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9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1
作者 文天夫 李川 +2 位作者 张晓赟 彭伟 沈俊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针对肝细胞癌初诊时64%为中晚期、切除后5年复发率高达70%的两大突出问题,《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提出了以手术治疗为基础的肝细胞癌综合治疗策略。本文就其重要内容包括肝切除术与肝移植术治疗肝癌、肝癌的辅助治疗、肝癌的新辅助治疗... 针对肝细胞癌初诊时64%为中晚期、切除后5年复发率高达70%的两大突出问题,《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提出了以手术治疗为基础的肝细胞癌综合治疗策略。本文就其重要内容包括肝切除术与肝移植术治疗肝癌、肝癌的辅助治疗、肝癌的新辅助治疗和肝癌的转化治疗与转化切除四方面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手术切除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转化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志林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张明府 周成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多序列影像特征及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IMCC患者中MVI发生率为30.00%。MVI组肿瘤直径、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高于非MVI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肿瘤形态、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信号、有无坏死、强化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有无靶征、包膜挛缩以及胆管扩张方面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C值是IM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ADC值预测IMCC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敏感度为92.36%,特异度为88.79%,95%CI:85.66%-98.87%;最佳截断阈值为1.45×10^(-3)mm^(2)/s。结论MRI多序列对IMCC患者MVI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ADC值可以作为预测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为IM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钆塞酸二钠MRI表现及征象分析
3
作者 陈莹 张涛 +2 位作者 张学琴 姜吉锋 邢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PA MRI的患者资料。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常规平扫表现、动态强化规律、肝胆期信号特点。两名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情况下应用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的ICC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ICC均为单发,形态以分叶状居多,所在肝叶萎缩7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6例,远端胆管扩张11例。T2加权成像平扫多呈不均匀高信号。21例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表现为“靶征”改变。根据动态强化模式,将ICC分为:经典型ICC(n=24),瘤体逐渐进行性增强或持续强化;不典型ICC(n=7),肿块部分区域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或移行期呈低信号“廓清”改变。按动脉期增强方式,分为周边或环形强化(87.1%,27/31)和全瘤或接近全瘤强化(12.9%,4/31),ICC以前者表现更常见。肝胆期22例(70.9%)ICC呈现中央云絮状稍高信号伴边缘低信号的“靶征”样改变。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很高。结论:Gd-EOB-DTPA MRI有助于肝硬化背景下I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钆塞酸二钠 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对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刘伟 吕娇健 +1 位作者 唐辉 梅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 比较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B... 目的 比较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B-TACE组(接受DEB-TACE治疗,21例)和C-TACE组(接受C-TACE治疗,20例)。治疗后4~6周,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DEB-TACE组患者的整体肿瘤客观反应率与C-TACE组相比(66.67%vs 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2,P=0.279),但是DEB-TACE组疾病控制率与C-TACE组相比(85.71%vs 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31)。DEB-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9.13±3.14)个月,长于C-TACE组的(6.06±2.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两组的腹痛、发热、呕吐、肾功能障碍、腹股沟血肿等不良反应无差异(χ^(2)=2.783,P=0.095)。结论 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对于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内胆管细胞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谷氨酰胺酶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16-821,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GLS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pcDNA-GLS2组和pcDNA-GLS2+磷酸化蛋白酪氨酸...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GLS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pcDNA-GLS2组和pcDNA-GLS2+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p-JAK)组。Con组RBE细胞不转染任何质粒,pcDNA-NC组RBE细胞转染pcDNA-NC质粒,pcDNA-GLS2组RBE细胞转染pcDNA-GLS2质粒,pcDNA-GLS2+p-JAK组RBE细胞转染pcDNA-GLS2质粒并和p-JAK多肽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p-JAK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pcDNA-GLS2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和pcDNA-NC组(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组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降低(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高于pcDNA-GLS2组(P<0.05)。结论过表达GLS2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内胆管癌细胞生物学活性,抑制肝内胆管癌RBE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酶2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内胆管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各期增强特点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刘萍 吴仁梅 彭粤如 《肝脏》 2024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模糊、动脉期非均匀增强和门静脉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65.85%、53.66%、90.24%和10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延迟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00.00%和94.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病灶边界模糊、门静脉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2.00%和68.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内肝管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8.89±1.95)s和(18.65±7.11)s,明显快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10.82±2.21)s和(22.15±8.36)s,明显快于肝血管瘤(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00,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CEUS图像特征有所差异,同时CEUS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内胆管细胞 细胞 血管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误诊肝脓肿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盼 张小敏 +1 位作者 薛英杰 刘晓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间断发热、上腹部疼痛和不适。患者中呕吐2例、皮肤瘙痒3例、间断发热1例、体质量减轻4例,上腹部疼痛伴食欲缺乏6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轮廓不清晰,增强CT显示轻度到中度的环状强化,病灶内部不均匀强化,6例均误诊为肝脓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患者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遂行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CC,误诊时间15~42d。2例具有手术指征行手术切除,其余4例进行全身化疗同时联合放疗、局部治疗。术后随访1年,2例手术者1例无复发、1例死亡,4例化疗患者中3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I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中心出现坏死和液化时CT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肝脓肿。接诊医师应该加强对ICC相关知识的了解,分析其与肝脓肿的鉴别点,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提高对ICC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CT 误诊 脓肿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晚期dMMR/MSI-H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报告
