例。6例(26.1%)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和生长发育落后。2例(8.7%)随访中发现胆结石。②15例肝组织病理活检示:7例(46.7%)肝细胞多核巨细胞样转化,14例(93.3%)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明显,未发现脂肪变性病例。③未分型组ALT水平较PFIC-Ⅰ型和PFIC-Ⅱ型组显著升高(P<0.05);PFIC-Ⅱ型组ALT、TBA水平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PFIC-Ⅱ型和未分型组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PFIC-Ⅰ型组(P<0.05)。结论低血清GGT的PFIC患儿以黄疸、瘙痒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PFIC-Ⅰ型肝穿刺病理活检未见肝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PFIC-Ⅱ型血清ALT、TBA水平明显高于PFIC-Ⅰ型,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家族内胆汁淤积 临床特征 儿童 低血清谷氨酸转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