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5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昊阳 洪重 +1 位作者 黄侠鸣 俞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25,共8页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 目的 研究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5例)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资料,提取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结合最佳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与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 多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方法中,门脉期影像组学特征的朴素贝叶斯分类表现相对较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结合筛选出的2个临床特征(瘤内动脉穿行,CEA>5 ng/mL)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83和0.891,训练组的敏感度为0.978,特异度为0.656,测试组的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700。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结合临床资料的模型可用于预测肝内胆管癌的微血管侵犯状态,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疗效的初步分析
2
作者 张杰 蒋斌 +4 位作者 裴斐 张铃福 原春辉 凌晓锋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472,共8页
目的初步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23年3月84例ICC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34对数据成... 目的初步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23年3月84例ICC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34对数据成功匹配,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6枚淋巴结比例、R0切除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生存率及复发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中位数:250 ml vs.750 ml,Z=-3.406,P=0.001);腹腔镜组清扫≥6枚淋巴结比例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17.6%,χ^(2)=1.275,P=0.259);腹腔镜组与开腹组R0切除率差异无显著性[88.2%(30/34)vs.82.4%(28/34),χ^(2)=0.469,P=0.493]。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7.6%(6/34),显著低于开腹组47.1%(16/34)(χ^(2)=6.719,P=0.010);2组严重并发症率均为2.9%(χ^(2)=0.000,P=1.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数:7 d vs.10 d,Z=-3.021,P=0.003)。腹腔镜组中位总生存期60.6月,明显长于开腹组15.9月(log-rank χ^(2)=5.788,P=0.016);腹腔镜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26.4月,明显长于开腹组7.6月(log-rank χ^(2)=4.532,P=0.033)。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生存期延长等优势,R0切除率、充分淋巴结清扫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在富动脉血供肿块型肝内胆管癌中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沈少博 彭帅 +4 位作者 吴慧 张坤 李芳 李炳荣 纪建松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在富动脉血供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4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呈现富动脉血供的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在富动脉血供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4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呈现富动脉血供的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根治方法分为手术组(n=24)及介入组(n=13),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灶的术前影像表现、术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等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38.5%(5/13)vs 91.7%(22/24),Z=-3.432,P=0.001]。随访0.6~109.3个月,期间手术组死亡7例、存活17例、复发12例,平均生存时间82.2个月,总生存率(OS)为70.8%,无瘤生存率(RFS)为37.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79.2%、70.8%,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3.6%、40.9%、50.4%;介入组死亡4例、存活9例、复发7例,平均生存时间84.7个月,OS为67.3%,RFS为44.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4.6%、67.3%,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5.4%、46.2%、55.1%;两组OS(χ^(2)=0.002,P=0.969)与RFS(χ^(2)=0.009,P=0.9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对富动脉血供IMCC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富动脉血供 动脉增强 射频消融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4
作者 杜斌 王琳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675-682,共8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难度加大。目前治疗cHCC-CCA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辅助治疗等,但不同治疗方法在cHCC-CCA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探讨。随着cHCC-CCA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明确其组织来源和表型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细胞癌-胆管癌 细胞癌 内胆管癌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FZD7、GAL-8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马彦娥 贺双 +3 位作者 刘东梅 苏虎艳 王倩如 郝光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中卷曲同源蛋白7(FZD7)、半乳糖凝集素8(GAL-8)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肿瘤科诊治的IC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CC)中卷曲同源蛋白7(FZD7)、半乳糖凝集素8(GAL-8)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肿瘤科诊治的IC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FZD7、GAL-8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FZD7与GAL-8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FZD7、GAL-8表达对I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ICC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ICC癌组织中FZD7、GAL-8阳性率分别为73.81%(62/84)、71.43%(60/84),高于癌旁组织的4.76%(4/84)、7.14%(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50,72.770,P均<0.001);ICC中FZD7与GAL-8表达呈正相关(r s=0.745,P<0.001);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的ICC癌组织中FZD7、GAL-8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FZD7:χ^(2)/P=8.221/<0.001,6.097/0.014,13.014/<0.001;GAL-8:χ^(2)/P=7.207/0.007,5.555/0.018,11.760/0.001)。FZD7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32.26%(20/62),低于阴性组的68.19%(15/22)(Log rankχ^(2)=8.723,P=0.003);GAL-8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28.33%(17/60),低于GAL-8阴性组的75.30%(18/24)(Log rankχ^(2)=24.310,P<0.001)。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ZD7阳性、GAL-8阳性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614(1.215~2.145),1.516(1.219~1.884),1.916(1.315~2.791),1.826(1.222~2.729),1.737(1.237~2.438)]。结论ICC癌组织中FZD7、GAL-8表达上调,两者均参与ICC肿瘤进展,是评估ICC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卷曲同源蛋白7 半乳糖凝集素8 预后
