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腺瘤1例报告
1
作者 任家胜 许俊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B超 CT扫描 诊断 功能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瘤的影像与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龙梅 张辉阳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分析4例肝内胆管腺瘤的病理及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肝包膜下、类圆形,CT增强呈"快进快出",边缘可见充血带影,部分病灶中心出现"心芒状"强化灶。MRI扫描...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分析4例肝内胆管腺瘤的病理及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肝包膜下、类圆形,CT增强呈"快进快出",边缘可见充血带影,部分病灶中心出现"心芒状"强化灶。MRI扫描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DWI及ADC图呈高信号,强化类似CT,在肝胆特异期为低信号。结论:肝实质内、近包膜下、体积较小病灶,增强延时边缘有炎性充血带或中心"心芒状"强化灶,在MRI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改变,而DWI扫描,其ADC图上为高信号或等信号改变时,应考虑BDA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增强扫描 胆特异期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枫 韩红 +3 位作者 曹佳颖 董怡 施帅楠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in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BDA)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BDA的患者6例...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腺瘤(in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BDA)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BDA的患者6例,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结果:6例患者共9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位于肝脏包膜下。病灶最大为12 mm×10 mm,最小为6 mm×5 mm。9个病灶中有3个肿块中央出现高回声,周围是低回声环,类似“靶环征”,与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个肿块边界清晰,6个病灶边界欠清或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造影显示6个病灶快速整体增强,3个病灶同步增强。9个病灶动脉期晚期或门脉期减退,均呈“快进快出”类型。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个,恶性病变6个,准确度为33.3%。病理学上可见大量增生的小胆管,伴广泛慢性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分化良好,随着病程的进展,病变内增生的胆管和浸润的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结论:BDA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特点有利于增加对BDA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超声 超声造影 病理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附2例报告)
4
作者 朱佩云 瞿佳丽 孙继红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6期509-51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腺瘤的(BDA)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BDA患者2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评估BDA的CT及MR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CT平扫均表现为不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腺瘤的(BDA)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BDA患者2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评估BDA的CT及MR表现。结果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CT平扫均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灶,MRI上T1WI为低信号或偏低信号,T2WI大部分为高信号,但亦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信号取决于病灶内纤维组织成分的多少。DWI上通常为偏高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当影像学提示肝脏包膜下小结节或小肿块并表现为富血供及延迟强化时,临床上应考虑BDA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伴有胆管瘤栓形成的肝内胆管腺瘤一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马优钢  朱斌  +1 位作者 龚仁彦  丛文铭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2,共1页
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2周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查体:胆囊区饱满,无明显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肝膈顶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右前叶胆管及右肝管内可见软组织影,与膈顶部占位相延续,部分肝内胆... 患者女,46岁.因右上腹饱胀不适,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2周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查体:胆囊区饱满,无明显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肝膈顶部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右前叶胆管及右肝管内可见软组织影,与膈顶部占位相延续,部分肝内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中度均匀强化;胆囊明显增大,胆总管无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瘤栓形成 占位性病变 内胆管扩张 上腹饱胀 低密度影 阳性体征 胆囊区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腺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丽华 吕翔 +1 位作者 周强 周祀侨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512-512,共1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临床病理特点 病理
原文传递
易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良性肝内胆管腺瘤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建国 杨烨 孙爱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4期3534-3534,共1页