8
作者 井文君 冯青青 +3 位作者 赵文文 赵文飞 张雪 魏红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8-340,共3页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MSI-H PD-L1 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9
作者 杜斌 王琳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675-682,共8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是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其同时具有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A)的特征。在临床上,cHCC-CCA较HCC和iCCA更为少见。由于组织来源丰富以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HCC-CCA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往往难度加大。目前治疗cHCC-CCA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辅助治疗等,但不同治疗方法在cHCC-CCA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探讨。随着cHCC-CCA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明确其组织来源和表型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细胞-胆管 细胞 内胆管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非手术疗法应用进展
10
作者 农亚美 黄赞松 +2 位作者 黄桂柳 赵海亮 杨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07-111,共5页
肝细胞癌治疗强调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并存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肝细胞癌患者的不同分期进行合理选择以使疗效达到最大化。肝细胞癌的非手术疗法,包括介入治疗、放疗、系统治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等,... 肝细胞癌治疗强调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并存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肝细胞癌患者的不同分期进行合理选择以使疗效达到最大化。肝细胞癌的非手术疗法,包括介入治疗、放疗、系统治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等,在不宜手术的早期肝细胞癌和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融治疗、经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介入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等放疗方案,可通过高能辐射诱导癌细胞的DNA损伤、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衰老和凋亡,从而阻断癌细胞进一步增殖和促使癌细胞的死亡。系统治疗主要包括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以及不符合局部治疗条件的中期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TTFields是一种无创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局部给予低强度(1~3 V/cm)和中频(100~300 kHz)的交变电场发挥治疗作用,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在肝细胞癌的治疗研究中显示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手术疗法 介入疗法 放射疗法 系统疗法 肿瘤电场疗法 消融疗法 动脉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靶向疗法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基于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诊断模型
11
作者 杨超豪 马鹏飞 +3 位作者 梁志伟 王红飞 张娣 赵龙栓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 目的借助常规血清学指标,构建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的鉴别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纳入2021-06—2023-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0例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肝炎病毒病史、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穿刺或术后病理等临床数据。使用Lasso回归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具有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意义的关键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构建列线图并进行模型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共线性诊断,筛除VIF>5的变量,并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7个关键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进一步缩小为性别、肝炎病毒病史、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血清碱性磷酸酶5个核心鉴别变量。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986,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958。校准图表明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值拟合良好,且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优良的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常规血清学指标的鉴别模型,在鉴别诊断HCC与ICC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内胆管 列线图 诊断模型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合并脾脏转移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
12
作者 刘耀兴 陈利霞 +1 位作者 段春霞 陈晓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减少;对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血小板计数增加。对于晚期ICC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专家指南与共识给予患者合适的对症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特瑞普利单抗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晴 马喜娟 +2 位作者 李古涛 李莹 师毅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诊疗领域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癌共同差异miRNA调控网络构建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
14
作者 施金虎 吴波 +5 位作者 蓝晓红 王玥坤 杨阳 易剑峰 魏玮 高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47-152,156,共7页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 目的:利用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方法,构建肝细胞癌与胆管癌共同差异微RNA(miRNA)调控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中药预测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胆管癌芯片数据集,借助在线分析工具GEO_(2)R分析出差异表达miRNA(DEMs)并对其取交集,得到共同DEMs,分别运用FunRich和miRNet软件预测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关键基因(hubGenes)并构建miRNA-hubGenes网络。运用UALCAN、Kaplan Meier-plotter和Coremin Medical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总体生存率及相关中药预测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筛选出14个DEMs,胆管癌筛选出104个DEMs, miR-199a-5p为两者共同DEMs,涉及28个上调转录因子,166个下游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间质转变和迁移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癌症通路、FoxO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核心靶点关联中药性味偏微寒,主归肝经,关联最为密切的中药为丹参。结论:miR-199a-5p是肝细胞癌与胆管癌之间重要调控miRNA,丹参干预关键基因出现频次较多,与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可为后续肝胆癌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胆管 MIRNA 中药预测 转录组学