下载PDF
IDH1基因在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
6
作者 林美佳 雷宇清 +3 位作者 叶洲杰 朱丽萍 王心睿 黄雄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肝内胆管癌(iCCA)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IDH1基因敲除的HuCCT1细胞(HuCCT1^(IDH1-/-));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DH1野生型HuCCT1(Hu...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肝内胆管癌(iCCA)细胞HuCCT1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IDH1基因敲除的HuCCT1细胞(HuCCT1^(IDH1-/-));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DH1野生型HuCCT1(HuCCT1^(WT))细胞和HuCCT1^(IDH1-/-)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上述两种HuCCT1细胞的转录组测序结果,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录组信息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uCCT1细胞比较,HuCCT1^(IDH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0.05),阻滞在G_(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迁移细胞数目(P<0.001)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明显减少;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HuCCT1^(IDH1-/-)细胞IDH1、Vimentin、MMP-9和调控G_(2)/M期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A2、Cyclin B1及CDK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编码E-cadherin的CDH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uCCT1^(IDH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Vimentin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HuCCT1^(WT)与HuCCT1^(IDH1-/-)存在147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上述DEGs显著富集在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DEGs显著富集在Wnt、MAPK、Rap1、Hippo、TNF等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显示,与HuCCT1^(WT)比较,HuCCT1^(IDH1-/-)细胞Wnt信号通路的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IDH1基因参与调控iCCA细胞HuCCT1的迁移、侵袭及EMT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转录组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临床诊治现状
7
作者 覃德龙 陈家璐 +3 位作者 唐玥 李宗龙 汤朝晖 全志伟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过去四十年间,IC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过去四十年间,IC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增长尤其明显,我国的ICC发病率平均每年升高11.1%[2]。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等,ICC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HCC[3]。ICC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以及治疗效果差等特点,恶性程度极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内胆管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临床体会
8
作者 张素芳 徐建波 +3 位作者 洪晟乾 李国安 严雨楼 祁付珍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7例以及2024年1月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7例以及2024年1月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例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减轻黄疸,复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降至80μmol/L以内后手术。Bismuth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手术方式:5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左半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肝门部肿瘤+右半肝+尾状叶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375(270~720)min,中位出血量350(200~80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7(3~11)个,R0切除率100%。术后8例患者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11.0±2.5)d,平均镇痛时间(4.0±0.8)d,平均禁食时间(2.7±1.0)d,中位住院时间17(15~25)d,平均住院费用(7.8±2.2)万元。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腹腔感染,1例A级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随访至2024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16(2~48)个月。6例患者存活,2例因术后复发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本临床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三维成像 根治性切除 生存时间
下载PDF
基于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诊断模型
9
作者 杨超豪 马鹏飞 +3 位作者 梁志伟 王红飞 张娣 赵龙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穿刺或术后病理等临床数据。使用Lasso回归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具有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意义的关键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构建列线图并进行模型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共线性诊断,筛除VIF>5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7个关键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进一步缩小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碱性磷酸酶5个核心鉴别变量。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986,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958。校准图表明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值拟合良好,且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优良的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常规血清学指标的鉴别模型,在鉴别诊断HCC与ICC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内胆管癌 列线图 诊断模型
下载PDF
白蛋白RNA Scope检测在肝内胆管癌组织学分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濮晓红 陈骏 孙倍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RNA Scope检测在不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学分型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ICC的组织蜡块259例,制作组织芯片,其中组织学分型大胆管亚型62例,小胆管亚型126例,细胆管亚型71... 目的探讨白蛋白RNA Scope检测在不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学分型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ICC的组织蜡块259例,制作组织芯片,其中组织学分型大胆管亚型62例,小胆管亚型126例,细胆管亚型71例;另收集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脏转移性癌的组织蜡块52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22例,肝脏转移性癌30例,将包含肿瘤组织的石蜡样本制成3μm厚的组织切片,行白蛋白RNA Scope检测。结果所有样本均成功进行白蛋白RNA Scope检测。259例ICC中,白蛋白RNA Scope检测12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49.03%。大胆管亚型、小胆管亚型和细胆管亚型中白蛋白mRNA表达的均值和95%CI分别为68.06(45.48~90.65)、57.02(41.12~72.92)和26.41(11.17~41.64),细胆管亚型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最低。2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白蛋白mRNA均阳性,30例肝脏转移性癌中白蛋白mRNA均阴性。