患者女,63岁,因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10 d后于2013年11月14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血常规、生化、乙肝、凝血谱及肿瘤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 CT示:... 患者女,63岁,因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10 d后于2013年11月14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血常规、生化、乙肝、凝血谱及肿瘤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 CT示:右肝Ⅵ段可见一33 mm ×25 mm ×28 mm的占位;MRI示:右肝Ⅵ段肿块实质在T2WI及DWI上呈稍高信号,在T1WI同相位上呈低信号,反相位上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块实质开始强化,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11月19日在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Ⅵ段靠近肝包膜见一40 mm ×30 mm结节,质地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倾向良性胆管腺瘤。大体检查:肝脏部分切除标本,切面见一大小25 mm ×20 mm ×10 mm大小的结节,切面淡黄,质中,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 HE形态学特征:肿瘤由成熟的、良性外观的小胆管构成,与周围正常的肝脏组织境界相对清楚,靠周边的小胆管密集增生,管腔圆,管径接近小叶间胆管,间质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1A);靠近中央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小胆管密度减低,被纤维组织分隔,挤压成裂隙状或不规则形(图1B),甚至胶原化明显处小胆管消失;胆管细胞呈矮立方形,核圆形,细胞形态温和,未见异型性、核分裂象及坏死;肿瘤内未见明显扩张成囊性的胆管,胆管内亦无胆汁。免疫组化示:CK19、CK7、CD56及CD10均(+),而AFP、P53、CDX2、CK20、TTF-1及Syn均(-);Ki-67的增殖指数为5%。病理诊断:(右肝)肝内胆管腺瘤( BDA)。术后未予任何治疗,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胆管细胞癌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良性 肿瘤切除术 冰冻病理诊断 误诊 周围组织
原文传递
小儿肝内胆管腺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智 袁宏耀 孙晓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患儿男,3个月。因黄疸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示肝左叶实质性病灶,血管瘤可能。CT检查示肝左内叶1.9cm×2.5cm异常密度灶,肿瘤性病变可能(图1)。患儿谷丙转氨酶78U/L,AFP185ng/ml。体格检查:全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右肋... 患儿男,3个月。因黄疸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示肝左叶实质性病灶,血管瘤可能。CT检查示肝左内叶1.9cm×2.5cm异常密度灶,肿瘤性病变可能(图1)。患儿谷丙转氨酶78U/L,AFP185ng/ml。体格检查:全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右肋缘下可触及1.5cm质韧肝脏,未触及明显腹部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小儿 B型超声检查 腹部包块 肿瘤性病变 谷丙转氨酶 CT检查 体格检查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腺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陈雷 张丽敏 +3 位作者 殷禹 金肖丹 陈海川 潘步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2-282,288,共2页
肝内胆管腺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文献仅见3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肝内胆管腺瘤,复习文献并对其做初步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肺部感染、脑出血后遗症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期间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左肝顶低密度结节而转入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腺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文献仅见3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肝内胆管腺瘤,复习文献并对其做初步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肺部感染、脑出血后遗症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期间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左肝顶低密度结节而转入外科治疗.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文献复习 胸部CT检查 住院治疗期间 脑出血后遗症 临床资料 低密度结节 国内文献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宇 张玉华 +2 位作者 梁博 吕谦 史宪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27-730,734,共5页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肝内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39例鞍山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肝内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39例鞍山市中心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肝内胆管囊腺瘤与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39例中男性7例,女性32例,年龄7~77(47.3±15.5)岁。其中肝内BCA 23例,BCAC 16例。BCAC较BCA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影像学特征:BCAC较BCA更易出现囊内实性结构(10/16 vs 7/23,P=0.047),在包膜完整性、囊内分隔、肿瘤内钙化、包膜或分隔强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32例,肿瘤未完整切除7例。2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0(3~124)个月,BCA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结论二者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诊断依据术后病理。肝内胆管囊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BCAC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内胆管囊腺癌 预后
下载PDF
超声、CT及MRI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易自生 杨帆 刘一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105-1105,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CT MRI 诊断 内胆管腺瘤 占位性病变 炎症反应 陈旧性出血
下载PDF
术前精确定位指导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治疗3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强 孙喜太 +1 位作者 周建新 丁义涛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痛,黄疸等症状;通过B超、MRCP及ERCP等手段予以肿瘤的精确定位,分别采用肝叶切除及胆道引流,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精确定位对于肝内胆管囊腺瘤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其复发及恶变;全肝弥漫性多发囊腺瘤可以通过胆道引流得到较好的短期疗效,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精确定位 内胆管腺瘤 脏切除 胆道引流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误诊2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驹 于聪慧 余昌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26-126,129,共2页