下载PDF
DCE-CT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杨孟忱 郭昊翔 +2 位作者 郭艺 郝跃文 刘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77例早期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再使用Ma...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77例早期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再使用MaZda软件勾画病变典型图例作为ROI(region of interest)进行直方图数据分析,将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单一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价各参数价值,计算AUC(area underthecurve)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肝脓肿组与ICC组比较,临床资料及CT特征中的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肝包膜凹陷征/动脉期灌注异常、病变最大径、动静脉期强化差值和直方图参数中的skewness、kurtosis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动脉期灌注异常、动静脉期强化差值、skewness、kurtosis为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鉴别效能最高,AUC为0.9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5、0.971,高于任意单一参数模型。结论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上效能很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内胆管细胞 增强扫描 计算机体层成像 直方图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朝邦 汤子建 +3 位作者 黄薇 贺廷坤 石荣书 赵开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病理分级、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影像学诊断 影像组学
下载PDF
《MRI技术与实验》出版:MRI影像组学对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17
作者 黄三明 冉启文 陈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而混合型肝癌最为罕见,但预后生存最差,是因为混合型肝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既具有肝细胞癌又具有胆管细胞癌结构的单一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混合型 发病原理 MRI技术 MRI影像 细胞 细胞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病灶MRI增强扫描表现差异分析
18
作者 曾旺 蔡晓曼 葛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病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120例,均接受MRI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动脉期强化特征、动态... 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病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120例,均接受MRI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动脉期强化特征、动态强化模式、有无血流灌注异常、有无肝胆期靶征、病灶信号是否均匀、有无远端胆管扩张、有无包膜等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效能。结果在120例PLC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ICC者23例和HCC者97例;ICC病灶动脉期边缘强化、动态逐渐强化、肝胆期靶征和远端胆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69.6%、56.5%、65.2%和39.1%,均显著高于HCC病灶的44.3%、17.5%、9.3%和3.1%,而病灶包膜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HCC病灶的45.4%(P<0.05);综合扫描特征,本组病例经MRI诊断ICC者31例,HCC者89例,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86.6%,阳性预测值为58.1%,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术前,可根据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ICC与HCC提供帮助,为临床做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细胞 磁共振成像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FGF21:肝细胞癌手术后复发的潜在指标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海 徐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1期0287-0289,共3页
FGF21(FibroblastGrowthFactor21)是一种在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角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FGF21的基本特性、结构以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机制。探讨了FGF21与肝细胞癌之间的联系,特... FGF21(FibroblastGrowthFactor21)是一种在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角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FGF21的基本特性、结构以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机制。探讨了FGF21与肝细胞癌之间的联系,特别是FGF21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了其作为潜在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特别地,本文还分析了FGF21水平与肝细胞癌手术后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手术后复发的一般机制。对于FGF21的检测方法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也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强调需要深入研究FGF21在HCC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1 细胞 手术后复发 潜在指标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20
作者 于书敏 常秀娟 +4 位作者 谷月月 贾晓东 黄加干 宫嫚 曾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4-1143,共10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BV-ICC)组(n=62)与非HBV相关性ICC(Con-ICC)组(n=35)。其中,HBV-ICC组包括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HBV核心抗体阳性(HBcAb+)患者34例,HBsAg-且HBcAb+患者2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Con-ICC与HBV-I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以及Con-ICC、HBsAg-/HBcAb+HBV-ICC与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OS和RFS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致病因素、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切除范围、有无胆囊切除和有无后续治疗等指标中影响患者OS、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97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79例(81.4%);中位随访时间92.2个月,其中88例(90.7%)复发,73例(75.3%)死亡。HBV相关病因及CA199>37 k U/L是ICC患者术后OS(HR=0.45,95%CI 0.26~0.77,P=0.003;HR=2.10,95%CI 1.24~3.57,P=0.006)、RFS(HR=0.43,95%CI 0.27~0.68,P<0.001;HR=1.78,95%CI 1.12~2.81,P=0.014)及早期复发(HR=0.42,95%CI 0.26~0.70,P=0.001;HR=2.02,95%CI 1.20~3.39,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AJCC分期Ⅲ期是ICC术后RFS(HR=1.81,95%CI 1.04~3.14,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ICC患者术后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95%CI 1.07~2.77,P=0.024;HR=1.90,95%CI 1.12~3.24,P=0.017)。HBsAg-/HBcAb+HBV-ICC患者与Con-ICC患者的OS、RFS及早期复发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cAb+是ICC患者术后OS(HR=0.32,95%CI 0.16~0.62,P=0.001)、RFS(HR=0.32,95%CI 0.18~0.55,P<0.001)及早期复发(HR=0.29,95%CI 0.15~0.54,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HBV-DNA阴性HBV-ICC患者的预后优于Con-ICC患者。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预后较HBsAg+/HBcAb+HBV-ICC患者差,而与Con-ICC患者预后相似。应重视对HBV-ICC患者的术后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乙型炎病毒 早期复发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