预后方面,ICC中白蛋白mRNA表达组和未表达组在组织学分型和生存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表达组和未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均值和95%CI分别为43.514个月(28.992~58.036)和54.944个月(45.499~64.392)。结论在ICC中,白蛋白mRNA表达可提示组织学分型,有助于临床分型的诊断;与白蛋白未表达组相比,白蛋白表达组ICC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细胞癌 白蛋白 RNA Scope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相关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癌3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彭璐珊 彭先楚 +1 位作者 段赛丽 张哲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肝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及明显的淋巴浸润。肝LELC主要包括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LEL-HCC)... 肝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及明显的淋巴浸润。肝LELC主要包括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癌(lymphoepithelioma-like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LEL-CC)。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被认为是LELC癌变的重要因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3例EBV相关LEL-CC患者,CT均提示肝脏肿块,经手术切除后,3例患者EBV编码的RNA(EBV-encoded RNA,EBER)和CK19表达均为阳性,病理学证实为EBV相关的LEL-CC。2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1例患者术后接受相关免疫治疗及化学治疗。结合现有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可将肝LELC纳入肝肿瘤的分类,这将为肝LELC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淋巴上皮瘤样内胆管癌 细胞癌 EB病毒
下载PDF
基于肝内胆管癌预后模型筛选辅助化疗受益人群
12
作者 林起柱 刘红枝 +5 位作者 黄霆峰 范瑞林 周伟平 郑树国 楼健颖 曾永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目的:基于国内多中心数据建立和验证一个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术后总体生存(OS)的列线图模型,并基于该预测模型筛选辅助化疗的受益人群。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国4家医疗单位278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病人的数据。采用... 目的:基于国内多中心数据建立和验证一个预测肝内胆管癌(ICC)术后总体生存(OS)的列线图模型,并基于该预测模型筛选辅助化疗的受益人群。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国4家医疗单位278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病人的数据。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所有病人进行OS危险分层,筛选辅助化疗受益人群。结果:共纳入278例,其中23例(8.3%)接受辅助化疗。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ECOG评分、肝切除方式、淋巴结状态、肿瘤数量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术后OS的独立风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90(95%CI:0.646~0.734)和0.740(95%CI:0.863~0.617)。根据列线图模型的危险分层,在高风险组,辅助化疗组与未辅助化疗组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在低风险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基于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生存预测能力,可用于筛选受益于辅助化疗的ICC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列线图 辅助化疗 预后 多中心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宋文钦 辛少博 +1 位作者 董亚东 秦兴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1-10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HCC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例)和开腹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1-10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HCC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0例)和开腹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的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切缘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胆漏、腹腔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后1 a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HC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创伤轻,且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近期效果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癌共同差异miRNA调控网络构建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
14
作者 施金虎 吴波 +5 位作者 蓝晓红 王玥坤 杨阳 易剑峰 魏玮 高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47-152,156,共7页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取交集,得到共同DEMs,分别运用FunRich和miRNet软件预测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关键基因(hubGenes)并构建miRNA-hubGenes网络。运用UALCAN、Kaplan Meier-plotter和Coremin Medical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总体生存率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筛选出14个DEMs,胆管癌筛选出104个DEMs, miR-199a-5p为两者共同DEMs,涉及28个上调转录因子,166个下游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间质转变和迁移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癌症通路、FoxO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核心靶点关联中药性味偏微寒,主归肝经,关联最为密切的中药为丹参。结论:miR-199a-5p是肝细胞癌与胆管癌之间重要调控miRNA,丹参干预关键基因出现频次较多,与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可为后续肝胆癌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胆管癌 MIRNA 中药预测 转录组学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开烽 英保 +2 位作者 刘晨鸣 李嘉伟 武国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肝内胆管癌(ICC)在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性肝癌。近年来IC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手术切除是根治ICC唯一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缺少有效的筛查策略,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而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因此患者总体... 肝内胆管癌(ICC)在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性肝癌。近年来ICC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手术切除是根治ICC唯一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缺少有效的筛查策略,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而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因此患者总体生存率低、预后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ICC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10%,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晚期ICC患者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下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方向,并已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分子靶向治疗在I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分子靶向治疗 总体生存率 治疗进展
下载PDF
CRKL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阔文蕾 鲍昕悦 +2 位作者 常景博 孙祺 魏利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684-688,共5页