肝胆管囊腺瘤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起来困难,容易误诊[1]。我科2007年至2009年共收治2例,其中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囊腺瘤癌变1例。本文就此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海峰 孙岩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肝内胆管囊腺瘤(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 IBC)和囊腺癌(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BCAC )是肝脏罕见的囊性病变,约占所有肝脏囊性占位性疾病的5%。IBC好发于40-50岁女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BCACH0,本病一般无特... 肝内胆管囊腺瘤( 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 IBC)和囊腺癌(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BCAC )是肝脏罕见的囊性病变,约占所有肝脏囊性占位性疾病的5%。IBC好发于40-50岁女性,部分患者可发展为BCACH0,本病一般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故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囊腺癌
下载PDF
超声误诊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智明 张炜炜 +2 位作者 孔文韬 邱君斓 沈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645-646,共2页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超声误诊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囊性占位病变 超声诊断 斑片状钙化 体格检查 生化检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刚 张姗姗 +3 位作者 孙璐璐 刘婷婷 吴洁 彭梦凡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IBC)和肝内胆管囊腺癌(BCA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收治的8例IBC和BCA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内胆管囊腺瘤(IBC)和肝内胆管囊腺癌(BCA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收治的8例IBC和BCA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4例IBC患者术后随访2 a,未见复发或恶变。4例BCAC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2 a。其中1例BCAC患者术后3个月肝内病灶复发,行第2次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1例BCAC患者术后9个月,因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死亡;余2例BCAC患者术后一般状况良好,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IBC和BCAC微创、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内胆管腺瘤 内胆管囊腺癌 超声
下载PDF
肝内胆管腺瘤伴局部癌变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伟 黄必飞 李棠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4-734,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3年,检查发现肝占位半月于2018年2月9日入院。患者半月前体检时查腹部CT提示肝右叶环形强化病灶,考虑转移瘤可能(图1)。入院后查肝胆脾增强MRI提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肝右叶膈顶部见一枚类圆形异常信号... 患者男,50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3年,检查发现肝占位半月于2018年2月9日入院。患者半月前体检时查腹部CT提示肝右叶环形强化病灶,考虑转移瘤可能(图1)。入院后查肝胆脾增强MRI提示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肝右叶膈顶部见一枚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1.6 cmx 1.2 cm,边界较清,信号欠均匀,增强后病灶环状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腺瘤 局部癌变 结肠癌术后 增强MRI 环形强化 腹部CT 脏形态 右叶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成武 朱华文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瘤伴肝血吸虫病1例报告
19
作者 李强 陈海敏 +1 位作者 王超 方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8-108,共1页
患者男,72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3个月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3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诊断为肝囊肿,行肝穿刺引流术,穿刺液棕褐色;自诉血吸虫病病史,无乙肝或肝硬化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右上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 患者男,72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3个月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3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诊断为肝囊肿,行肝穿刺引流术,穿刺液棕褐色;自诉血吸虫病病史,无乙肝或肝硬化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右上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AFP 10.1 ng/m L,CA19-9 142.51 U/m L;AST 43.3 U/L,ALP157.6 U/L,GGT 215.8 U/L。MRI平扫+MRCP提示:肝右叶囊性为主占位,囊腺瘤?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体检诊断 区叩击痛 囊肿 右上腹压痛 穿刺引流术 硬化病史 右叶 穿刺液
下载PDF
婴儿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葛亮 张胜男 +1 位作者 詹江华 包国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肝内胆管囊腺瘤(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是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罕见肝脏肿瘤,由Hueter于1887年最先报道,5年后Keen提出了手术切除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报道,之后Edmondson首次描述了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1,2]。... 肝内胆管囊腺瘤(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是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罕见肝脏肿瘤,由Hueter于1887年最先报道,5年后Keen提出了手术切除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报道,之后Edmondson首次描述了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1,2]。既往研究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好发于肝左叶,男女发病比例约1∶4,占所有肝脏囊性病变病例总数5%以下[3]。此病在儿童中极其罕见,复习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已被报道的儿童病例仅13例[4-16]。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婴儿肝内胆管囊腺瘤是目前已有报道中年龄最小的患儿,笔者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旨在综合分析小儿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特点,提高小儿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腺瘤 天津市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病例总数 左叶 脏肿瘤 婴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