目的:研究激酶样基因CT10调节因子(CRKL)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I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KL的转录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KL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研究激酶样基因CT10调节因子(CRKL)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I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KL的转录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KL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siRNA技术抑制QBC939细胞中CRKL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RKL沉默对AKT及ERK信号通路的影响;MTT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用于分析CRKL对I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ICC组织内CRKL表达上调,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ICC,其CRK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显示,抑制CRKL后,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I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CRKL通过AKT和ERK信号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与侵袭,这可能为IC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癌 CRKL 细胞增殖 侵袭 AKT信号通路 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细胞外容积分数联合CT特征对肝内胆管癌分型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陈良潇 黄豆豆 +2 位作者 吴玉平 刘欣杰 游艳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71-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CT细胞外容积分数(ECV),联合CT征象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病理分型[大胆管型ICC(LD-ICC)和小胆管型ICC(SD-I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IC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多期增强C... 目的探讨CT细胞外容积分数(ECV),联合CT征象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癌(ICC)病理分型[大胆管型ICC(LD-ICC)和小胆管型ICC(SD-I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IC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多期增强CT扫描。计算病灶内高强化区高ECV(ECV_(1))、低强化区ECV(ECV_(2))及相对ECV(ECV _(r))=ECV_(1)-ECV_(2),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CT征象及ECV_(r)的差异,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建立模型,并进一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间高ECV_(r)值、动脉期无环形强化、中央型、胆管扩张更提示诊断为LD-ICC。其中高ECV_(r)、胆管扩张、肿瘤位置是预测LD-ICC的独立影响因素,所得logistic回归模型ACU高达0.928(95%CI:0.866,0.991),敏感度84.0%,特异度92.3%。结论高ECV_(r)、胆管扩张、肿瘤位置是预测ICC病理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CT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内胆管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胞外容积分数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郑莉艳 姚丽 +1 位作者 王秀丽 孔冬梅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了解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C)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影响PHC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HCC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 目的了解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C)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影响PHC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HCC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PHCC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并发胆管炎11例、胆瘘9例、腹腔感染5例、腹腔出血6例、肝功能衰竭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3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6 h、术前总胆红素水平≥171μmol/L、术前白蛋白水平<34 g/L、术前Bismuth分型为IV型、肿瘤大小≥3 cm、术后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数≥3个、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P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HCC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关注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和Bismuth分型、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部胆管癌 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评估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彭彬 马培旗 +1 位作者 袁玉山 张宗夕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常规DWI及小视野DWI(r-FOV DWI),两名高年资放射影像诊... 目的探索基于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常规DWI及小视野DWI(r-FOV DWI),两名高年资放射影像诊断医师对常规DWI和小视野DWI图像质量进行5级李克特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病灶区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ADC值。根据病理资料分为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间常规和小视野ADC值的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常规ADC值和小视野ADC值对LVI的诊断效能。结果小视野DWI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SNR、CNR比较中均好于常规组,且小视野ADC值小于常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中常规组ADC值和小视野ADC值均小于LVI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DC值(<1.217×10^(-3)mm^(2)/s)诊断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09,0.882),P<0.05],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0%、73.5%;小视野组ADC值(<1.092×10^(-3)mm^(2)/s)诊断LVI阳性的AUC为0.932[95%CI(0.866,0.999),P<0.05],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85.3%。两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视野DWI成像ADC值较常规ADC值对于预测肝外胆管癌LV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胆管癌 淋巴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现状与进展
20
作者 刘玉涛 谷昊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一种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其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差,在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化学治...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一种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黏膜上皮癌,其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早期诊断难度大,预后差,在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化学治疗是其辅助治疗手段。术前,需要精准评估病人的病情,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在手术过程中,成功治疗的关键是要保证肿瘤被安全、有效和规范的切除。综合治疗的运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期。以肿瘤科学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模式,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部胆管癌 综合治疗 外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